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助力,如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长期稳定脱贫攻坚,防止返贫,是河南农业生产亟需解决的问题。河南省通过以宣传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精准脱贫,促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等方式,构建农业创新体系,为保障高质量脱贫与防止返贫打牢基础。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防止返贫
1河南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发展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创新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精准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全局的重大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农业创新体系的路径探索,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稳中有进、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其产业化、现代化、创新化发展的实现离不开财政支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紧抓河南省“三农”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于强化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从财政资金的统筹、政府的有序推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创新性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河南省在创新农村金融政策、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卓有成效,强化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和资金投入。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于精准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在涉农扶持中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投入等。另外,完善财政支农整合机制,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撑和财政资金引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不断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用于农业生产、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形成以农业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注重产学研一体化,集聚科教资源和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多种要素资源的合力作用,提升区域与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型农业发展,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河南通过对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探索,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2018 年河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0. 7%,其贡献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河南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的探索主要体现为:一是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农业无人机用于农机作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二是发展智慧农业,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从农场管理、智能灌溉等方面提升农业管理、种植、预测系统等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特色服务”为体系的智能农业发展。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发挥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
1.3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近年来,河南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变“望天田”为“吨粮田”。2020 年河南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超过1250万亩,其中,2019年结转项目590万亩,2020 年新建项目660万亩。截止到2020年12月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生产高产稳产。
二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河南省对于现代农机,装备体系的构建给予政策性支持和具体实施意见。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機械化,加大对于贫困地区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其次,对于农机装备购置、深松土地作业进行政策补贴,确保作业任务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的组建、农机社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农机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三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河南省农产品原料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大省,为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补齐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链突出短板。农业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向全国供应了大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等。河南通过流通主体的培育、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河南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为河南农产品的“走出去”、农产品资源的流通提供平台。
2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河南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完善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可循路径。尽管河南省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化农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结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状况,在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2.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对于优化产品机构、提升质量与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但在农业生产活动实践中,依然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的状况。 一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传统农耕模式没有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农业生产多为个体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较小,综合效应较低,农业合作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现代化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集群程度化较低。目前,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产业集群效應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群的协同作用还受一定条件制约。
2.2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河南2019年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 511万人。据《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统计,河南省共有新型职业农民约53万人。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所占比重还较低,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整体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化经营普及率较低。从经营生产方式来看,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大批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不足,且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集中于妇女和老人,农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小学、初中的水平,初中文化程度占6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不足20%。同时,缺乏农业创新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关系着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201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科技进步贡献率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一定的差距。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上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也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情况。河南高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等还不够完善。
河南农业科技转化率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以及产业的集群效应较低,特别是产业的核心装备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高效率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二是成果转化制度的不健全,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主要体现为科研职业定位不清晰,科研产学协同效应较低,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健全。三是科研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不成正比,科研单位和高校农业科技人才比重较低,且深入基层、驻扎基层的意愿不强烈,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作用于农业生产。
3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路径。
3.1 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河南省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农业产业扶贫的实施。例如《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1 N”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助力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据统计,2018年,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11 911元,年均增长13%,实现全省农业产业扶贫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56万人。
3.1.1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围绕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河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方案,例如《关于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操作细则暨完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若干政策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推进全省53个贫困县的全面实施。方案对于信贷的施行对象、施行办法等做了具体要求,主要从扩大银行信贷规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建立担保费补助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健全小额信贷扶贫体系。对于有贷款意愿、有一定技能素质和较强信用意识的贫困户,进行政策扶持,同时对于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另外,通过加强风险补偿金管理,保障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实施。
3.1.2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河南省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向与方法。在精准脱贫进程中,河南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提高帮扶实效。河南省政府为落实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专项的推广进程,制定《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取得新进展,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
