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在2012年4月15日阅兵式上展示了880余台/件武器和装备,最令全世界震撼的是首次公开展示了其最新型的远程弹道导弹。外界普遍推测该导弹可打击美国本土,并按照惯例将其称为KN-08,但很快西方多家研究机构指出该导弹仅仅是用于展示的“纸糊”的模型。随后猜测四起,关于“导弹真实性能究竟如何”及“该导弹使用的发射车源于何处”等问题成为西方争论焦点。那么,让我们从朝鲜此次阅兵公布的神秘导弹照片来探个究竟吧。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系统外观分析
虽然朝鲜方面几乎没有公布新型导弹的任何资料,但4月15日阅兵不仅使西方媒体拍摄到了新型武器的照片,还使商业卫星拍摄到了其顶部卫星影像。这为我们对该导弹各部分尺寸、参数进行较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
弹头 此次出现的KN-08导弹的弹头设计再一次与以往朝鲜导弹弹头完全不一样。虽然沿用了2010年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阅兵上展示的“劳动”和“舞水端”导弹弹头的多截锥及锥裙设计,但此次发展为了更复杂的“三锥裙”设计,而且外部尺寸明显不同。弹头总长约2.5米,弹头前段为大约30度的圆截锥体,中段为约15度的圆截锥体,后部为45度的圆截锥体,尾部为裙状的过渡段,估计内部为弹头分离盘及仪器舱,弹头头部为圆钝形端头帽,涂成白色。采用锥裙设计可以较好地平衡解决弹头再入气动加热和下落速度问题。因为纯粹的锥形设计使弹头下落速度过高,端头部分容易被气动加热烧毁,或出现烧蚀不均衡问题,导致弹头飞行失稳,影响打击精度。而采用钝形端头可以在弹头前部形成致密空气压缩层,使烧蚀更均匀,热量被空气带走。较为明显的裙部可使外部动力作用的压心向后,利于弹头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现的弹头外形设计为所知道的朝鲜第6种弹头设计,较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多未经发射试验的不同设计的情况,在其它国家是极为罕见的。
弹体 此次公开亮相的远程导弹采用绿色迷彩涂装,与之前展示的银白色涂装导弹形成鲜明对比,这增加了导弹直径测量的难度,因此这一参数众说纷纭。从外形看该导弹与伊朗“流星”3B导弹非常相像,采用3级设计,呈现阶梯性过渡的造型,导弹弹头为可分离的独立弹头。如果参考发射车轮径,则可以推算出导弹长约18米,第一级长9.2米,第二级长4.5米,第三级长2.75米,二三级级间段长约0.8米,第一和第二级直径约为1.8米,第三级直径应该为1.5米。
具有这一尺寸的固体燃料火箭重量大约有40吨,比液体的略轻。初看该导弹,设计似乎是固体燃料火箭,这与几乎所有已知的公路机动远程导弹一样。这是因为在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液体燃料导弹在使用越野三用车时会带来比固体燃料导弹更难以装卸和更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特别是在加注了燃料的情况下。
从阅兵照片中导弹外形、车轮包括底盘外形来判断,展示导弹车负载不是很重,属于轻载,也就是说弹体只是一个壳体,没有装填燃料。如果是液体燃料,不装燃料很正常。如果是固体燃料则难以解释,因为固体燃料可以长期放入弹体内进行储存,而不是在发射时进行加注。此类大型导弹车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但像朝鲜这样将导弹裸露在外的极为少见,其它国家几乎都是使用导弹筒冷发射。
发射车 从阅兵照片看,所谓的KN-08导弹运输、起竖和发射的三用车首次采用了8轴越野卡车底盘,与俄军“白杨”系列导弹的运载/发射越野底盘类似。但从风格上看其与朝鲜以往的导弹发射车有着很大不同,以往的发射车明显有着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技术痕迹。外界因此推断该车底盘实际源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下属企业的一种民用产品。
4月15日阅兵后,当大家还在对朝鲜新型导弹性能议论纷纷的时候,许多研究却令人震惊地提出了此次阅兵导弹是“纸糊的”,朝鲜根本没有能力开发如此先进的导弹的论断,甚至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缪尔·洛克利尔在4月17日也承认,尚无法确认该导弹是真品还是仿制品,也难以评价。那么,朝鲜阅兵中的远程导弹是真是假?KN-08导弹又究竟是否存在呢?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疑问
所有的疑问和线索还要再回到此次阅兵中导弹的照片上未,因为这几乎是朝鲜新型远程导弹的唯一线索。这些线索结合我们所掌握的同类导弹的基本知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KN-08导弹的神秘面纱?
