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农忙那阵子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在农忙时,每当金灿灿的太阳在天边升起,爸妈吃完早饭,忙趁天色还早,急急忙忙地扛着谷桶、谷帐等工具,从家里一路而走,到远处“后洋”的稻谷地里割稻打谷,忙碌地进行老家的夏收与耕耘播种。看着一棵棵稻谷低垂着头,沉甸甸的、金黄色的谷粒冲击着内心,乡亲们不由得一阵安慰,心情一片静好。
  当光亮的、锯齿形的镰刀伸向绿中略微带黄的稻草,一声声割稻的响声不时在耳边响起,这里那里的打谷声,连同不远处的小树里活蹦乱跳的小鸟的歌声,连同流水声,一曲农村的自然协奏曲此起彼伏地浅吟低唱着,奏响了心灵的凯歌。
  夏天,水源充足,溢满了稻田。水声淙淙,从高处的田地流向下面的稻田,晶莹剔透,像一个细小的瀑布。缓缓的流水声在轻轻地打击着搏动的红心。各处的谷帐插在谷桶的扣子里,屹立在茫茫的田野里,仿佛一阵金黄的稻浪上的帆船,点缀着各个角落,在风中鼓足了气,不时在摇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热情地照耀着大地,毫不留情地扑向无垠的大地。云朵偶尔飘着,在湛蓝的天空顽皮地飘荡着。一阵炎热的浪潮像凶恶的老虎,扑人而来。乡亲们在额头上,在背上,在手上,一颗颗露珠似的汗水流出,湿润了朴素的外衣。卷起的裤腿下的小腿上,有时也有一些小小的虫子在急忙忙地、害怕地、四处乱闯地爬动。脚底下是松软的泥水,头上是火热的太阳,劳动环境恶劣,效率低下。
  爸妈勤奋地劳动着,在汗流浃背里猛烈地冲刺着,一丛丛稻草倒下,一片片稻草在手中聚成小堆,乡亲们熟练的手把稻草扎成一个个小小的、低矮的“草人”,像一个个圆锥体似的站在田野里,然后,又一个个地挑上肩,搬运到路旁空地,精神抖擞地屹立着,让识趣的太阳慢慢地晒干。它们可以作为牛的饲料,可以作为燃料,也可以铺在幼嫩的菜苗上,抵抗无情的阳光,呵护幼小的生命。然后,乡亲们犁田,耙田,当田野一片水光银镜时,就及时地摘禾苗,插禾苗,种上第二季度的希望。
  由于父母的忙碌,农忙时的几天里,几乎腾不出时间来准备饭菜。作为家里的小孩,“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只能在家里帮上忙。煮饭、炒菜、泡汤,在柴米油盐酱醋里,不停歇地动脑、动手。一道道程序,一次次努力,在灶上专心致志地一边烧火,一边在铁锅里手忙脚乱地煮着自己的菜肴。有时,在灶里的山芼一不小心“跑”出来,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顾此不顾彼……
  家务锻炼了我,生活磨练了我。在不断的积累里,在不断的勤学苦练里。幼小的我俨然是一位“成熟的厨师”,为家里出了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在农忙时给家里送上一顿还算不错的饭菜。只是,饭通常是从稀粥里过滤出来的白米饭;菜是咸菜,偶尔加上几块五花肉,有时还有一道普通的、没有多少油渍的青菜;汤也是简单的、羞涩的米汤、紫菜汤或海带汤……这就是我小时候送饭时的饭菜。
  饭菜放在铝锅里,挂在扁担的一头;汤也放在铝锅里,碗、筷子和汤匙放入袋子里,系在扁担的另外一头。就这样,幼小的我肩负“重担”,沿路而走。我绕过不少的弯,爬过好几个小坡,踏过一段段较平坦的泥土路,走在蜿蜒的路上。路边的野草杂生,但是,青翠可爱;绿色的茶叶,清新的叶子让人心情一振,一排排的,惹人喜爱;远处的山峦仿佛有了灵气,朦朦胧胧地展露清秀的脸庞……
  只是,幼小的我,小脚一步一步地走在似乎很漫长的路上。肩疼了,脚软了,人累了,就小心翼翼地放下担子,就地坐在草地上,歇一会儿。然后,我就继续上路,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和害怕地走在路上。这样,我辛苦地、慢慢地和摇晃地走着。最后,好不容易看到了亲爱的父母的身影,就一直忍着,坚持不懈地走到目的地。我把饭菜放在路旁的草地上,喘喘气,呼叫父母吃午饭。
  我摸摸发红的肩。一副委屈的、吃苦的和受累的样子,我的父母甚是心疼,很是怜惜。母亲一边夸奖我,一边安慰我,并适时鼓励我读书。我在怨声载道里慢慢地遗忘了送饭的不易。我看着父母快速地、狼吞虎咽地的模样,感受到了农忙的辛苦与艰辛。简朴的生活伴随着简单的饭菜,就是我小时候的每一餐。等一切都完备后,由于害怕炎炎的烈日,父母让我回去休息。我才又害怕地挑上较轻的担子,又一次走在令人伤心的长路上。小脚酸软地、吃力地和不停地交替着。我一边休息,一边继续未走完的道路。
  我回到家后,才能放下对我来说是重担的担子。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坐在椅子上,用手捶捶肩和腿,望向门前的一棵枇杷树。只见,一片片叶子在风中轻轻地抖动,一副悠闲的景象。树上的小鸟正在欢乐地跳跃着,敏捷的身子,活泼地、热闹地“啾啾啾……”地叫着,在哼着我羡慕的小曲。我摸着又酸又疼又软的腿脚,在对比下,顿时觉得用汗水换来的劳动的又苦又累,但是,想着金黄的谷子,收获的丰收。我竟然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劳动换来的果实里的汗水,汇成一股清晰的思维,荡漾在脑海里,不停地刺激着我。我终于理解了学习能换取日子的和美,理解了“知识改变人生”的道理,幻想着未来。农忙时,送饭,对于幼小的我,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锻炼。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只有付出,只有劳动,才能换取收获,换得果实。
  当然,在多次的、累积的和反复的煮饭、送饭后,对于农忙的肮脏、艰苦,对于“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滋味,对于腰酸背疼,对于心烦意乱,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理解,多出了一份含义,真正迈进理解的厅堂:汗水换取了坚强的意志,汗水赢得了不灭的生命力,汗水换取了来之不易的生活。
  (节选自《行走在路上》)
其他文献
