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南方人”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处所指的“南方人”,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南方人,而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人。“珞巴”意为南方人。
  
  2007年10月,我与众好友怀着对“南方人”的崇高敬意和好奇心理,拜访了珞巴族。珞巴族聚居于喜玛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墨脱,雅鲁藏布江和丹巴河流经境内,这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南方人”有自己的语言——珞巴语,但没有自己的文字,珞巴语属汉语系藏缅语族。所以,为了能与“南方人”沟通,我们在出发前就请了一位女导游。
  
  颇有特色的房宅建筑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珞巴部落。一眼望去,这是一片纯洁的净土,原始、古朴、神秘,笼罩在蓝天、白云和纯净的空气之中,犹如天堂般美丽,每一处都是绝佳的景象。
  珞巴人的房宅很有特色,都是用竹子做建筑材料,房屋共有三层。导游小姐说,竹楼是珞巴人的主要民居。一般竹楼有三层,底层圈猪关牛,二层住人,顶层放农具、农副产品、食物等。竹楼均为长方形,相当牢固。屋顶是“人”字形的,房盖用双层竹板,挡墙的是两片竹板,竹面朝外。房顶当瓦用的两片竹板里面重叠朝天,因竹板里面有槽沟,故雨水可顺着槽沟流下。整座竹楼,除地板、横木、横梁和门窗外,其余全部为竹子,房顶竹板三年换新一次,而且,一幢竹楼不用一个铁钉,实属罕见。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珞巴人的竹楼墙壁上,总是挂满了形形色色的野兽头骨,还有很多雕刻。导游说,珞巴人用野兽头骨装饰竹楼的习俗是世代相传的。每次狩猎之后,收获者总是将大部分野兽头骨分给同村寨或同氏族的人,自己只留下少量作为纪念品。这些头骨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狩猎者辈分最低的挂在最下面一排,父辈的挂在中间一排,祖父的则挂在上面第一排。这样,每一辈人的战绩都清清楚楚地写在墙壁上,并教育子孙要超过自己,一代比一代强。当头骨越来越多,墙上已无法容纳时,就会将祖辈的战利品请出竹楼,安放在高山上的岩洞里保存。
  那些雕刻,是珞巴人的独特艺术品,他们喜欢雕刻各种富有立体感的花纹图案在各种物体上,比如箭筒、燃烟的竹筒,显示了他们的雕工技艺。他们有时也塑像,独具一格的塑像和宗教活动也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喜欢塑造人、生殖器、牛、四不像、羊、狗、蛇、鸟等崇拜偶像。有些偶像是用原木雕制的,制作粗糙,但能显示出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模仿力。
  导游说,珞巴人选择房宅基地也别有风趣。如一家有五口人,就拿五粒稻谷,外加代表牛、猪、鸡的各一粒共八粒为一组,一般预选三处宅基地,所以要准备三组。将预选的宅基地砸平一尺见方,在太阳落山后,地中心放一组谷粒,上放鲜树枝,再压块石板。翌日太阳出山前去察看。若八粒稻谷有散开在外的,就说明这里不好,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若稻谷中有蚂蚁,说是在此建房主人会得病;若稻谷不散乱,又无虫子藏身其中,说明这里地气好,宜建房。宅地确定后,便开始建房前一系列繁杂的祭祀活动。珞巴人家家户户都要在房前或屋后建一个高脚粮仓,家中所有贵重物品都放在里面,离地一人高,入门处搭个竹梯。这里从不上锁,也从不丢东西。
  
  到“南方人”家做客
  
  导游说要带我们去“南方人”家做客,我们兴奋不已。只见导游小姐与一位中年人说了几句话,那中年人头戴熊皮帽,肩挎竹箭筒,腰拴长刀,手挽强弓,短裤赤脚,很是强壮。他领我们走到他家。主室内装饰很简单,屋两边铺着一张兽皮或竹壳编织的硬垫子和棕毛编织的棕垫,上盖有一件土布被单,中间部位有一个火塘。主室后的地板处留有一个洞,听导游说是妇女分娩的地方,也是家人解手和倒垃圾的地方。主室的另一边有一偏房,据说是年轻人约会情人之地。
  
