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偓香奁诗与词体的关系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唐韩偓以《香奁集》为代表的艳情诗多以自身内心活动和女性生活为题材,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温文婉丽、绮艳淫靡的特点,具有典型的词体特征。这类诗不仅体现晚唐诗歌的审美风尚,而且成为当时和后代词人借鉴的对象,在词体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韩偓的香奁诗所具备的词体美学特质,即文小、质轻、径狭、境隐,与花间词作相比,同具“绮艳”之特色,可谓从诗体到词体间的转型和过渡。
  关键词:韩偓;香奁集;花间集;词体;词化
  晚唐诗人韩偓的受重视程度不及同时代的“温李”,但其诗具有晚唐诗歌之共性,也具特殊的特征——诗歌的词化特点。前人在论述韩偓诗作,多论及其“诗史”品质,而少论及其“词化”特性。本文将通过韩偓所处时代的影响和他这类诗作的剖析中,并结合词体的特殊性质进行论述,发现其诗歌词化特性以及与词体之间的关系。
  一、韩偓香奁诗创作的背景及特点
  韩偓(842-914),字致尧,号玉山樵人。其字“致尧”取自杜甫“致君尧舜上”(《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1]之意,其志由此可见,又因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唐末到五代易代之际,其诗亦多有忧国之作,此类作品多与杜甫“诗史”诗歌性质类似。韩偓受姨夫李商隐影响,少年有诗名。十岁曾即席赋诗送别,令满座皆惊,李称赞其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其一)[2]。
  韩偓存诗共三百馀首,有《玉山樵人集》存世,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为后代诗论家瞩目,影响较大的诗作主要见于《香奁集》,其中大都描写男女情怀,极尽艳丽脂粉之能事,有的甚至写到了男女的性意识,所以其诗声名多不佳,多被前人视为“淫辞”。传统社会中,从孔子认为“郑声淫”开始,描写男女艳情和两性关系的作品就成了禁区和打压的对象。正统文人士大夫往往都遵守礼法,且将圣人言作为评判诗歌艺术高下的标准。初唐盛唐时期之际,即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亦不能放诸怀抱,挑战禁区。从这个意义上说,韩偓不顾“清规戒律”,打破传统,大胆地向儒家诗教的“禁区”挑战,显然具有反传统精神。
  “唐王朝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3]在此时代背景下,晚唐士人的审美指向由社会转向自身,他们关注并反映内心深处的感受,因而对内心的发掘以及闺阁情怀、艳丽爱情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题,并称“温李”的温庭筠和李商隐正是这一境界的开辟者。
  词是以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产生的,晚唐的时代审美潮流对词体的产生具有很大的感召力,所以早期以《花间集》为代表的词的特性与晚唐的诗风非常相近,这也正是新兴的词体向晚唐诗歌借鉴的时代契机和历史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韩偓的诗歌正体现了晚唐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尚,于是他的香奁诗所体现出的“词境”作为当时和后世词体借鉴的对象,便成为了可能。
  晚唐五代的词风与诗风相通,而韩偓的香奁诗无论在外形上还是感情上都与词接近,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词体的审美特质。韩偓的艳情诗从各种角度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相思等情绪,这种情感的轻柔缥缈、诗境的狭窄微小和人物内心的幽微细腻、意境的朦胧隐晦,都与词体极为相似,以至他的不少诗作被后人误认作词。正所谓“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4]清人田同之也说:“诗词风气,正自相循。贞观、开元之诗,多尚淡远。大历、元和后,温李韦杜,渐入香奁,遂启词端。”[5]P1452
  二、韩偓诗歌创作——诗与词的桥梁
  “男子而作闺音”[5]P1449,是对唐宋词表现手法的概括,意即指唐宋词人几乎都是男性,他们在词中为女性代言,模拟女性的心理、性情、口吻、声腔的表现方法。词之所以在一开始就被认为是“艳科”,就是因为词的内容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此亦是婉约词的重要特征。韩偓诗中的《意绪》、《五更》、《春闺》、《半睡》、《已凉》等篇什,都是通过对女子体态容貌的描写,来揭示女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她们心灵的变化,可谓尽态极妍,这些丰富的心理活动也使得女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譬如,《忍笑》中,“宫样”、“衣裳”、“梳洗”和“画眉”这些词汇以及女性的装饰都是是闺中女性的生活表现,妍笑嬉戏。又如《闺怨》,:
  时光潜去暗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
  初坼秋千人寂寞,后园青草任他长。[6]P409
  诗歌虽短,却完整描写了一位形单影只的女子的寂寞心境。女主人公慵懒无聊,对镜空怀,只有闺中少女才能有此情怀,一幅美人秋千图跃然纸上。本是美好的画面,却被凄凉孤寂的心情和任意滋生的青草笼罩了一层昏暗,少女在几组顾影自怜的动态中,蠢动着一股青春的情绪。
  这几首随意的绝句,让人联想到花间词,尤其后两首的女主人公与花间词孤寂无聊的女主人公惊人相似。虽然宋代才正式形成婉约词,但其含蓄蕴藉之特征却在温庭筠时已经奠定了。诗与词在内容上如此相像,在情趣上也相得益彰。
  此外,韩偓的借景抒情诗亦是构思巧妙、笔触细微,且他善于在情景中融入其身世之感,即景抒情而无迹可寻。如《惜花》写得沉痛悲哀,于个人情感中蕴含亡国之恨;如写景的七绝《醉著》、《野塘》,以白描手法勾摹景物,图画清晰,色彩淡雅,颇有诗情画意。韩偓的诗作丰富,从这冰山一角中可见一斑。
