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艺术的“中国元素”应用现状浅析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更适合中国人审美的体育舞蹈成为一种趋势与必然,让体育舞蹈“中国化”成为很多院校和舞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2016年8月举办的第十一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为例,着重分析青年组第一场的24个节目,以此探究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化”的现状。
  【关键词】 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元素;桃李杯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前,舞蹈就已经出现了。它从最开始具有求偶、祭祀、礼仪等作用,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艺术,这种以人为主要载体的艺术发展到今天衍生出了各种类别,体育舞蹈就是其中一类。“桃李杯”舞蹈比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青少年舞蹈大赛,是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蹈比赛,“桃李杯”奖更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的子类奖项——“文华艺术院校奖”的重要奖项之一。该项赛事自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首届至今,始终本着检阅我国舞蹈教学成果、总结舞蹈教学及创作经验、提高舞蹈教学素质和表演水平、繁荣舞蹈剧目创作、发现选拔优秀舞蹈人才的宗旨,每三年举行一届,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的美誉。本文以2016年8月举办的第十一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为例,分析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化”的现状。
  一、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元素”应用的现状与进步
  (一)整体而言,中国元素占比有较大提升
  第十一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共有110个剧目入围展演,突出“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主题使得本届“桃李杯:带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从主题、音乐、服饰、道具、造型等各方面综合来看,其中国元素占比比第十届有较大提升(图表1)。第十一届“桃李杯”中国元素的舞蹈主题,有取材中国古典诗词主题的如《月下独酌》《忆钱塘江》《罗敷行》等,有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主题的如《齐天大圣》《大圣醉酒》《李逵当官》等,也有以著名歌曲为主题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这些舞蹈通过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故事情节、歌曲入手,在确定情感诉求的同时通过摩登舞、拉丁舞等体育舞蹈的本体语言来表现情感变化,让眼睛所见与内心所想完美交融,形成舞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元素”的取材更加广泛
  中国古典舞蹈艺术脱胎于中国戏剧,在很长时间是与戏剧共生的。所以,中国古典舞蹈的很多曲目也都来源于戏剧中的经典剧目,如《梁祝》《嫦娥奔月》等。近年来,在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现代舞蹈的启发下,体育舞蹈艺术添加“中国元素”或者体育舞蹈艺术“古典化”变得更加激进和大胆,许多新的古典文化素材被搬到舞台上。如第十一届“桃李杯”由楚珺表演的水袖独舞《忆钱塘江》,用一条长长的蓝色长纱来模拟江潮的涌动,并用水袖来凸显钱塘江大潮的潮起潮落,流云飞袖时而舒缓、时而急促,真似有千重浪汹涌而来一般。崔涛、谭伟在编导这支舞的时候,跳出了传统的古典舞思维,对中国钱塘江大潮这个文化元素做了精彩的诠释。还有使用维族服饰的独舞《永远的纳格拉》,用少数民族服饰、古代服饰加上充沛的热情和艺术激情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礼赞,展现了维吾尔族独特神秘、热情奔放的民族特色。而由苏海陆表演的《月下独酌》贡献了“桃李杯”举办以来的第一支剑舞,他通過剑和酒的意象来呈现诗仙李白的有些醉意、有些凝滞的潇洒,将李白的失意,和那“独酌无相亲”的孤独到“对影成三人”的旷达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传统乐器演奏与现代音乐的交融更加自然
  舞蹈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与音乐密不可分,中国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音乐能帮助舞蹈更好地表达情绪、烘托气氛;而舞蹈是随着音乐律动和节奏点编排出的与音乐完美契合的作品。所以,在体育舞蹈“中国化”“古典化”的进程中,音乐的变化也至关重要。如第十一届“桃李杯”艺术表演舞中,由苏海陆表演的《月下独酌》以悠扬高远的古琴开场,辅之以潺潺溪水声,描绘了一幅月下独酌的清幽景象;随之而来的是以有些沉闷但气势恢宏的大鼓和交响乐结合的方式,凸显李白此时的情绪波动;在越来越急促的京剧锣鼓点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李白内心“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的一面,整首曲子从平淡到孤独再到旷达,最后重归平静。这首《月下独酌》剧目的编排非常流畅,其高深的技巧巧妙地融入剧目中,比如那被剑穗、服装的柔和所掩盖的凌厉剑气,以及古典音乐、电子乐与交响乐的切换和组合都显得非常自然。北京舞蹈学院的王雪柔表演的藏族热巴鼓组合,舞者一手拿弓鼓槌,一手高举热巴鼓,用古典乐器和现代乐器巧妙融合,将舞蹈的表现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发型装束与道具背景恰到好处地点缀,品味多元文化内涵
