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腰痛是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近年来,下腰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在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椎间盘(IVD)组织出现生物力学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下腰痛发生。保守治疗是IVDD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当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IVDD外科手术可能导致术后炎症反应、骨不融合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是一种光敏性的
【机 构】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
【基金项目】
:
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3-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腰痛是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近年来,下腰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椎间盘退变(IVDD)是导致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在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椎间盘(IVD)组织出现生物力学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下腰痛发生。保守治疗是IVDD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当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IVDD外科手术可能导致术后炎症反应、骨不融合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是一种光敏性的
其他文献
体外膜氧合(ECMO)是一种用于呼吸衰竭或心脏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ECMO置管通常包括两条大血管的插管(双插管),分别是用于呼吸支持的静脉—静脉和用于循环支持的静脉—动脉。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可以额外增加一引流套管形成“三插管”,即静脉—静脉—动脉或静脉—动脉—静脉。此外,可以通过四重插管作为心脏移植或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的桥梁,用于双心室衰竭及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对不同ECMO的适应证、置管方式及再循环发生模式等进行汇总分析,可为临床ECMO的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炎性退变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小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镜下观察及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证实。使用IL-1β构建软骨细胞炎性退变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黄连素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软骨细胞活性有积极作用的低、高两个黄连素浓度(6.25×10-3g/L、0.05 g/L)。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模型组(仅加入10 ng/mL IL-1β干预)、黄连素低剂量组(10 ng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外科手术或创伤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肠道细胞缺血、缺氧,致使细胞内Ca2+超载、线粒体内活性氧积聚、线粒体自噬、细胞凋亡等。这些细胞事件能够引起肠道细胞损伤,导致肠道屏障作用降低,细菌或毒素由肠道入血,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是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动态结构,其形态学和蛋白表达变化会影响线粒体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报道,MAM调控的线粒体事件与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病理生理变化高度重合。通过调
目的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分析患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危险因素及其对S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74例,根据是否发生SVT分为SVT组33例和无SVT组41例。两组入院后第1、3、5天动态监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脂多糖(LPS)、脑钠尿肽(BNP)、钾离子(K+)、肌酐(Cr)、血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去甲肾上腺素(NE),对两组比较有意义的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经鼻腔脉冲雾化与口服给药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组22例、雾化组23例。两组均在行FESS后接受相同的术后常规处理,术后2周雾化组经鼻腔脉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疗程均为2周。术后2、4、8、12周随访患者,行鼻炎总症状评分(TNSS)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以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后的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以评估安全性。结果两组TNSS、Lun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至2030年,将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目前,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手段有限。因此,迫切需要通过能够模拟人类抑郁行为的动物模型来探索其发病机制,继而寻找相应的治疗药物。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是通过模拟人类生活中的不良应激事件,从而诱发动物抑郁样症状,其病理生理机制更符合人类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经典的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模型评价主要通过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评价方法和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炎症因子等实验室评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孕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胎盘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分析炎性反应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30例(观察组),同期接受剖宫产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对照组),分别于剖宫产前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IL-6,剖宫产后取胎盘组织,观察胎盘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相关因子表达情况以及子宫蜕膜组织CD14+、CD14+CD16+巨噬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胎盘组织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联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与治疗组相同的上肢智能反馈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后、随访时,比较两组患侧上肢肌张力[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肘关节痉挛角度、腕关节痉挛角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芒针透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B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C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及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ICI-Q-SF评分、I-QOL评分及各项尿动力学指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性功能及盆底肌肉肌力的影响。方法纳入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干预满意度,观察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分级、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干预满意度分别为94.2%和96.2%,高于对照组的80.8%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