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逐步得到了应用,主要审计对象分为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两大类,在实践中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多年来特大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经验,就如何防范和控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做了研究。
一、跟踪审计在审计实践中的优势
根据工作需要,跟踪审计可分为阶段性跟踪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两类,在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一)持续性。跟踪审计实践分布在项目建设期的任何阶段甚至全过程,可以反馈具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跟踪审计使审计处在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贯穿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通过循环往复的审计信息反馈与调节来实现高质量的审计目标。
(二)复杂性。跟踪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程序、主要审计内容、技术方法等相对传统审计发生了重大变化,复杂程度出乎想象,在审计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所以,审计的惯性思维和传统做法需要被新做法所替代。
(三)预防性。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构建事前防御、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完整体系,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随着连续不断的检查、验证及反馈信息,能不断地纠正各种潜在问题,预防职务犯罪。
(四)时效性。近年来,各种建设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日益增加,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效性是跟踪审计最为突出的作用表现。跟踪审计中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披露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并立即提出针对性建议,并督促整改,更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理论和实践皆证明,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作为新生事物,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风险。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多年来特大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要围绕四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一)操作规程。建设项目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其跟踪审计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当前,审计人员迫切需要的是具体可行的业务指导准则,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和规范来指导审计实践。
(二)审计深度。目前,审计机关实行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多是大中型建设项目,尤其特大型建设项目在必要的情况下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工作量大,涉及内容十分复杂,在跟踪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缺少的情况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偏离最终审计目标。
(三)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进程中经常遇到法律法规上的漏洞,遇到的审计问题和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范围之外的情况经常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处于被动地位,相关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往往利用法律法规上的漏洞与审计扯皮推诿。
(四)审计力量。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仅靠审计机关的力量和资源十分有限,依托社会中介存在的审计风险较大且相关审计费用支付也是令各方十分头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慎重研究。
解决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范风险,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从当前来看,从保证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研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常见风险的防范和对策,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解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问题,首先应增强审计的服务性,在审计监督中加强服务意识,其次是科学慎重地确定跟踪审计项目,充分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思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一)丰富跟踪审计实际施工经验,既有利于把握审计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前往工程现场实地取证,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建立跟踪审计项目影像资料库,及时取得进行施工时的原始资料,了解施工程序和工艺,熟悉建筑新材料,以方便下一步工程价款的跟踪审计。
(二)政府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一是增加人员编制和审计经费,必要时设立投资审计专职机构,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审计机关整合审计资源和队伍建设,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三)建立跟踪审计新模式。努力构建建设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和跟踪审计几方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最好由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者担任跟踪审计团队的主审,在与被审及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中,既能游刃有余,又能有理有利有节。
(四)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建设项目尤其特大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一项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关于聘请专家参与审计的有关规定,可以考虑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跟踪审计工作,以弥补内审力量的不足。在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跟踪审计中,送审造价37亿元,聘请的社会中介力量审减投资4.37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引用先进技术装备。仅用传统审计手段,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借助GPS卫星定位系统、核子密度仪、钻孔取芯机、手持测距仪、遥感探测等先进检测取证技术设备,可以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新突破。在某高速公路审计过程中,对40个合同段、 192公里路基、路面、桥隧和绿化工程的土石方、钢筋用量进行了测算,用 6 天时间完成了需 20 多天才能完成的任务,核减土石方130万立方米,核减钢筋用量30万吨;在对平高速公路基础标高复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标段施工图纸的土方量设计错误,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省了2000万元建设资金。
(六)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应根据《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工作的实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对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实现跟踪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及时、全面地总结跟踪审计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跟踪审计制度,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
(七)跟踪审计应从建设项目的源头抓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跟踪参与立项、可研、设计等先期建设环节的审计。这样可以找准审计工作的定位,正确处理好与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关系,力争取得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使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履行的是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处理好与基建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跟踪审计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管理,对于审计中發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改进,而不是直接干涉其工作,代行管理职能。
跟踪审计监督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审计工作由事后向事前的转移和对国家建设项目决策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不仅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行为,还有利于有效控制、化解与防范国家建设项目的决策风险,防止工程建设领域滋生的腐败现象,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以期减少损失,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必然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一、跟踪审计在审计实践中的优势
