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钢铁企业连续三年吞下全球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71.5%、19%和9.5%的苦果之后,2008年度国际铁矿石新一轮价格谈判于上海再次紧急启动。这场必将影响未来一年中国市场铁矿石价格走向的公开博弈,既决定着谈判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也牵动着整个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的敏感神经。
不对等的力量角逐
如果说全球铁矿石供应和海运是一种高度的国际垄断,那么,对于分散在100多家进口铁矿石的中国企业来说,与国际垄断巨头进行价格谈判,注定是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市场角逐。目前,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矿业以及巴西淡水河谷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掌控了全球74%的铁矿石贸易。按照这三家公司公布的最新产能计划,正在着手扩大铁矿石产量,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世界第一大矿石生产和出口企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计划在2008年之前使铁矿砂年产量由目前的两亿吨跃升到三亿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计划未来四年内使铁矿石的年产量增产70%,利奥廷托公司则计划在2008年前使年铁矿砂产量在当前9300万吨产量基础上新增3700万吨……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预示着世界铁矿石资源正进一步向三大巨头集中,铁矿石垄断加剧的形势成为必然。而中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经高达50%以上,在采购力量分散、现货采购贸易额度大、长期合同买矿份额少以及缺少必要的进口时间、数量等信息沟通和协调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轻而易举地被铁矿石供应巨头各个击破。2005年度,铁矿石涨价幅度高达71.3%,而当年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超过500家。这分散了我国的谈判筹码。2006年,我国一举把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削减至118家,这一年,铁矿石涨价幅度为19%。但是,仅仅削减符合资质的进口企业,并没有彻底改变铁矿石进口的混乱局面。今年4至6月份,我国钢铁企业连续三个月减少进口铁矿石。而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3361万吨,同比增长35.9%,一松一紧导致国际海运费大幅上涨,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承受之重。
面對如同一盘散沙的中国钢铁企业,国外垄断巨头并没有偃旗息鼓,相反,正在谋求和实施新一轮的并购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铁矿石的价格操控实力,2007年11月1日,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董事会正式向力拓董事会致函,建议将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全球自然资源行业中的独一无二的企业。必和必拓愿出价1420亿美元收购其英国竞争对手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必和必拓此次接洽立即遭到了拒绝,但外界认为,必和必拓为一次长期的行动做好了准备。如果必要的话,该公司可能转而进行敌意收购。鉴于两公司合并后可能节省巨额成本,因此最终在某个价格水平上极有可能达成收购协议。
作为中国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力拓公司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占该公司铁矿石出口最大份额为43%。此外,力拓与中国企业经营三家合资企业,其中力拓与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经营Channar合资企业(ChannarJV),每年将向中国钢铁厂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10年;力拓与宝钢在澳大利亚经营Bao-HI合资企业(Bao-HIJV),每年将向宝钢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22年;力拓与首钢经营RTE合资企业(RTEJV)开发秘鲁Marcona铁矿。必和必拓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其生产的40%的铁矿石及20%氧化铝销往中国。如果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成功将加剧世界范围内铁矿石、铜矿、氧化铝及煤炭资源等的垄断程度,对于缺乏矿产资源采购渠道的中国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也会削弱中国在铁矿石价格、铜冶炼加工费等国际大宗商品上的话语权和定权价。
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铁矿石价格上涨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未来十五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长期增长趋势,“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讲,对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在2008年甚至可能出现钢铁业的产能不足。”铁矿石价格上涨势必挤压下游钢企的盈利水平。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受原料涨价影响,2007年1至8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炼钢生铁制造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9.69%。进口铁矿石价格频创新高,进而带动国产铁矿石上涨,使国内部分钢厂难以控制成本进而停产半停产。国内钢铁上市公司业绩虽然突出,但由于成本上涨,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从今年3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8月降至最低为6.28%。宝钢股份7至9月净利润下滑49.68%,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原料价格及远洋运输价格进一步上涨。目前,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的盈利能力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成本的增加将使得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实现钢价的上涨覆盖成本的上升。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存在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转嫁空间十分有限,因此,铁矿石涨价对其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的影响会带来较大冲击。但对于铁矿石自给率高的国内钢铁企业来说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鞍钢股份目前铁矿石自给程度高达80%,唐钢股份也有类似特征,西宁特钢则包揽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的铁矿。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形势下,这些企业不但可以有效抵御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风险,稳定成本,维持利润水平,甚至可以从中获利。
