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很多近现代国画家最出名的创作主题都是“动物”呢?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熊猫、黄胄的驴,当然,还有李可染的牛。牛年新春,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画牛大师”李可染吧!
“孺子可教,素质可染”
1907年,李可染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七岁上私塾时,李可染碰到了一位十分宽容的私塾先生,这位先生从来不会因为学生背不好书就亮出戒尺,也不会为难这个喜欢在书本上写写画画的“熊孩子”。
李可染对画画的痴迷,便是从这份“纵容”开始的。他不仅天赋异禀,还特别走运,学艺之路上遇到了诸多良师益友。“可染”的名字就是他的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为他起的。王先生见其聪慧好学,评价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从此就有了“李可染”这个伴随他一生的名字,再也没有人提起他的本名“李永顺”。
当时的王琴舫已然是业内知名的花乌画家,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把对李可染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师长统统列进一张名单,恐怕你会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厉害角色”。
幸运的求学之路
钱食芝是徐州有名的山水画家,也是李可染第一位真正的国画老师。李可染放暑假时经常扒着钱先生画室的窗户听课,他的执着没有被辜负,钱食芝最终收他为徒。
1923年,李可染离开徐州前往上海求学,这让他的眼界更为开阔。书画家吴昌硕的真迹、思想家康有为的演说,无不触动着李可染的内心。这段求学经历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他接触到了西方绘画。
求学期间,李可染师从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和法国油画家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李可染越来越觉得“画得好看”才是绘画的目标,何必在意用的是中国笔墨还是西方技法呢?他尝试将中西绘画技法结合起来,摸索一条新路。
稀奇说
钱食芝能诗善画,技艺精湛,尤以画山水见长,享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他对李可染关爱有加,曾专门为其绘制过一幅五尺山水条幅作为习画范本,还在画上题诗:“童年能弄墨,灵敏应世稀,汝子鹏搏上,余渐鹚退飞。”可见钱食芝早就发现了李可柒的绘画天赋,并对他寄予厚望。
才华挡不住
李可染加入杭州美术团体“一八艺社”后,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曾在社团里结识了爱国青年郭沫若与周恩来,还有幸与美学家蔡仪切磋技艺,绘制了不少“现代山水画”。
时值二十世纪上半叶,国内两种主流的绘画派别交锋激烈:有人坚守“写意”水墨画创作,却不能与时俱进;有人追捧“写实”西方油画,但功底并不扎实。能兼顾两派之长的恐怕也只有李可染了。
李可染的水墨风景写生运用传统国画的笔法,却能将透视与明暗关系等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其中。他擅长描绘日出或日落时逆光的山林,对运墨与留白的把握精妙绝伦——看那乡野间的墙壁与宁静的河流,仿佛泛起了微微霞光。
回忆牛棚往事
牛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任劳任怨、坚强隐忍的象征。抗战时期,李可染居住在重庆沙坪坝,他的家与牛棚相邻,水牛早出晚归的田园景象令李可染深有感触。他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提笔画起了牛,没想到一画就是几十年。晚年的他更是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命名为“师牛堂”。
李可染笔下的牛,或站、或卧、或游于池塘,姿态万千,趣味横生,寥寥数笔,便成一幅田园小景。《牧韵图》中,放牛人脱去上衣,倚靠在大树“怀中”吹笛,水牛伴着笛声在一旁闭目倾听,享受着盛夏浓荫下的清凉、自在。
《风雨归牧》中,两个顽皮的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赶着牛在水中踱步前行。李可染以墨块铺就牛的躯干,用线条勾勒牛角和牧童衣服的纹路,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远处朦胧的山川与近处的水面留白让画面的层次感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作家老舍先生在《看画》一文中专门写道: “大约在五年前吧,文艺协会义卖会员们的书画,可染兄弟画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给了我。这两张我自己买下了,那幅水牛今天还在我的书斋兼客厅兼卧室里悬挂着。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这“几笔抹成的牛”说起来容易,实则深藏着画家数十年深厚的绘画功底。
李牛还是齐牛?
1947年,李可染在好友徐悲鸿的引荐下拜访了当时已八十三岁高龄的齐白石。李可染听说齐白石从来“只认画不认人”,便特意携带了二十张比较满意的画作前去拜访。果然,齐白石看过画后对李可染青睐有加,还将他比作明代书畫家徐渭。
李可染趁机拜齐白石为师,他们同为“草根出身”的画家,共同语言颇多。二人熟识之后还曾一起作画,切磋技艺。
2017年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署名“齐璜”(齐白石的别名)的画以三十余万元的价格成交,另一幅同题材的画却拍出了七千多万的高价。原来这幅画是师徒二人的合作作品。齐白石题字,弟子李可染负责画牛。齐白石画虾堪称一绝,可论起画牛,恐怕还得让贤于李可染。
走一路画一路
1956年,李可染开启了“行万里路”的模式,长达八个月的写生之旅让他遍览祖国的山川美景。《鲁迅故乡绍兴城》《万县》《江城朝雾》《嘉定大佛》《峨眉山秋色》《巫峡百步梯》……只要你将画作标题穿起来就能梳理出他的游览路线。
在那之后,高产的李可染陆续创作了《漓江》《万山红遍》《五牛图》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写生”,而是加入了更多创作思想,可视作李可染绘画道路上的又一次转型。
李可染多年来始终笔耕不辍,他像他画作中的牛一样不问天寒暑热,只顾辛勤耕耘。他曾说绘画是“采一炼十”,采矿无疑是艰辛的,冶炼更需要付出百倍心力,而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兼备采矿者和冶炼者的坚忍意志才能创作出受人喜爱的艺术作品。
练笔时间:牛刀小试
画牛总共分几步?快拿起画笔跟随王冬老师学画简笔画吧!这头牛是不是很憨态可掬呢?