  自古以来,人们对诗词加以区别,宋代就确立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词诞生于唐中期,而初期词并未形成独特的面貌,故称“诗余”。词体在晚唐五代词人的手中才一步步完善,他们以实践确立了词体若干审美风貌,以晚唐温李和韩偓等为代表。他们首先是诗人,他们的诗风与晚唐五代词风相通。“他们的创作实践方面,出现了一种被人称为‘晚唐体’和‘香奁体’的诗歌;这种诗歌的主要特征便是题材上的多写艳情和风格上的香艳轻蒨。”[7]P102但说到这种诗歌创作所具备的词体美学特质,当属韩偓的香奁诗表现得最为突出,这种美学特质就好像是从诗体到词体间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转型,可谓是诗词间过渡的桥梁。   三、词体的审美特征
  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文人词。韩偓的香奁诗与这类花间词类似,主要是表现男女艳情,尤其花间词比韩偓香奁诗更为绮艳,少谈英雄气、多作儿女情。这种特点正如《花间集序》所言: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8]
  从序中可以明显看出,欧阳炯有意识地把花间词与南朝宫体诗相比,这是因为晚唐五代词人认为词就是用绮丽辞藻来表现“香径春风”和“红楼夜月”的,即从功能上说词同于宫体诗。从这个意义来看,韩偓香奁诗与上述宫体诗、新兴词体一脉相承。
  缪钺认为,词所以为词就在于它的独特审美特质,这是诗无法达到的,然而在某些方面又可以表现出来。他在其《论词》一文中精辟详尽地将之归纳为“词之特征,约有四端……其文小……其质轻……其径狭……其境隐”[9]P45-49。
  “文小”即篇幅短小,“词中所用,尤必取其轻灵细巧者”;“质轻”是说词体的轻灵。“所谓质轻者,非谓其意浮浅也,极沈挚之思,表达于词,亦出之以轻灵,盖其体然也。”[9]P47田同之说“词之小令,犹诗之绝句,字句虽少,音节虽短,而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5]P1452前述韩偓的几首七绝小诗,“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且淡且艳,似浅实深,可谓兼之。
  “径狭”是说词的表现世界比较狭窄,不像诗那样境界广阔,山川、田园、军旅、应制等无所不包。词善于表现人物内心和情感方面的细腻幽微,以此观之,韩偓香奁诗中擅写多写心里曲折深邃、情感难以言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不啻与词体不谋而合。韩偓在短小的诗句中默然黯然、欲说还休,只能通过微小的动作细节将这种幽深的情绪暗示出来。
  “境隐”是说词的表现技多较为朦胧隐晦、曲折委婉,即“词与诗为同类,而与文殊异;自其精细者言之,词与诗又不同。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诗尚能敷畅而词尤贵蕴藉。”[9]P49前述在对韩偓香奁诗的举例评析中,不难发现,诗中的情都是无可奈何之感,透露出不自由之态,女主人公郁郁寡欢、孤独寂寞、黯然神伤而又无所适从,在朦胧隐晦中发人深思,此类技巧在韩诗中俯拾皆是。
  四、《香奁集》与《花间集》之比较
  《香奁集》是韩偓收录艳情诗的诗集,其序中称“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口,或乐官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纪。……柳巷青楼, 未尝糠粕比;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若有责其不经,亦望以功掩过。”[10]可以看出,香奁诗的选录标准就是“绮丽”,而其他题材诗作就自然被排除在外了。
  香奁诗虽然收录的是诗,但在韩偓的意识里已经和宋人对待词体的态度一般无二了。他在序言中又道“余溺章句信有年矣,诚知非大夫所为。不能忘情,天所赋也”,这和以后的宋词作家如出一辙,间接说明了香奁诗或已担当起了词的功能,“香奁虽属歌诗,然其中有音节格调宛然如曲子词者,且集中诸诗,造意抒情,已多用词家手法”[11],可见香奁诗已经词化了。
  从与词体盛行的社会背景比较来看,韩偓的香奁诗已由“乐官配入声律”而成为“声诗”,且其形成和传播多于“柳巷青楼”和“金闺绣户”之间,广受欢迎。这些特征与后世词体的流行,简直惊人相似,近乎一致。
  韩偓的香奁诗在面貌上与词相近,也体现在诗歌题材方面。正是因为抒情方式和美学风格的雷同,以致香奁诗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词体多数特质。这时的诗词之别,“不仅在外形之句调韵律,而尤在内质之情味意境”[9]P43,其中“诗显词隐”,即词境比诗略微悠长狭深,七绝短小,婉转娓道,无一字晦涩,无一词难懂,却能把浓浓的情思韵味融入其间。
  前章论到,香奁诗与花间词同作为晚唐绮艳风格的代表。宋末诗人林景熙认为“唐人《花间集》,不过《香奁》组织之辞”[12],他还认为二者共同学习《玉台新咏》,“香奁之体, 溯自《玉台》”,“读《花间》……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13]前人将《花间集》、《香奁集》与《玉台新咏》并列,足以说明唐诗温婉的美学风格在晚唐已经演化成为词的起点,“词为诗余”的传统就有了其合理性。
  此外,韩偓除了《香奁集》还有一部《翰林集》,后者顾名思义是收录其与社会政治活动有关的诗作。他将反映情感内心的诗作与叙写社会活动的诗作区别对待的做法,表明了这两类诗作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作品,甚至不可同而言之。反映社会生活和叙写一己私情,因功能不同而被彻底割裂,这与宋人以诗“言志”和以词“言情”的态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韩偓的香奁诗已经词化了,除了形式上还是诗,但在本质上已经是词了,说明它已经走完了诗向词体过渡的最后一步。
  五、总结
  韩偓诗歌中的香奁诗无论是其通过闺中怨情,女性动作、心理等各方面细节来表现内心幽微细腻的情绪的特点,还是以淡笔写浓情的表现手法,以及诗境的狭窄隐晦,和其中传达出来的种种思想情感,都更接近新兴的体词。韩偓的《香奁集》中有一些作品被后来的辑录者收入他为数不多的词集中,可以看出,他的香奁诗与词体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表明他的诗已经完全地词化,是晚唐诗歌向词体的一种过渡。
  参考文献:
  [1][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74.
  [2][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4:1298.
