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特别是非专业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意识到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在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时合理地利用这种差异,寻找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非专业素质的目的。本文从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目前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一统化以及改进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成功素质教育 非专业素质教育 性别差异
成功素质教育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率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它以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在大学里,男女大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其实就是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学生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大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非专业素质教育应该意识到并重视这种差异,对男女大学生采用有性别差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育和影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
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生理上,从生殖系统到内脏器官,从外部形态到生理机能,男女两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在心理上,男女两性的智力、情感、人格以及整个社会行为,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社会分工和家庭角色也存在差异。
(一)性别心理差异/性格差异
1、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把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归纳为三个普遍特点:第一,男女两性的平均智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存在年龄差异。从学龄初期开始,即在小学阶段,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趋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下降,一直维持到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男性到了青春发育高峰期,其智力开始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明显。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才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三,男女两性在智力分布上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即在智力两极(偏高和偏低)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多集中在中间部分(智力中等)。
2、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兴趣和性格等方面。
情感。国内外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男女两性情感上的显著差异。首先,女性感情丰富,敏感多情;其次,女性的感情比男性更深刻、细腻、隐含;男性则相对比较肤浅、外露。第三,女性的情感比男性更为稳固和持久,她们产生某一种情绪或情感以后往往会保持很长的时间而不消失;第四,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
兴趣。在学习兴趣方面,女生重视并喜欢文科课程,男生则对理科感兴趣;在课外活动方面,男生的兴趣比女生更广泛和浓厚。另外,男女的兴趣差异还表现在兴趣的稳定性上,男性的兴趣容易变化,而女性一旦对某种事件、某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能保持很长时间。
性格。男女两性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类型上。首先,男性的性格多偏向于理智型和意志型,而女性多偏向于情绪型;其次,男性的性格多偏向于独立型,而女性则倾向于顺从型;第三,男性倾向于外倾型,女性倾向于内倾型。
(二)角色差异,社会分工差异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性别分工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基于性别所形成的分工模式仍然存在。工业革命后,尽管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社会性别分工的发展,但传统性别文化、制度、职业结构等仍然是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因素。
1、社会性别分工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社会性别”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所谓社会性别分工就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劳动中分别从事各种不同而又互相补充的工作。其实质也是一种协作性社会活动过程,就是男人女人做各自该做的份内的活计。客观上讲,现代社会男女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也没有绝对的差异,男人可以从事的工作女人也可以从事,反之亦然,但不同的职业类型男女比例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教育、护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女性从业比例大大地大于男性,而制造、冶金、采矿等技术工业行业里的男性则占绝大多数。
2、家庭分工的差异。传统的中国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庭里的事务几乎完全由女性负责处理,抚育教育子女,料理家务几乎天然是女性的责任。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变得小型化,三口之家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家庭结构,男人女人都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家庭地位也是平等的,家务也是两个人共同分担。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家庭的男人依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男人的工作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从而家庭的内务主要还是由女人来承担。
正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以上差异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就要求男性和女性具备有共性但也有差异的一些素质,以适应各自应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充分认识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和走进家庭做充分的准备。
二、目前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一统化,忽视性别差异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首创的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追溯其渊源是各高校工作的德育部分,纵观目前各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会发现总体是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和刻板。
1、方式一统化。目前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德育)主要由学院党委书记主抓,下设分团委书记,带班辅导员(素质导师)具体负责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落实。采取的形式有周班会、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社团活动等,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参加的党校培训也可算入其中。
2、内容一统化。目前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及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各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如艺术节、科技节等)。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形式有些呆板,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周班会、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社团活动和党校培训作为目前高校的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客观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但这些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应付,从而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即使很热闹的一些社团活动也只是一些活跃的学生在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