弹头:采用了中国灯笼技术?对KN-08导弹弹头的疑问主要有三点。
首先,弹头结构不合理。从近处看,无法找到其它洲际导弹弹头必需的弹头分离盘与仪器舱,因为如果以白色箍带为弹头与第三级的界限,弹头形状裙部太大而不合理,这使弹头很容易被烧蚀,而同时白色箍带部位还必须容纳弹头分离机构,那么第三级空间就会偏小。
其次,弹头表面质感生疑。在几幅照片中,很容易看出来弹头表面起伏不平,就像一个薄金属罩固定在一个简单的内置框架上。这种框架像中国传统工艺的灯笼一样,由大量纵向撑骨组成,这造成了弹头表面有规则的突起和平滑的质感,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弹头外壳加工工艺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弹头再入必须承受大气层加热和结构载荷,因此肯定不会设计成这样,否则很快就会在弹头表面形成不均匀烧蚀,导致弹头失稳,而烧毁解体。
第三,弹头外形设计变化过于频繁。从朝鲜目前公布的“飞毛腿”、KN-02、“劳动”和“舞水端”导弹来看,朝鲜现在已经“发展”了6种不同的弹头设计。虽然这对于常规高爆装药并不是问题,但如果采用核弹头这就没有意义了,每颗核弹头都必须考虑到诸如重心、压心、空气动力,以及内外部加热、热防护系统、触发机构等等问题而谨慎设计,并且需要经过大量飞行试验才能最终定型。生物和化学弹头也是这样。如果朝鲜真的开发了非常规弹头,他们就会坚持一种设计反复试验,而不会反复修改弹头设计。这意味着:如果真有核弹头计划,他们不会发展6种不同的弹头设计;如果他们没有开发真正的核弹头,就不需要发展远程弹道导弹,因为精度很低,这些远程导弹只有使用核弹头才有意义,而核弹头外形又不可能如此频繁更改设计。
弹体:不合情理的部件?弹体上最明显的莫过于延导弹轴向凸起的电缆槽,但这些电缆槽设计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如果导弹为固体燃料推进,则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要求,电缆槽基本从头到尾沿火箭布设,电缆沿着导弹弹体外部在每级的头尾部进入导弹内部。而如果是液体燃料,则由于发动机靠后,且要为喷管留出空间,因此电缆槽通常只会在导弹每级纵向的前部和中间部位出现,而在尾部提前没入弹体。朝鲜此次展出的远程导弹第一、三级上基本符合固体火箭发动机特征——电缆槽是贯穿头尾的,表明燃料舱(或固体燃料发动机燃烧室,这里也被称为固体燃料舱)占用了该级的所有长度空间,几乎没有留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空间,这是一种典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喷嘴设计埋入到了燃烧室段内。而第二级电缆槽在腰部没入弹体,符合液体燃料导弹的特征。但是,第一、三级为固体燃料而第二级使用液体燃料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一方面目前还未见过如此设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導弹使用与维护。 发射台:形同虚设的装饰?导弹尾部的发射台与导弹基本没有接触,这也不合常理。从照片上看,导弹在发射平台上安装得很不整齐,在平台和导弹之间似乎存在空隙,而导弹在起竖过程中要直立在这种平台上。通常导弹固定在发射平台上需要使用螺栓,在发射平台上通常会有圆形部件,用于导弹的接触部位固定螺栓。但从朝鲜此次展示的发射台和导弹接触的部位来看,可能固定螺栓的沟槽排列于导弹直径之外,或者与之很接近,但根本没有对齐或接触,因此在起竖过程中,导弹不可能安全地落入平台固定沟槽内,并使螺栓将导弹固定在发射台上。
其它配件:不负责任的拼凑?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此次展示的导弹几乎每枚都与其它导弹不同。每枚展示的导弹的电缆槽位置都与其它略有不同,其上的舱盖也要么是横的要么是竖的,而且不同导弹的同一部位上的舱盖与白箍带的相对位置也存在不同,这给人以不负责任拼凑的印象。
根据以上情况,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断定,此次展示的KN-08导弹不仅仅是制作工艺水平不高的模型,而且这种模型设计并没有现实存在的真实导弹实体可供参照。那么,朝鲜展示的这种远程导弹究竟是“游行花车”,还是真有这种武器呢?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之辨
如果朝鲜远程导弹仅仅存在于模型,那么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这不是模型,或在模型后面真有实弹,那么这种导弹武器的性能又如何呢?这一切我们还是要从阅兵照片和我们的导弹知识来进行分析。