  2009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大会放宽了舞者发型发饰、妆容的限制,让舞者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一些配饰和妆容提高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如杨丽萍的《孔雀》,用头饰和妆容配合服装,让这只“孔雀”变得更加灵动而浑然一体。与传统体育舞蹈艺术清爽干练的发型相比,发型装束的点缀显然是一种意义重大的突破。如第十一届“桃李杯”上谭一梅表演的《美人归》上,她用一身大红而显得简单、层次分明的衣服来凸显剧目主人公虞姬“巾帼英雄”的形象,她的发型延续了清爽干练的风格,但配上大红飞花的头饰,在增强人物辨识度的同时也使人物的舞姿硬朗中不失柔美。在以往很多舞蹈中,如民国风舞蹈《暗香》用盘头、《血色浪漫》用麻花辫加红绳等发型头饰点缀,都增强了时代感,为人物整体造型添色不少。一些舞蹈作品用不同风格的发饰和妆容等细节与拉丁的热情、国标的柔美、华尔兹的古典完美融合,完成了“中国风”的提升。
  (五)民族风格服饰大胆融入现代体育舞蹈艺术中,更富有观赏性
  中国有着世界上较为多样化的民族,每个时代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服饰,这让中国有了“衣冠王国”的美誉。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不仅服饰华丽而且能歌善舞,这也为民族服饰、民族舞的灵魂注入体育舞蹈艺术创造了极好的条件。随着我国多方面领域的崛起,“中国风”早已刮遍全世界,这也让众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加入体育舞蹈艺术变得水到渠成。如在第十一届“桃李杯”上,北京舞蹈学院的王雪柔表演的藏族热巴鼓组合就大胆地穿上藏族服饰,其粗狂有力的藏族舞步,还伴着时不时的“嘶吼”。据说北京舞蹈学院仅收集这个剧目的素材就花了2000多万,其编排出的热巴鼓剧目确实要比以前的热巴鼓剧目优秀许多。中国的民族服饰多种多样,能完美契合不同风格的舞蹈类型,也能很好地配合肢体语言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舞蹈艺术作品的形象。   二、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元素”应用的不足
  (一)体育舞蹈艺术“中国化”的发展还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感染力不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比赛中,程菲用了富有浓郁中国色彩的《黄河》作为伴奏曲,而且动作中还加入很多中国龙的元素,如龙爪、“龙腾万里”“巨龙穿梭”等。最终这套体操征服了国际裁判,获得了金牌。所以,体育舞蹈艺术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体育舞蹈艺术的“中国化”只要做得足够好,依然会被西方、被全世界所接纳和认可。但是,国内很多舞蹈艺术团体片面理解“中国元素”的应用,没有熟练掌握舞蹈表演艺术中的规律,对于中西方元素交融也没有深刻理解就匆匆进行所谓“中国风”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无异于哗众取宠,无法入专业人士的法眼。如谭一梅的《美人归》,在表演中并没有把关于虞姬的故事和人物的内涵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只是将一些经典动作、地面技巧套进剧目里,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并不能算得上是上乘的作品。
  (二)艺术表演舞蹈创作的碎片化严重,剧目不成体系
  在国内很多舞蹈创作中,由于片面求新导致很多艺术表演舞蹈脱离了体育舞蹈的框架。因为很多编舞既要满足体育舞蹈的本意,又要大量掺入中国元素。这导致剧目在展示的时候,很多环节无法很好地衔接,而由于中国元素融入过于形式化,也使得整支舞蹈看上去很突兀、不协调,也会导致音乐与舞蹈无法协调,最终造成整个剧目的失败。而且,随着我国人民精神文明需求越来越高,这种艺术表演舞蹈对体育舞蹈喧宾夺主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很多大型表演和賽事上,让体育舞蹈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
  (三)舞者和编导各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很难出现大师之作
  体育舞蹈艺术的“中国化”要注意中西结合。要想创作一支高水平的舞蹈作品,不仅要求舞者舞技精湛,编导和舞者还要有较高的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能对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但是当前的情况是,很多舞者有非常精湛的舞蹈技术,一些艰难繁复的动作都能做得非常到位,但是他们缺乏对剧目本身内涵的理解,这导致他们在表演中会出现形和神的不统一,影响剧目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一支优秀的剧目更是需要编导对舞蹈编排、音乐欣赏创作、中西方舞蹈历史、中西方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否则也许能创作出一支好的剧目,但是想要创作出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的剧目就很难了。
  结 语
  体育舞蹈艺术的“中国化”进程还任重道远,作为体育舞蹈艺术的工作者,我们应该全面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大力弘扬体育舞蹈艺术文化,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舞蹈艺术的“中国化”的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孙林.体育舞蹈中国本土话发展研究[J].肇庆学院报,2013(4).
