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逻辑下的“人肉搜索”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肉搜索”将网络社区搅动的风生水起。从早期的“铜须门事件”、“死亡博客”到近期的网络“小月月”等,“人肉搜索”无不表现的“很给力”。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定义以及成因的探析,从集合行为、感染理论、社会安全阀等不同社会学视角对“人肉搜索”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肉搜索;虚拟社区;结构性压力;集合行为
  中图分类号:O2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336-02
  
  一、人肉搜索的定义
  百度百科认为,人肉搜索就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概括来讲,就是通过网络发动网民来参与和搜索目标对象的一种集体行为。“铜须门事件”、“华南虎事件”、“死亡博客”、“辽宁女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网络“小月月”事件等,无一不是网民人肉搜索的“成就”。
  二、人肉搜索的成因
  (一)虚拟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而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极其活动场所。虚拟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交往的超时空性;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流动的频繁性以及人际关系的松散性;言论的高度自由性和资源的共享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截止2010年7月,我国互联网上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4.2亿人次。网民的频繁互动以及搜索引擎的广泛应用,使得搜索过程更为方便、快捷。 而众多网民的参与,使得互联网上出现了诸多网络社区,比如天涯论坛,猫扑网,腾讯QQ,百度贴吧等。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通过注册都可以成为社区中的一员,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和互动之中。在互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表示身份的代号,即网名。符号的出现使得在网络互动中个体的身份都处于匿名状态,互动的一方难以从互动中得到对方的任何信息。同时,虚拟社区松散的管理使得网民可以大胆使用虚假注册信息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而社区发展的多样性以及网民流动的自由性,使网民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区,并且可以在各个社区间自由流动。而这样也增加了网络社区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多样的选择性使得任意一个社区试图加强对成员的管理,结果都会造成成员的流失。同样,虚拟社区的匿名性和符号性使得社区成员具有高度的言论自由,网民可以在社区发表任何言论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
  (二)现代社会个体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结构性压力是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种族歧视、前途渺茫等社会因素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促使人们在集合行为中自发地通过集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如“铜须门事件”、“死亡博客”、“辽宁女事件”等,都是通过人肉搜索而曝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而现有的法律制度没有及时转型,出现法律层面上的真空,即社会失范。而人们对于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如社会公平、公正等。在法律无法触及到的层面,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对目标人物的搜索,用集体的力量对当事人进行“宣判”。比如“辽宁女事件”,事件中的主角对于灾区人民的辱骂,更多的是道德的丧失和理性的泯灭,而没有触犯法律。那么在法律所不能触及的范围内,网民就对其进行了道德上的审判。通过对其不当言论的指正和批判,曝光其个人信息,运用集体的力量对其施压。除了对道德的维护,人肉搜索事件中更多的展现了网民对正义的呼唤。通过网民的群体压力来挑战一些“权威”,在法律受阻的情况下维护社会正义。
  三、多重逻辑下的“人肉搜索”
  (一)感染理论
  感染理论认为集合行为是人们情绪感染的结果。勒朋在其1895年出版的《群众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群众的特征表现为有意识的人格已经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主导地位,情绪和观念的感染、暗示的影响使群众心理朝着某一方向发展并具有将暗示的观念立即转变为行动的倾向。人肉搜索最初都是由少数人发动起来,是对正义和道德的呼唤。在搜索的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网民参与进来。这些后来加入的网民对搜索的事件并不一定清楚,他们更多的是受到相互间情绪的影响。由于网络言论的高度自由性,网民往往会被他人一些情绪化的语言所感染,从而丧失理性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卷入到非理性的狂乱之中。
  (二)社会安全阀