模型与实弹之辨 实际上,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朝鲜在此次閱兵中使用模型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即使阅兵中使用了模型,也并不能成为否定这种导弹存在的理由,因为考虑到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阅兵中使用模型是许多国家的惯例,因此朝鲜使用模型展示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按照工程科研的惯例,导弹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制作若干缩比模型、全尺寸模型,以验证导弹的总体设计,以及其与平台的适配性等。特别是潜射导弹,还需要利用模型检验其弹射和水中弹道特性。问题是朝鲜一次展出了6枚模型,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这就不能不考虑其阅兵展示的因素了。但是从导弹总体设计情况和朝鲜的导弹需要来看,基本可以判断,其模型是按照实际设计图纸一比一制作的。
固液导弹之辨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该导弹展示了固体和液体的双重推进技术特点。从其它国家情况看,这一尺寸的公路机动导弹通常是固体燃料的,这不仅仅是结构原因,而且是简单的操作原因,液体导弹在没有加注情况下运输是可能的,而导弹一旦被起竖加注燃料就可能要耗费1个小时以上,在这期间,导弹的危险性很大,很容易被发现,而且会成为任何敌人的目标。而且从朝鲜技术能力来看,朝鲜此前已经证实的固体发动机能力只是直径0.65米的单级KN-02/SS-21,直接大跃进到直径接近2米的三级固体导弹,不太让人信服。此外大型液体燃料导弹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因此中国在1984年大阅兵时,较大型的液体燃料导弹都是分段展示的。
但是上述理由并不能成为KN-08是固体燃料导弹的绝对理由,因为国外也有液体燃料导弹有着与其类似的电缆槽。例如,老式的苏联R-27/SS-N-6,该导弹火箭发动机被埋入到了推进舱内部。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火箭发动机技术,而且只是在导弹长度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才被迫使用,通常用于潜射弹道导弹,没有必要使用这一技术在其它火箭发动机上。而且在所知道的洲际弹道导弹上没有这种设计。但是如果朝鲜通过“舞水端”导弹的反设计已经掌握SS-N-6的这种设计技术,并为了缩短已经长达18米的KN-08导弹,也是有可能采用这种技术的。此外,从KN-08的阅兵照片来看,其在每级导弹上还设计了一些看着像液体燃料加注或排泄的阀门,并按照典型的苏联模式用白圈或短铭文标注(有时朝鲜并不翻译),这些地方只对液体燃料级段有意义。可见,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上也可以看出液体燃料导弹的特征。此外,认为液体燃料导弹无法公路运输的论断也较为狭隘,因为朝鲜2010年阅兵首次展示的“劳动”和“舞水端”导弹都是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的液体燃料导弹,而且与此次的远程导弹在技术上有继承性。因此KN-08导弹很有可能并非外界猜测的大型固体燃料导弹,而仅仅是液体燃料的“舞水端”导弹的发展型,这就解释了朝鲜远程导弹技术不可能跃变的问题。
外观不统一之辨 前面提到了此次展示的6枚朝鲜导弹在弹体上的舱盖、电缆槽等配件的位置不统一。如果是按照同一图纸批量生产,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按照同一图纸制作的模型,也不会出现这一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展示的导弹只是发展新型武器中的多个过程产品。例如,从在导弹每一侧标注的序列号来看,此次展示的导弹来自于两个生产序列,导弹之间的不同表明设计上的瑕疵已经被发现并正在被改进,这造成了导弹之间在外观上出现细微的差异,这正说明了该导弹正在加速改进与发展。
导弹试验之辨 外界认为包括“劳动”和“舞水端”等在内的朝鲜诸多新型导弹都没有经过试验,因此不可能发展出此次展示的KN-08这样的远程导弹。特别是其弹头在没有试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外观设计一变再变,因此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武器。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朝鲜没有对此类导弹进行足够次数的试验,但朝鲜曾进行了多次运载火箭试验。很多分析家认为“银河”1号和2号火箭的第二级就是“舞水端”。虽然美国政府没有采纳这一分析,但也认为“大浦洞”2/“银河”2第二级未来可能改用“舞水端”导弹来提高性能。此外,目前外界虽然没有观测到可信的“舞水端”及比“舞水端”射程更远的导弹试射记录,但外界认为“舞水端”导弹已经出口到伊朗,伊朗发射卫星的“信使”火箭的第二级箭体的游动发动机就很明显的使用了R-27导弹的游动发动机,“信使”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也采用了偏二甲肼加四氧化二氮推进剂,这同样是R-27导弹的技术,这与“舞水端”是一样的。因此也有可能朝鲜的弹头再入试验是在伊朗完成的,或由伊朗提供的数据。
