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英齐聚达沃斯,唱响中国“好声音”
1月22日,第4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又称: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会议倡导世界各国“拥抱破坏性创新”、“取得包容性增长”、“满足社会新期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本届冬季达沃斯又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涉及中国的议题多达八个。中国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又一次积极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出自己的“好声音”。各国对中国未来在“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充满了信心,并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抵御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信心之源。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寻求在国际舞台发声的机会。在本次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在“发声”策略上也做了调整,一方面淡化中国官方政治色彩,减少政府官员的直接参与,另一方面加大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在论坛上的发声力度。中国企业2014年首次在冬季达沃斯论坛公开举行媒体见面和招待活动,中国智库也开始大力争取利用该平台提升影响力。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和学界在重振世界经济活力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二、拉美揭幕大选年,“左翼”之势更借力
1月28—29日,第二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会议显示拉美政治风向将在新的一年进一步左转。在左翼势力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拉美各国迎来了大选年。2月2日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拉开了拉美2014年一系列政治投票的大幕。在2014年举行大选的还有巴拿马选举(5月4日),哥伦比亚选举(5月25日),巴西和其邻国玻利维亚选举(10月5日)以及乌拉圭选举(10月26日)。
长期以来,拉美国家不断争取独立的政治自主权,而左翼也是历来要求国家主权独立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拉美国家,政治生态还有继续左转的倾向。2011年12月成立的拉共体就是一个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管理自己事务的国家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也对美国的门罗主义“宣判死刑”。这种形势对于美国来说是极不“舒服”的,美国在全世界充当警察的同时,自家门前的抗议声不断,势必会使其非常“烦恼”。
三、慕安会“唇枪舌战”,德现外交新态势
1月31至2月2日,第5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召开。会上集中讨论了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重大问题。在会上,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代表就乌克兰局势走向展开了激辩。德国总统高克在会上呼吁德国“更及时、更坚决和更切实地”参与国际事务。本届慕安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德国表示将“外交转型”,“奉行有为的外交”政策。
二战后,德国在外交上长期保持低调,在军事行动上更是小心翼翼。一直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上的强者,国际政治中的“旁观者”。但是随着美国在欧洲力量的相对削弱,欧盟的麻烦越来越多。2013年年底,德国就由50多位资深外交与安全问题专家发表了一份题为“新权势,新责任”的报告,报告呼吁德国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表示对传统盟友要“合”,对新兴国家要“拉”,对麻烦制造国要“打”。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时候,欧洲出现一些权力真空。德国悄无声息地做好了领导欧洲的准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正如波兰媒体所宣称的那样:只要德国“进取性”外交政策是良性的,没有人可以基于历史的缘由而拒绝它的新角色。
四、索契上演习普会,新体育外交走起
2月6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赴俄罗斯索契参加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外国出席此类大型国际体育活动。中俄两国领导人在索契就2014年双边关系发展、推动大型务实和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协商。两国元首所开展的新体育外交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近期中俄在叙利亚、伊核、朝核等问题上合作非常密切,在为运送叙利亚化武的北欧船只提供护航行动中,中俄合作良好、配合默契,体现了两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担当。体育是人类社会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政治、经济、种族和宗教屏障的文化形态之一。两国元首在外交方面的积极作为有望带动中俄在双边、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进一步合作,从而实现“中国梦”与“二十年复兴俄罗斯”的成功对接。
五、美助卿失言辱欧,俄国人被指挑拨
2月6日,一段记录两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对话的录音在互联网上曝光,对话中的“出言不逊”引起一场外交风波。美国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在电话中对欧盟表示不满,并对乌克兰总统提出的由反对派领导人出任总理和副总理给予评论,认为“这没有必要,也不是个好主意”。在谈到欧盟于乌克兰危机中所充当的角色时,她认为欧盟在斡旋乌克兰政治危机过程中不作为,应该由联合国斡旋乌克兰危机,并爆粗口要求欧盟“靠边站”。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表示“绝对无法接受”。据称这段消息是由俄罗斯副总理的助理最先透露,美国怀疑这段通话的曝光是俄罗斯在背后搞鬼。
以往善于监听其他国家民众和领导人的美国,如今也成为了被监听与被曝光的对象,让人不禁想起不久前由“棱镜门”引发的美欧同盟国之间的信任罅隙。此次风波再度使美欧关系陷入尴尬。此举也会使更多人怀疑华盛顿方面操控了乌克兰内乱。
六、欧洲自建通信网,防监听能走多远
2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提议在欧洲建立一个独立的通讯网络,避免欧洲电子邮件和数据因“经道美国”而遭美国家安全局监听。由于谷歌和脸谱总部设在美国,业务遍及欧洲和全球各地,故提议通过欧洲电信运营商向公民提供安全保障。默克尔此番高调对抗美国,直接原因是美国拒绝签订“互不监听”协议。有消息称,欧盟国家通过采取在欧盟各国间进行服务器互联,使服务器间的传输距离最短,以此来保护网络安全,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实时监测,降低其在异常情况下数据经过美国服务器的可能性。
