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对数学缺乏兴趣、基础薄弱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依据专业需求设定教学内容等教学手段以提高财经类职业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财经类职业院校里,经济数学是学生不愿意学的一门课,从而影响了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学数学没用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上课形式单一老套,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没用,学习数学没动力。由于数学是基础课,通常大一的时候就会开设。学生在没有看到数学立竿见影的作用的时候,会普遍认为:生活用不到数学,即使是工作中,自己也不可能用到极限、微积分等高难度的数学知识。既然学数学没用,就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没有学习经济数学的积极性。
2.觉得经济数学难,学不好
这点跟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有着莫大关系。由于初高中数学底子没打牢,他们在数学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有些同学甚至说,从高中开始就放弃数学了,认为数学太难了,深不可测。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有这样的特点:黑板+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单纯的讲授数学知识,很少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首先,我们要改变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丰富改变黑板+粉笔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有直观、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让我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
其次,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不妨采取“问题式”教学: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把遇到的问题统一到学习委员处。上课时先把这些问题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预习的结果,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带着问题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成为教学主体,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再次,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积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比如我们学习函数这章时候,可以给出这样的案例:某企业对商品定价如下:购买量不超过10kg时,按10元/kg计算;购买量不超过100kg时,超过10kg的部分按9元/kg计算;购买量超过100kg时,超过100kg部分按8元/kg计算。试作出购买量为x千克的费用函数。显然这是一个分段函数问题,我们用函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学,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我们这个分段函数的话,那么自己去买150千克的商品应付多少钱,估计会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经济数学里可以运用到学生实际生活、今后专业课学习中的知识还有很多,像现实生活的最优问题,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我们可以用最值问题的知识来求解;导数的学习可以运用到经济学里面的边际问题,积分的学习可以求经济总量等等。案例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强调经济数学重要性。经济数学这门学科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一直在学习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学学习能够增强人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数学学习还能够促使我们思维的严密性。每一道数学题目,无论题干是繁杂或是简单,都包含着一套庞大的体系。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有效信息,解题的线索与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关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把每一条信息纳入思维体系,然后组合、思考出答案。在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们思维的严密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②经济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的影子。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由来已久,在如今扩招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基础和求知的欲望做好经济数学教学,是我们经济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3.淡化理论,注重实验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强化理论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对数学越来越畏惧,从而产生放弃数学的念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理论,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引入大量案例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及今后专业课里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同时,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众所周知,数学里的很多计算是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来完成的。比如功能强大的Mat lab软件,极限、微积分、矩阵都可以求解。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只需要简单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计算,重点通过案例教学强调这些知识点怎么运用。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演示怎么借助数学软件计算我们要的结果。对于难度较大的计算,学生不需要用手工计算,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来完成。这样不仅降低数学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依据专业需求设定教学内容。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我们应结合专业课需求,设定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于专业课中用不到的要不讲或少讲。
在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学科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有了这份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会愿意迎难而上,努力学习数学。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另外,对理论性太强或是偏难及应用型不是太强的定理可考虑删除少讲,对定理的讲解不强调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放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这样数学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5.改革考核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考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考核内容可以采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实验报告的形式。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点、简单计算掌握情况,采取闭卷形式,占50%;应用能力的考核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机考的形式(这里计算难度会大些),占30%;期末的时候,学生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一份经济案例的实验报告,采取开卷考试,占20%。总评成绩为三项加成。
三、结束语
财经类职业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是教学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经济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五明.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财经类职业院校里,经济数学是学生不愿意学的一门课,从而影响了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学没有兴趣,认为学数学没用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上课形式单一老套,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些学生认为学数学没用,学习数学没动力。由于数学是基础课,通常大一的时候就会开设。学生在没有看到数学立竿见影的作用的时候,会普遍认为:生活用不到数学,即使是工作中,自己也不可能用到极限、微积分等高难度的数学知识。既然学数学没用,就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没有学习经济数学的积极性。
2.觉得经济数学难,学不好
这点跟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有着莫大关系。由于初高中数学底子没打牢,他们在数学上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有些同学甚至说,从高中开始就放弃数学了,认为数学太难了,深不可测。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传统的经济数学教学模式有这样的特点:黑板+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单纯的讲授数学知识,很少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首先,我们要改变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到数学课堂,丰富改变黑板+粉笔的方式。多媒体教学有直观、图文并茂的优点,可以让我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
其次,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使学生只是简单的接受,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不妨采取“问题式”教学:课前让学生预习,并把遇到的问题统一到学习委员处。上课时先把这些问题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预习的结果,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带着问题上课。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成为教学主体,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再次,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数学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积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比如我们学习函数这章时候,可以给出这样的案例:某企业对商品定价如下:购买量不超过10kg时,按10元/kg计算;购买量不超过100kg时,超过10kg的部分按9元/kg计算;购买量超过100kg时,超过100kg部分按8元/kg计算。试作出购买量为x千克的费用函数。显然这是一个分段函数问题,我们用函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学,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我们这个分段函数的话,那么自己去买150千克的商品应付多少钱,估计会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经济数学里可以运用到学生实际生活、今后专业课学习中的知识还有很多,像现实生活的最优问题,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我们可以用最值问题的知识来求解;导数的学习可以运用到经济学里面的边际问题,积分的学习可以求经济总量等等。案例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强调经济数学重要性。经济数学这门学科作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一直在学习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学学习能够增强人类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数学学习还能够促使我们思维的严密性。每一道数学题目,无论题干是繁杂或是简单,都包含着一套庞大的体系。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是有效信息,解题的线索与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关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把每一条信息纳入思维体系,然后组合、思考出答案。在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我们思维的严密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②经济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的影子。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财经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由来已久,在如今扩招的大环境下,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基础和求知的欲望做好经济数学教学,是我们经济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3.淡化理论,注重实验教学。首先我们要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强化理论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对数学越来越畏惧,从而产生放弃数学的念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理论,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引入大量案例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及今后专业课里会遇到的经济问题。同时,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众所周知,数学里的很多计算是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来完成的。比如功能强大的Mat lab软件,极限、微积分、矩阵都可以求解。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只需要简单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计算,重点通过案例教学强调这些知识点怎么运用。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演示怎么借助数学软件计算我们要的结果。对于难度较大的计算,学生不需要用手工计算,可以借助数学软件来完成。这样不仅降低数学难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依据专业需求设定教学内容。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我们应结合专业课需求,设定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于专业课中用不到的要不讲或少讲。
在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应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这部分教学内容应由其他学科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背景设置不同的应用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其内容要体现一个“用”字,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是发展的需要”。有了这份求知欲的动力,学生会愿意迎难而上,努力学习数学。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另外,对理论性太强或是偏难及应用型不是太强的定理可考虑删除少讲,对定理的讲解不强调证明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放在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上。这样数学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5.改革考核体系,突出应用能力的考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
考核内容可以采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实验报告的形式。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点、简单计算掌握情况,采取闭卷形式,占50%;应用能力的考核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机考的形式(这里计算难度会大些),占30%;期末的时候,学生以论文的形式上交一份经济案例的实验报告,采取开卷考试,占20%。总评成绩为三项加成。
三、结束语
财经类职业院校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是教学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不断地探索,逐步推动经济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培养所需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翔.数学教育的价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五明.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