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举国震惊的重庆公交车事件让国人震惊。其实,因个人情绪失控造成的类似悲剧早已不鲜见。对于每个人来说,情绪失控可能都只是一瞬间的事儿,但造成的后果却可能是永久性的伤害与遗憾。俗话说,冲动是魔鬼,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魔鬼与天使,只是有的人总是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被魔鬼操控情绪。事实上,情绪管理是一种能力,能自主管理、科学调节自身情绪更是一种需要终生学习的技能。
历数八年来的班主任经历,特别是初中的教育管理工作,许多所谓的“突发状况”和棘手问题,都与“情绪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发展的“独立与依赖”并存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起来,他们开始试图在人际交往中施展和证明自己的独立。而从生理发育的过程来看,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额叶尚未发育成熟,其他脑区可能会失控,导致青春期孩子容易对外部威胁做出过度反应,这也是青少年容易情绪激动的原因。同时,青少年的大脑对应激激素四氢孕酮做出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虽然这种激素能让成人平静下来,但却会让青少年变得更加焦虑。由于青少年的大脑额叶活动比成人少许多,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做出的反应是由情绪,而非理性驱动,所以他们也更难应对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深陷危机时。
在通常的家庭教育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是相当缺乏的,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知情绪和调控情绪,扣好“青春期”的第一颗纽扣。
还记得2013年我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就关注到班上一个非常个性的男同学。他身材壮实,圆圆的脑袋,明亮的眼睛,眼角一颗指甲盖大小的黑痣特别引人注目。一瞅见他那粗犷彪悍的形象,我就忍不住想起《水浒》里的各路身怀绝技的好汉。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祈祷,他可千万别给我惹出什么乱子来!然而事与愿违,仿佛是老天故意要考验我有多大能耐,第一节课上,我在给学生进行开学常规教育时,他就在下面大声插嘴,惹来哄堂大笑。批评他,他立刻毫不客气地顶嘴,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好像非要给我个下马威。不仅如此,他那不屑一顾的神情和端在身侧紧握的双拳,仿佛在宣告一个不满意就会立刻冲上来和我武力对抗。对于这种愣头青类的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底细之前,我不想轻易接招,所以我采取了冷处理。我说,新学期新环境,你好像有点激动,先坐下冷静一下,课后我们再慢慢地好好地谈。他可能有些意外,还是不情愿地坐下了,但是没有继续捣乱。课下我找了他,和他聊了聊闲话,从闲谈中了解到这是一个习惯性被批评的孩子,小学阶段不怎么“受待见”,因此总把老师和自己划分为对立的两面,事实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中的低权力者,本来就容易对作为高权力者的老师产生本能敌对情绪,特别是成绩纪律双困生。于是我轻描淡写地叮嘱他上课不要和老师顶嘴,有任何不同见解课下都可以来沟通。从心理因素来分析,他制造的课堂闹剧,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习惯较差,自控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通过试探性地打破规则来试探老师的底线,从而建立自我边界。建立边界,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一课,界限是自尊的标尺。因此,我也很坦诚地告诉他,我不喜欢也绝不接受当我在批评某种现象的时候,有人站出来挑战权威。但是我坚决尊重他自由表达的权利,只是,希望他换一种形式和场所合理表达自我。他原本警惕地握着拳,此时渐渐放松了自己。聊到自己的家庭,谈到自己妈妈时,目光和神情都变得很柔和。我当时感觉,这可能是个俘获“芳心”的突破口。
没过两天,他又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和英语老师发生了激烈冲突。起因是听写的时候老师指着他们这边说不要想偷看,他认为老师是在说他,而他受了冤枉,于是他一脚踢翻了凳子,斜着眼睛和老师对抗,周围的同学也被他的气势吓到了。我被叫到案发现场,看到他的凳子飞出了很远,他梗着脖子,两个拳头端在两侧紧紧地卯着劲儿,满脸挑衅的神色。一看见我,他就指着英语老师,愤愤地跟我数落他所蒙受的冤屈。我觉察到,他是一个成绩不理想,但典型具有高自尊孩子,对“批评”异常敏感。因此在受到批评时,他将批评理解为“攻击”,对自我评价的需求就成为向对方采取对抗或宣泄的内在动因。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尊严而内心充满抵抗,并缺失情绪管控的能力。
我請他到办公室坐下慢慢谈。坐下,是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我说,我刚从英语老师和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状况,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视角。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感受。他怒气未消,重复了一遍事情经过,在转述事情经过的过程中,他握紧的拳头有松懈。其实,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教会学生科学管控情绪,我们自己理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往往,学生打破常规犯下的错误会带给我们一些负面情绪。