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对策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最强、意见分歧最大、预测难度最高、政策选择最困难的一年
  
  与1998年相比,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众所周知,199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局面,1993年及时进行了宏观调控,1994年又出台了宏观配套改革措施,到1996年时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软着陆”。
  所以,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当时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是单方向的,因而,政策的选择也是单方向的——就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经济向上推就行了。
  可如今我们面临的风险则是双方向的:一方面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
  内热外冷,从而使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方向和力度都比较难以把握。
  
  过去几年里错过了一些最佳时机
  
  造成这种“两难”局面的原因既有国外因素,也有国内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过去几年里错过了一些最佳时机。
  一是错过了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
  如果能够趁着前两年A股市场比较好的时候及时推出创业板的话,不仅能够给中小企业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而且还能够分流一部分A股市场的资金,减轻A股市场的泡沫。而如今,A股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市场如此脆弱,如果再推出创业板的话,对于A股市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不推出创业板的话,就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二是错过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最佳时机。
  如果趁着前两年经济形势比较好,银行不良资产迅速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加的时候,能够及时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话,就会比较容易一些。而一旦经济出现拐点,增长速度开始趋缓,银行不良资产重新上升,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发生逆转以后,再推出存款保险制度,难度就会大得多。
  三是错过了理顺资源价格的最佳时机。
  如果趁着前两年一般商品价格水平比较低的时候理顺资源价格的话,阻力会比较小一些。但如今,物价水平已经较高的背景下,理顺资源价格就要冒较大的风险。但是,不理顺资源价格,资源短缺现象就会加剧。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决策处于“两难”境地。
  
  当前经济形势:增长下滑还是仍旧过热?
  
  对于目前的形势,学术界现在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
  首先,关于经济增长走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是,担心当前的经济增长下滑。理由似乎足够多,包括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包括房地产、证券市场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外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导致的供给不足等等。
  
  此外,在外需方面,由于国内调整出口退税率、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在投资方面,有专家认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正在减弱;在消费方面,有专家认为,物价上涨会抑制消费的增长。总体而言,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担心紧缩过度,担心出现过调的局面,并主张放松银根,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这种声音目前正在逐步加强。
  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是,仍然担心经济增长出现过热的局面。主要理由是:从投资的角度看,每逢政府换届,政府都有投资冲动增强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些专家在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调研后发现,今年以来,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压抑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比如说1月份的冰雪灾害、3月份的“藏独事件”、5月份的地震灾害等,奥运会过后,地方的投资冲动仍然有可能爆发出来。
  从消费的角度看,随着近年来公务员工资的提高,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增长以及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还有减免农业税等,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会使消费出现快速增长。
  再有是奥运经济从投资期转入了消费期,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因此,这种观点主张坚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其次,关于物价走势,目前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今年的物价走势是前高后低,物价将持续回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通货膨胀将居高不下,甚至有可能继续走高。
  而认为通货膨胀将居高不下的观点里面又可分为两派:一派观点主要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被称为“供给派”),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输入型的,因此货币政策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会损害经济增长,因此只有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和容忍程度。
  另一派观点从需求出发(因此被称为需求派或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就是通货膨胀,无所谓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之分;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供给过多造成的。
  还有人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是由于中国国内需求过热“触发”了国际油价、粮价和资源价格的暴涨,反过来影响到中国国内,因此属于“出口转内销型”通货膨胀。
  因此这一派观点主张继续紧缩银根,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位置。
  
  “滞”“胀”的可能有多大?
  
  此外,关于经济总体走势也就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组合,目前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方面,乐观派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并不过热,热的只是出口,因此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出口下调,这样的话温度正好;另外一种观点是现在只是通胀高一点,通胀压下来以后,经济增长下来一点也是求之不得的;再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基本面是好的,经济增长较快,调控效果显现,也就是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实际上就是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
  另一方面,悲观派的观点主要存在着三种担心或曰三种风险。
  一种是“滞”的风险。主要担心外需趋冷、内需紧缩过度,以及其叠加效应有可能会令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加上中国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降温,会不会出现类似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的经济停滞局面。
  第二种是胀的风险。即担心通货膨胀,但不担心经济增长,这种观点主要是担心对经济增长下滑做出过度反应,重蹈2003年因SARS的冲击而中断紧缩调控,导致2004年过热的覆辙。
  
  第三种是“滞胀”的风险,即一方面担心物价攀升,另一方面担心经济增长下滑,失业人员增多。持这种观点的人士认为,目前引起胀的因素有:从国内来讲,就是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推高食品价格上涨;从国际来讲,游资从股市流向大宗商品市场,推高了粮食、油价的上涨,导致输入型通胀。而引起“滞”的因素主要是有:从国内来看,这一轮投资浪潮到2007年下半年接近尾声,到2008年中期会明显回落,产能的集中释放,从国际来看,美国的次贷危机、经济衰退阻碍了中国的出口。
  但是在关于如何防止滞胀问题上,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当前中国的滞胀风险与美国当年的情况不同,中国当前的物价上涨属于成本推动型,货币政策失灵,因此,只能是保增长、保就业;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美国上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不断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保增长、保就业,最终导致了滞胀的形成。
  关于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走势问题,究竟是“滞”?是“胀”?还是“滞胀”?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究竟应当如何加以判断?
  
