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的多角度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y198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许多成语,是古代遗物,自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虽然成语隶属于现代汉语语汇,但是它与古汉语之间有着比其他词汇更加多的关联,而且不仅带着古汉语的语法特征,也表现了古汉语的文化和语义表达,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将以成语为出发点,对中国古代的成语知识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成语和古代中国汉语。
  【关键词】 成语;古汉语;词汇;语法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6-0083-02
  许多成语,是古代遗物,并有活力的古老文字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自然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和规律。不论是古代中国或当代中国,如果使用成语,是一个更方便的方法。而且对于古汉语进行丰富的学习和掌握后,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将以成语中的古汉语知识作为探讨的对象,包括古汉语中的语法知识、文化知识以及语义知识等等,以便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成语和古汉语。
  一、成语的定义
  成语可以说是一种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并提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同词比较,它是比词大但是语法功能却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这是由于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比如“海市蜃楼”“死而后已”“声色并茂”等都是四字成语。不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想当然”“敲门砖”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上梁不正下梁歪”“初生牛犊不怕虎”之类,在成语中是占绝少一部分的。
  二、汉语成语的形式分析
  很多成语是古代词语的遗存,凡是能够流传后人有很强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也自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一些语言方式和语法特点。无论是古代汉语和学习古代汉语,如果能用成语进行添枝加叶,则是一种在使用上活学活用的方法
  (一)成语来自古汉语文化知识
  成语是一个用来固定形式流传下来的文字,是一种表意丰富和完善的语言形式。成语是四个字,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或八个单词,或者更多的字。结构上是平行的,动宾,述补式等。节奏二二种形式,如:顾盼神飞、怡情养性等;四一形式,如,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等;一三形式,如:迫不及待、乐不思蜀等;三一形式,如:自以为是等。主要来源,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寓言,古代诗歌。
  (二)成语可以明确中古今词义的差别
  使用成语可以掌握古代中国古典文言文的同音现象,达到理解的目的。如,百读不厌中的“厌”字,应该为满足的意思,而我们平常所用的意思为“讨厌、厌恶”;还有如爱莫能助,我们可以解释为虽然同情,但是却无力帮助,“爱”在这里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我们现在现代汉语所理解的“喜爱”有很大的区别;再如奔走相告,“走”与“奔”其实为同义,都有“跑”的意思,这是我们平常所理解不到的;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不假思索,“假”在其中就是“凭借、依靠”的 意思;不速之客,其中“速”为“招致”,我们将其引申则为“邀请”,而在当今的现代汉语中则为“迅速”;因人成事,“因”我们通常理解为“因为”的意思但其实不是,它是“依靠”的意思,这样下来,“因人成事”就可以意为“依靠别人做成事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不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水池、池塘”的意思,而是古代的“护城河”,整个成语可以比喻无缘无故地受连累;吊民伐罪,这个成语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吊”是“慰问”,而不是人们经常用到的“凭吊”的意思;这些例子都说明我们利用成语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文言。
  (三)成语是古代汉语语法特点用途
  成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特征的句子积累,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举一反三,掌握。比如,名词做状语的,草行露宿,意思为“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住宿”;蚕食鲸吞,像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像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大海捞针,“大海”意思为“在大海里”。像这一类的成语有很多,如狼奔豕突,道不拾遗等。名词用作动词的有,苗而不秀中的“苗”“秀”是动词,其中苗指庄稼出苗;秀指庄稼吐穗开花;箪食壶浆,“箪”是动词,它的意思是“用竹箪拿”。用作使动用法的有,来之不易等。比如草菅人命,它的意思是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样;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是古非今,“认为古代的对,今天的不对”之意。
  (四)通过成语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语句
  我们掌握文言文知识,可以通过成语与文言语句相对应的方法。比如在我们所见的文言材料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吾亦望汝副其心”,那么其中的“副”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这时我们想一想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则上面那句文言中的“副”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他们都当“符合”讲,这样我们可以把“吾亦望汝副其心”翻译为“我也希望你符合他的心”。还有如“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和“家徒四壁”中的“徒”都有“只是”之意。我们还可以把文言“必蹶上将军”与“一蹶不振”对比,知道他们中的“蹶”都是跌倒的意思。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通过成语了解古代汉语语句的好处。
  三、汉语成语的语法分析
  (一)实词的活用现象
  1.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名词都是直接用在动词前充当状语,以行动来修改和限制,这样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表达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依据和工具等等,例如在成语中“狼吞虎咽”中的名词“狼”和“虎”其实就是活用为状语了。其意思就是“狼”和“老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狼和老虎一样的吞咽”。表达在吃方面的夸张动作。还有“川流不息”中的“川”也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它意思就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还有“星罗棋布”也是名词被活用为状语,“星”和“棋”是名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情况一般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容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表示人、物或者事的性质和状态,而主要是表现与其性质和状态相关的人、物和事的名称,这个时候的形容词就临时的具有了名詞的语法功能,例如“抱残守缺”中的“残”和“缺”都已经丧失了形容词的性质,而表示成为“残的东西”和“缺的东西”的名词性质;还有如“挑肥拣瘦”中的“肥”和“瘦”也已经不再具有形容身材的形容词性,而是表示成为了“肥的东西”和“瘦的东西”了。
  (二)实词的特殊活用现象
  1.使动用法
