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密切联系自身多年来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地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化学来提高初中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使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初中化学学习中来。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学习;教育;化学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教材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与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挖掘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并把课堂中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引入显得至关重要。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题引入生活化恰好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理念,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教学案例1:在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我市新出土文物中见到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且金银器皿总是比其他金属制品要保存得完好,形成也比铁器早,这是为什么? 黄铜(愚人金)与黄金外观很相似,不法分子常常用黄铜当作黄金行骗,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揭穿他们的骗局呢?我们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做出解释了。”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案例2: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我又是这样引入课题的。
播放漫画:胃痛病人难受表情。《胃舒平》的说明书。
问: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它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又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生活中的新闻报道、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教学案例1:在教学《空气的污染和防治》这一课时,利用最新的空气污染新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今早6时,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208,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PM2.5。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这样会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的精神立马来了,接下来再和学生讲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生接受起来会就顺理成章多了。
教学案例2:在学习《燃料》时,对于如何选用燃料和含碳燃料的燃烧的注意事项,我引入了煤气中毒的新闻案例:7月20日傍晚6时,徐女士一家在江头一间出租屋内吃着餐厅外送的炭烧烤鱼。由于天热,他们把空调打开,窗户仅留了一条小缝。1个多小时后,一家三口都感到头晕无力,徐女士晕倒在地,邻居帮忙拨打120,紧急将一家三口送往第一医院。医院采取高压氧舱治疗等措施,三人病情逐渐稳定。
无独有偶,7月22日晚,第一医院又接诊到在家吃烤鱼中毒的3位患者,而且是3个壮汉。“当时我们开着空调,所以就关着门窗。吃了1个多小时,我们就觉得头晕,有点想吐,以为是喝多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幸好中途有人回来,发现不对劲,就送我们去医院,这才知道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王先生回想起来仍有些后怕。
据了解,6月份至今,不到2个月,第一医院接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就达20人次。通过新闻案例来加深CO有毒的印象,从而教育学生在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确保含碳燃料的完全燃烧,增强使用化石燃料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这决定了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永恒主题。若把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利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物品来代替化学仪器做实验,能把实验变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案例1:学习《水的净化和纯化》这一课时,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自制一个净化水的過滤器:将矿泉水瓶或雪碧瓶子减去底部,同时在瓶盖子上用钉子钻一个孔,孔的大小与吸管的大小相匹配,完成后备用。将纱布用剪刀剪成圆形,圆形的大小与瓶子的内径相匹配,备用。在瓶中填充所需物品:鹅卵石、细沙、棉花、活性炭(木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净水过滤器。使用时,将浑浊的水从瓶子的上部注入,这样,通过层层过滤,从吸管处流下来的就是清水了。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掌握了水的净化方法,特别有成就感。 教学案例2:学习《探究钢铁锈蚀的原因》这一课时,我会提前一周让每位学生准备4个矿泉水瓶,模仿完成课本上的铁生锈实验:1号瓶内放一包食品干燥剂和一支铁钉;2号瓶内事先放少量水,再放入一支铁钉,让铁钉一半露置于空气中,一半浸在水中;3号瓶内放一支铁钉浸没在冷却的沸水中;4号瓶内放一支用食醋浸泡过10分钟的铁钉,要求学生一周内每天亲自观测铁钉表面實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来帮助理解课本中的化学知识,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很容易分析得出铁生锈的条件,进而归纳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课后实践就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大后方,是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应该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其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后作业设计1: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实践作业:每位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一些pH试纸,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的这些样品:食醋、料酒、酱油、牛奶、西红柿、橘子、苹果、洗发剂、护发剂、肥皂、牙膏、厨房清洁剂、厕所清洁剂等等,检测这些样品的pH值,和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了解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性。思考洗头时为什么要先用洗发剂洗,后用护法剂清洗;同时检测家中各种盆栽土壤的酸碱性,结合查阅资料了解最适合种植哪种植物,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学生会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课后作业设计2: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节时,我要求同学们课后完成一个实践活动。
(1)上网查阅生活中有哪些易燃易爆物?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2)一旦发生生活中的下列火灾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相结合。)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厨房石油气瓶泄露着火;在大型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突发火灾险情。
(3)调查学校教学楼和家中小区宿舍楼内灭火设备的配置情况,如灭火器的数量、放置地点、有效期限、维护情况等等,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了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请家长带去消防队参加一次实践练习。
总之,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活关系密切,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化学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还会不断地借助新闻、视频、身边的事件等,更好地发挥生活中化学的作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讲解课本中的化学知识点,保证“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确保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世界”。
[1]邓代雪.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小作家选刊, 2016(22).
[2]辛国善.初中化学教学浅探[J].新校园旬刊,2014 (07):184.