  男主人坐在火塘的右边,他的妻子穿圆领窄袖短衫,下身穿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扎整片裹腿,坐在火塘的左边。导游让我们坐在最里边,面对大门。坐下后,女主人站起来,从竹筒中滤出酒,斟在另一竹筒中,倒一点在自己的手心,自己先喝一点,然后让我们依次轮流着喝。那酒的味道十分特别,很是清香,大家都十分喜爱。导游说,珞巴人普遍嗜酒,人们喜欢饮自酿的黄酒和白酒。做酒原料用玉米、鸡爪谷分别煮好拌入酒曲后,装入大葫芦或大竹筒里封酿,酿成后放在漏斗形的竹筒或竹筐里添加温水,滤出即成黄酒。我们喝的是自酿的鸡爪谷甜酒。
  因为已是中午,喝完酒后,大家都感觉肚子有些饿。也许男主人看出什么,他让妻子拿了一些食物出来,问我们是否愿意在这里就餐,我们高兴地点点头。只见女主人把玉米和其他一些配料研磨后,用水调和成稀面团,摊在火塘里烧红的石片上,先烙熟一面,再翻烙另一面。熟后,女主人分给我们每人一片,我们各个“狼吞虎咽”,边喝酒边吃这美味的烙饼。导游说,除了我们吃的这种烙制食物外,珞巴人也喜欢煮食。他们把达谢调成浆,放在大葫芦里,再从火塘里把烧红的石头取出来,立刻投放到葫芦里,利用石头的热量把达谢煮熟。或者把粮食放进竹筒,加上水,堵上木塞,放在火堆上烧,食用时用刀把竹筒破开,这种煮食方法多用于外出远行时。
  饭后,我们谢过主人便离开了。我们问导游小姐,为什么他们的服装如此古怪?导游介绍说,珞巴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尤其妇女更是如此。夏季,男子穿自织的白短上衣,长袖,大对襟,两个布扣在右边,下穿自织的带纹花短裤;冬季穿从藏区购回的氆氇长袍或自制的野牛皮大披挂。妇女夏季穿带花纹的上衣,下穿白布短裤;冬季穿用氆氇拼成长方形、中间留有一个圆口的披肩。男女四季赤脚,均不穿鞋。男子右侧腰间挂小弯刀、火镰,腰前横挂一把利刀。男女都有许多银器装饰品,每逢吉庆节日,要戴上所有的银器。腰带相当讲究,宽四指,绣有各种图案,龙、蛇最为常见,上挂小串珠、铜铃、贝壳,走时发出悦耳的响声。富裕男女都戴银镯、银项链,一般珞巴人只戴藤镯,为刮汗之用。男女都扎耳孔,戴各式金银饰品。
  
  “南方人”的奇特婚礼
  
  第二天,我们有幸观看到了“南方人”的婚礼。珞巴人的婚礼带着浓烈的械斗、狩猎和原始巫术的色彩。
  只见新娘家的送亲队伍在到达新郎家门外时停了下来,导游说:“好戏开演了!”这时,新郎家的人将送亲的人,包括新娘挡在门外,双方的男子抽出锋利的长刀,在兵器的碰击声和人们的呼叫声中跳起粗犷而庄严的战争舞蹈。我们原以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械斗呢,原来双方的男子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场地气氛推向高潮,他们一直到累了才罢手。接下来,双方亲友便席地而坐,抽烟,喝酒,一起观看第二个仪式:新郎新娘杀三只鸡。在一块地方,支有三根交叉的木棍,木棍下撒一些粮食,逗着鸡来啄食。趁鸡不提防,“密齐”(巫师)猛地抓住一只鸡,把它交给新郎新娘,新郎新娘相互配合将鸡杀死,“密齐”接过死鸡,会在木叉子上绕一圈,很庄重地开膛,取出肝脏,用清水洗干净,戳在一根小木棍上,一边请人观看,一边分析。
  对此,我们既感到新奇又感到疑惑。导游说,这是珞巴人很重要的习俗——杀鸡占卜。珞巴族的每家人都会养上一些鸡,当家里有人生病时,就请“密齐”占卜。卜卦的时候“密齐”抓住鸡,口里念道:“什么鬼带来的病,请在鸡肝上显现吧……”据说,“密齐”杀鸡后观看鸡肝正反两瓣的卦位、卦符,以其颜色、凸凹、血脉纹路折向、粗细等外观判定吉凶。若纹路纵横交错、模糊不清,则视为不吉利。有时也用煮蛋占卜,把煮熟的鸡蛋的蛋黄放在嘴里细嚼后吐在香蕉叶上,以蛋黄块数的多少、大小及匀称与否来判断吉凶。
  
