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在如今我国经济的各方面还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时刻,中央政府作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回到正常轨道,起所发行的1.55万亿特别国债应该起到“特别”的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特别国债
中图分类号: F045.2
2007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上半年GDP增速从2006年的11.6%进一步上升到12.2%,CPI涨幅从2006年的1.5%上升到3.2%。货币政策及时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从2007年第三季度起,货币政策开始采取紧缩态势,第四季度继续收紧。尽管全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至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至7.47%。但是,单靠从紧的货币政策似乎难以抑制猛烈的“流动性过剩”现象。所以,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大约相当于一年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并将外汇资金注入新组建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最大一笔特别国债。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示:“这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表示,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特别国债通过央行的买入和卖出,可以有效起到调控流动性的作用。与央行票据相比,财政发行特别国债冻结流动性更具有刚性。当流动性偏多时,央行可卖出国债回笼货币,当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则可以买入国债投放货币。而且,通过财政发行债券,可以分离央行对冲职能,有利于央行更好地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有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调节下,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形势,CPI同比涨幅在2008年2月达到高点后开始下行。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虽然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要同时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是二者却各有各的特点。货币政策更加侧重于短期的调节,即其作用效果明显,并且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影响。而财政政策则更侧重于长期的影响,并且其一般都是对经济起到潜在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央银行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并且货币政策也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实现的。但是,1.55万亿特别国债在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的发放预示着不仅仅只有中央银行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中央政府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对于一国的宏观调控体制,赋予中央政府广义货币的发行权利是否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淆,进而不利于宏观政策的实施?
从1.55万亿特别国债的发放情况及其作用效果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可以作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主要就在于特别国债的“特别”上。特别国债的发行不同于平时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它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发行的,可以有效的抑制流动性过剩。
第一,特别国债的发行为规范货币政策操作机制提供了条件。过去,我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就因为其手持的政府债券太少而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不得不自己主动创造负债,以发行人民银行票据的方式来管理流动性。现在,人民银行购买特别国债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对政府债权会大量地增加,这就增加了人民银行以政府债券为操作工具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同时又可以减少人民银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负担。特别国债的出现,完善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国债市场缺乏 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品种,而 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分期发行,可以按照 10年、15 年期,甚至更长期限分批、分次发行,有助于丰富国债的品种和期限结构,有利于人民银行更灵活地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此外,在对冲操作效果上,特别国债比人民银行票据对流动性的锁定程度更深。无论人民银行票据还是定向央票,期限大都限定在 3 年以内,这增加了滚动的频率和回笼的压力。而 10 年期甚至更长期限特别国债则可以起到深度锁定流动性的功能。又由于其锁定效用又小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从而增加了人民银行货币工具使用的灵活性。
第二,使用特别国债对冲流动性,人民银行自身不必承担大量对冲成本。对人民银行来说,人民银行票据的发行成本是由人民银行自身承担的,在目前铸币税日益缩窄的情况下,人民银行票据的发行更加重了人民银行的财政负担;相对而言,如果人民银行用持有的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或现券卖出以回笼基础货币,则利息全由财政部支付,人民银行几乎没有财务支出,这样人民银行在进行对冲操作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
第三,特别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人民银行票据只在银行间交易,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特别国债虽然只是对人民银行票据的替代,本质上没有改变货币供应,但个体投资者却可以通过对特别国债的购买获得在境外投资的一些好处。此外,由于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特别国债的价格变动能按照市场规律更准确地反映出整个市场的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利率水平等变动情况,有助于人民银行更好地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发展趋势。
第四,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丰富和创新。实施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措施,是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精心设计的一项“一箭多雕”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有利于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在买入特别国债之后,人民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特别国债的持有量,从而控制流动性的增减,这样就减轻了人民银行大量发行人民银行票据的压力。二是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人民银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同时,这也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进行协调配合创造了条件。三是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水平。与发行普通国债筹集资金的用途不同,财政发债购买的外汇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出一部分外汇储备交由中投公司来进行商业化经营,会提高外储的投资收益率。
此外,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这部分外汇不属于外汇储备,因此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同时也可以化解我国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带来的汇率风险。四是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中投公司可以按照商业化运作方式运用外汇资金,开发境外战略资源,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利用特别国债进行对冲操作时,不会带来利息支出问题,因此不会增加人民银行的财政负担;通过持有特别国债,人民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的回收流动性,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和有效性,也可以避免因过度使用单一对冲工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动,对于人民银行来说,特别国债的价格变动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国债的发行对于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和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特别国债在对冲流动性方面比人民银行票据有更大的优越性。
目前整个国际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也在这个大背景下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放宽的货币政策。面对国际资本的流动,货币政策不断在“从紧”和“放松”中徘徊,尤其对于逐渐开放资本市场的我国而言,更应该运用多种宏观调节措施以保持经济的健康有速发展。所以,把中央银行作为广义货币发行者的主体,而中央政府在一定条件下起到辅助发行的作用。综合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能更好的面对这一场金融危机的冲击。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特别国债
中图分类号: F045.2
2007年,我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上半年GDP增速从2006年的11.6%进一步上升到12.2%,CPI涨幅从2006年的1.5%上升到3.2%。货币政策及时由"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从2007年第三季度起,货币政策开始采取紧缩态势,第四季度继续收紧。尽管全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至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至7.47%。但是,单靠从紧的货币政策似乎难以抑制猛烈的“流动性过剩”现象。所以,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2007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批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大约相当于一年的外汇储备增长规模,并将外汇资金注入新组建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最大一笔特别国债。财政部部长金人庆27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表示:“这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殷建峰表示,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特别国债通过央行的买入和卖出,可以有效起到调控流动性的作用。与央行票据相比,财政发行特别国债冻结流动性更具有刚性。当流动性偏多时,央行可卖出国债回笼货币,当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则可以买入国债投放货币。而且,通过财政发行债券,可以分离央行对冲职能,有利于央行更好地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有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调节下,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形势,CPI同比涨幅在2008年2月达到高点后开始下行。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虽然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要同时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是二者却各有各的特点。货币政策更加侧重于短期的调节,即其作用效果明显,并且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影响。而财政政策则更侧重于长期的影响,并且其一般都是对经济起到潜在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央银行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并且货币政策也是通过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实现的。但是,1.55万亿特别国债在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的发放预示着不仅仅只有中央银行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中央政府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对于一国的宏观调控体制,赋予中央政府广义货币的发行权利是否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引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淆,进而不利于宏观政策的实施?
