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高效教学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生物教学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需要对生物高效教学进行深入思考,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并加以应用,丰富工作内涵,促使生物教学计划制订与实施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均能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高效教学进行系统性的阐述,以便满足其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综合能力;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65
  根据新课标背景下的形势变化及生物教学要求,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高效教学,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在生物方面学习潜能的有效激发,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要求,保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对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时,需要给予高效教学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适用性良好的策略,促使具体的教学工作开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实现生物教学培养目标。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概述
   为了使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高效地完成与之相关的教学计划,则需要了解这些方面的内容:(1)通过对教育形势变化分析、教学理念更新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生物教学质量更加可靠,拓宽教育事业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发展思路。(2)通过对生物高效教学的深入思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生物知识点,满足科学培养及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促使生物教学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之上[1]。
   二、新课标背景下生物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学方式有待优化
   在实施生物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由于现有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性,对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形势变化缺乏科学分析,使得生物教学问题发生率有所加大。具体表现为:(1)由于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导致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不充分,影响了生物教学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2)因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及高效利用缺乏深入的思考,使得生物教学中的技术含量有所减少,与之相关的教学方式实际作用发挥并不充分,难以达到新课标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要求,间接地引发了生物教学问题[2]。
   (二)教学思路不够清晰
   新课标背景下,某些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思路不够清晰,导致具体的教学工作缺乏针对性,对课程教学培养效果、应用质量等造成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1)由于某些教师对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考虑较少,创新意识有待强化,加上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的原因,致使生物教学效果不显著,难以满足其高效教学及教学质量可靠性要求。(2)某些生物教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培养要求、学生的自身情况等缺乏综合考虑,致使其教学思路不清晰,从而影响了生物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生物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三)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
   实践中进行生物教学工作时,由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科学评价不够重视,相应的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生物教学状况不佳,无法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具体表现为:(1)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实施状况等了解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开展具体的评价工作,对生物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处理不及时,从而降低了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水平。(2)受到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的影响,导致生物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处理效率有所降低,对其教学培养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生物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3]。
   (四)教学体系不健全
   一些学校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因既有的教学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学计划实施不够科学,降低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工作质量。具体表现为:(1)因对精细化教学理念、创新理念科学运用缺乏思考,使得生物教学机制不完善,加上教学方式缺乏有效性,导致生物教学体系不健全,与之相关的教学工作开展缺乏科学指导。(2)在教学体系不健全的影响下,会减少生物教学计划实施中得到的专业支持,无形中加大了这方面教学问题发生的概率,生物教学工作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五)其他方面的问题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研究,也需要对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1)由于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效率有待提高,影响了高效生物教学课堂构建效果,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阻碍。(2)生物教学中因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及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创新能力科学培养等考虑不全面,导致教学工作质量不可靠,需要在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支持下进行科学应对,确保生物教学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在了解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它们影响范围的扩大,有效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形势变化,需要考虑相关策略的使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优化教学方式
   为了增加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的技术优势,实现其教学目标,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教学方式优化进行深入思考。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1)由于生物學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则需要教师重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生活化教学方式利用效率,满足生物高效教学的要求。(2)注重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引入及高效利用,为其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保持丰富信息资源良好的整合利用状况,拓宽生物高效教学思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热情[4]。    比如,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科学应用的思考,丰富生物教学的技术手段,给高效教学效果增加更多的技术保障,在技术层面为生物教学目标实现及培养思路拓宽提供更多保障,进而提高学生在生物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拓宽教学思路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状况及学生实际需求的综合考虑,应逐渐拓宽教学思路,从而达到生物高效教学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应做到:(1)生物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高效实施及创新意识强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促使具体的生物教学工作落实效果更加显著,为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及全面发展等提供专业的支持。(2)教师有着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加更多保障,全面提升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保持学生良好的培养状况,避免生物教学质量、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等受到不利影响。
   (三)重视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
   在完成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高效教学,则需要教师给予教学评价更多的重视。(1)生物教师在实践中应根据当前的教学培养状况及高效教学要求等,积极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工作,强化这方面的科学评价意识,使得生物高效教学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2)通过对生物教学效果科学评价的思考,有利于处理好其中的细节问题,使得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从而为生物高效教学水平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教育事业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保障[5]。
   (四)健全教学体系
   实践中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则需要健全生物教学体系。(1)合理运用创新及精细化理念,逐渐完善生物教学机制,并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方式高效利用的思考,为教学体系的健全提供参考依据,促使生物高效教学中的具体工作能够落实到位。(2)将健全后的生物教学体系执行到位,为相应的教学计划高效实施提供科学指导,使得生物教学水平能够不断提升。
   比如,高中生物教师可通过对教学体系健全方面的充分考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给予生物高效教学更多的保障,从而有效应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变化。
   (五)其他方面的教学策略
   在对可持续背景下的生物高效教学进行探讨时,也需要考虑这些策略的配合使用:(1)突出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进而提升生物高效教学质量。(2)生物教师应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重视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最终达到生物高效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同时,需要积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高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进行科学运用,满足相应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策略的支持更有利于达到生物高效教学的目的,全面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及质量,满足新课标背景下教育事业长效发展的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生物教学水平、优化其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给予该课程高效教学更多的关注,确保生物教学培养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实现其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汲取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鲍伟利.巧借微课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30.
  [2]王菊金.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29):91.
  [3]王风玲.浅谈生物高效课堂之备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与整合[J].科幻画报,2020(5):81.
  [4]胡靈芝.构建能力立意视野下生物复习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8):54.
  [5]梁秋红.运用项目式合作学习,建构高效生物课堂[J].教育界,2020(35):34.
  [责任编辑 李 媛]
其他文献
摘 要:相对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深度还是在知识的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这也会导致不少学生在刚接触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与困扰。对于这些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相关的衔接准备,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高中数学学习状态中,以此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文章首先探讨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并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衔
单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础单位,也是教师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阶段划分。但是教材的设计并不是对教师的限制,许多教师在五年级开始运用对比迁移的理念,对单元进行整合与迁移,优化了教学顺序,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单元迁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迁移教学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即教师需要以单元为视角整体分析教材课文,然后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设计迁移教案。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审美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喜欢上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探讨了新的美术鉴赏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进一步提高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分析目前高中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基本上是比较基础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众多的数学现象,从而带领他们熟悉数学的世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利用记忆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当前数学教学工作一直探索的问题。
摘 要: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因此社会对具有信息素养的优质人才产生了更大的需求。2003年国家正式将算法与程序设计设置为信息技术的五个选修模块之一,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从而提高现阶段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算法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算法思维;培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下,认真分析和研究数学知识。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准确把握,在全方位释放合作学习力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源泉,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相较于其他文学类学科难度系数更高,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快速记忆和掌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数学成绩,并且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本文就小学数学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总结出几点有效且可行的对策。  关键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不仅能够积累字词句,还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要保证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要推进名著阅读。本文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对文学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生;名著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了更多的重视。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都需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与体会,使学生对学科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产生相应的情感,进而在个人情感的引导下,帮助其更好地克服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基于此,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更为广泛的情感教育引导,不仅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系,还有助于广大学
摘 要:口语交际互动与小学语文习作的有效衔接是助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积淀的有力举措。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的特点,悟透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互动对学生习作的意义,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语义、使学生习作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良好习作策略等途径,让口语与习作有机融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组织语言;挖掘交际习作资源,深入感知等,让学生习作能力日益攀升。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