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隧道结构变形分析简化方法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m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参数具有空间变异性是被广泛接受的,而这种变异性对岩土中结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机场理论是一种常用的用来模拟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方法.基于随机场理论,以土体弹性模量的空间变异性为切入点,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和有限差分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隧道水平收敛的随机分析.在大量蒙特卡罗计算基础上,提出了3种简单易用的简化考虑空间变异性的方法,分别为参数折减法、放大系数法和可靠度分项系数标定法.经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在土体弹性模量的水平、竖向相关距离及其变异系数的不同组合下3种简化考虑方法的建议值.提出的简化方法可以为空间变异性研究应用到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传统的竖井施工方法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周边交通的影响大,在此背景下,竖向顶管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基于现有相关研究,设计并发明了一种竖向顶管室内模型试验装置,考虑了不同覆土高度、不同千斤顶顶升速度以及土层含水与否3种影响因素对竖向顶管施工的影响,研究盾构隧道内竖向顶管施工引起的盾构隧道内侧变形及地表竖向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顶管顶升过程中,隧道内侧弯矩整体呈“W”型分布;在远离顶管开挖中心位置,地表竖向位移以沉降为主,而在靠近顶管开挖中心位置,地表沉降减小并随着顶管的不断顶升出现隆起现象.顶升速度较慢时,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对其荷载传递机理极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设置等因素对筋箍碎石桩桩-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筋材设置、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等因素对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及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筋材抗拉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软土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界面摩擦系数则随法向应力、软土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碎石料相对密实度、筋材开孔率的增大而提高
为研究季冻区石灰改良盐渍土路基稳定性,室内试验分析了冻融及低温环境下的动力参数变化规律.以哈肇公路沿线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GDS动三轴试验系统(GDSTAS),对不同动荷载频率、围压、温度及冻融循环次数下的石灰改良盐渍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转折点动剪切模量可以反映动剪切模量的变化趋势;温度降低、围压增加及频率增加条件下,动剪切模量增加且阻尼比减小,其中温度对动力参数影响更加显著;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动剪切模量减小且阻尼比增加;提出温度修正系数和冻融修正系数,对动剪切模量和阻尼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高渗沥液水位情况下发生边坡失稳滑坡的工程事故已多次发生,初步分析认为滑坡由渗沥液水位、垃圾降解产气和温度升高等因素共同引起.目前尚未见考虑渗沥液水位、气压和温度共同影响填埋场边坡稳定性研究的报道.通过简化垃圾填埋场气压和温度分布的计算,利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考虑渗沥液水位、气压和温度共同影响的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气压和温度的影响使得填埋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降低24.7%~43.0%;建议在同时考虑渗沥液水位、气压和温度的影响进行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时,控制最小安全系数大于1
提出了一种能高效模拟节点达西流速并保证其连续性的多尺度有限元-有限元模型(MSFEM-FEM).该方法先应用多尺度有限元法(MSFEM)框架改进了Yeh的有限元模型的水头模拟部分以提升效率与精度,再将多尺度网格转化为有限元网格,应用Yeh的有限元框架保证流速的连续性.基于多尺度基函数,MSFEM-FEM能够汲取研究区的全局信息并在粗尺度上高效获得精确的水头解.通过将粗尺度网格转换为有限元网格,MSFEM-FEM能够应用Yeh的有限元框架将水头解中的全局信息导入达西流速,提高达西流速的精度并保证其连续性.在
岩土工程一般是由多个失效模式组成的复杂系统,且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岩土工程的失效模式及可靠指标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分析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提出基于顺序组件法的系统可靠度敏感性分析方法(SCMSA).SCMSA利用SCM组合元件的原理,在计算两元件并联和串联的简单系统可靠度及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两元件组成的组合元件与系统内其他剩余元件间的等效相关系数,从而达到将两个元件进行组合,简化复杂系统的目的 .SCMSA的优点是在系统可靠度分析的同时,融入相对敏感性指标的计算,使得敏感性分析作为可靠度分析
基于加速度阵列的循环剪应力-剪应变反演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原位场地观测和物理模型试验,但积分位移方法、分布函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尚缺少认识.选取4种代表性一维剪切梁分布函数,利用一组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积分位移方法对反演剪应力、剪应变的影响特征与规律,并分析了滞回圈和模量阻尼比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①积分位移方法对反演剪应力和剪应变影响显著,采用积分位移方法处理后的加速度时程求取剪应力是有效保障滞回圈光滑性和闭合性的重要条件;ARI与USGS方法相比,后者对原加速度时程相位和幅值的影响不可忽略.②线性、
多块体滑动是拱坝坝肩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失稳模式,目前已建立的各种稳定分析方法,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或局限性,如必须引入大量假定才能使问题变为静定可解,或仅讨论了各块体的滑动模式为沿底滑面与侧滑面交线的双面滑动的情况等,不适合拱坝坝肩多块体滑动问题的求解.提出了一种理论基础严格、计算步骤相对简单的三维稳定分析方法,即针对滑体中各块体的滑动模式分别为双面滑动与单面滑动两种情况,通过建立各块体在3个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与相邻块体之间的位移协调方程,使安全系数的求解归结于一个含若干个自由度的极小值问题,结合全局最优化方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属于隐式离散元法,通过引入虚拟节理可以模拟材料从连续到破坏全过程.尝试将DDA方法应用于脆性材料动态裂纹扩展问题.采用基于Voronoi多边形离散的DDA方法进行模拟.由于Voronoi多边形会存在较多短边,采用原始DDA程序计算时短边会优先发生破坏.针对该问题通过引入均布弹簧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过多短边发生破坏的问题.其次,为了能够定量分析动态裂纹扩展,提出了一套参数标定方案.该方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进行弹性参数标定,通过带切槽半圆盘试验进行强度参数标定.利用标定后的参数模
利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土-桩基-核岛体系动力反应规律,分析了桩身内力分布特征、变形规律和桩身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输入不同幅值的地震动时土层与桩基础结构均出现加速度放大情况,其中远离结构自由场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土层表面,桩间土层放大系数峰值出现在土层中部,表明桩基础对土层加速度放大情况有一定影响;桩身在中部出现加速度放大峰值后在靠近承台位置出现减小,表明上部结构对桩身加速度放大分布有显著影响.桩身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弯矩在桩顶部及中上部位置较大.桩-承台连接处、桩中部(约6倍桩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