从1.55万亿特别国债的发放情况及其作用效果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可以作为广义货币的发行者主要就在于特别国债的“特别”上。特别国债的发行不同于平时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它是在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发行的,可以有效的抑制流动性过剩。
第一,特别国债的发行为规范货币政策操作机制提供了条件。过去,我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就因为其手持的政府债券太少而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不得不自己主动创造负债,以发行人民银行票据的方式来管理流动性。现在,人民银行购买特别国债后,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对政府债权会大量地增加,这就增加了人民银行以政府债券为操作工具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和回旋余地,同时又可以减少人民银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负担。特别国债的出现,完善了债券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国债市场缺乏 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品种,而 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分期发行,可以按照 10年、15 年期,甚至更长期限分批、分次发行,有助于丰富国债的品种和期限结构,有利于人民银行更灵活地选择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此外,在对冲操作效果上,特别国债比人民银行票据对流动性的锁定程度更深。无论人民银行票据还是定向央票,期限大都限定在 3 年以内,这增加了滚动的频率和回笼的压力。而 10 年期甚至更长期限特别国债则可以起到深度锁定流动性的功能。又由于其锁定效用又小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从而增加了人民银行货币工具使用的灵活性。
第二,使用特别国债对冲流动性,人民银行自身不必承担大量对冲成本。对人民银行来说,人民银行票据的发行成本是由人民银行自身承担的,在目前铸币税日益缩窄的情况下,人民银行票据的发行更加重了人民银行的财政负担;相对而言,如果人民银行用持有的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或现券卖出以回笼基础货币,则利息全由财政部支付,人民银行几乎没有财务支出,这样人民银行在进行对冲操作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
第三,特别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人民银行票据只在银行间交易,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特别国债虽然只是对人民银行票据的替代,本质上没有改变货币供应,但个体投资者却可以通过对特别国债的购买获得在境外投资的一些好处。此外,由于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特别国债的价格变动能按照市场规律更准确地反映出整个市场的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市场利率水平等变动情况,有助于人民银行更好地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发展趋势。
第四,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丰富和创新。实施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措施,是有关部门针对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精心设计的一项“一箭多雕”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是有利于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缓解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在买入特别国债之后,人民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控制特别国债的持有量,从而控制流动性的增减,这样就减轻了人民银行大量发行人民银行票据的压力。二是有利于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可以从货币市场回笼货币,有助于减少人民银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从而对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过剩格局产生影响。同时,这也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好地进行协调配合创造了条件。三是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水平。与发行普通国债筹集资金的用途不同,财政发债购买的外汇以提高收益为主要目标,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置换出一部分外汇储备交由中投公司来进行商业化经营,会提高外储的投资收益率。
此外,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这部分外汇不属于外汇储备,因此可以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同时也可以化解我国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带来的汇率风险。四是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中投公司可以按照商业化运作方式运用外汇资金,开发境外战略资源,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利用特别国债进行对冲操作时,不会带来利息支出问题,因此不会增加人民银行的财政负担;通过持有特别国债,人民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的回收流动性,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和有效性,也可以避免因过度使用单一对冲工具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动,对于人民银行来说,特别国债的价格变动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的发展趋势;特别国债的发行对于有效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人民银行对冲压力和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特别国债在对冲流动性方面比人民银行票据有更大的优越性。
目前整个国际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也在这个大背景下制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放宽的货币政策。面对国际资本的流动,货币政策不断在“从紧”和“放松”中徘徊,尤其对于逐渐开放资本市场的我国而言,更应该运用多种宏观调节措施以保持经济的健康有速发展。所以,把中央银行作为广义货币发行者的主体,而中央政府在一定条件下起到辅助发行的作用。综合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能更好的面对这一场金融危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