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南水乡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依然存在着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相互矛盾。本文通过对江南水乡遗产保护的历史问题与现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遗留问题解决方法的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应该从深入、全面、实时这三個方面继续深化和发展保护策略,以求达到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遗产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背景分析研究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它们兼具独特的文化、科学、审美和经济价值,尤其以杭嘉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水乡为典型,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历史城镇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它们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发旅游市场的地区。这些古城镇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保护与开发、旧貌与新颜的矛盾, 存在着保护名城古镇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矛盾。从古镇的旅游发展历史来看,曾经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问题:一 “ 空心化” 导致古镇韵味的缺失:这些古镇尽管保留并修缮了其绝大部分古建筑,然而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大多数居民都已迁出, 导致了古镇的“ 空心化” , 丧失了原住民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其文化景观的价值也大打折扣,成为空城的古镇也失去了特有的风俗民情, 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二 社区参与度不高, 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有些江南水乡城镇民居的设施落后, 不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有些古镇人因为对老房不够重视, 任意拆建翻新, 在老房上加入新的建筑材料和内容, 而无视它的传统价值与意义;三 忽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污染严重:垃圾污染、水污染和文化污染, 以及旅游中的一些不当行为, 如建筑物乱搭乱建,旅游者乱刻乱划, 都会破坏古镇原有景观特色, 对素以“ 小桥、流水、人家” 闻名的水乡古镇不但是一种侵蚀,更是一种破坏。四游人太多, 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日渐世俗化:随着慕名前来的旅游者数量的快速膨胀, 有些民俗风情已经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 变得世俗化、庸俗化, 整体原本是清净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被移动的人流、导游的彩旗和各种嘈杂的叫嚷声所破坏,全然无旧时水乡古镇的宜人氛围。五商业化倾向太浓, 旅游商品加工粗糙: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日渐浓烈的商业气息都在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二 方法对策研究
如何将古镇保护深入、全面、实时地落实到位,这里简单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思考:
1、必须深入地将保护落实到文化遗产的根源:古镇遗产的保护易在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包括古镇的街坊、古建筑、古院落、古桥梁等;难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其一旦流失,则很难恢复到历史的原样。这包括古镇的民俗礼仪、方言曲艺、人文风情等。深入地保护古镇遗产的目标就是要将古镇的典型遗产风貌和文化特征还原至旧时,这里最重要的是需要将古镇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保护下来。如果原住民都搬走了,那么原住民的生活就自然不存在了,古文化就没有意义可言。因此古镇开发必须是保护性开发。首先,笔者认为必须控制游客的容量,从整体的遗产地中间划分出局部重点的特殊保护区,以保护这些区域原真的古老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性。这些区域最大游客流量与原住民的数量比例必须小于一个临界值,超过了临界值,古镇的文化将会被游客所带进来的外来文化所排挤,文化遗产的根源也会遭到破坏。另外,可以成立古镇旅游协调组织,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指导和组织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2、必须全面地将保护落实到古镇内在和外在形态的各个角落。古镇遗产是古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古镇的整体环境。这里面尤其重要的是古镇的绿色和蓝色网络。绿色网络指的是古镇的古树名木,蓝色网络指的是古镇的河流水网。除了这两点,花鸟虫鱼等生物的存在也不容忽略。试想象鸟儿在树梢休憩,蟋蟀在墙角鸣唱,鱼儿在水中嬉戏,这番意境恐怕也只有在江南水乡才能体验得到吧。其中,蓝色网络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一旦水体遭到破坏,整个古镇的所有秩序都会被严重干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造成古镇水体污染日渐显现,古镇管理者应将现代生态景观理念嵌入到古镇水体景观保护与建设中,进行水体景观生态化加工,逐步使河网水系摆脱原有货物运输和提供居民生活用水的功能,为游客提供泛舟江南水乡的旅游体验,并且委任专门机构监督和管理游客的体验行为。
3、必须实时地将保护落实到古镇发展的每时每刻。这里所说的实时其实即指古镇的遗产保护必须与时俱进。这又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与该遗产在当时所反映的特性相适应,不同的遗产物在不同的时期映射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选择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内涵是保护的关键步骤之一。(2)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遗产是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遗产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需要的保护方法也必须是变化发展的,以求与遗产相协调发展。(3)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是实时对应的。这就需要一个实时监督和管理机构对遗产地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一旦监测到某些数据与正常数据有较大的出入,则应立即排查和研究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进行有效及时的实施。
三 结言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古镇则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旅游和遗产地这种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才能恰到好处地释放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功效。发展旅游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对遗产地的有效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6):61~63.
(2)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11(6).