两德分裂时期,人民被高度监控,因此在德国,个人隐私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美国对欧洲的监听以及对德国总理个人隐私的侵犯惹怒了德国人。美国虽然已对欧洲被监听的友邦表示了歉意,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前后不一,这一方面影响了美欧之间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也促使欧洲等其他国家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但是,欧洲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美信息独立,这点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政治上依然障碍重重,防监听能走多远尚是疑问。 七、情人节克里访华,话合作不忘“施压”
2月14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访华,外界看来,如何具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克里此行的应有之意。但最近以来,美国政要关于“南海九段线不合国际法”以及“反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等表态令中国不得不对克里此行提高警惕。在访问期间,克里就朝鲜半岛、伊朗、叙利亚、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问题与中方磋商。
近年来,中美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进展显著,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不断推进。在两国安全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在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毫无道理地妄加指责,另一方面却对日本右翼危害亚洲和平与安全举动视而不见,纵容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此次克里访华虽有意绕过日本,但事实上他早已在访问之前会见了日本外相,并表示给予保护,正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克里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因讨论朝鲜问题延时半个小时,这充分表现出克里此行真正关切之所在。当前,中美两国正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八、亚方唱罢季登场,乌局势何去何从
2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袖在欧盟及俄罗斯代表出席下签署和解协议,协议规定在2014年12月之前举行总统选举,在48小时内启用2004年版宪法,乌克兰遂即恢复议会总统制,并将在十天内组建新的联合政府。但被寄托厚望的乌克兰“和解协议”在短短半天间变成一纸空文。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和解”后六小时就“被辞职”,并从基辅消失,不知行踪。而曾被亚努科维奇以“滥用权力罪”判刑七年的前总理季莫申科在22日获释,其获刑原因也从刑法上被“连根拔除”,23日她飞抵基辅在独立广场发表演讲,表示要参加总统大选。
乌克兰位于大国势力范围交汇处,作为前苏联工业最发达的共和国之一,是前苏联统一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维持自主生存,因此只能“依靠”欧盟或者俄罗斯。在关涉乌克兰问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欧与俄罗斯各执一词,而乌克兰内部也按地域分为了亲俄的东南集团和亲欧美的西北集团。精英阶层的内部分裂与对抗以及各大利益相关国家的外部施压使乌克兰无限地逼近内战的边缘,由此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将有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危机。
(执笔:黄蕊)
(责任编辑:魏银萍)
1月22日,第4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又称: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会议倡导世界各国“拥抱破坏性创新”、“取得包容性增长”、“满足社会新期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本届冬季达沃斯又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涉及中国的议题多达八个。中国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又一次积极地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出自己的“好声音”。各国对中国未来在“重塑世界格局对政治、商业和社会的影响”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充满了信心,并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抵御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信心之源。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寻求在国际舞台发声的机会。在本次冬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在“发声”策略上也做了调整,一方面淡化中国官方政治色彩,减少政府官员的直接参与,另一方面加大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在论坛上的发声力度。中国企业2014年首次在冬季达沃斯论坛公开举行媒体见面和招待活动,中国智库也开始大力争取利用该平台提升影响力。这反映了中国治理主体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和学界在重振世界经济活力过程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二、拉美揭幕大选年,“左翼”之势更借力
1月28—29日,第二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召开,会议显示拉美政治风向将在新的一年进一步左转。在左翼势力不断上升的大环境下,拉美各国迎来了大选年。2月2日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拉开了拉美2014年一系列政治投票的大幕。在2014年举行大选的还有巴拿马选举(5月4日),哥伦比亚选举(5月25日),巴西和其邻国玻利维亚选举(10月5日)以及乌拉圭选举(10月26日)。
长期以来,拉美国家不断争取独立的政治自主权,而左翼也是历来要求国家主权独立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拉美国家,政治生态还有继续左转的倾向。2011年12月成立的拉共体就是一个摆脱美国控制、独立自主管理自己事务的国家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也对美国的门罗主义“宣判死刑”。这种形势对于美国来说是极不“舒服”的,美国在全世界充当警察的同时,自家门前的抗议声不断,势必会使其非常“烦恼”。
三、慕安会“唇枪舌战”,德现外交新态势
1月31至2月2日,第5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简称:慕安会)召开。会上集中讨论了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最现实和最紧迫的重大问题。在会上,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代表就乌克兰局势走向展开了激辩。德国总统高克在会上呼吁德国“更及时、更坚决和更切实地”参与国际事务。本届慕安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德国表示将“外交转型”,“奉行有为的外交”政策。
