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罚单”,究竟想让谁心疼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70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公布,到2013年12月10日,辽宁省给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其中沈阳3460万元,大连160万元、鞍山780万元、抚顺160万元、本溪20万元、营口40万元、辽阳500万元、葫芦岛300万元。
  “雾霾罚单”还真够新鲜的。在十面霾伏的当下,“雾霾罚单”刚一亮相着实让公众为之一振,看出了有关部门对雾霾的重视。但是,这样的举动,也让公众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其间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罚单罚的是谁?谁来为这些罚款买单?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雾霾的主要元凶:一是违法排污,二是监管不力。罚款可以有,但要找对对象。一座城市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污染有关,和监管有关。如果真的需要罚款的话,也只有两个群体可以被罚,那就是制造雾霾的人和监管雾霾的人。而辽宁的这个“雾霾罚单”是开给谁的呢?
  雾霾的产生,罪魁祸首是制造污染的人,是监管污染的人。需要承担“雾霾罚单”责任的是以上群体,谁的错就让谁承担才是公平的。罚款的初衷是让排污企业考虑违法成本而收敛;环保部门会因为自身利益而加强监管;相关官员会因为自身利益而积极作为。
  然而,把“雾霾罚单”开给一个城市,地方政府上缴的罚款来自于公共财政,就算罚的再多,官员不心疼,监管部门不心疼,污染企业更不心疼,最心疼的还是老百姓。本来,当地群众就已经饱受雾霾之苦,最后还要掏钱负担这笔罚款。而且,这种罚款造成的痛楚并不会刺激到那些制造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因为没有落到自己的头上,所有的违规行为还是会延续下去。
  公众不反对罚款,但一定要找对罚款对象。只有让那些污染企业为自己的行为掏钱买单、让没有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为失职付出代价,才能真正起到警醒作用,真正有助于环境改善。
其他文献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能——离苦得乐,都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主要从离苦得乐的本能中生出来。你对苦的感受越深,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内心就会越容易有动力。  古时一个人很穷苦,但也能维持,如果有机会能够改变现状,他一定会努力。一天,机会终于来了,一个贵人告诉他,在这堵墙的另一边有一堆金子,只要翻过这堵墙,你的命运就改变了。他听到后非常兴奋,努力地去翻跃那堵墙,
立秋后紫外线依然较为强烈,不少女性仍然延续着防晒工作。其实,有时候服用药物后也需要防晒,男女都需要重视。有些药物服用后,在光照刺激下可引起人体过敏,这类药物叫光敏药物。药物引起光敏反应的主要表现有: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斑、水肿,同时伴有瘙痒、灼痛或出现色素沉着,如皮肤颜色变深或出现色斑。重者可有水疱,溃破后可形成溃疡或糜烂。曾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服他汀类降脂药后,就“见不得光”了,一晒太阳,全身凡是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更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和创新的发展模式,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吸取新媒体的优势,逐渐与其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