根据工作需要,跟踪审计可分为阶段性跟踪审计和全过程跟踪审计两类,在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展现了独特的优势。
(一)持续性。跟踪审计实践分布在项目建设期的任何阶段甚至全过程,可以反馈具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跟踪审计使审计处在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贯穿了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通过循环往复的审计信息反馈与调节来实现高质量的审计目标。
(二)复杂性。跟踪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程序、主要审计内容、技术方法等相对传统审计发生了重大变化,复杂程度出乎想象,在审计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始料不及的情况,所以,审计的惯性思维和传统做法需要被新做法所替代。
(三)预防性。跟踪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构建事前防御、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完整体系,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随着连续不断的检查、验证及反馈信息,能不断地纠正各种潜在问题,预防职务犯罪。
(四)时效性。近年来,各种建设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日益增加,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时效性是跟踪审计最为突出的作用表现。跟踪审计中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披露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并立即提出针对性建议,并督促整改,更能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理论和实践皆证明,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使用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作为新生事物,跟踪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风险。我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多年来特大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要围绕四方面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一)操作规程。建设项目涉及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其跟踪审计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当前,审计人员迫切需要的是具体可行的业务指导准则,形成完整、成熟的理论和规范来指导审计实践。
(二)审计深度。目前,审计机关实行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多是大中型建设项目,尤其特大型建设项目在必要的情况下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工作量大,涉及内容十分复杂,在跟踪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缺少的情况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深度难以把握,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偏离最终审计目标。
(三)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审计进程中经常遇到法律法规上的漏洞,遇到的审计问题和超出现有法律法规范围之外的情况经常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处于被动地位,相关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往往利用法律法规上的漏洞与审计扯皮推诿。
(四)审计力量。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持续性和长久性,仅靠审计机关的力量和资源十分有限,依托社会中介存在的审计风险较大且相关审计费用支付也是令各方十分头疼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慎重研究。
解决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范风险,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从当前来看,从保证工作质量的角度出发,研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常见风险的防范和对策,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解决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风险问题,首先应增强审计的服务性,在审计监督中加强服务意识,其次是科学慎重地确定跟踪审计项目,充分体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思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
(一)丰富跟踪审计实际施工经验,既有利于把握审计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前往工程现场实地取证,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建立跟踪审计项目影像资料库,及时取得进行施工时的原始资料,了解施工程序和工艺,熟悉建筑新材料,以方便下一步工程价款的跟踪审计。
(二)政府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一是增加人员编制和审计经费,必要时设立投资审计专职机构,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审计机关整合审计资源和队伍建设,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三)建立跟踪审计新模式。努力构建建设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和跟踪审计几方立体式交叉管理控制的新模式,最好由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或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者担任跟踪审计团队的主审,在与被审及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中,既能游刃有余,又能有理有利有节。
(四)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建设项目尤其特大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一项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关于聘请专家参与审计的有关规定,可以考虑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跟踪审计工作,以弥补内审力量的不足。在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跟踪审计中,送审造价37亿元,聘请的社会中介力量审减投资4.37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引用先进技术装备。仅用传统审计手段,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借助GPS卫星定位系统、核子密度仪、钻孔取芯机、手持测距仪、遥感探测等先进检测取证技术设备,可以实现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新突破。在某高速公路审计过程中,对40个合同段、 192公里路基、路面、桥隧和绿化工程的土石方、钢筋用量进行了测算,用 6 天时间完成了需 20 多天才能完成的任务,核减土石方130万立方米,核减钢筋用量30万吨;在对平高速公路基础标高复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标段施工图纸的土方量设计错误,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省了2000万元建设资金。
(六)加强法制建设。政府应根据《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近年来的审计工作的实践,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对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责、范围、内容和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使跟踪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实现跟踪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及时、全面地总结跟踪审计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跟踪审计制度,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
(七)跟踪审计应从建设项目的源头抓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跟踪参与立项、可研、设计等先期建设环节的审计。这样可以找准审计工作的定位,正确处理好与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关系,力争取得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使跟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
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履行的是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处理好与基建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跟踪审计就是要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管理,对于审计中發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改进,而不是直接干涉其工作,代行管理职能。
跟踪审计监督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审计工作由事后向事前的转移和对国家建设项目决策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不仅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行为,还有利于有效控制、化解与防范国家建设项目的决策风险,防止工程建设领域滋生的腐败现象,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益,以期减少损失,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理论必然迎来新的春天。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