  “恐怖”的跳鬼习俗
  
  徒步珞巴族的几个部落(珞巴族内部有20多个部落),我们还目睹了珞巴人的跳鬼习俗。那天刚吃过午饭,导游领着我们去观看村头一户人家正在举行的一项盛大活动,并告诉我们一些注意事项。
  只见一位中年男子披一块红色氆氇,手拿一柄长刀,坐在一个很大的竹箩里。他用脚巧妙地蹬着箩底,使之不停地转动,刚开始比较慢,后来越转越快,嘴里还不停地念着什么。
  
  这时,导游向我解释说,珞巴人信奉原始巫教,信鬼不信神,他们认为生活中的一切好事或坏事都是各种鬼造成的。珞巴人不像一般人那样怕鬼,他们认为其中有些鬼就是珞巴民族的祖先,是珞巴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能人。当他们生病或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便请求他们帮助。那位中年男子就是他们所请的巫师,叫作“纽布”。这户人家的孩子病了,“纽布”正在为这孩子驱除病魔。一个有学问的纽布,是珞巴部落中最受尊敬的人,是珞巴族的历史传承者和歌手、诗人。“纽布”跳鬼的时候,有的动作像杂技,有的做法像玩魔术。他给请鬼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坐着竹箩,飞一般地朝鬼的住所转去,或者鬼已进入他的体内,坐竹箩旋转着回来。转到适当的时候,“纽布”进入昏迷或癫狂状态,说明鬼魂已附体,他不是人而是鬼了,可以预言吉凶或者给人治病了。“纽布”这时虽然鬼魂附体,但是他也可以赶鬼,他赶的是另外一些鬼,一些对人类、牲畜、庄稼和猎物有害的小鬼、恶鬼以及外地来的鬼。有的人身上发痛或发痒,“纽布”从箩里伸手一揪,能揪出个蝎子一样的东西来;有的人害怕被蛇咬,“纽布”可以从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抓出一条蛇来并且吃掉它,这样,蛇咬的威胁便解除了。还有的人要出门打猎或旅行,请“纽布”来跳鬼消灾。“纽布”进入“状态”后,可能从主人头上抽出一根东西来,东西如果是红色,预示他将被杀头,如果是白中带黑,预示他将被淹死。不过,主人也不必紧张,纽布将这个东西抽出来,当然危险也解除了。
  导游接着又说,跳一次鬼是很辛苦的,仅仅是坐在竹箩里转几个小时,就足以使他头昏眼花了。因此每次跳鬼,都能得到相当高的报酬,还有很好的酒肉招待。也有些“纽布”给人治病,病人不但没有好,反而死了,这种事情如果连续发生二三次,部落里的人便怀疑是他吃了病人的灵魂,断送了病人的性命。于是三家五户地联合起来,把他称作“鬼人”,并动用武力将他赶出部落。
  