  [3]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M].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36.
  [4]吴可著.藏海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331.
  [5][清]田同之.西圃词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唐]韩偓著.陈继龙注.韩偓诗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7]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8][后蜀]赵崇祚,华钟彦注.花间集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9]繆钺.诗词散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唐]韩偓.韩致尧香奁集[M].北京:北新书局,1926:73.
  [11]施蛰存.唐诗百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15.
  [12][宋]林景熙.霁山文集.胡汲古乐府序,引张惠民编.宋代词学资料汇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240.
  [13]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2:64.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一线教师为了取得考试的好成绩,紧紧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课堂教学成为了彻头彻尾的传授考试知识的行为。不考试的就不教或者简单敷衍一下,缺乏对学
摘要: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宏观经济和对外出口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贸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所依赖着的一条重要的方式,如今由于国内的金融系统经过改革发展,现在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因此出现了极大的平衡丧失的现象。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式逐步加强的情况下,更要坚定不移找寻经济变化的规律,努力探讨一种措施来发展创新宏观经济。只有这样下去才能够轻松的适应如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摘要:《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其包含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本文将从婚恋的角度入手,结合周代的礼仪制度,分析《周易》这部经典之作所蕴含的婚恋价值体系,从中探源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加全面的理解《周易》所代表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周易》;婚恋观;文化内涵  《周易》作为一部经典著作,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下社会其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分析周代的婚恋模式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周代文学。  一、《
摘要: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部分,会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会计管理和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会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当中来看,会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加强会计管理知识的了解对于解决会计管理当中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文章就会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期刊
电影《刮痧》讲述许大同一家三代在美国由祖父给孙子刮痧产生的一系列误解.电影表面上是阐述中西疗法不同,实则是反映文化差异导致的摩擦和碰撞.本文从政治,家庭,医疗和教育
2010年9月26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两岸七地远程教育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两岸七地的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天津广播电视大学、上海电视大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周易》作为一本充满智慧的古籍,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并揭示出众多的审美规律。本文仅解读《周易·乾卦》,乾卦之象与卦、爻辞不仅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哲学意识,而且也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思想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节。本文拟分析乾卦中蕴涵的易象之美、意象之美、阳刚之美、中和之美等诸多美学思想。  关键词:周易;乾卦;审美意识;美学思想  《周易》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献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