《荀子·修身》里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意思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这也是对自我情绪调控最好的注脚。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很容易“一叶障目”,陷入对事情的感受中,而带上主观情绪。适时地倾听,能客观于问题之外,找准问题核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也能让他的情绪得到一定宣泄。听完他的感受,我又问,你认为这件事问题出在哪里?他申辩,我真的没偷看。我说,老师点了你的名字吗?他摇头。我说,那你觉得你错在哪儿?他客观地指出自己不该踢凳子,同时又一次申辩,我真的没偷看。我拍拍他的后背,跟他分享我的看法。我说:“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个人的表达和对方的理解之间都隔着一个文字密码。别人传递的信息,是不是会被正确解读,既需要传达准确,也需要理解准确。老师是批评现象,你误读了信息,这不是你的错。但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别人相处,你却犯了错。据我所知,你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你觉得这件事还有没有更好地处理办法呢?”果不其然,夸他孝顺,触动了他心里柔软的那一丝情感。他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有了些许淡淡笑意,让我欣喜的是,最后他不仅头头是道地指出正确的方法,还深刻地分析出哪怕老师真的冤枉了他,正确地处理方式。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的同一性混乱。”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发展中的同一性危机。当学生深陷自己的情绪“怪圈”中时,主观判断往往限制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此时,杏仁核首先做出反应,释放出应激激素,通知垂体释放特定化学物质,垂体又促使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青少年的额叶尚无法很好地控制杏仁核,所以他们更容易对压力情境做出极端情绪反应,而成人可以用额叶上的前额叶皮层来控制自己的愤怒等情绪。 通过尊重与倾听,共情和换位思考,语言或肢体表达接纳,就能帮助学生从容走出消极情绪,学生通过积极分享和理性思索,就能悦纳自我,实现自我教育。
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在情绪管控中有明显进步,但有时候也难免故技重演。于是我不断鼓励和肯定他的进步,反复引导他感知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存在的认知偏差,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三年后,他也渐渐从一个同学们人人惧怕的“易燃易爆”危险分子,变成了一个同学们公认一说就笑怎么撩都不会生气的“好好先生”。情绪管控除了带来的性格转变,对他的处事态度和人际交往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令他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也有较大变化。他的转变也很好地证实了,努力改变认知的方式,使用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是管理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良好的情绪管理也会反作用于认知,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多愁善感,这是因为除了肾上腺素,另一种名叫皮质醇的神经化学物质也会导致青少年的情绪剧烈波动。正常情况下,皮质醇在体内的含量具有24小时节律,其峰值出现在早上,也就是我们刚睡醒的时候。在达到峰值前,皮质醇水平会上50%~60%,随后便开始下降,起初速度很快,后来速度变慢,其水平在下午和晚上会持续下降数小时,在午夜达到最低值。由于青春期体内皮质醇水平略高于成人的正常水平,所以各种负面情绪,如倍感压力、担忧、焦虑和愤怒与高水平的皮质醇密切相关。
正因为情绪无时不有,如影随形,是一种必然存在。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确,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就会造成不同后果。情绪管理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要“杀死”坏情绪或是“抑制”住坏情绪不让其流露出来,而是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给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引导不良情绪以恰当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以免不良情绪被压抑,影响到身心健康。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要形成健康三观,先要让学生学会和自己和解。
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烦恼或情绪问题,最愿意沟通的就是寻找同伴或同学,次之则是求助于网络,往往不愿意轻易对父母和老师吐露心声。然而,哪怕是一次失败的沟通也远胜于没有沟通。如果孩子在心灵上与老师家长或同伴划开了界限,就会独立承担和解决所有的情绪问题,那就意味着所有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他都必须独自承担。但实际上,消极情绪如果能与人分享,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能够学会调控情绪,那么,有70%的成长对抗冲突都能得到解决。因为所有的冲突都是积极情绪对抗反应。