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反复推敲,凝练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其中,科学精神既显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与态度,也显示其自身自由发展的文明程度,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激励学生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科学精神  哲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41-02
  一、聆听经典哲学故事,点燃学生科学精神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这一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发扬科学精神,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践创新中锐意进取。笔者在哲学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且启迪智慧的经典哲学故事,使学生在聆听先贤圣哲的精彩记述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点燃科学精神。
  在唯物论教学中,笔者引入“庄周梦蝶”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无论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周,人首先必须存在,然后才有思想。存在是现实的,思想在现实中产生,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接着引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感知”的观点,以及中国明朝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观点,从反面论证物质的客观性。最后引入“上帝被猿颠覆”的故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是上帝创造出来管理自然界的。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生命起源于原始细胞,然后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最终进化出今天种类繁多的生命形态;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断进行着生存斗争,并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英国教育家赫胥黎受到《物种起源》的启发,经研究提出了“人猿同祖说”,与当时的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英国牛津大学展开了激烈辩论。面对尖刻讽刺,赫胥黎毫不示弱地说:“人类没有理由因为他们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耻,与真理背道而驰才是真正的羞耻。”没有动物性的身体,人的一切都不可能存在。人的意识产生于大脑,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通过这一事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而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而经典哲学故事以其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读者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让你在轻松愉悦中,去领悟严肃哲学的趣味,回味生活的甜美,体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培育人的科学精神。在辩证法的教学中,笔者引入一系列经典哲学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点燃了他们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故事一,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世界是永恒变化着的,运动是绝对的,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后来,赫拉克里特的一个学生克拉底鲁把他的观点绝对化、教条化,提出了一个极端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里特强调运动的绝对性,而克拉底鲁却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故事二,赫拉克里特强调万物皆变,而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强调万物皆异。莱布尼茨在当“宫廷顾问”时告诉皇帝,任何事物都有共性,而且“凡物莫不相异”。皇帝不信,派宫女去御花园寻树叶验证,结果大失所望。莱布尼茨找到了树叶的共同点,而宫女们却找不到两片大小、颜色、厚薄等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充分揭示了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的统一,不可分割,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迎刃而解,通俗易懂。故事三,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道德经》字字珠玑,句句精华,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典型表述便是“反者道之动”,意思是,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生动地说明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故事四,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曾师从苏格拉底,有过很多有名的论辩,其中最著名的是“谷堆辞”和“秃头辩”。每增加的一粒谷子都不能形成谷堆,所以不管加多少都不会形成谷堆;掉的每根头发都不能形成秃顶,所以不管掉多少头发都不能成为秃头。“谷堆辞”“秃头辩”与“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形成鲜明对比,经过正反论证有力地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故事五,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和我国古代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记述,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两种观点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深化了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理解。通过以上故事的讲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一分为二地观察事物和分析社会现象,用居安思危的意识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云雨雪,以聚沙成塔的积淀去實现厚积薄发的质变。从而点燃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励学生以积极的行动促进自我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二、感受时代先锋事迹,引领学生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拥有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的实践创新精神,它所表现出的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社会的精神品质,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智慧行动。修订后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笔者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中,通过与学生共同感受当今中国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时代先锋事迹,引领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面对个人成长困惑和社会矛盾冲突进行正确价值选择和采取智慧行动的能力。   在教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笔者讲述了樊锦诗的人生事迹。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北大毕业后至今,把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为了敦煌,她和丈夫两地分居19年,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感动中国”节目组给樊锦诗的颁奖词就是对她价值观和人生道路的最好注解。在公义与私利面前,樊锦诗毅然决然舍弃私利,将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敦煌,奉献给了祖国的文化事业。无需过多空洞的说教,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并为自己选择人生道路提供了有益指南。
  在教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深藏战功、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并配以生动讲解。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偏僻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被人们发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老英雄张富清战时不顾生命安危奔赴疆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青春;和平时期顺应时代潮流为脱贫攻坚倾尽余热。老英雄的足迹为我们青年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供了教科书式的范例。无需多余渲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已得到有力诠释,赞同和钦佩之意已在同学们脸上跃然显现。