3.2 以宣传为引导,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为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效性,提升贫困地区脱贫、防止返贫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实效性的实现。
3.2.1加强思想引导。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河南省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营造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促使贫困户树立积极脱贫意识,拓宽脱贫思路,通过思想引导,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另外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形成接受培训的良好氛围,加强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指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贫困户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通过向贫困户讲解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围绕如何脱贫致富、农业的发展形势、农作物种植技术等,使他们脱贫先脱愚,致富先解放思想。围绕市场,整合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更合适的岗位,建好精准扶贫基地,使贫困户“打工不出乡,收入有保障”“有饭吃、有活干、有钱花”,保障农民生产最大效益的实现。 3.2.2深化农业技术服务。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农技服务实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河南省将农技推广服务与产业扶贫任务紧密衔接。一方面,对于农技推广项目进行资金补助,据统計,2020年河南省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7 980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在农技科研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中选取一批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较强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深化农业科技下乡指导以及定点帮扶指导,助力贫困农户产业脱贫致富。另外,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培训,促使农技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与素质。
3.3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以往的发展中,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但主要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依靠科研单位自身力量的转化应用,由于受到政策和条件的制约,与相关企业、区域对接不够及时有效,且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及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河南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
3.3. 1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培养的农业相关人才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农业的投入逐年递增,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大,农业科技化正在逐步推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属性,各级财政预算在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基本经费的基础,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固定工作经费保并逐年加增,确保科技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根据河南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设置,同时,让科研工作者为农户和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定点帮扶。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支持、重点试验田的推进,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以及成效。
3.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河南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队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一是推动高等农业科研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把高等农业科研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主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统筹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二是加大对河南农业大学等以农为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支持力度,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应用型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创新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农业人才。四是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通过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培养经营管理型和创业技术型方向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保障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课题: 2021 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后扶贫时代河南省防返贫机制研究》,编号:212400410354; 2021 年度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研学旅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 2021SZK002。
■作者简介: 化新向(1974.11.2-), 男,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毕业于河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防止返贫
1河南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农业发展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创新问题始终是关系河南精准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全局的重大问题。立足于现代化农业创新体系的路径探索,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整体稳中有进、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其产业化、现代化、创新化发展的实现离不开财政支持。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紧抓河南省“三农”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地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于强化政策支持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从财政资金的统筹、政府的有序推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性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创新性发展,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河南省在创新农村金融政策、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卓有成效,强化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和资金投入。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于精准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在涉农扶持中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创新投入等。另外,完善财政支农整合机制,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支撑和财政资金引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不断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作用于农业生产、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形成以农业信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的实现。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企业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注重产学研一体化,集聚科教资源和人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本的开发,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战斗、带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通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多种要素资源的合力作用,提升区域与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创新型农业发展,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
河南通过对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探索,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2018 年河南农业科技贡献率为60. 7%,其贡献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河南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中的探索主要体现为:一是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农业无人机用于农机作业,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二是发展智慧农业,将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从农场管理、智能灌溉等方面提升农业管理、种植、预测系统等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特色服务”为体系的智能农业发展。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发挥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
1.3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近年来,河南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变“望天田”为“吨粮田”。2020 年河南在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超过1250万亩,其中,2019年结转项目590万亩,2020 年新建项目660万亩。截止到2020年12月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进一步支撑粮食生产高产稳产。
二是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序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河南省对于现代农机,装备体系的构建给予政策性支持和具体实施意见。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機械化,加大对于贫困地区和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其次,对于农机装备购置、深松土地作业进行政策补贴,确保作业任务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的组建、农机社会化组织体系的完善、农机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三是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河南省农产品原料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大省,为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补齐农产品供应链和农业产业链突出短板。农业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向全国供应了大约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等。河南通过流通主体的培育、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河南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为河南农产品的“走出去”、农产品资源的流通提供平台。
