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 究竟难在哪儿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90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省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认识,既要从历史的延续中找原因,又要对现实发展进行分析,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客观剖析,找到应对的办法。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积极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我省的情况来看,2003年—200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3万人,年均增幅超过1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4万人,城镇从业人员由2002年的905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了4.3%—4.5%的较低水平。同时,全省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万人,超过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2007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创历史新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
  可以说,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的这几年,是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最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其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工作依然十分艰巨。
  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新增劳动力总供给与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差额在50万人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继续存在。从结构上看,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与技术工人短缺并存,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不断加大。
  二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任务仍然艰巨。一方面,我省企业重组、改制、关闭破产涉及职工安置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另一方面,就业困难群体更加困难,部分已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尚不稳定,随时可能重新失业。
  三是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省还有近5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压力很大。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大批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全省每年近30万高校毕业生中有20%左右难以及时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不稳定因素。
  四是公共就业服务资源严重不足。与其承担的日益繁重的任务和广大劳动者的期望不相适应。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薄弱。职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不足,难以适应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素质就业、技能工作的需要。
  五是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对就业工作的影响不断加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也将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增长与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比值大幅下降,由过去的1:2.4下降为1:0.8,呈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态势。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控制投资规模、防止经济由偏快变成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投资需求将会受到一定抑制,投资拉动就业的能力将会减弱。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国际贸易摩擦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些行业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失业风险会经常出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增大了企业用工的成本,短期内可能降低企业增加用工的意愿,从而对企业吸纳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因此,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我省必须坚持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处理好劳动力供求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解决好城镇就业压力加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的矛盾,协调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始终不渝地把扩大就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四川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项南逝世20年了。  回忆起他在世时,你每次看到他,他总是满面笑容地和你说句幽默话或俏皮话,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即便在他不幸落难时也还是那样乐观、洒脱,像没事一样。他夫人汪志馨去年初也过世了,虽然世事沧桑,自然规律谁也无法违抗,但想起他们总感到有些悲怆。1949年到1954年,我和项南先后在皖北团委和华东团委工作,其中在华东团委时我任他的秘书。以后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保持联系。项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