作者:徐征杰 单位:上海市闸北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关键词: 遗产保护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背景分析研究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它们兼具独特的文化、科学、审美和经济价值,尤其以杭嘉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水乡为典型,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历史城镇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它们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开发旅游市场的地区。这些古城镇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保护与开发、旧貌与新颜的矛盾, 存在着保护名城古镇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矛盾。从古镇的旅游发展历史来看,曾经存在着以下几点明显的问题:一 “ 空心化” 导致古镇韵味的缺失:这些古镇尽管保留并修缮了其绝大部分古建筑,然而原先生活在古镇的大多数居民都已迁出, 导致了古镇的“ 空心化” , 丧失了原住民能为古镇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其文化景观的价值也大打折扣,成为空城的古镇也失去了特有的风俗民情, 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二 社区参与度不高, 居民的保护意识薄弱:有些江南水乡城镇民居的设施落后, 不适应现代生活要求。有些古镇人因为对老房不够重视, 任意拆建翻新, 在老房上加入新的建筑材料和内容, 而无视它的传统价值与意义;三 忽视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污染严重:垃圾污染、水污染和文化污染, 以及旅游中的一些不当行为, 如建筑物乱搭乱建,旅游者乱刻乱划, 都会破坏古镇原有景观特色, 对素以“ 小桥、流水、人家” 闻名的水乡古镇不但是一种侵蚀,更是一种破坏。四游人太多, 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日渐世俗化:随着慕名前来的旅游者数量的快速膨胀, 有些民俗风情已经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 变得世俗化、庸俗化, 整体原本是清净的视觉和听觉环境被移动的人流、导游的彩旗和各种嘈杂的叫嚷声所破坏,全然无旧时水乡古镇的宜人氛围。五商业化倾向太浓, 旅游商品加工粗糙:无特色旅游商品的泛滥以及日渐浓烈的商业气息都在侵蚀着古镇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
二 方法对策研究
如何将古镇保护深入、全面、实时地落实到位,这里简单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性的思考:
1、必须深入地将保护落实到文化遗产的根源:古镇遗产的保护易在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包括古镇的街坊、古建筑、古院落、古桥梁等;难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其一旦流失,则很难恢复到历史的原样。这包括古镇的民俗礼仪、方言曲艺、人文风情等。深入地保护古镇遗产的目标就是要将古镇的典型遗产风貌和文化特征还原至旧时,这里最重要的是需要将古镇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保护下来。如果原住民都搬走了,那么原住民的生活就自然不存在了,古文化就没有意义可言。因此古镇开发必须是保护性开发。首先,笔者认为必须控制游客的容量,从整体的遗产地中间划分出局部重点的特殊保护区,以保护这些区域原真的古老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性。这些区域最大游客流量与原住民的数量比例必须小于一个临界值,超过了临界值,古镇的文化将会被游客所带进来的外来文化所排挤,文化遗产的根源也会遭到破坏。另外,可以成立古镇旅游协调组织,对几个古镇的旅游线路、交通和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指导和组织游客在古镇之间的选择游览和游线,避免游客在某一古镇的过度聚集。
2、必须全面地将保护落实到古镇内在和外在形态的各个角落。古镇遗产是古镇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古镇的整体环境。这里面尤其重要的是古镇的绿色和蓝色网络。绿色网络指的是古镇的古树名木,蓝色网络指的是古镇的河流水网。除了这两点,花鸟虫鱼等生物的存在也不容忽略。试想象鸟儿在树梢休憩,蟋蟀在墙角鸣唱,鱼儿在水中嬉戏,这番意境恐怕也只有在江南水乡才能体验得到吧。其中,蓝色网络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一旦水体遭到破坏,整个古镇的所有秩序都会被严重干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造成古镇水体污染日渐显现,古镇管理者应将现代生态景观理念嵌入到古镇水体景观保护与建设中,进行水体景观生态化加工,逐步使河网水系摆脱原有货物运输和提供居民生活用水的功能,为游客提供泛舟江南水乡的旅游体验,并且委任专门机构监督和管理游客的体验行为。
3、必须实时地将保护落实到古镇发展的每时每刻。这里所说的实时其实即指古镇的遗产保护必须与时俱进。这又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与该遗产在当时所反映的特性相适应,不同的遗产物在不同的时期映射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选择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内涵是保护的关键步骤之一。(2)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遗产是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遗产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需要的保护方法也必须是变化发展的,以求与遗产相协调发展。(3)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是实时对应的。这就需要一个实时监督和管理机构对遗产地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一旦监测到某些数据与正常数据有较大的出入,则应立即排查和研究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进行有效及时的实施。
三 结言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活动,古镇则是历史文化的遗存,旅游和遗产地这种文化上的天然联系,决定了两者必须有效地结合,才能恰到好处地释放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功效。发展旅游是弘扬遗产地价值并为保护遗产地提供经济支撑的重要途径,而利用遗产地则是发展旅游的一个重要资源渠道,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从长远利益出发,把对遗产地的有效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同时,对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寻找历史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仍是现今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熊侠仙,张松,周俭.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6):61~63.
(2)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11(6).
作者:徐征杰 单位:上海市闸北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