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开放的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重温邓小平提出的有关改革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中国的改革始终存在着两种目的、两种方向的斗争;社会主义改革是“改”与“不改”的统一;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应该把“三个有利于”与“两个如果”结合起来;改革必须尊重群众的实践;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开放的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重温邓小平提出的有关改革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中国的改革始终存在着两种目的、两种方向的斗争;社会主义改革是“改”与“不改”的统一;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应该把“三个有利于”与“两个如果”结合起来;改革必须尊重群众的实践;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其他文献
为了深入持久开展陈云生平和思想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拟于2017年6月上旬,与陈云纪念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前进的,不忘历史,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七一”重要讲话从八个方面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考证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料极为丰富,可以实现档案资料、报刊资料、撰述资料、口述资料、实物资料、调查资料、网络资料及理证的八重互证,这些考证方法各有长短,应全面搜集资料,将各种资料、各种考证方法配合起来进行辩证的考证。考证是项艰苦的研究工作,不仅需要认真、严谨的作风和态度,也需要毅力、恒心,要花费大力气和长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彻底废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不平等条约及特权,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奠定基础。尼泊尔因1856年的《藏尼条约》及种种历史原因在中国西藏地方享有诸多特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955年8月中尼建交后,两国于1956年就尼泊尔与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谈判,最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了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地方的特权问题,使中尼两国关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开始了两国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进程。
1970年中美两国举行了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即第135次和第136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在这两次会谈中,台湾问题依然是会谈的核心问题。由于两国政府都有意缓和关系,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开始展现出不同程度的灵活性。美方在台湾问题上提出了新的主张,希望在不损害美国与台湾当局关系的前提下与中方达成一项搁置台湾问题的谅解,企图使“台湾地位问题模糊化”。而中方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同时,也表示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创造条件。双方虽未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具体协议,但双方通过交涉了解了彼此的战略意图,为基辛格秘密访华和《上海公报》的签署创造
2016年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当代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与中共党史学会党领导政治建设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学习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的研究生约40人参加了座谈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改变工农教育劣势、增加工农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而做出的一种努力。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科学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大部署、创新举措,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回顾和思考中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能更好地坚定改革的信心,凝聚改革的共识,提振改革的勇气,增进改革的智慧,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