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基因:从就业教育走向创新创业教育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的“双创”教育应由权宜之计变为长久之策。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为重点,将“双创”教育列为中职教育的必备内容和必修课程;要创新机制,凸显市场经济特点,构建普惠性、有效性与市场性跨界契合的“双创”教育模式;要构建学生“双创”教育实践的有效平台,带领学生进行“双创”教育模拟与实践,培养“双创”典型,以创业拉动就业,提升全体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与质量,为服务“三农”,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客培育;“双创”教育;普惠性;有效性;市场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8-0056-04
  在“大眾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面对部分专业、部分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中职学校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补短板,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将“双创”教育融入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双创”教育不应是学校的权宜之计,而应是“立德树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双创”教育提升就业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之策。要面向全体学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教育列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备内容和必修课程;利用学校、行业、企业、社区、产业园区、科技创业综合体、创客帮和区域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多方资源,跨界契合,创设“双创”空间、营造“双创”文化、建设“双创”社团,推进“双创”项目孵化,使其成为学生“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的锐利武器。
  2017年3月,扬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在扬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通过了中职“双创”教育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9月—2020年7月),力争到2020年,在路径探索、平台构筑、名师培养、项目打造和成就学生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三协同”(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协同),“四融合”(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五位一体”(课程、讲堂、实训、竞赛、成果孵化)的“双创”教育体系。结合《实施意见》,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就要发挥德育课这一重要载体的作用,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必修课)及其他德育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立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与成才观,创新“做中学、学中做”“双创”教育机制,构建普惠性、有效性与市场性相契合的“双创”教育模式,构建学生“双创”实践的有效平台,带领学生进行“双创”模拟与“双创”实践,培育一批创客典型,以“双创”拉动就业、创业,提升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和质量。
  一、立足普惠性,从就业教育走向“双创”教育,植入“双创”基因
  职业学校承担着50%左右新增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他们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状况。面向全体学生,从就业教育走向“双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植入创新创业的基因,既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双创”教育的作用在于提升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创业者,其中的大多数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者、服务者,但面对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就业及就业的质量,为此,以“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双创”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普惠性和社会责任,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与城镇中下收入的家庭,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开展普惠“双创”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以及相应实践活动的教育,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不仅可以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在各行各业中就业的机会,而且可以推动社会各行各业更好的发展。
  (二)“双创”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
  “双创”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目的是挖掘潜能、全面开发、培训提高、模拟实践、创业尝试,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没有基础和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创新创业。
  “双创”教育就是要围绕“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会创业”展开教育,“双创”教育的内容包括创业心理品质培训(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创业知识培训、创业过程指导、市场信息提供、新技术提供与培训等[1]。学校要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双创”教育之中,要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学会选择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未来的就业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双创”教育的意义在于普惠
  “双创”教育的意义在于普惠,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服务“三农”、高水平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学校要以学生为本、让教育适应学生,要以“双创”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学生就业。
  开展“双创”教育就是要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提高职校大多数学生的就业质量,达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一人创业,一方致富”的效果[2]。
  二、注重有效性,从“要我创业”走向“我要创业”,搭建“双创”平台
  “双创”教育要注重有效性,让学生参与体验与实践,使学生由“要我创业”走向“我要创业”。
  (一)建立组织,全面提供服务“双创”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保障“双创”教育的有效实施,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来领导、指导与协调,使“双创”教育有力、有效、有序地开展。县域范围内,可成立“县域职教“双创”教育联盟”“县域“双创”教育联盟”,联盟可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银行、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职教集团等单位组成,办公室设立在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内,日常工作主要由学校的人员承担。
  (二)组建队伍,全面提高服务“双创”的质量
  “双创”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指导队伍的素质状况,好的团队是事业成功的一半。
  首先,要在校内建立一支素质好、能力强、热情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校内队伍是加强“双创”教育与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双创”教育要靠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来实践。只有教师掌握了“双创”教育的本质与理念,才能主动地改革“双创”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通过“双创”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教育,激发学生的“双创”欲望,从而推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3]。