举重若轻之辨 如果如前所判断,该导弹非固体而为液体导弹,则导弹发射车呈现轻载现象就有了合理解释。虽然空载时只有10吨左右,有大车拉小弹之嫌,但考虑到如战时加注燃料,具有机动性差,容易贻误战机,特别是在朝鲜没有制空权的现实面前,生存力更值得怀疑,因此朝鲜会致力于从SS-N-6学到的可贮液体燃料的开发,加注燃料后会有40吨左右。 多样弹头之辨 虽然有些专家认为大约2.5米长的导弹锥体弹头是假的,但实际上这种“锥裙”设计的弹头类型在“劳动”导弹上就曾有过。一方面其完全可以在实际导弹上采用与“劳动”或“舞水端”一样的弹头,另一方面既然前几种设计的弹头都没有经过充分试验,那么继承前面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采用何种弹头设计就取决于朝鲜科研人员对弹头设计认识的进步,以及从伊朗实弹试验获得的改进数据情况了。
从前面情况可以看出,在4月15日阅兵上出现的KN-08导弹无论是模型还是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非定型产品,都可以说明朝鲜存在一种三级远程弹道导弹,而且阅兵展示的导弹基本反映了这种导弹的设计。而从展示的导弹来看,新型导弹射程比“舞水端”更远。由于判断其为液体燃料导弹,因此射程应该不会超过10000千米,但应该在5000千米以上。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车分析
外界评论对此次KN-08展示的运输、起竖及发射三用车的真实性毫无疑问,但同时指出该发射车与以往的风格大有不同,并捕风捉影断言该车底盘来源于中国。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发射车外观分析 总体看,KN-08发射三用车采用了8轴设计,总长21米,宽度和高度均为标准的3.35米,轮径1.6米。外界参考中国同类重型卡车的载重数据认为,该车载重122吨。从这一数据看,其与俄罗斯“白杨”M采用的MZ-KT-79221运输车类似。MZKT-79221总长22.7米,宽度和高度均为3.4米,也采用8轴底盘设计。
如果该车采用了整体引进的民用重型卡车底盘,那么朝鲜为装载KN-08对其进行了适应性改造。最大的改装是安装了起竖和降下导弹所需要的液压动力装置,而为驱动这些装置,在驾驶舱右后侧,配置了燃气轮机发电机,以及柴油机箱,确保导弹的起竖动力。此外,在导弹两侧安装了起竖臂,起竖臂前段为防蹭框,防蹭框的尺寸和形状与导弹弹头尽可能贴合。起竖臂与导弹的侧面平行运行,并在地面机动时夹住以固定导弹,在脱离公路机动时防蹭框对弹头起到了防护作用,因此其与导弹的外轮廓接近。起竖臂中前部设有弹体固定夹具机构,导弹尾部连接起竖臂的是发射底盘,整套系统协调动作可将导弹起竖到垂直位置,并矗立在发射台上,也可以将导弹回放到车辆上的水平位置,便于检测与运输。车辆两侧的存储箱可用于导弹机动过程中存储部队保障必须的辅助设备,以及导弹部署后的操作和维护系统,液压和配电装置及操作面板估计也会在这里。通信装置搭载在副驾驶侧车顶部的箱上,可安装天线,以提供对导弹系统的指挥与控制。
发射车性能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正如外界猜测,该导弹发射车与我国的万山WS51200系列运输车的外观尺寸数据的确接近。而WS51200底盘的总载荷重量为122吨,超过了KN-08导弹及起竖发射装备的总重量(估计只有45~50吨),因此完全可以满足运载KN-08导弹机动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朝鲜展示的远程导弹没有壳体,不可能是冷发射导弹,只能是热发射。但从导弹尾部相接的发射台来看,却像冷发射方式那样,没有导流槽。那么大型的一级火箭发动机在地面静态直接点火,尾焰高温对车体的伤害可想而知。也就是说,该导弹的发射车基本是一次性的,这对朝鲜而言成本过于高昂。
发射车来源讨论 发射车的来源成为西方指责中国支持朝鲜导弹计划的借口。实际上他们也承认朝鲜可能是通过商业途径从国外采购了重型卡车底盘,自行改装成导弹发射车,因此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这就好像从朝鲜卫星发射指挥所中发现了计算机,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其中央处理器芯片是美国英特尔或AMD公司的(因为这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PC机CPU产量的绝大多数),那么我们能因此而指责美国为朝鲜导弹发展提供支持、扩散导弹技术吗?