2、内容不太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疏导。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汹涌期,心理问题层 出不穷,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陷入苦闷彷徨烦躁不安,严重的还出现心理疾病,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每年那么多大学生自杀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工作的严重缺位。虽然各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学生去咨询。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许应该是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真正有效的心理疏导模式,才能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们。
三、改进的思路
大学素质教育特别是非专业素质教育如何组织实施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将非专业素质教育整体设计并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去,将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各项形式常规化,成为与课堂教学一样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要营造一个多样化、多空间的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实施系统。针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1、教育内容:
男性:①侧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教育。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男人,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具有正确的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爱护伴侣,对男人在家庭的角色有明晰的定位。
②培养大气的品格,绅士的风度。男人应该具备“大丈夫”的气概和适度的“骑士”精神。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高雅文明的举止风度和行为习惯。
③培养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勇于竞争的精神已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非专业素质。
女性:①首先应具备善良,宽容的人格品质。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高雅文明的举止风度和行为习惯。
②培养聪慧的心智。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陶冶其情操;博览群书(伟大妇女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学习生理学,营养学、服装设计等生活科学知识。
③善于家政,学习烹饪、剪裁、育婴,照顾老人等全套家政本领。
2、教育方式:
男性:①通过经常性的军事和体育锻炼训练其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每个学期可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
②设立书社,列出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伟大人物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并与女生书社交流心得体会。
③做社会服务义工,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可由学生社团联系,走进社区,福利院等,假期可下到农村,服务农民,并向农民学习。
女性:①通过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培养女性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可请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并经常举办艺术沙龙,形成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氛围。
②设立书社,列出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伟大女性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并与男生书社交流心得体会。
③学习生理学,营养学、服装设计等生活科学知识和烹饪、剪裁、育婴,照顾老人等全套家政本领。请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作为每个女大学生必修课。
非专业素质是成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 成功素质教育 非专业素质教育 性别差异
成功素质教育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率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它以让学生具备与其人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优秀素质即成功素质为培养目标,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定向培养成功素质,克服失败因子。使学生在学校即具备成功素质,一跨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在大学里,男女大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其实就是男女性别差异在大学生身上最明显的表现,正因为如此,大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非专业素质教育应该意识到并重视这种差异,对男女大学生采用有性别差异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育和影响,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
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生理上,从生殖系统到内脏器官,从外部形态到生理机能,男女两性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在心理上,男女两性的智力、情感、人格以及整个社会行为,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社会分工和家庭角色也存在差异。
(一)性别心理差异/性格差异
1、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可把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归纳为三个普遍特点:第一,男女两性的平均智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存在年龄差异。从学龄初期开始,即在小学阶段,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趋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下降,一直维持到女性青春期发育的高峰期。男性到了青春发育高峰期,其智力开始优于女性,并且随年龄的增长逐步明显。这种优势一直维持到整个青春发育期结束才减弱继续扩大的趋势;第三,男女两性在智力分布上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的范围较广,即在智力两极(偏高和偏低)部分的人数多于女性,而女性的智力分布多集中在中间部分(智力中等)。
2、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非智力因素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兴趣和性格等方面。
情感。国内外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男女两性情感上的显著差异。首先,女性感情丰富,敏感多情;其次,女性的感情比男性更深刻、细腻、隐含;男性则相对比较肤浅、外露。第三,女性的情感比男性更为稳固和持久,她们产生某一种情绪或情感以后往往会保持很长的时间而不消失;第四,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
兴趣。在学习兴趣方面,女生重视并喜欢文科课程,男生则对理科感兴趣;在课外活动方面,男生的兴趣比女生更广泛和浓厚。另外,男女的兴趣差异还表现在兴趣的稳定性上,男性的兴趣容易变化,而女性一旦对某种事件、某项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能保持很长时间。
性格。男女两性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类型上。首先,男性的性格多偏向于理智型和意志型,而女性多偏向于情绪型;其次,男性的性格多偏向于独立型,而女性则倾向于顺从型;第三,男性倾向于外倾型,女性倾向于内倾型。
(二)角色差异,社会分工差异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性别分工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基于性别所形成的分工模式仍然存在。工业革命后,尽管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社会性别分工的发展,但传统性别文化、制度、职业结构等仍然是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因素。