  其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在校外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热心服务、热心公益的创新创业导师专家队伍。校外队伍可由中小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学校毕业的创业成功者、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校外队伍的作用,一是企业家或成功人士结合自身的创业经历向学生做实战经验介绍,使“双创”教育更具实战性和针对性;二是评估学生的创业需求,向其提供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创业导师既是创业学生的顾问,又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可以从他们的创业导师身上学到创业知识和成功之道,获得信心、经验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再次,要与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联系,成为其合作机构。一方面,可以将YBC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价值观——诚信和社会责任、“扶持一个青年,成就一个未来企业家”、“青年创业中国强”等理念贯穿到“双创”教育的始终;另一方面可以得到YBC在运营模式、创业导师、资金等方面的指导与扶持,从而尽快地帮助有志学生成功创业。
  (三)搭建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创业的水平
  “双创”教育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实践是检验学生“双创”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要精心搭建学生“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一是建立校内模拟实践基地。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适合学生创业的校内模拟实践基地[4]。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学生学习与生活,开辟学生模拟创业“放飞梦想”一条街。结合专业设备设施状况,建立创意产业园,一方面可以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引进社会人士到校设立实习工厂,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模拟实践。
  二是建立校外实景实践基地。可在县域“双创”教育联盟的协助和支持下,与本地的小型市场、品牌专卖店、中小企业(与学校专业相吻合)等联系,设立“县域“双创”教育实践体验园”,供学生学习、实习、体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为今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校可联合县域内的创客帮、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创建“县域“双创”教育同频共振创业园”,在园内设立退役士兵创业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区、下岗职工创业区、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中职学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区、残疾人创业区等,园区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一站式”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平台,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确保创业的成功率。
  三、凸显市场性,从普遍教育走向重点扶持,塑造“双创”典型
  “双创”教育具有鲜明的市场性特征,与市场经济联系最紧密,因为所有创业实践活动都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的。为此,“双创”教育的生命力能否持久,关键在于能否与市场经济有效接轨,中职学校的“双创”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市场化的规则运作,精心设计“双创”教育的规范流程,筹集足够的“双创”教育基金,成立“双创”教育风险投资公司,使“双创”教育的普惠性、有效性与市场性有机契合。
  (一)设计“双创”教育实践流程,确保规范性
  创业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双创”教育既包括创业知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社交、营销、管理等中小企业运营所需的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学生对市场经济的了解比较浅显,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创业常识,聘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专业讲解,举办一些关于企业法、企业开业注册、营业执照申请、信贷手续、成本核算、税务、环保、招投标等实用性创业知识讲座。同时,要精心设计“双创”教育的流程,确保教育的规范性、有效性,培养学生最终成为真正的创业者。
  中职学校学生“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应是: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激情点燃→创业理念形成→创业实践体验→创业模拟实践(专兼职创业指导师指导)→创业项目准备→创业实践(创业联盟考察、论证;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一对一”创业导师精心指导)→创业回报(充实扩大“双创”教育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量)→扶持更多人创业。
  (二)筹集“双创”教育实践基金,确保实效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确保“双创”教育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为此,要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创办“县域“双创”教育实践基金会”,设立““双创”教育实践基金”,实行专款专用,通过开展“双创”教育、创业支援、创业实践、扶持与奖励中职学校学生创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市场就业创业竞争力。
  “双创”教育实践基金的筹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付的专款;二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资金;三是地方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赞助资金或捐款;四是国家与地方政府支持“县域“双创”教育同频共振创业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与奖励资金(一部分);五是在校学生到“县域“双创”教育实践体验园”、“县域“双创”教育同频共振创业园”和企业等进行实习、创业模拟实践,可从其报酬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六是“县域“双创”教育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回报资金;七是学校优秀畢业生、成功创业毕业生的赞助资金;八是社会各界的其他赞助资金。   (三)组建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确保持续性
  “双创”教育只是创客培育的起点,“双创”教育的目的是让有志创业的学生成功创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制约创业者创业的因素很多,其中的瓶颈是创业资金的筹集,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的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要想筹集到资金往往难上加难。因此,要想确保中职学校“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突破瓶颈的制约,在體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要创立“县域“双创”教育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实行股份制,公司由学校、县域“双创”教育实践基金会、县域“双创”教育同频共振创业园、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等共同出资组建。公司选择与扶持本校学生创业,向其进行风险投资;学生创业成功后,要按风险投资创业合同的规定向公司缴纳“回报资金”。
  公司对学生创业者的选取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做,即通常风险投资都会有一个相通的标准——好的团队和好的商业模式,因为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点子,而是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团队与创造商业模式的能力,只有好的商业模式才会产生商业价值。为此,公司对所选择的风险投资对象要进行广泛的考察论证,要配备“一对一”的创业导师精心指导,要加强责任感和诚信教育,要进行全程监控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成功的学生要按照公司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及时返还“回报资金”,充分体现其社会责任感和诚信度,以便公司良性循环,扩大规模,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成功创业。
  总之,中职学校“双创”教育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双创”教育机制,构建普惠性、有效性与市场性相契合的“双创”教育模式,培养一批创客典型,以创业拉动就业,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玲.浅论中职生的创业教育——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上):131.