实际上,朝鲜在2000年前曾从白俄罗斯/俄罗斯获取了数量不详的与苏联SS-20中程导弹三用车同类型的民用卡车底盘,而改装用于“舞水端”导弹。朝鲜在其上安装了自己的起竖和发射装备。从2010年的阅兵照片我们可以看出,该车与导弹适配的并不完美,“舞水端”的12米长度只占到该车17米长度的3/4。而此次改装效果要比上次好得多。
西方媒体猜测,KN-08三用车采用了8轴短桥厢型的中国WS51200卡车底盘,据称这是中国制造的最大型号卡车底盘,也用于中国导弹三用车。西方媒体称,该车发展了两种型号——分别是短桥厢和长桥厢——这两种型号在轮舱样式上略有不同,朝鲜使用了短桥厢型作为KN-08导弹的载车。西方媒体称,该底盘是2010年以改装矿山工程机械车名义从中国湖北三江航天集团的三江万山特种车辆厂进口的。西方媒体称,该厂所属公司还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卡车厂的控股公司,该厂生产MAZ系列重型车辆,中国的卡车与之通用,MAZ系列重型车辆还用于俄罗斯多型公路机动导弹系统。
总之,朝鲜为KN-08导弹而对这些车辆的采购和改装投入了巨资和时间、精力,如此巨大的投入不会仅仅为了设计一个骗局,这从侧面也表明朝鲜的确存在这种远程弹道导弹。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事件分析
实际上,早在此次4月15日阅兵前一周,美国间谍机构就发现了朝鲜游行排演队伍中存在一种新型的更大的导弹的模型。那么,朝鲜此次为什么使用模型参加阅兵,而西方又为什么对此津津乐道呢?
朝鲜使用导弹模型的原因 应该说,朝鲜在阅兵中使用与不使用模型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阅兵中使用模型也是许多国家的惯例。用韩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可能在阅兵时使用纸质或金属材质的导弹模型。韩国也曾在建军节阅兵时,使用过部分导弹模型。”报道进一步解释称,即使朝鲜在阅兵式上使用了金属等材质的假导弹,也并不意味着朝鲜没有真导弹。韩国军方消息人士指出:“和這次阅兵式上看到的导弹模型一样,纸质导弹很难表现出真导弹所具有的外观和质感。虽然朝鲜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还未进入实战部署,但是研发工作很可能已进入收尾阶段。”韩国情报部门透露,朝鲜自去年末至今年2月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试验时数次发生爆炸,这正说明朝鲜正在开发远程弹道导弹。 此外,这次阅兵正直朝鲜领导人更替,新任领导人希望借助可震慑西方的新型武器来保持其政权的平稳过渡,并在此后与美日韩的谈判中可以占据先机。而令人遗憾的“银河”3运载火箭的发射失败更突出了这种超级导弹作用。正如西方媒体所称,朝鲜领导人希望藉此挽回卫星发射失败的“面子”,向国内外显示军事实力。
西方如此热衷该事件的动因 众所周知,大型弹道导弹的发展比较复杂,涉及行业领域和配套设施十分复杂,而朝鲜弹道导弹发展又是美国、日本、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监视的重中之重,朝鲜在制造、转运导弹材料和生产导弹部件以及导弹发射试验等环节不透露任何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朝鲜想秘密研制一种导弹几乎没有可能。那么,西方又为何对此次展示的模型事件如此热衷呢?
