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落实新时代“双高计划”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剖析了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从建立“四位一体”育人、双元育人、长效机制、学分银行、打造优质校企创新平台等方面论述了“双高计划”时代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途径。
[关 键 词] 校企命运共同体;“双高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54-02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更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作办学、多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
一、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都占主体地位,只是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职业院校承担教育主体,企业作为行业主体。校企合作意味着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果。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近十年,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一)国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职业教育政策、意见等,足以说明国家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国家政策的出现对双方的约束力度不够,使这种合作与融合只是表面的、形式的,没有实在内涵[2]。
(二)校企对职业教育理解不一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校企合作”的概念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必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就是简单地将学生送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就业;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教材的编写、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产教资源共建共享等各方面的合作较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通常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之间的事情,产教融合与自己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为学校起到一个接受实习生、安排毕业生就业的作用,而对更深层次的合作没有理解到位。
(三)行业权威性不够、作用不理想
行业协会是整个行业的“代言人”,也是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流的牵线人。“让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为学校和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是推进校企合作进程的重要途径”[3]。尽管国家明确提出了行业协会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不是很理想,如各种报告内容参考价值不高、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等。
二、“双高计划”下校企命运共同体模式构建
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也加强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改革、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先锋,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生态系统,从而促使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优势、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四位一体”中“四位”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如何实现“四位一体”的提升机制是关键,也是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基础。
1.统一思想、设立育人理事会
各级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组织要加强研究国家政策,尤其是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深度理解“职教二十条”中校企合作的内涵,建立“四位一体”命运共同体合作理事会,由理事会统一指导,保障“四位”的发言权与承担责任的义务,并且共同讨论设立二级学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换”
由理事会研究确定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共同负责的双负责人制,学校与企业共建学校兼职人才库与企业兼职人才库,确保人才的双重身份;创造校企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度,共同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科研攻关等较大项目的合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学校在行业中的地位与知名度,通过自身的积极作为提高校企合作预期收益。
3.共建育人平臺
通过“四位一体”的搭建,企业要提高责任意识,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学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最大化的贡献。行业定期更新行业岗位需求与岗位标准,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与学校依据岗位共同开设专业及方向,依据岗位标准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库的特点,发挥优势,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学校的侧重点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认识、企业偏向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技术开发。 (二)建立“双元”育人机制
《方案》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调动办学积极性、鼓励具备办学条件的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规定给予适当支持。”该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在职业教育中,企业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单主体办学育人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政府支持与鼓励、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大增,将企业由人才被动的“接受者”改变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培养岗位的“提供者”、考核结果的“评价者”、培养结果的“受益者”,解决了目前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难对接的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三)健全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方案》指出:“全国各地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学子最低财政拨款为1.2万元,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财政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可以逐步提高拨款,经费资助的方向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导向,同时以支持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基础,进一步落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工程。”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理事会设立职业教育基金,由专人统一管理经费,同时接受社会捐款、校友捐款等,统筹好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各种税金,让其第一时间尝到校企合作办学的甜头,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四)构建“学分银行”个人账户
构建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号,提供了企业人员与教师交流与学习的更多机会,有利于科技研发创新,有力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企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某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存在欠缺情况,可以向企业申请到合作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且永久保留;需要学历进修的人员如果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免修部分课程;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考试、毕业的学员在今后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可以免考部分科目或内容。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互通互认,为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五)打造优质协同创新平台
优质的平台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母体,一般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为学校的“双重”人才培养服务
这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边学边用、技术创新、受到良好创业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同时为教师在企业的不同岗位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提高师资团队水平,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为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难题服务
校企合作的发展起步阶段就是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技能水平高、职业道德高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发展到更深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局限于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共同解决实际工程的技术难题、专利创新等前沿问题。
3.为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这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优质企业建设等提供优质人才,为企业、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健康良好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优秀人才。随着职业教育逐步成熟,建设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双高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是“双高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四位一体”育人、双元育人、长效机制、学分银行、打造优质校企创新平台等方面建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自信心、责任心,切实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伟大战略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2]孫涛,黄辉,李登万,等.以“正确义利观”护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稳致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9-23.