应对之策
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中国为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输送了巨额利润,同时也体尝到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痛苦。因此,从长计议中国钢铁业的未来发展,尽快摆脱钢铁企业原材料受制于人的窘境,中国钢铁业应主动出击,寻找和拥有自己的海外原料基地。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2005年,几乎100%依赖进口铁矿石的日本,在当年71.5%的涨价中几乎毫发无损。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拥有海外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在巴西的铁矿中,新日铁占有很大股份;而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标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虽然涨价也使日本的钢铁企业利润受损,但上游利润却可以弥补钢铁企业的损失。
有情报显示,目前除三大矿业巨头之外,世界大量新兴矿业企业都有很强的投资热情,并邀请中国企业参与。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利用这一时机,大力支持国内资本投向全球这些新兴矿山,控制这部分资源,形成战略构架,以制衡三大矿业巨头的影响力。
目前,必和必拓正紧锣密鼓地加紧对力拓公司的收购,如果收购成功,占据世界74%铁矿石资源的三大巨头将合并为二家,其强势地位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企业未来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话语权会受到严重削弱。对此中国不应保持沉默和听之任之,而应该积极加入其中,参与竞标,即使最终买不到力拓,能够站出来“搅局”也是好事,可以在今后往来多次的叫价中,避免必和必拓以较低的价格轻而易举地完成铁矿石的“垄断大业”。赢得另一种形式的胜利。
从国内方面看,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原料采购供应体系过于分散是导致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宝钢是我国最大钢铁企业,其钢产量在全国的份额尚不足10%。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从未接触过矿石进口业务的小贸易公司,看到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大,也纷纷加入进口行列,在无法进入全球主流贸易领域的情况下,这些小企业便涌入国际上一些规范程度不高的市场。结果是,一方面变相助长了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也给国际巨头大幅提价提供了口实。因此,扭转钢铁行业自身的薄弱,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未来铁矿石谈判实力最紧迫的事情,只有大力实施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保持供求匹配,才能减少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内耗。
编辑:卢小平
不对等的力量角逐
如果说全球铁矿石供应和海运是一种高度的国际垄断,那么,对于分散在100多家进口铁矿石的中国企业来说,与国际垄断巨头进行价格谈判,注定是一场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市场角逐。目前,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矿业以及巴西淡水河谷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掌控了全球74%的铁矿石贸易。按照这三家公司公布的最新产能计划,正在着手扩大铁矿石产量,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世界第一大矿石生产和出口企业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计划在2008年之前使铁矿砂年产量由目前的两亿吨跃升到三亿吨,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计划未来四年内使铁矿石的年产量增产70%,利奥廷托公司则计划在2008年前使年铁矿砂产量在当前9300万吨产量基础上新增3700万吨……雄心勃勃的扩产计划,预示着世界铁矿石资源正进一步向三大巨头集中,铁矿石垄断加剧的形势成为必然。而中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已经高达50%以上,在采购力量分散、现货采购贸易额度大、长期合同买矿份额少以及缺少必要的进口时间、数量等信息沟通和协调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轻而易举地被铁矿石供应巨头各个击破。2005年度,铁矿石涨价幅度高达71.3%,而当年我国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超过500家。这分散了我国的谈判筹码。2006年,我国一举把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削减至118家,这一年,铁矿石涨价幅度为19%。但是,仅仅削减符合资质的进口企业,并没有彻底改变铁矿石进口的混乱局面。今年4至6月份,我国钢铁企业连续三个月减少进口铁矿石。而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3361万吨,同比增长35.9%,一松一紧导致国际海运费大幅上涨,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承受之重。
面對如同一盘散沙的中国钢铁企业,国外垄断巨头并没有偃旗息鼓,相反,正在谋求和实施新一轮的并购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国际铁矿石的价格操控实力,2007年11月1日,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董事会正式向力拓董事会致函,建议将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全球自然资源行业中的独一无二的企业。必和必拓愿出价1420亿美元收购其英国竞争对手力拓股份有限公司。尽管必和必拓此次接洽立即遭到了拒绝,但外界认为,必和必拓为一次长期的行动做好了准备。如果必要的话,该公司可能转而进行敌意收购。鉴于两公司合并后可能节省巨额成本,因此最终在某个价格水平上极有可能达成收购协议。