  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我带领同学们走近不同战线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默默坚守的时代先锋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的精神取向,学习他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的智慧行动。84岁的钟南山,老当益壮,坚决逆行。17年前,“非典”肆虐时,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在新冠蔓延的当下,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这位临时上车被安顿在餐车拥挤一角、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的老人,让所有人看了直呼心疼。他是无双国士,更是定海神针。在武汉,他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解读最新情况……没有片刻停留,所到之处带来的都是鼓舞和力量。面对媒体,他的回应只有一句:“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和共和国勋章,使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逃离疟疾的魔掌。武汉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几十年一分一毫积累而来,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贈1000万元,自己却生活简朴,守得了心灵的高贵。还有,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的排雷英雄杜富国;与孤独相伴、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从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的乡村教师干起,且一干就是17年的80后张玉滚老师。这些时代先锋的事迹个个展现了新时代应有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感受他们的事迹,有利于引领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积极承担对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关怀和伦理责任。
  在哲学的浩繁卷帙中撷取沧海一粟,可以通过逻辑的训练让学生无限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时代的滔滔洪流中致敬楷模先锋,可以通过灵魂的洗礼让学生不断提升思想的高度和境界。点燃学生的科学精神,引领学生的智慧行动,任重而道远,需我们不断求索。
  参考文献:
  [1]储开林.中学哲学教学培育科学精神刍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122-125,131.
  作者简介:
  闫向清(1968年10月-),男,汉族,甘肃山丹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高中政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为培养创新实战能力,通过“医药市场与临床疾病调研,现有药物调研及其优缺点分析;凝练并确立中药新制剂的特色与竞争优势;方剂学原理及君臣佐使、中药的处方设计;中药鉴定和标志性成分确定;中药有效部位群的提取与质量控制;中药新制剂的设计;中药新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中药新制剂的体外或体内药效学验证;项目总结汇报”共9个环节,跟踪市场和临床的实际需求,围绕“研究中药新制剂”开展开放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教育模式,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界对教育直播的探索更加深入,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教育直播的发展历程、基本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關键词】教育直播 网络授课 线上课堂 空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行以及国家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区域学生在内地就学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的就学人数增长较快。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这些学生与内地学生在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管理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传统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管理,较少关注其特点,忽视了此部分学生群体意识强具有一定
期刊
【摘要】听课,是高校教师群体日常进行交流和学习很普遍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教研活动。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听课是帮助其快速高效地了解、适应本校教学及科研工作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如何正确地认识听课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多地受益于听课,如何将听课过程发展为一种良性循环是摆在高校青年教师眼前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期正确合理地剖析以上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从而帮助青年教师准确自我定位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双创教育、培养双创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最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双创教育的目的意义、改革路径和建设目标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 双创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全国上下展现的强大中国精神,深深地触动和震撼了机电专业学生,也激发了他们更高的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而机电专业学生若结合就业前景学习好专业知识,并以输出作品意识贯穿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新冠疫情 中国精神 专业知识学习  【中图分类号】TH-39;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目前城乡教育的区域差异和资源分布不均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理念的实施和政策落实。其中的关键所在,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近年来,虽然全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下大力气纠正,但现阶段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和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题。如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当前社会迅速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和队伍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对于学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包含着很多的负面影响,如何改进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发挥教学的作用,使学校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以完成新时期赋予学校的使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班主任是教育者和带头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以往在班
期刊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6-0035-03  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与之相辅的宣传活动也大量涌现,在活动过程中,海报的设计尤为重要,对整个宣传活动的效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优秀的海报往往蕴含丰富意象,能瞬间锁住读者的视线,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髓,以艺术的形式将宣传的主旨向大众传达。  一张海报就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笔
期刊
【摘要】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增强对区域认知素养的渗透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区域价值观和优秀的区域判断力。现从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意义分析入手,浅谈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