[3]曾德琴.初中化学教学激趣方法浅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03):53.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学习;教育;化学课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新的《化学课程标准》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教材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与社会发展”以能源、资源、材料、健康、环境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挖掘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并把课堂中的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一、新课引入生活化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引入显得至关重要。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题引入生活化恰好体现了化学新课程理念,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教学案例1:在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我市新出土文物中见到大多是铜器而不是铁器,且金银器皿总是比其他金属制品要保存得完好,形成也比铁器早,这是为什么? 黄铜(愚人金)与黄金外观很相似,不法分子常常用黄铜当作黄金行骗,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揭穿他们的骗局呢?我们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做出解释了。”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然而然激发了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案例2:在讲《酸碱中和反应》时,我又是这样引入课题的。
播放漫画:胃痛病人难受表情。《胃舒平》的说明书。
问: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阅读《胃舒平》的说明书,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它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又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生活中的新闻报道、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教学案例1:在教学《空气的污染和防治》这一课时,利用最新的空气污染新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今早6时,实时空气质量指数为208,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PM2.5。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这样会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的精神立马来了,接下来再和学生讲解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生接受起来会就顺理成章多了。
教学案例2:在学习《燃料》时,对于如何选用燃料和含碳燃料的燃烧的注意事项,我引入了煤气中毒的新闻案例:7月20日傍晚6时,徐女士一家在江头一间出租屋内吃着餐厅外送的炭烧烤鱼。由于天热,他们把空调打开,窗户仅留了一条小缝。1个多小时后,一家三口都感到头晕无力,徐女士晕倒在地,邻居帮忙拨打120,紧急将一家三口送往第一医院。医院采取高压氧舱治疗等措施,三人病情逐渐稳定。
无独有偶,7月22日晚,第一医院又接诊到在家吃烤鱼中毒的3位患者,而且是3个壮汉。“当时我们开着空调,所以就关着门窗。吃了1个多小时,我们就觉得头晕,有点想吐,以为是喝多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幸好中途有人回来,发现不对劲,就送我们去医院,这才知道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王先生回想起来仍有些后怕。
据了解,6月份至今,不到2个月,第一医院接诊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就达20人次。通过新闻案例来加深CO有毒的印象,从而教育学生在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确保含碳燃料的完全燃烧,增强使用化石燃料的安全意识。
三、实验教学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这决定了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永恒主题。若把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利用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物品来代替化学仪器做实验,能把实验变得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案例1:学习《水的净化和纯化》这一课时,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自制一个净化水的過滤器:将矿泉水瓶或雪碧瓶子减去底部,同时在瓶盖子上用钉子钻一个孔,孔的大小与吸管的大小相匹配,完成后备用。将纱布用剪刀剪成圆形,圆形的大小与瓶子的内径相匹配,备用。在瓶中填充所需物品:鹅卵石、细沙、棉花、活性炭(木炭)。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净水过滤器。使用时,将浑浊的水从瓶子的上部注入,这样,通过层层过滤,从吸管处流下来的就是清水了。这样学生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掌握了水的净化方法,特别有成就感。 教学案例2:学习《探究钢铁锈蚀的原因》这一课时,我会提前一周让每位学生准备4个矿泉水瓶,模仿完成课本上的铁生锈实验:1号瓶内放一包食品干燥剂和一支铁钉;2号瓶内事先放少量水,再放入一支铁钉,让铁钉一半露置于空气中,一半浸在水中;3号瓶内放一支铁钉浸没在冷却的沸水中;4号瓶内放一支用食醋浸泡过10分钟的铁钉,要求学生一周内每天亲自观测铁钉表面實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来帮助理解课本中的化学知识,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很容易分析得出铁生锈的条件,进而归纳出防止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设计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课后实践就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大后方,是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环节,学生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仅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应该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其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后作业设计1: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节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实践作业:每位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一些pH试纸,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的这些样品:食醋、料酒、酱油、牛奶、西红柿、橘子、苹果、洗发剂、护发剂、肥皂、牙膏、厨房清洁剂、厕所清洁剂等等,检测这些样品的pH值,和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了解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性。思考洗头时为什么要先用洗发剂洗,后用护法剂清洗;同时检测家中各种盆栽土壤的酸碱性,结合查阅资料了解最适合种植哪种植物,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这样学生会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课后作业设计2:学习《燃烧与灭火》这一节时,我要求同学们课后完成一个实践活动。
(1)上网查阅生活中有哪些易燃易爆物?易燃易爆物的安全使用?
(2)一旦发生生活中的下列火灾险情,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相结合。)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厨房石油气瓶泄露着火;在大型集体活动、娱乐场所中遇到突发火灾险情。
(3)调查学校教学楼和家中小区宿舍楼内灭火设备的配置情况,如灭火器的数量、放置地点、有效期限、维护情况等等,并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了解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请家长带去消防队参加一次实践练习。
总之,化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它与生活关系密切, “生活化”的化学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化学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本人还会不断地借助新闻、视频、身边的事件等,更好地发挥生活中化学的作用,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讲解课本中的化学知识点,保证“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确保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回归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邓代雪.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小作家选刊, 2016(22).
[2]辛国善.初中化学教学浅探[J].新校园旬刊,2014 (07):184.
[3]曾德琴.初中化学教学激趣方法浅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