作为中国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力拓公司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占该公司铁矿石出口最大份额为43%。此外,力拓与中国企业经营三家合资企业,其中力拓与中钢集团在澳大利亚经营Channar合资企业(ChannarJV),每年将向中国钢铁厂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10年;力拓与宝钢在澳大利亚经营Bao-HI合资企业(Bao-HIJV),每年将向宝钢发运1000万吨铁矿石直至2022年;力拓与首钢经营RTE合资企业(RTEJV)开发秘鲁Marcona铁矿。必和必拓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矿产品供应商之一,其生产的40%的铁矿石及20%氧化铝销往中国。如果必和必拓与力拓合并成功将加剧世界范围内铁矿石、铜矿、氧化铝及煤炭资源等的垄断程度,对于缺乏矿产资源采购渠道的中国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也会削弱中国在铁矿石价格、铜冶炼加工费等国际大宗商品上的话语权和定权价。
对中国钢铁企业影响几何
铁矿石价格上涨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在未来十五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长期增长趋势,“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讲,对原料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在2008年甚至可能出现钢铁业的产能不足。”铁矿石价格上涨势必挤压下游钢企的盈利水平。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受原料涨价影响,2007年1至8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炼钢生铁制造成本比去年同期上升9.69%。进口铁矿石价格频创新高,进而带动国产铁矿石上涨,使国内部分钢厂难以控制成本进而停产半停产。国内钢铁上市公司业绩虽然突出,但由于成本上涨,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从今年3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8月降至最低为6.28%。宝钢股份7至9月净利润下滑49.68%,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原料价格及远洋运输价格进一步上涨。目前,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的盈利能力已经处于底部区域,成本的增加将使得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退出市场而实现钢价的上涨覆盖成本的上升。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存在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转嫁空间十分有限,因此,铁矿石涨价对其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的影响会带来较大冲击。但对于铁矿石自给率高的国内钢铁企业来说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鞍钢股份目前铁矿石自给程度高达80%,唐钢股份也有类似特征,西宁特钢则包揽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的铁矿。在国际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形势下,这些企业不但可以有效抵御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风险,稳定成本,维持利润水平,甚至可以从中获利。
应对之策
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中国为国际铁矿石生产商输送了巨额利润,同时也体尝到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痛苦。因此,从长计议中国钢铁业的未来发展,尽快摆脱钢铁企业原材料受制于人的窘境,中国钢铁业应主动出击,寻找和拥有自己的海外原料基地。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2005年,几乎100%依赖进口铁矿石的日本,在当年71.5%的涨价中几乎毫发无损。其主要原因是日本拥有海外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在巴西的铁矿中,新日铁占有很大股份;而在整个澳大利亚矿区里,到处可以看见新日铁、三井、住友、伊藤忠这些日本公司的标志,他们已经在逐步控制钢铁业的上游产业。虽然涨价也使日本的钢铁企业利润受损,但上游利润却可以弥补钢铁企业的损失。
有情报显示,目前除三大矿业巨头之外,世界大量新兴矿业企业都有很强的投资热情,并邀请中国企业参与。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利用这一时机,大力支持国内资本投向全球这些新兴矿山,控制这部分资源,形成战略构架,以制衡三大矿业巨头的影响力。
目前,必和必拓正紧锣密鼓地加紧对力拓公司的收购,如果收购成功,占据世界74%铁矿石资源的三大巨头将合并为二家,其强势地位和垄断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企业未来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话语权会受到严重削弱。对此中国不应保持沉默和听之任之,而应该积极加入其中,参与竞标,即使最终买不到力拓,能够站出来“搅局”也是好事,可以在今后往来多次的叫价中,避免必和必拓以较低的价格轻而易举地完成铁矿石的“垄断大业”。赢得另一种形式的胜利。
从国内方面看,我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原料采购供应体系过于分散是导致我国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宝钢是我国最大钢铁企业,其钢产量在全国的份额尚不足10%。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许多从未接触过矿石进口业务的小贸易公司,看到铁矿石贸易利润空间大,也纷纷加入进口行列,在无法进入全球主流贸易领域的情况下,这些小企业便涌入国际上一些规范程度不高的市场。结果是,一方面变相助长了铁矿石进口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也给国际巨头大幅提价提供了口实。因此,扭转钢铁行业自身的薄弱,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未来铁矿石谈判实力最紧迫的事情,只有大力实施国内钢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以整体力量加重在国际市场的谈判砝码,同时提高采购的透明度,保持供求匹配,才能减少在铁矿石谈判中的内耗。
编辑:卢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