1、社会性别分工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社会性别”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所谓社会性别分工就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劳动中分别从事各种不同而又互相补充的工作。其实质也是一种协作性社会活动过程,就是男人女人做各自该做的份内的活计。客观上讲,现代社会男女所从事的职业类别也没有绝对的差异,男人可以从事的工作女人也可以从事,反之亦然,但不同的职业类型男女比例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比如教育、护理、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女性从业比例大大地大于男性,而制造、冶金、采矿等技术工业行业里的男性则占绝大多数。
2、家庭分工的差异。传统的中国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内”,家庭里的事务几乎完全由女性负责处理,抚育教育子女,料理家务几乎天然是女性的责任。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变得小型化,三口之家是目前我国的主要家庭结构,男人女人都外出工作,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家庭地位也是平等的,家务也是两个人共同分担。但不可否认,大多数家庭的男人依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男人的工作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从而家庭的内务主要还是由女人来承担。
正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以上差异的客观存在,实际上就要求男性和女性具备有共性但也有差异的一些素质,以适应各自应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并没有充分认识这种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大学生的非专业素质,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和走进家庭做充分的准备。
二、目前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一统化,忽视性别差异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
非专业素质教育是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首创的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追溯其渊源是各高校工作的德育部分,纵观目前各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会发现总体是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和刻板。
1、方式一统化。目前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德育)主要由学院党委书记主抓,下设分团委书记,带班辅导员(素质导师)具体负责非专业素质教育的落实。采取的形式有周班会、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社团活动等,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参加的党校培训也可算入其中。
2、内容一统化。目前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及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各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如艺术节、科技节等)。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形式有些呆板,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周班会、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社团活动和党校培训作为目前高校的进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客观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但这些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采取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应付,从而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即使很热闹的一些社团活动也只是一些活跃的学生在参与,大部分学生只是观众。
2、内容不太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一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疏导。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汹涌期,心理问题层 出不穷,但很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陷入苦闷彷徨烦躁不安,严重的还出现心理疾病,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每年那么多大学生自杀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工作的严重缺位。虽然各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学生去咨询。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许应该是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真正有效的心理疏导模式,才能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们。
三、改进的思路
大学素质教育特别是非专业素质教育如何组织实施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应将非专业素质教育整体设计并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去,将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各项形式常规化,成为与课堂教学一样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为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要营造一个多样化、多空间的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实施系统。针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1、教育内容:
男性:①侧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教育。培养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男人,以建设国家,服务社会为己任,具有正确的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爱护伴侣,对男人在家庭的角色有明晰的定位。
②培养大气的品格,绅士的风度。男人应该具备“大丈夫”的气概和适度的“骑士”精神。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高雅文明的举止风度和行为习惯。
③培养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当今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勇于竞争的精神已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非专业素质。
女性:①首先应具备善良,宽容的人格品质。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状态,高雅文明的举止风度和行为习惯。
②培养聪慧的心智。学习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陶冶其情操;博览群书(伟大妇女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学习生理学,营养学、服装设计等生活科学知识。
③善于家政,学习烹饪、剪裁、育婴,照顾老人等全套家政本领。
2、教育方式:
男性:①通过经常性的军事和体育锻炼训练其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每个学期可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
②设立书社,列出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伟大人物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并与女生书社交流心得体会。
③做社会服务义工,培养服务社会的精神。可由学生社团联系,走进社区,福利院等,假期可下到农村,服务农民,并向农民学习。
女性:①通过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课程培养女性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可请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修,并经常举办艺术沙龙,形成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的氛围。
②设立书社,列出必读书目,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伟大女性的传记等)开阔其视野和心胸,并与男生书社交流心得体会。
③学习生理学,营养学、服装设计等生活科学知识和烹饪、剪裁、育婴,照顾老人等全套家政本领。请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作为每个女大学生必修课。
非专业素质是成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