二战后,德国在外交上长期保持低调,在军事行动上更是小心翼翼。一直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上的强者,国际政治中的“旁观者”。但是随着美国在欧洲力量的相对削弱,欧盟的麻烦越来越多。2013年年底,德国就由50多位资深外交与安全问题专家发表了一份题为“新权势,新责任”的报告,报告呼吁德国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表示对传统盟友要“合”,对新兴国家要“拉”,对麻烦制造国要“打”。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的时候,欧洲出现一些权力真空。德国悄无声息地做好了领导欧洲的准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正如波兰媒体所宣称的那样:只要德国“进取性”外交政策是良性的,没有人可以基于历史的缘由而拒绝它的新角色。
四、索契上演习普会,新体育外交走起
2月6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赴俄罗斯索契参加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外国出席此类大型国际体育活动。中俄两国领导人在索契就2014年双边关系发展、推动大型务实和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协商。两国元首所开展的新体育外交再次成为世界焦点。
近期中俄在叙利亚、伊核、朝核等问题上合作非常密切,在为运送叙利亚化武的北欧船只提供护航行动中,中俄合作良好、配合默契,体现了两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担当。体育是人类社会为数不多的能够超越政治、经济、种族和宗教屏障的文化形态之一。两国元首在外交方面的积极作为有望带动中俄在双边、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进一步合作,从而实现“中国梦”与“二十年复兴俄罗斯”的成功对接。
五、美助卿失言辱欧,俄国人被指挑拨
2月6日,一段记录两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对话的录音在互联网上曝光,对话中的“出言不逊”引起一场外交风波。美国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在电话中对欧盟表示不满,并对乌克兰总统提出的由反对派领导人出任总理和副总理给予评论,认为“这没有必要,也不是个好主意”。在谈到欧盟于乌克兰危机中所充当的角色时,她认为欧盟在斡旋乌克兰政治危机过程中不作为,应该由联合国斡旋乌克兰危机,并爆粗口要求欧盟“靠边站”。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表示“绝对无法接受”。据称这段消息是由俄罗斯副总理的助理最先透露,美国怀疑这段通话的曝光是俄罗斯在背后搞鬼。
以往善于监听其他国家民众和领导人的美国,如今也成为了被监听与被曝光的对象,让人不禁想起不久前由“棱镜门”引发的美欧同盟国之间的信任罅隙。此次风波再度使美欧关系陷入尴尬。此举也会使更多人怀疑华盛顿方面操控了乌克兰内乱。
六、欧洲自建通信网,防监听能走多远
2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提议在欧洲建立一个独立的通讯网络,避免欧洲电子邮件和数据因“经道美国”而遭美国家安全局监听。由于谷歌和脸谱总部设在美国,业务遍及欧洲和全球各地,故提议通过欧洲电信运营商向公民提供安全保障。默克尔此番高调对抗美国,直接原因是美国拒绝签订“互不监听”协议。有消息称,欧盟国家通过采取在欧盟各国间进行服务器互联,使服务器间的传输距离最短,以此来保护网络安全,同时加强对互联网实时监测,降低其在异常情况下数据经过美国服务器的可能性。
两德分裂时期,人民被高度监控,因此在德国,个人隐私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美国对欧洲的监听以及对德国总理个人隐私的侵犯惹怒了德国人。美国虽然已对欧洲被监听的友邦表示了歉意,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前后不一,这一方面影响了美欧之间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也促使欧洲等其他国家加快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但是,欧洲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美信息独立,这点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政治上依然障碍重重,防监听能走多远尚是疑问。 七、情人节克里访华,话合作不忘“施压”
2月14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访华,外界看来,如何具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克里此行的应有之意。但最近以来,美国政要关于“南海九段线不合国际法”以及“反对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等表态令中国不得不对克里此行提高警惕。在访问期间,克里就朝鲜半岛、伊朗、叙利亚、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问题与中方磋商。
近年来,中美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进展显著,在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和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不断推进。在两国安全合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在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毫无道理地妄加指责,另一方面却对日本右翼危害亚洲和平与安全举动视而不见,纵容军国主义死灰复燃。此次克里访华虽有意绕过日本,但事实上他早已在访问之前会见了日本外相,并表示给予保护,正可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克里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因讨论朝鲜问题延时半个小时,这充分表现出克里此行真正关切之所在。当前,中美两国正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八、亚方唱罢季登场,乌局势何去何从
2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袖在欧盟及俄罗斯代表出席下签署和解协议,协议规定在2014年12月之前举行总统选举,在48小时内启用2004年版宪法,乌克兰遂即恢复议会总统制,并将在十天内组建新的联合政府。但被寄托厚望的乌克兰“和解协议”在短短半天间变成一纸空文。总统亚努科维奇在“和解”后六小时就“被辞职”,并从基辅消失,不知行踪。而曾被亚努科维奇以“滥用权力罪”判刑七年的前总理季莫申科在22日获释,其获刑原因也从刑法上被“连根拔除”,23日她飞抵基辅在独立广场发表演讲,表示要参加总统大选。
乌克兰位于大国势力范围交汇处,作为前苏联工业最发达的共和国之一,是前苏联统一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维持自主生存,因此只能“依靠”欧盟或者俄罗斯。在关涉乌克兰问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欧与俄罗斯各执一词,而乌克兰内部也按地域分为了亲俄的东南集团和亲欧美的西北集团。精英阶层的内部分裂与对抗以及各大利益相关国家的外部施压使乌克兰无限地逼近内战的边缘,由此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将有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危机。
(执笔:黄蕊)
(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