  社会安全阀指各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类制度或习俗,它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当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社会安全阀好比蒸汽锅炉上面的孔,起着缓解压力的作用。当今,社会的快速转型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道德的泯灭,社会正义的缺失,收入分配的不公引发的“仇富”行为,以权谋私和以权压法引发的“恨官”现象,使得个体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多。而现阶段,我国缺乏有效的缓解矛盾的机制,而现有机制(信访制度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些遥远。“人肉搜索”的存在扮演着“缓和器”的作用。在整个搜索行为中,搜索目标充当了个体矛盾的替代对象,网民通过网络社区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对一些破坏社会公平正义,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进行批判,运用集体的力量对目标个体进行审判。同时,也疏解了个体的不满情绪,缓和了社会矛盾。
  (三)匿名理论
  匿名理论认为,在集合行为中个体之所以会做出他平时很少出现甚至根本没有做过的越轨行为,是因为他处于匿名地位。人处于匿名时,没有明确的个人标志,不必承担后果。在“人肉搜索”行为中,虚拟社区的符号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自认为处于绝对安全的场所,个体的任何言论行为都是在匿名的状态下完成。高度的匿名性使得个体对于自身的“出格”行为感到“安全”和“放心”,不用担心受到惩罚。因此,个体可以在网络社区发表任何不需要承担后果的言论,做出不必担心被惩罚或者违规的行为。从而,在匿名状态下,“人肉搜索”形成一种“全民性”的集体行为,一些网民通过搜索画面上显示的场景从现实生活中具体定位,甚至被搜索对象的同学朋友也会加入到搜索中来,积极的提供目标对象的个人信息,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或者惩罚,也不会由于出卖朋友而感到任何的心里不安和内疚。
  (四)从众心理
  个体具有跟从群体行为的倾向,即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促使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在整个“人肉搜索”的行为中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发起者,另一类是跟随者。当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引起一部分网民的关注,出于同情、悲愤等心理,这些人会在网络社区发表一些主观性的言论。而这些言论被其他网民注意到,则会对其他网民的行为进行引导,使其的感情倾向倒向发起者一方。在整个事件中,跟随者可能并不了解整个事件的真实过程,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紧紧接跟网络的“主流”,变会主动去搜索事件的一些相关信息,同时从其他网民的言论中“受到启发”,其感情倾向则会受到发起者的影响,情绪的发泄指向共同的目标;而一些先前已经了解事态的网民,注意到大多数网民的观点和自己所持的不一致,就会感受到一种压力,为了不受到其他言论的“孤立”,并与其他主流声音保持一致,他们往往会放弃自己原先持有的观点,情感所属倒向发起者。
其他文献
薪酬和福利待遇对员工来说固然重要,但事业成就感更显得弥足珍贵  考察一个人,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可从员工的行为体现出来。  国内某知名报社电脑室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企业文化具体化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这种极具个性化的管理现已初见成效,对内形成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形成影响力和扩张力。    制度文化是基石    建构制度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有章可循才
本栏编辑/刘冰莹 刘 洁    快过年了,杨白劳再欠租子,也要给喜儿买个二尺红头绳。过年的意义虽不同以往,各个行业还是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姿态,市场上绯闻流言渐渐人为示弱,太平盛世的锣鼓不紧不慢地敲着,政府再三强调给农民工发薪好提前回家过年,否则春运期间火车票即使不调价,买票也难了。总之一句话,政府要老百姓安居乐业,要过好节。所以此月的市场局面相对稳定,商业气象堪称阳光明媚。  关系到老百姓国计民生的
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由于产生于企业,其存在表现为“显在性”和“隐含性”两种形式。就企业文化的共性而言,譬如产品名称、形象设计、厂容厂貌、员工着装等,它是外在的、表象的东西,是其由机理而溢于形体上的表现形式,属于企业文化的显在性;而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综合素质、员工的价值观和情趣爱好等等,则是其隐存的内涵,只可感知,较难视听触摸,它应属企业文化的隐含性范畴。企业文化的隐含性才是其核心部分,
摘 要:厦门书画因其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厦门书画独特的艺术包容性,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文化艺术交流过程中,厦门书画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关键词:厦门书画;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327-02    一、厦门书画的起源  据考证,闽南的书画艺术于明代兴起,更确切地说,明代应该是闽南书画艺术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