最可怕的则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对抗,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暗涌翻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将情绪管理教育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不仅能减缓青春期的叛逆,更能促进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和正确社交模式的形成,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青春期的“第一颗纽扣”如果扣歪了,那么青春期冲突与其他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因此,教育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是青春期必修课,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历数八年来的班主任经历,特别是初中的教育管理工作,许多所谓的“突发状况”和棘手问题,都与“情绪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发展的“独立与依赖”并存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发展起来,他们开始试图在人际交往中施展和证明自己的独立。而从生理发育的过程来看,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额叶尚未发育成熟,其他脑区可能会失控,导致青春期孩子容易对外部威胁做出过度反应,这也是青少年容易情绪激动的原因。同时,青少年的大脑对应激激素四氢孕酮做出的反应和成人不同。虽然这种激素能让成人平静下来,但却会让青少年变得更加焦虑。由于青少年的大脑额叶活动比成人少许多,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做出的反应是由情绪,而非理性驱动,所以他们也更难应对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深陷危机时。
在通常的家庭教育中,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是相当缺乏的,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知情绪和调控情绪,扣好“青春期”的第一颗纽扣。
还记得2013年我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就关注到班上一个非常个性的男同学。他身材壮实,圆圆的脑袋,明亮的眼睛,眼角一颗指甲盖大小的黑痣特别引人注目。一瞅见他那粗犷彪悍的形象,我就忍不住想起《水浒》里的各路身怀绝技的好汉。当时我就在心里默默祈祷,他可千万别给我惹出什么乱子来!然而事与愿违,仿佛是老天故意要考验我有多大能耐,第一节课上,我在给学生进行开学常规教育时,他就在下面大声插嘴,惹来哄堂大笑。批评他,他立刻毫不客气地顶嘴,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好像非要给我个下马威。不仅如此,他那不屑一顾的神情和端在身侧紧握的双拳,仿佛在宣告一个不满意就会立刻冲上来和我武力对抗。对于这种愣头青类的学生,在没有了解清楚底细之前,我不想轻易接招,所以我采取了冷处理。我说,新学期新环境,你好像有点激动,先坐下冷静一下,课后我们再慢慢地好好地谈。他可能有些意外,还是不情愿地坐下了,但是没有继续捣乱。课下我找了他,和他聊了聊闲话,从闲谈中了解到这是一个习惯性被批评的孩子,小学阶段不怎么“受待见”,因此总把老师和自己划分为对立的两面,事实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中的低权力者,本来就容易对作为高权力者的老师产生本能敌对情绪,特别是成绩纪律双困生。于是我轻描淡写地叮嘱他上课不要和老师顶嘴,有任何不同见解课下都可以来沟通。从心理因素来分析,他制造的课堂闹剧,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习惯较差,自控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通过试探性地打破规则来试探老师的底线,从而建立自我边界。建立边界,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一课,界限是自尊的标尺。因此,我也很坦诚地告诉他,我不喜欢也绝不接受当我在批评某种现象的时候,有人站出来挑战权威。但是我坚决尊重他自由表达的权利,只是,希望他换一种形式和场所合理表达自我。他原本警惕地握着拳,此时渐渐放松了自己。聊到自己的家庭,谈到自己妈妈时,目光和神情都变得很柔和。我当时感觉,这可能是个俘获“芳心”的突破口。
没过两天,他又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和英语老师发生了激烈冲突。起因是听写的时候老师指着他们这边说不要想偷看,他认为老师是在说他,而他受了冤枉,于是他一脚踢翻了凳子,斜着眼睛和老师对抗,周围的同学也被他的气势吓到了。我被叫到案发现场,看到他的凳子飞出了很远,他梗着脖子,两个拳头端在两侧紧紧地卯着劲儿,满脸挑衅的神色。一看见我,他就指着英语老师,愤愤地跟我数落他所蒙受的冤屈。我觉察到,他是一个成绩不理想,但典型具有高自尊孩子,对“批评”异常敏感。因此在受到批评时,他将批评理解为“攻击”,对自我评价的需求就成为向对方采取对抗或宣泄的内在动因。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尊严而内心充满抵抗,并缺失情绪管控的能力。
我請他到办公室坐下慢慢谈。坐下,是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我说,我刚从英语老师和同学那里了解到一些状况,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视角。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感受。他怒气未消,重复了一遍事情经过,在转述事情经过的过程中,他握紧的拳头有松懈。其实,作为教育管理者,要教会学生科学管控情绪,我们自己理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往往,学生打破常规犯下的错误会带给我们一些负面情绪。《荀子·修身》里说,“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意思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这也是对自我情绪调控最好的注脚。