  [2]赵晶霞.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
  [3]郝薇薇.体育舞蹈教学中美的创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4]高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元素的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 《不可饶恕》作为一部在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西部片,它凝聚了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于“银幕牛仔”生涯的总结和反思,是西部片在90年代的一次重生。本文将从剧作的各个要素来分析这部复杂的影片。首先,影片依然遵循着古典戏剧式结构。同时,在故事的前传和两个特殊人物的设置上,也指涉了西部叙事自身,从而具有了自反性,并通过对于西部片核心元素的颠覆和重新引入历史,消解了“西部神话”。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电影刊物成为电影理论与批评传播在公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银星》为观察对象,透过对其主体独特性的分析,窥探一代影人的批评意识和电影观念;并试从公共领域理论出发,在都市文化语境中,对大众传媒构建的“公共空间”进行深入解读,还原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现场。  【关键词】 中国电影;《银星》;电影刊物;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J90 [
期刊
【摘要】 吴启仁先生是旅居新加坡的原梨园戏实验剧团资深作曲家,他曾经为《董生与李氏》(与汪照安合作)、《节妇吟》(与李文章合作)、《蔡文姬》《御碑亭》《李师师》、新版《陈仲子》等梨园戏剧目以及其他剧种创作音乐。其音乐创作在坚持梨园戏传统曲牌的前提下,运用某些现代作曲技法,比较贴切地塑造了戏曲人物形象,此种音乐风格颇受圈内人士的好评,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该访谈内容围绕吴启仁先生创作的新版《陈
期刊
编者按:2019年1月,由福建省艺术馆组织申报的中国农民漆画获得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廣项目立项资助,农民漆画优秀作品将于今年下半年赴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三个国家的福建海外文化驿站交流巡展,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名片。本期特刊登部分作品以飨读者。
期刊
【摘要】 第六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于2019年3月22-23日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主题是“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研究”,议题涉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课程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开发研究等。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2019年的两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认真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
期刊
吴卫东 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2002年进修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木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水彩畫会常务理事,浦城县文化馆馆长、研究馆员,武夷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期刊
漆畫《大海的女儿》
期刊
【摘要】 游戏品类化、市场化、IP等概念出现,中国网络游戏在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发生着同质化、通俗化的走向。伴随“中国故事”概念的不断深入,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特别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等方面也有了新的定位,但更多的可能性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深入挖掘、思考。本文以“中国故事”为线索,从当下国内网络游戏的现状出发,并结合当下较为流行的网络游戏进行分析,继而探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发
期刊
【摘要】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一剪梅》在保留原剧主体情节基础上,在人物定位、剧情风格、文化改译上融入中国元素和现代质素,呈现自觉归化取向。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归化式改编的经典个案,其改编得失对华语电影的跨
期刊
【摘要】 艺术档案是历史的记忆和知识的宝库,管理好宝库中的艺术资源不仅是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更是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经典艺术、推动文化产品延伸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围绕上海文化建设,在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艺术档案资源管理的模式中,成为全国艺术档案行业管理的先锋,是追求探索创新艺术档案资源管理的践行者。  【关键词】 艺术档案;资源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