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都以巨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其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组织形式也有了明显改变,一股课改热潮迅速在我校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绩与问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总是相生相伴,这也是新课改中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教师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问题与矛盾作一些冷静的思考,有利于新课改科学、有序地进行。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了许多新变化。然而,热闹之后,也许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教师上完一堂課,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状况。
(一)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当前课堂上的一些活动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儿,一会儿忙活那儿,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的活跃,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二)“穿新鞋、走老路”
某些教师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结构和学科体系,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还是沿袭着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行为,为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满堂问”,乍一看是群情激昂、热热闹闹,殊不知是一种简单知识传递的变形。
(三)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名不副实的“空洞时尚”现象
在语文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已司空见惯。只要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便两个一对、三个一群,煞有介事地热烈讨论起来。有的学生唯恐教师听不见,还有意提高音量,颇有一番“争论”的味道。有时,一堂课甚至要“合作”多次,可每次合作,却又都在教师的连声催促下“草草收场”,从表面上看合作得很好,讨论得也很热烈,但是汇报时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好和热烈只是一种假象,他们根本没有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这种合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时效性并不是很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被教师接纳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中去,公开课中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合作学习仅仅就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讨论”吗?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合作学习中,教师将扮演什么角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二、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对学生放手而不放任
在课堂改革中,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顺学而教,顺学而导。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来进行授课,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弹性教学目标进行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不能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能扼杀学生好问的求知欲,不能磨灭学生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创造火花。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袖手旁观,又不能统得过死。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
(二)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更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通过学习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的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要自愿地回顾和重建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和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比课前的备课甚至更为重要。一线教师最宝贵的东西是那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生动、鲜活、充满生命体验的教学故事,是那些酸甜苦辣的,甚至是在课堂上遭遇尴尬的场景,教师应该把这些记录下来,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必须对其作一些思考和研究,虽然只是浩瀚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有价值的。
(三)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1.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2.科学指导小组活动。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高效,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总之,要想搞好课改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对于我这个普通的农村教师而言,体验这个过程让我获益良多,回顾这几年走过的教学路,我发现其实我一直是在课改理念的支撑下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大胆去做,彻底参与,享受自己成长的过程。只有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课堂有价值,才能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相信会有很多教师跟我有同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责编 田彩霞)
一、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课堂确实有了许多新变化。然而,热闹之后,也许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新课程的课堂到底该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吗?教师上完一堂課,也应该问一问自己: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种状况。
(一)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当前课堂上的一些活动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儿,一会儿忙活那儿,流于表面花里胡哨的热闹与外在的活跃,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二)“穿新鞋、走老路”
某些教师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结构和学科体系,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还是沿袭着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的传统教学行为,为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满堂问”,乍一看是群情激昂、热热闹闹,殊不知是一种简单知识传递的变形。
(三)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名不副实的“空洞时尚”现象
在语文公开课上,“小组合作”已司空见惯。只要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便两个一对、三个一群,煞有介事地热烈讨论起来。有的学生唯恐教师听不见,还有意提高音量,颇有一番“争论”的味道。有时,一堂课甚至要“合作”多次,可每次合作,却又都在教师的连声催促下“草草收场”,从表面上看合作得很好,讨论得也很热烈,但是汇报时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好和热烈只是一种假象,他们根本没有解决什么实质的问题。这种合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时效性并不是很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被教师接纳并被广泛应用到课堂中去,公开课中更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合作学习仅仅就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自由的讨论”吗?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合作学习中,教师将扮演什么角色?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二、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对学生放手而不放任
在课堂改革中,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顺学而教,顺学而导。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来进行授课,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弹性教学目标进行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就不是绝对真理的拥有者,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不能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能扼杀学生好问的求知欲,不能磨灭学生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创造火花。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既不能袖手旁观,又不能统得过死。既要放手,又不能放任。
(二)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将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得更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通过学习高效课堂,我认为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的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教师要自愿地回顾和重建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和其中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的分析。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比课前的备课甚至更为重要。一线教师最宝贵的东西是那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生动、鲜活、充满生命体验的教学故事,是那些酸甜苦辣的,甚至是在课堂上遭遇尴尬的场景,教师应该把这些记录下来,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闪光之处。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必须对其作一些思考和研究,虽然只是浩瀚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也是有价值的。
(三)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1.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2.科学指导小组活动。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高效,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总之,要想搞好课改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对于我这个普通的农村教师而言,体验这个过程让我获益良多,回顾这几年走过的教学路,我发现其实我一直是在课改理念的支撑下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大胆去做,彻底参与,享受自己成长的过程。只有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课堂有价值,才能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相信会有很多教师跟我有同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