  
  “南方人”过新年
  
  一年内,珞巴人要过三个新年。每逢藏历十一月一日,地里的庄稼全部收获完了,每家要杀三只鸡,做40升鸡爪谷甜酒和20升玉米白酒,用米粉炸20斤油饼。在以后的几天里,人人得遵守规矩——不得从事任何劳动包括砍柴、打猎、捕鱼。家家户户先向氏族内的年长者敬送一竹桶甜酒和白酒及十个碗大的油饼,之后各家相互请客,餐餐佳肴美味,顿顿尽情畅饮,夜夜歌舞狂欢。
  十二月一日为大年,不管农业丰欠,都要隆重而热烈地庆祝。十一月二十九日便开始杀猪宰牛。三十日在粮仓内杀鸡,每种粮食要杀一只鸡,鸡血洒在粮食上,祈求粮神保佑明年丰收。这天每家要炸一筐上等油饼,并烤制十竹桶白酒(每桶15斤左右)。除夕晚餐在天黑后就餐,吃的叫“那土”饭,也可译作“八宝饭”,什么食物都有,所有粮食都要投放一些,牛肉、猪肉、野牛肉、香獐肉、鱼肉、鼠肉等,一样不能少。饭前,首先给祖先盛一碗放在主室的木架上,这是敬祀山神、兽神和地神的,之后用竹勺舀一勺倒入火塘里,这是灶神的一份,全家感谢灶神一年的庇佑,并祈求继续得到幸福。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由家中的男长者执勺,一人一竹勺半稠半稀的“那土”。珞巴人吃“那土”是象征团结和睦,人丁兴旺,也有感恩地神、粮神和兽神之意。十二月一日鸡叫头遍时,年轻男女去泉边抢水,谁先灌满十竹桶泉水谁就是胜利者,村人向泉水敬甜酒、白酒各一竹碗,并敬献白线一束,氏族首领在泉边连放火药枪三声,这算揭开了新年的序幕。
  元月,过第三个新年,除了进行以上两个新年的祭祀活动外,在一个月前就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肉食多寡是衡量贫富的主要标志之一。要炸三筐油饼,油饼有两个拳头大,薄而圆。过年这天上午,氏族集体活动,大家动手做一个一人高的三层竹楼,底层摆满用面捏的六畜和各种野兽,中层摆满珞、门、藏、漢、僜五个兄弟民族的大小面人,上层撂满各种粮食。氏族首领将一碗甜酒洒向竹楼,它象征氏族团结、人畜兴旺、粮食满仓。村人在竹楼旁通宵达旦地喝酒、跳舞、唱歌。初二这天各家祭祀粮神,杀一只鸡供奉,分别用三个竹碗盛满白酒、甜酒和米饭,放在主室的木架上,主人双手合十对家神求告:“请保佑明年人畜兴旺,粮食满仓。”初三、初四晚上,在村内公房或大树下烧堆篝火照明、取暖,由氏族首领和长者给大家(多数为青少年)讲传统,讲故事。
其他文献
年年拿红本本,又是“全国抗洪模范”,原江苏省海门市水利局局长施荣希,在海门以至于南通市,可说小有名气。然而,最终使他臭名远扬的则是他利用职权,伙同一些不法之徒。套取1113万多
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畅通,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不完善,农村小额贷款、医疗卫生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从甘肃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公共投资的
为促进茶业发展,我们要积极宣传茶知识,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叶消费;增加科技投入,促进传统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规范产品质量,加强品种、栽培、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扶植优势企业,促进
对名优茶文公杉针茶制作技术作了对比试验.
阐述了云南大叶种机制毛尖形、卷曲形名优工夫红茶的产品特点、鲜叶原料及加工工艺技术.
本文以紫泥泉为调研点,分析了民汉合校在民族教育中所体现的优势及民汉合校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所补益。
我叫张敏,是鞍山市立山街道办事处“战友之家”党支部书记。咱“战友之家”党支部的党员都是从部队回来等待分配的退伍兵。
从瑞士进入卢森堡,最诱人的当属比特留斯大峡谷景区。一般称之为大峡谷的地方都是无人居住的危险之地,而卢森堡的这个大峡谷就在首都卢森堡的市中心,那该是一个怎样壮观的美景呢?  下午,车到卢森堡。我们顾不上欣赏那些美景和风土人情,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大峡谷。    此时,天蓝蓝,树绿绿,穿城而过的是比特留斯河,它刀劈斧砍般将卢森堡城一分为二,新城区在河南,旧城区在河北。旧城区屹立在一处巍然的台地之上,三面
期刊
在中华民族丰富璀璨的传统文化中,中国茶文化是一支奇葩.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
某基层单位管理比较松散,上级领导机关检查后对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按理作为单位主管应当虚心接受,并将上级的批评如实下传,引导职工进一步查找问题,总结教训,完善措施,及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