母爱是黑暗突降时最亮的灯光  1971年,李雁雁全家下放到了安徽省池州市。第二年,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却因车祸去世。母亲龚桂兰始终没有再嫁,没有文化和稳定工作的她四处给人打零工,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5年。一天,正在湖南大学读大三的李雁雁患上青光眼导致永久性失明。得知这个结果,李雁雁脑子里霎时一片空白。无奈之下,他只能退学回家。  失明彻底将李雁雁击垮了。凭着印象,他摸索
期刊
劳动节是五月的献礼。年将近半,整日疲于奔命的我们,终于可以偷得半日闲,找些自己的乐子。工作很累,生活很疲惫,在劳动节,以不劳动的方式庆祝劳动,也算是对人生的一个小小叛逆吧。先哲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趁着闲暇品读古人的劳作,以诗为境,或许能给自己枯燥的工作带来些诗意。  李绅是最纠结的“农民”。也是这纠结,超越了劳作本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向来是件劳精伤力的事,披星戴月地加班加点,本就
期刊
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有很多叫王二的人。有这样4个王二,不仅名字一样,其他的背景也很类似。他们出生在中国农村,料理家里的那一亩二分地,一年到头流尽了汗,就算遇到风调雨顺,打下的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去掉化肥、种子、农药和各种成本,剩下的收入就更是低得可怜。后来村里出去打工的人每年过年都能穿着光鲜的衣服回来,出手“阔绰”,骄傲地描述外面的世界,让王二们坐不住了。终于有一年过完年,王二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和一
期刊
白户仁康,1937年生的日本北海道美呗人,美呗市教育委员会委员长(相当于中国的教委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真实的二战时期日本强掳劳工历史,并在全美呗地区的教育中推广。为了本次中国劳工对日索赔团的日本之行,这位老人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收集翻译了珍贵的三菱美呗奴役劳工的资料。这位可敬的老人在美呗的深山里给劳工后代们现场讲述了当年三菱美呗矿业所奴役劳工的事实。  深山里的两个井架见证一段历史  北海道
期刊
我知道我身上有一股很重的汗味。我还知道,那气味很难闻。  现在是黄昏,我挤上12路公共汽车,从东城去西城。我喜欢12路公共汽车,它有小城所有公共汽车最长的路线。每天我都要往返东城和西城,清晨与黄昏,12路伴我穿越小城。有时我嫌这段行程太短。我喜欢站在汽车上,打量城市的街景。  我讨厌一些作家把我们写得很可怜,偏偏现在的作家大多把我们写得很可怜——在晚上,在睡觉之前,我喜欢翻翻杂志。我翻杂志绝非有什
期刊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兴修水利。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领导并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十三陵水库最终用5个月时间建成,在当时堪称奇迹。  周恩来提出在十三陵地区修建水库的设想  据《昌平文史资料》载:1954年4月,周恩来视察十三陵地区时说:十三陵这个名胜古迹,是外宾必游之地,有山无水是一大遗憾。若能修个水库,有个大的水面,那就更美了。同年夏
期刊
我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中不西、不文不武的“四不像”。我在美国住740年,今年已经78岁了。我学的是资讯科学,但对文学很有兴趣。当我要出书的时候,出版商把我的自我介绍包装成了——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读书人。这个目标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糊里糊涂当上校长  1956年,我大学毕业。梅贻琦校长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成立了原子科学研究所。那个时候,还没有原子科学这一学科。学电机的、物理的、化学的都可以去考
期刊
谁都知道,茧是经过反复摩擦而形成的死皮。死皮不清理,时间长了就会开口,故它的本字应该是:“趼”。  小时曾看过一个戏曲电影,内容忘了,唯记住了一个情节:一经验丰富的老妈告诫小姐,待会相公来了,隔着帘子,他拉你手时,可要仔细感觉他的手心是否有茧?如果没有,说明是货真价实的读书人;如果有,则可能是出苦力的庄稼汉,让他趁早滚蛋。  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书生的手自然是养尊处优、温润绵软
期刊
家在海边,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实行农田承包到户,我们则从队里承包了一些牡蛎养殖。可是,父亲一直病着,早把家里戳出了个花钱的大窟窿,仅靠这点收入远远不够。母亲打算扩大牡蛎养殖。母亲没出嫁之前,一直是外婆的掌上明珠,但为了家庭,她毅然作了决定。  据说,牡蛎初生时一直在海水里游啊游,20天左右长出硬硬的外壳。这个时候,就要找到能附着的海边石头。扩大生产得花大价钱买蛎石。母亲舍不得租拖拉机的钱,就与病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上根据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39年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要通过“自己动手”来克服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总司令提出“开垦南泥湾政策”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除参与指导抗日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