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电工专业的技能训练教学为切入点, 借鉴国外的“模块教学法”本着“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就业”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竞争力。对如何在电工技能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实施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生源状况:初中毕业生及结业生。入学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二、模块设计原则
从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技能训练核心,以典型课题为实例,以维修技术水平为检测标准设计模块
1.模块设计本着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兼顾新技术、突出专业主干、兼顾专业边缘和着眼电气维修、兼顾电气设计原则,将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4个一级模块和若干个二级模块,一级模块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强电技能训练模块、弱电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该模块覆盖电工(09 -030)、维修电工(09-031)、电工电路仪表装接调试工 (09 -018)、无线电装接工(36 -002)、无线电调试工(36 -003)5个工种。
三、模块式技能训练的内涵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以师带徒,强化训练,由学校训练到工厂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模块式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1.“情境—达标”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框架,将各种显性知识纳入课堂体系的。至于对学生知识迁移、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形成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则根本不在课程设计考虑之列。“情境——达标”式课程设计模式不但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而且主张改革课程设计的传统思路和程序,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经验——分析各种经验发生的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模块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活动
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强调依靠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制”,即企业 学校模式,其学员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双位一体,学员基本上30%的时间在校学习,70%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受训,培训的重点是在企业内,学校只起补充作用;二是“模块式教学体制改革”,其主旨就是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性内容,模块精讲,技能多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
五、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1.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让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又要下大力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
配套建设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避免盲目性、重复性、观赏性投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对验证实验的投入,也要确保对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投入,努力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努力开拓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资源共享之路,为专业课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模块体系
以职业性任务和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不片面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分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每类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纽带,再去进一步组合课程,组织教学。
六、结束语
我校在实施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后,起到了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中级工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超过95%,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报告,2007,(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职教中心)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模块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以技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融为一体,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我校在电子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实施对象
电子电工专业一年级学生,生源状况:初中毕业生及结业生。入学时没有任何专业基础。
二、模块设计原则
从企业对电子电工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以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为技能训练核心,以典型课题为实例,以维修技术水平为检测标准设计模块
1.模块设计本着覆盖相应的岗位群、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以基本功训练为主、兼顾新技术、突出专业主干、兼顾专业边缘和着眼电气维修、兼顾电气设计原则,将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4个一级模块和若干个二级模块,一级模块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强电技能训练模块、弱电技能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该模块覆盖电工(09 -030)、维修电工(09-031)、电工电路仪表装接调试工 (09 -018)、无线电装接工(36 -002)、无线电调试工(36 -003)5个工种。
三、模块式技能训练的内涵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以师带徒,强化训练,由学校训练到工厂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四、模块式技能训练的理论依据
1.“情境—达标”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框架,将各种显性知识纳入课堂体系的。至于对学生知识迁移、个性发展和职业能力形成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缄默知识则根本不在课程设计考虑之列。“情境——达标”式课程设计模式不但重视缄默知识的作用,而且主张改革课程设计的传统思路和程序,以职业岗位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其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职业能力形成所需经验——分析各种经验发生的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模块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活动
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是指按照顾客订单组织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活动。他强调依靠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职业技术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制”,即企业 学校模式,其学员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其教学过程企业与学校双位一体,学员基本上30%的时间在校学习,70%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受训,培训的重点是在企业内,学校只起补充作用;二是“模块式教学体制改革”,其主旨就是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专业性内容,模块精讲,技能多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
五、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实施
1.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
实践性教学定位的重要性,决定了教师队伍必须做到“双师型”的配置,让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又要下大力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2.建立健全与专业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基地
配套建设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要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避免盲目性、重复性、观赏性投资,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宁可减少对验证实验的投入,也要确保对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投入,努力做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努力开拓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训资源共享之路,为专业课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进课程改革,构建模块体系
以职业性任务和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不片面强调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片面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改革,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整个专业的全部课程分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每类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以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纽带,再去进一步组合课程,组织教学。
六、结束语
我校在实施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后,起到了实践训练促进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中级工技能鉴定中,合格率超过95%,就业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有部分学员已成为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报告,2007,(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