一是恐惧远程导弹威胁。众所周知,朝鲜为了达到其恐吓韩国和日本的目的,并向美国示威,一直以来都不顾一切地在发展弹道导弹,而朝鲜发展此次阅兵展示的远程导弹的目的显然是针对美国的,因为只有射程超过5000千米,美国的关岛等海外领地才能在朝鲜打击范围之内。如果能研制射程超过6000千米的导弹,则美国的阿拉斯加也将在朝鲜威胁之下。因此西方将朝鲜导弹发展的蛛丝马迹都作为重大情报来研究就不足为奇了。无论KN-08导弹是否是模型,西方都会投入巨大的精力来研究。
二是嫁祸于他国武器扩散。西方媒体对朝鲜阅兵导弹如此热衷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从中找到朝鲜技术如此“突飞猛进”的原因——是谁向朝鲜提供了导弹技术,并将朝鲜发展导弹的责任嫁祸于他。本世纪初,西方几乎一致将朝鲜导弹射程迅速跃升到中程以上的原因归咎于俄罗斯,认为苏联解体后大量俄罗斯专业人员对朝鲜导弹计划提供了帮助。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西方开始将朝鲜导弹发展嫁祸于中国。例如,此次阅兵后,美国《华盛顿时报》、韩国《朝鲜日报》和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等西方媒体,均认为中国为朝鲜提供了导弹发射运输车,并称:朝鮮新导弹运输发射车很可能是基于中国的设计,“两者有相同的前挡风玻璃设计,四个相同的雨刮器配置,相同的车门和把手设计,几乎相同的前保险杠、灯光配置和驾驶室台阶”。并认为,朝鲜新导弹运输车与俄罗斯SS-27洲际导弹发射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问题是中国目前也没有能达到俄罗斯SS-27导弹发射车水平的重型卡车,而仅仅依靠几个雨刷器和保险杠就判断其出于中国也就过于简单和臆测了。而且在工业品全球化的今天,即使朝鲜导弹发射车采用了中国商用部件也很正常,这并不违反联合国有关禁止向朝鲜出口导弹零部件的决议。这就好像非洲的种族冲突和塔利班都使用丰田皮卡,并不能说明日本就支持了恐怖主义或卷入了种族屠杀一样。
三是贬低朝鲜导弹技术能力。实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朝鲜正在开发远程导弹的事实心知肚明。2012年3月7目的《华盛顿时报》就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威拉德国会作证时说:“我们观察到朝鲜正在开发一种陆基机动洲际导弹”;“就我所知,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它进行过试验”。那么,西方为什么还要利用“模型说”来否认朝鲜远程导弹的存在呢?实际上这与2011年初中国J-20飞机出现时类似,当时也有西方专家指出网上照片是电脑合成的,甚至也有说是“纸糊”的,而随后的试飞视频让他们闭上了嘴。西方媒体和所谓专家如此说的根本原因是不愿看到这一事实,因而贬低了朝鲜导弹技术水平。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系统外观分析
虽然朝鲜方面几乎没有公布新型导弹的任何资料,但4月15日阅兵不仅使西方媒体拍摄到了新型武器的照片,还使商业卫星拍摄到了其顶部卫星影像。这为我们对该导弹各部分尺寸、参数进行较精确测量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依据。
弹头 此次出现的KN-08导弹的弹头设计再一次与以往朝鲜导弹弹头完全不一样。虽然沿用了2010年朝鲜劳动党成立65周年阅兵上展示的“劳动”和“舞水端”导弹弹头的多截锥及锥裙设计,但此次发展为了更复杂的“三锥裙”设计,而且外部尺寸明显不同。弹头总长约2.5米,弹头前段为大约30度的圆截锥体,中段为约15度的圆截锥体,后部为45度的圆截锥体,尾部为裙状的过渡段,估计内部为弹头分离盘及仪器舱,弹头头部为圆钝形端头帽,涂成白色。采用锥裙设计可以较好地平衡解决弹头再入气动加热和下落速度问题。因为纯粹的锥形设计使弹头下落速度过高,端头部分容易被气动加热烧毁,或出现烧蚀不均衡问题,导致弹头飞行失稳,影响打击精度。而采用钝形端头可以在弹头前部形成致密空气压缩层,使烧蚀更均匀,热量被空气带走。较为明显的裙部可使外部动力作用的压心向后,利于弹头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现的弹头外形设计为所知道的朝鲜第6种弹头设计,较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多未经发射试验的不同设计的情况,在其它国家是极为罕见的。