[3]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9.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校企命运共同体;“双高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54-02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随着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更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作办学、多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
一、当前形势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中都占主体地位,只是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职业院校承担教育主体,企业作为行业主体。校企合作意味着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更多更优秀的成果。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近十年,但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一)国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职业教育政策、意见等,足以说明国家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国家政策的出现对双方的约束力度不够,使这种合作与融合只是表面的、形式的,没有实在内涵[2]。
(二)校企对职业教育理解不一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中“校企合作”的概念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必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就是简单地将学生送至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就业;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教材的编写、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产教资源共建共享等各方面的合作较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通常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之间的事情,产教融合与自己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为学校起到一个接受实习生、安排毕业生就业的作用,而对更深层次的合作没有理解到位。
(三)行业权威性不够、作用不理想
行业协会是整个行业的“代言人”,也是企业与学校之间交流的牵线人。“让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作用,为学校和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是推进校企合作进程的重要途径”[3]。尽管国家明确提出了行业协会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不是很理想,如各种报告内容参考价值不高、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等。
二、“双高计划”下校企命运共同体模式构建
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同时也加强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链的有机衔接。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改革、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先锋,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生态系统,从而促使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优势、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机制
“四位一体”中“四位”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如何实现“四位一体”的提升机制是关键,也是推进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基础。
1.统一思想、设立育人理事会
各级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组织要加强研究国家政策,尤其是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深度理解“职教二十条”中校企合作的内涵,建立“四位一体”命运共同体合作理事会,由理事会统一指导,保障“四位”的发言权与承担责任的义务,并且共同讨论设立二级学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换”
由理事会研究确定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采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共同负责的双负责人制,学校与企业共建学校兼职人才库与企业兼职人才库,确保人才的双重身份;创造校企人才交流平台,提高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度,共同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科研攻关等较大项目的合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学校在行业中的地位与知名度,通过自身的积极作为提高校企合作预期收益。
3.共建育人平臺
通过“四位一体”的搭建,企业要提高责任意识,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学校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最大化的贡献。行业定期更新行业岗位需求与岗位标准,根据市场的需求,企业与学校依据岗位共同开设专业及方向,依据岗位标准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库的特点,发挥优势,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学校的侧重点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认识、企业偏向于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技术开发。 (二)建立“双元”育人机制
《方案》指出:“在职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调动办学积极性、鼓励具备办学条件的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规定给予适当支持。”该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在职业教育中,企业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对单主体办学育人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政府支持与鼓励、校企共建命运共同体,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大增,将企业由人才被动的“接受者”改变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培养岗位的“提供者”、考核结果的“评价者”、培养结果的“受益者”,解决了目前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难对接的问题,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三)健全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方案》指出:“全国各地给予高等职业教育学子最低财政拨款为1.2万元,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财政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可以逐步提高拨款,经费资助的方向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导向,同时以支持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为基础,进一步落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工程。”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办学,理事会设立职业教育基金,由专人统一管理经费,同时接受社会捐款、校友捐款等,统筹好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的工资待遇,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各种税金,让其第一时间尝到校企合作办学的甜头,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四)构建“学分银行”个人账户
构建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号,提供了企业人员与教师交流与学习的更多机会,有利于科技研发创新,有力促进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企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某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存在欠缺情况,可以向企业申请到合作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合格后获得相应学分且永久保留;需要学历进修的人员如果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免修部分课程;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考试、毕业的学员在今后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可以免考部分科目或内容。通过“学分银行”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互通互认,为企业的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五)打造优质协同创新平台
优质的平台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母体,一般来讲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为学校的“双重”人才培养服务
这是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最基本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边学边用、技术创新、受到良好创业教育、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同时为教师在企业的不同岗位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提高师资团队水平,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为企业人才培养与技术难题服务
校企合作的发展起步阶段就是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技能水平高、职业道德高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发展到更深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局限于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共同解决实际工程的技术难题、专利创新等前沿问题。
3.为服务社会搭建平台
这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优质企业建设等提供优质人才,为企业、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健康良好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优秀人才。随着职业教育逐步成熟,建设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双高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是“双高计划”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四位一体”育人、双元育人、长效机制、学分银行、打造优质校企创新平台等方面建构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自信心、责任心,切实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的伟大战略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2]孫涛,黄辉,李登万,等.以“正确义利观”护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稳致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9-23.
[3]曹晔.关于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9.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