“孺子可教,素质可染”
1907年,李可染出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七岁上私塾时,李可染碰到了一位十分宽容的私塾先生,这位先生从来不会因为学生背不好书就亮出戒尺,也不会为难这个喜欢在书本上写写画画的“熊孩子”。
李可染对画画的痴迷,便是从这份“纵容”开始的。他不仅天赋异禀,还特别走运,学艺之路上遇到了诸多良师益友。“可染”的名字就是他的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为他起的。王先生见其聪慧好学,评价他“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从此就有了“李可染”这个伴随他一生的名字,再也没有人提起他的本名“李永顺”。
当时的王琴舫已然是业内知名的花乌画家,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把对李可染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师长统统列进一张名单,恐怕你会看到很多大名鼎鼎的“厉害角色”。
幸运的求学之路
钱食芝是徐州有名的山水画家,也是李可染第一位真正的国画老师。李可染放暑假时经常扒着钱先生画室的窗户听课,他的执着没有被辜负,钱食芝最终收他为徒。
1923年,李可染离开徐州前往上海求学,这让他的眼界更为开阔。书画家吴昌硕的真迹、思想家康有为的演说,无不触动着李可染的内心。这段求学经历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他接触到了西方绘画。
求学期间,李可染师从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和法国油画家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李可染越来越觉得“画得好看”才是绘画的目标,何必在意用的是中国笔墨还是西方技法呢?他尝试将中西绘画技法结合起来,摸索一条新路。
稀奇说
钱食芝能诗善画,技艺精湛,尤以画山水见长,享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他对李可染关爱有加,曾专门为其绘制过一幅五尺山水条幅作为习画范本,还在画上题诗:“童年能弄墨,灵敏应世稀,汝子鹏搏上,余渐鹚退飞。”可见钱食芝早就发现了李可柒的绘画天赋,并对他寄予厚望。
才华挡不住
李可染加入杭州美术团体“一八艺社”后,他的作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曾在社团里结识了爱国青年郭沫若与周恩来,还有幸与美学家蔡仪切磋技艺,绘制了不少“现代山水画”。
时值二十世纪上半叶,国内两种主流的绘画派别交锋激烈:有人坚守“写意”水墨画创作,却不能与时俱进;有人追捧“写实”西方油画,但功底并不扎实。能兼顾两派之长的恐怕也只有李可染了。
李可染的水墨风景写生运用传统国画的笔法,却能将透视与明暗关系等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其中。他擅长描绘日出或日落时逆光的山林,对运墨与留白的把握精妙绝伦——看那乡野间的墙壁与宁静的河流,仿佛泛起了微微霞光。
回忆牛棚往事
牛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是任劳任怨、坚强隐忍的象征。抗战时期,李可染居住在重庆沙坪坝,他的家与牛棚相邻,水牛早出晚归的田园景象令李可染深有感触。他想起了鲁迅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提笔画起了牛,没想到一画就是几十年。晚年的他更是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命名为“师牛堂”。
李可染笔下的牛,或站、或卧、或游于池塘,姿态万千,趣味横生,寥寥数笔,便成一幅田园小景。《牧韵图》中,放牛人脱去上衣,倚靠在大树“怀中”吹笛,水牛伴着笛声在一旁闭目倾听,享受着盛夏浓荫下的清凉、自在。
《风雨归牧》中,两个顽皮的小牧童骑在牛背上,赶着牛在水中踱步前行。李可染以墨块铺就牛的躯干,用线条勾勒牛角和牧童衣服的纹路,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远处朦胧的山川与近处的水面留白让画面的层次感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作家老舍先生在《看画》一文中专门写道: “大约在五年前吧,文艺协会义卖会员们的书画,可染兄弟画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给了我。这两张我自己买下了,那幅水牛今天还在我的书斋兼客厅兼卧室里悬挂着。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这“几笔抹成的牛”说起来容易,实则深藏着画家数十年深厚的绘画功底。
李牛还是齐牛?
1947年,李可染在好友徐悲鸿的引荐下拜访了当时已八十三岁高龄的齐白石。李可染听说齐白石从来“只认画不认人”,便特意携带了二十张比较满意的画作前去拜访。果然,齐白石看过画后对李可染青睐有加,还将他比作明代书畫家徐渭。
李可染趁机拜齐白石为师,他们同为“草根出身”的画家,共同语言颇多。二人熟识之后还曾一起作画,切磋技艺。
2017年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署名“齐璜”(齐白石的别名)的画以三十余万元的价格成交,另一幅同题材的画却拍出了七千多万的高价。原来这幅画是师徒二人的合作作品。齐白石题字,弟子李可染负责画牛。齐白石画虾堪称一绝,可论起画牛,恐怕还得让贤于李可染。
走一路画一路
1956年,李可染开启了“行万里路”的模式,长达八个月的写生之旅让他遍览祖国的山川美景。《鲁迅故乡绍兴城》《万县》《江城朝雾》《嘉定大佛》《峨眉山秋色》《巫峡百步梯》……只要你将画作标题穿起来就能梳理出他的游览路线。
在那之后,高产的李可染陆续创作了《漓江》《万山红遍》《五牛图》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但这些作品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写生”,而是加入了更多创作思想,可视作李可染绘画道路上的又一次转型。
李可染多年来始终笔耕不辍,他像他画作中的牛一样不问天寒暑热,只顾辛勤耕耘。他曾说绘画是“采一炼十”,采矿无疑是艰辛的,冶炼更需要付出百倍心力,而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兼备采矿者和冶炼者的坚忍意志才能创作出受人喜爱的艺术作品。
练笔时间:牛刀小试
画牛总共分几步?快拿起画笔跟随王冬老师学画简笔画吧!这头牛是不是很憨态可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