  治理“滞胀”是最困难的
  
  关于“风险”的定义,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看它的可能性,二是看它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
  关于可能性,目前各种观点都存在,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还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首先,如果我们对经济增长下滑过度担心,并进而在货币政策上重新开闸放水的话,就有可能重蹈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覆辙。1984年中国经济开始出现过热,1985年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1986年经济增长出现下滑,于是,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就开始叫,包括一些青年的经济学家也开始高呼经济滑坡了(见薛暮桥先生回忆录),于是中央高层对通货膨胀的态度开始发生动摇,货币政策重新开闸放水,1988年物价迅速上升,1989年出现了“硬着陆”。
  其次,如果我们过度坚持数量控制、甚至是行政控制的话,又有可能重新出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情形——1996年就开始讨论需求不足的问题;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年不得不全国一起努力来“保8”。
  再次,如果我们的政策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松一下、紧一下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滞胀的情形。因为美国当年就是货币政策不断地松一下、紧一下,对市场机制冲击过大,才导致了滞胀局面的形成。
  另一方面,从损失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的损失不好量化,那么可以从“克服的难度”来加以观察。
  首先,如果出现“滞”的情形的话,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来看,一般克服起来相对容易些,并且我们有1998年、1999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
  其次,如果出现“胀”的情形,治理起来要比出现“滞”的情形困难得多。但是过去30年我们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一整套治理的方法,也还是可以应对的。
  再次,如果出现“滞胀”的情形的话,我认为恐怕是最难治理的,一是我们没有经历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二是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治理“滞胀”是最困难的,比单纯治理“滞”和单纯治理“胀”都要困难;三是目前中国出现“滞胀”的可能性的确正在上升,因为我们存在着一些与美国当年相类似的情形。
  
  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促进经济转型
  
  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之下,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当如何抉择?笔者以为,在当前的形势下,理想的政策应当是:紧货币、松财政,放价格、调结构,抓改革、促转型。
  所谓“紧货币”,主要是为了抑制通胀。总量政策应当继续从紧,不能开闸放水;但是应当注意更多的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也就是利率的调控作用,消除负利率。
  所谓“松财政”,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在总量上能不能适当增加财政支出和政府投入,且重点放在调整结构上,例如增加社保、救灾方面的投入;补助穷人以增加抗通胀能力。另外就是降低税负,降低所得税和取消利息税;还有可以探讨的是,能不能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所谓“放价格、调结构”,现在一说调结构,总是政府去调结构,政府去“有保有压”,但笔者以为,正确的调结构方式应当是理顺价格,把价格理顺了,由价格机制去调整结构——但是一定要注意,只有管住货币才能放开价格,否则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所谓“抓改革、促转型”。举例而言,近来呼吁较多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由于货币紧缩造成的,货币放松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一样困难,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比如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担保公司,又比如成立民营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等。
  总之,要用改革办法来促进经济转型。 ★
  
  (作者申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
其他文献
题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是:1,3-二氨基蒽醌与芳酰卤化物在叔脂肪氨基醇和/或季铵化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反应。醇和/或季铵化合物的存在控制了反应,防止了不必要的副产品出现。该
前言钛中铁、硅、氯及其他元素的分析和熔盐中低价钛及其他元素的分析对于钛及钛合金熔盐电解精炼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配合我所此项工作中,我们参考了其他兄弟单位有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历来是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荣成市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进行
研制成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No_a的铜、铬系8209催化剂,价格便宜,原料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工业制备技术成熟,实践证明,8209催化剂对于处理硝酸工厂尾气及其他工业NO_a尾气都是有
网络信访平台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信息公开,真正做到网上信访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使信访工作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
芝加哥公牛队数季来的慢火加温,终于在本季加入“大班”华莱士(Ben Wallace)后开展出胜率接近六成的战绩,行走步调与现今东西区各支强队完全不同;他们没有超级巨星或传奇教
【正】 民国十一年(1922)12月7日与12日,天津《大公报》之《剧谈》栏目相继发表了箬翁先生关于评剧艺术的评介文章《半班戏话》和《半班戏话》(二),这是自评剧诞生以来,最早
目的:研究心衰模型大鼠脉搏波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在麻醉状态下,采集主动脉缩窄术心衰模型大鼠双侧股动脉脉搏波,并与假手术组进行对照。选取连续的多个周期的脉搏波做为研
2005年8月25日至9月20日, 应河南省文化厅的邀请,上海市艺术 创作中心艺术指导、一级编剧罗怀 臻,到河南担任“河南省第十届戏剧 大赛”的评委工作。2005年10月下 旬,在大赛
6月28日至7月3日,英国小剧场话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本剧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只有八句台词的小角色丢卜入手,展示了夏洛克这个争议人物的内心世界,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