  这里是主要的致病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的使动用法病原体的形容词用法,被动的使用主要是指帮助的对象代表的人,事,物有形容词所表现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富国强兵”中的“富”和“强”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表达是“使……富”和“使……强”;还有成语“正本清源”中,形容词“正”和“清”在这里不用作形容词,而是成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主要意思是“使……正”和“使……清”的意思;“独善其身”中的形容词“善”,它的意思是“使……善”;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使用主题对象的主观认识和看法,也被称为移动使用,主要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两类。
  名词的意动用法主要指的是主体的主观物体所代表的人,事,物作名词表示人,事物与事物。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在这里就是它的意动用法,意思为“把……看成鱼肉”;还有例如“草菅人命“中的”草菅“也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表达了”把……看成草菅”。
  总之,虽然成语隶属于现代汉语语汇,但是它与古汉语之间有着比其他词汇更加多的关联,而且不仅带着古汉语的语法特征,也表现了古汉语的文化特色和语义表达,所以成语是一种带有古汉语知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成语的理解、解释和使用中,都要积极的学习有关的古汉语知识,而在对成语的精通学习和了解后,也能以此来帮助古汉语知识的了解,所以两者既是一个整体,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付建秀.古代汉语文字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4-19.
  [2]凌火元.把握成语规律,提高成语教学[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3]王斌.“古代汉语”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乌鲁木齐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报,2007,(3):37-42.
  作者简介:
  刘名洋,女,蒙古族,吉林松原人,教师,教育硕士,单位:松原市第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女性形象是我国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楚辞开始,女性成了诗歌中的一种美好意象,诗人常常借助女性口吻来抒发自己的高尚情操。初盛唐詩人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诗人们笔下的女性多为虚拟形象,但女性到了杜甫笔下却产生了转变。杜甫笔下的女子不再是虚拟出来的人物,而是他在生活中亲眼所见的女性,他提取了这些艺术典型,以小见大地描绘出来了当时广阔的时代画卷。本文主要分为“香草美人”的象征手
期刊
【摘要】 环县道情皮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县道情皮影在当下文化环境中,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充分发挥环县道情皮影的艺术优势,利用政策优势,扩大影响力,培养传承人,是带领环县道情皮影克服当前生存现状,走出困境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环县道情皮影;生存现状;困境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其中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同学们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比较头疼的内容的之一。而在其中,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利用各种方法去展开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同学们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甚至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下降了。鉴于此,本文从高中语文古诗词出发,就高中语文课堂
期刊
【摘要】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多个行业都造成了深刻影响,图书馆是人们获取数据、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发展,图书馆要积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创新管理模式,与大数据发展特征结合,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服务上的作用和优势。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了传统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图书馆工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期刊
【摘要】 民俗纸扎艺术是传统丧葬礼仪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不同的资料,梳理了传统民俗纸扎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地区丧葬纸扎类型以及具体样貌的近况,并通过分析纸扎店的案例,来观察传统纸扎在现代转型中的传承发展,以及年轻人如何介入这个领域及发展状况。在思考民俗艺术中遗产和非遗产因素的“原汁原味”与“遗产(非遗)产业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纸扎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传承人,还要靠年轻人的介入。使能够
期刊
【摘要】 近年来,社会和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旨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该积极创新,以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整体教学要求和时代要求,因此,本文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进行相关探索,简单分析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
期刊
【摘要】 多元系统论是伊塔·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理论,理论问世后,各方面研究都很多,但梳理其在中国引进和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却是很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元系统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之路,总结其规律,发现问题以便更好地认识、解决问题。多元系统论虽然在西方学术界早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但是国内学术界在其问世后的一二十年对其都知之甚少,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被介绍到国内学术界来,并逐渐发展兴
期刊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向高年级留学生所开设的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学专业的必修课,这门面向留学生的古代汉语课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完全不同于面向中国学生所开设的古代汉语课程。本文就现阶段这门课程在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以云南景洪市的少数民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辅以个人访谈的形式,了解其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现状。结果显示景洪市受访中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主流态势,但仍有部分中学生未能认同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也缺乏主动了解中华文化的意愿、主体意识和自豪感。  【关键词】 少数民族中学生;中华文化认同;认知;情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体可以分解为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三者比较而言汉语写作能力在就业中更为重要。科学设置写作课程体系、搭建有效实践平台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