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很容易“一叶障目”,陷入对事情的感受中,而带上主观情绪。适时地倾听,能客观于问题之外,找准问题核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同时让学生充分表达,也能让他的情绪得到一定宣泄。听完他的感受,我又问,你认为这件事问题出在哪里?他申辩,我真的没偷看。我说,老师点了你的名字吗?他摇头。我说,那你觉得你错在哪儿?他客观地指出自己不该踢凳子,同时又一次申辩,我真的没偷看。我拍拍他的后背,跟他分享我的看法。我说:“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每个人的表达和对方的理解之间都隔着一个文字密码。别人传递的信息,是不是会被正确解读,既需要传达准确,也需要理解准确。老师是批评现象,你误读了信息,这不是你的错。但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别人相处,你却犯了错。据我所知,你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你觉得这件事还有没有更好地处理办法呢?”果不其然,夸他孝顺,触动了他心里柔软的那一丝情感。他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有了些许淡淡笑意,让我欣喜的是,最后他不仅头头是道地指出正确的方法,还深刻地分析出哪怕老师真的冤枉了他,正确地处理方式。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时期内的同一性混乱。”这就是所谓的青少年发展中的同一性危机。当学生深陷自己的情绪“怪圈”中时,主观判断往往限制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此时,杏仁核首先做出反应,释放出应激激素,通知垂体释放特定化学物质,垂体又促使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青少年的额叶尚无法很好地控制杏仁核,所以他们更容易对压力情境做出极端情绪反应,而成人可以用额叶上的前额叶皮层来控制自己的愤怒等情绪。 通过尊重与倾听,共情和换位思考,语言或肢体表达接纳,就能帮助学生从容走出消极情绪,学生通过积极分享和理性思索,就能悦纳自我,实现自我教育。
之后的一段时间,这个孩子在情绪管控中有明显进步,但有时候也难免故技重演。于是我不断鼓励和肯定他的进步,反复引导他感知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存在的认知偏差,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三年后,他也渐渐从一个同学们人人惧怕的“易燃易爆”危险分子,变成了一个同学们公认一说就笑怎么撩都不会生气的“好好先生”。情绪管控除了带来的性格转变,对他的处事态度和人际交往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令他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也有较大变化。他的转变也很好地证实了,努力改变认知的方式,使用合理积极的认知方式,是管理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良好的情绪管理也会反作用于认知,对人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多愁善感,这是因为除了肾上腺素,另一种名叫皮质醇的神经化学物质也会导致青少年的情绪剧烈波动。正常情况下,皮质醇在体内的含量具有24小时节律,其峰值出现在早上,也就是我们刚睡醒的时候。在达到峰值前,皮质醇水平会上50%~60%,随后便开始下降,起初速度很快,后来速度变慢,其水平在下午和晚上会持续下降数小时,在午夜达到最低值。由于青春期体内皮质醇水平略高于成人的正常水平,所以各种负面情绪,如倍感压力、担忧、焦虑和愤怒与高水平的皮质醇密切相关。
正因为情绪无时不有,如影随形,是一种必然存在。因此应该让学生明确,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但处理情绪的方式不同就会造成不同后果。情绪管理教育的目的也不是要“杀死”坏情绪或是“抑制”住坏情绪不让其流露出来,而是要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给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发泄的渠道,引导不良情绪以恰当合理的方式释放出来,以免不良情绪被压抑,影响到身心健康。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要形成健康三观,先要让学生学会和自己和解。
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出現烦恼或情绪问题,最愿意沟通的就是寻找同伴或同学,次之则是求助于网络,往往不愿意轻易对父母和老师吐露心声。然而,哪怕是一次失败的沟通也远胜于没有沟通。如果孩子在心灵上与老师家长或同伴划开了界限,就会独立承担和解决所有的情绪问题,那就意味着所有情绪——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他都必须独自承担。但实际上,消极情绪如果能与人分享,往往更容易得到解决。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能够学会调控情绪,那么,有70%的成长对抗冲突都能得到解决。因为所有的冲突都是积极情绪对抗反应。最可怕的则是孩子的消极情绪对抗,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暗涌翻腾,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将情绪管理教育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不仅能减缓青春期的叛逆,更能促进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和正确社交模式的形成,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青春期的“第一颗纽扣”如果扣歪了,那么青春期冲突与其他问题也会接踵而至。因此,教育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是青春期必修课,更是人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