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锥形束CT(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

结果

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 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 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在西京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5例二尖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3.5±11.7)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9例,Ⅳ级6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8±8.2)%,二尖瓣反流量为12.0 (10.0,15.0)ml。首选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途径在二尖瓣瓣周漏处置入封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对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为B期的110例丙肝相关性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血清GGT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50 U/L,41例)和高GGT组(GGT≥50 U/L,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G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t(14;18)、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以及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的二次打击淋巴瘤(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6例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t(14;18)和myc基因重排的发生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yc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14;18)、myc基因重排双阳性D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以
目的评价鼻咽癌放疗后肺寡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探讨鼻咽癌肺寡转移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鼻咽癌放疗后肺寡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局部放疗±化疗组33例,全肺放疗+化疗组28例,单纯化疗组26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以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局部放疗±化疗组、全肺放疗+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患者的3年肺转移生存率分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21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新辅助化疗疗效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21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中,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11.3%(25/221),其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Ba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