  [2]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2004(9):24-26.
  [3]贾捷.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4]朱逢杰.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摘要:日本的专门学校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教育机构,是培养职业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专门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及职业资格,根据学生个性实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积极探索国际化职业教育之路,培养国际型技术人才;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对地区社会的贡献;产学研教育模式直接促进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有效衔接。日本劳动力人口的不足、2014年职业实践专门课程制度的实施及产学研国际合作之路的探索,给专门学校的发展带
期刊
摘 要 依据2009年陕西省养猪农户调查数据,应用微观计量方法分析养殖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状况是决定农户获得养殖收益的关键因素。一般在受教育程度、接受培训的状况以及技能水平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农户,其养殖收益比较高。基于此,应持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人力资本;农户收入;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工匠”的摇篮,肩负着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使命。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职业教育如何培育这种精神?在这方面,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匠精神;黄炎培;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11-0009-04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  在2016年的《
期刊
摘要: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重新审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对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研究,有利于使职业教育明确课程方向,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技术人才。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讨论,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中屡被提及,基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与探讨,职业教育应在完善学生基础知识之上,实现专业能力系统化、通用能力普及化、职业能力综合化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工业4.0;智能化
期刊
摘 要:《2009—2013年爱沙尼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计划》是爱沙尼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制定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计划。该计划吸取了《2005—2008年爱沙尼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发展规划》VET发展的经验,并根据欧洲整体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局势和爱沙尼亚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 :爱沙尼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71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终身学习的大力提倡,对个人应对职业转换能力的要求提高,这一切变化都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兴趣有着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职业启蒙教育让青少年对职业初步了解,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并促使青少年不断考量自身能力与职业所需能力的差距而做出调整。在大职教观视野下,职业启蒙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符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基。  关
期刊
摘要: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信息和服务无处不在,发展高校招生宣传的移动服务,并使之通过移动终端泛在化是必然趋势,微信公众平台的泛在化、移动化、便捷性及全时性服务可为众多领域的移动服务设计提供环境和工具支撑。从微信公众平台及其提供的移动服务入手,先探索设计招生宣传移动服务的必要性,然后从公众平台的构建成本低、用户基数大、媒体元素、互动方式和支持功能等方面验证其设计可行性,进而从微信公众号设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和保障。但当前职业教育场域中,教师队伍内部利益的分化和力量结构的失衡,致使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教师成长在生存与发展之间进退两难;另一方面,促进教师成长的机会难觅。在场域理论视角下,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在课程体系中明确公共课程的位置;其次,深入开发公共课程,尤其是公共课程标准的
期刊
摘要:农村手工艺的代际传承主要是手工艺在家庭传承方式中两代人之间的传递与继承。当前,农村手工艺传承的主要问题有家庭结构变化导致传承人缺失、经济转型使潜在传承人流失、农村手工艺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农村手工艺社会认可度低。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建立特色专业,培养传承人;规范学校课程,固化有效传承;开展校本培训,提高社会认识;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手艺发展。  關键词:农村手工艺;代际传承
期刊
摘要:调查研究表明,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多为“门TO 门 ”教师,他们工作岗位适应性及幸福指数偏低。通过对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性原因分析,可以从总院、二级学院、教研室、教师自身四个方面切入,即总院做好统筹规划构建宏观培训体系;二级学院做好培训工作具体落实;教研室做好方案细化和校企合作对接;新入职教师做好个人自主研发学习加自我心理调适,以加速新入职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高职院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