2农业科技创新助力河南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河南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完善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可循路径。尽管河南省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技术创新成为现代化农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但是,结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状况,在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2.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对于优化产品机构、提升质量与效益,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问题实质,上就是农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关系问题。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挥其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但在农业生产活动实践中,依然存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的状况。 一是由于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传统农耕模式没有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另外,农业生产多为个体户经营,现代农业规模较小,综合效应较低,农业合作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现代化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集群程度化较低。目前,河南省农村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但是产业集群效應辐射能力较弱,产业群的协同作用还受一定条件制约。
2.2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河南2019年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 511万人。据《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统计,河南省共有新型职业农民约53万人。由以上统计数据可知,新型职业农民所占比重还较低,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整体偏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现代化经营普及率较低。从经营生产方式来看,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大批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不足,且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集中于妇女和老人,农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小学、初中的水平,初中文化程度占6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不足20%。同时,缺乏农业创新型人才、实用技能型人才。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农业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关系着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201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科技进步贡献率比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一定的差距。河南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上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但也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情况。河南高级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科技创新依托基地、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等还不够完善。
河南农业科技转化率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以及产业的集群效应较低,特别是产业的核心装备技术水平较低,不能高效率地实现农产品加工。二是成果转化制度的不健全,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主要体现为科研职业定位不清晰,科研产学协同效应较低,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够健全。三是科研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不成正比,科研单位和高校农业科技人才比重较低,且深入基层、驻扎基层的意愿不强烈,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作用于农业生产。
3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助力作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现实路径。
3.1 以问题为导向,农业科技攻关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河南省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划方案,指导农业产业扶贫的实施。例如《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1 N”专项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助力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据统计,2018年,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达11 911元,年均增长13%,实现全省农业产业扶贫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56万人。
3.1.1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围绕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河南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方案,例如《关于加强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操作细则暨完善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若干政策的通知》《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暂行)》,推进全省53个贫困县的全面实施。方案对于信贷的施行对象、施行办法等做了具体要求,主要从扩大银行信贷规模、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建立担保费补助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健全小额信贷扶贫体系。对于有贷款意愿、有一定技能素质和较强信用意识的贫困户,进行政策扶持,同时对于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另外,通过加强风险补偿金管理,保障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实施。
3.1.2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河南省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方向与方法。在精准脱贫进程中,河南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地区的农业产业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帮扶,提高帮扶实效。河南省政府为落实主体培育、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等专项的推广进程,制定《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4个深度贫困县和1235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有效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取得新进展,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
3.2 以宣传为引导,开展农业科技服务
为夯实农业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效性,提升贫困地区脱贫、防止返贫以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南省积极探索,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实效性的实现。
3.2.1加强思想引导。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河南省通过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营造精准扶贫的浓厚氛围,促使贫困户树立积极脱贫意识,拓宽脱贫思路,通过思想引导,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另外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引导,转变观念,形成接受培训的良好氛围,加强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形成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指导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贫困户种植技术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通过向贫困户讲解党和政府扶贫政策,围绕如何脱贫致富、农业的发展形势、农作物种植技术等,使他们脱贫先脱愚,致富先解放思想。围绕市场,整合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更合适的岗位,建好精准扶贫基地,使贫困户“打工不出乡,收入有保障”“有饭吃、有活干、有钱花”,保障农民生产最大效益的实现。 3.2.2深化农业技术服务。为切实提升贫困地区农技服务实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河南省将农技推广服务与产业扶贫任务紧密衔接。一方面,对于农技推广项目进行资金补助,据统計,2020年河南省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投资资金总额为17 980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在农技科研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中选取一批有丰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较高技术专长、较强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深化农业科技下乡指导以及定点帮扶指导,助力贫困农户产业脱贫致富。另外,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培训,促使农技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与素质。
3.3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以往的发展中,河南省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产出较多,但主要依靠科研成果的转化主要依靠科研单位自身力量的转化应用,由于受到政策和条件的制约,与相关企业、区域对接不够及时有效,且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使得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为实现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以及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河南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
3.3. 1加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培养的农业相关人才不断增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农业的投入逐年递增,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大,农业科技化正在逐步推进,农业科研协同创新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属性,各级财政预算在保证农业科研单位基本经费的基础,为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固定工作经费保并逐年加增,确保科技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根据河南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的设置,同时,让科研工作者为农户和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定点帮扶。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通过财政资金奖励支持、重点试验田的推进,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以及成效。
3.3.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研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因素。河南省高度重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队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一是推动高等农业科研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把高等农业科研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主动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统筹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二是加大对河南农业大学等以农为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支持力度,推进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应用型农林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创新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农业人才。四是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通过打造本土优秀人才队伍,培养经营管理型和创业技术型方向人才,提升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带动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保障长期稳定脱贫,防止返贫。
■课题: 2021 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后扶贫时代河南省防返贫机制研究》,编号:212400410354; 2021 年度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研学旅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 2021SZK002。
■作者简介: 化新向(1974.11.2-), 男,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毕业于河南省委党校,法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