弹体 此次公开亮相的远程导弹采用绿色迷彩涂装,与之前展示的银白色涂装导弹形成鲜明对比,这增加了导弹直径测量的难度,因此这一参数众说纷纭。从外形看该导弹与伊朗“流星”3B导弹非常相像,采用3级设计,呈现阶梯性过渡的造型,导弹弹头为可分离的独立弹头。如果参考发射车轮径,则可以推算出导弹长约18米,第一级长9.2米,第二级长4.5米,第三级长2.75米,二三级级间段长约0.8米,第一和第二级直径约为1.8米,第三级直径应该为1.5米。
具有这一尺寸的固体燃料火箭重量大约有40吨,比液体的略轻。初看该导弹,设计似乎是固体燃料火箭,这与几乎所有已知的公路机动远程导弹一样。这是因为在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液体燃料导弹在使用越野三用车时会带来比固体燃料导弹更难以装卸和更容易弯曲变形的问题,特别是在加注了燃料的情况下。
从阅兵照片中导弹外形、车轮包括底盘外形来判断,展示导弹车负载不是很重,属于轻载,也就是说弹体只是一个壳体,没有装填燃料。如果是液体燃料,不装燃料很正常。如果是固体燃料则难以解释,因为固体燃料可以长期放入弹体内进行储存,而不是在发射时进行加注。此类大型导弹车俄罗斯和中国都有,但像朝鲜这样将导弹裸露在外的极为少见,其它国家几乎都是使用导弹筒冷发射。
发射车 从阅兵照片看,所谓的KN-08导弹运输、起竖和发射的三用车首次采用了8轴越野卡车底盘,与俄军“白杨”系列导弹的运载/发射越野底盘类似。但从风格上看其与朝鲜以往的导弹发射车有着很大不同,以往的发射车明显有着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技术痕迹。外界因此推断该车底盘实际源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下属企业的一种民用产品。
4月15日阅兵后,当大家还在对朝鲜新型导弹性能议论纷纷的时候,许多研究却令人震惊地提出了此次阅兵导弹是“纸糊的”,朝鲜根本没有能力开发如此先进的导弹的论断,甚至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缪尔·洛克利尔在4月17日也承认,尚无法确认该导弹是真品还是仿制品,也难以评价。那么,朝鲜阅兵中的远程导弹是真是假?KN-08导弹又究竟是否存在呢?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疑问
所有的疑问和线索还要再回到此次阅兵中导弹的照片上未,因为这几乎是朝鲜新型远程导弹的唯一线索。这些线索结合我们所掌握的同类导弹的基本知识,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KN-08导弹的神秘面纱?
弹头:采用了中国灯笼技术?对KN-08导弹弹头的疑问主要有三点。
首先,弹头结构不合理。从近处看,无法找到其它洲际导弹弹头必需的弹头分离盘与仪器舱,因为如果以白色箍带为弹头与第三级的界限,弹头形状裙部太大而不合理,这使弹头很容易被烧蚀,而同时白色箍带部位还必须容纳弹头分离机构,那么第三级空间就会偏小。
其次,弹头表面质感生疑。在几幅照片中,很容易看出来弹头表面起伏不平,就像一个薄金属罩固定在一个简单的内置框架上。这种框架像中国传统工艺的灯笼一样,由大量纵向撑骨组成,这造成了弹头表面有规则的突起和平滑的质感,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弹头外壳加工工艺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弹头再入必须承受大气层加热和结构载荷,因此肯定不会设计成这样,否则很快就会在弹头表面形成不均匀烧蚀,导致弹头失稳,而烧毁解体。
第三,弹头外形设计变化过于频繁。从朝鲜目前公布的“飞毛腿”、KN-02、“劳动”和“舞水端”导弹来看,朝鲜现在已经“发展”了6种不同的弹头设计。虽然这对于常规高爆装药并不是问题,但如果采用核弹头这就没有意义了,每颗核弹头都必须考虑到诸如重心、压心、空气动力,以及内外部加热、热防护系统、触发机构等等问题而谨慎设计,并且需要经过大量飞行试验才能最终定型。生物和化学弹头也是这样。如果朝鲜真的开发了非常规弹头,他们就会坚持一种设计反复试验,而不会反复修改弹头设计。这意味着:如果真有核弹头计划,他们不会发展6种不同的弹头设计;如果他们没有开发真正的核弹头,就不需要发展远程弹道导弹,因为精度很低,这些远程导弹只有使用核弹头才有意义,而核弹头外形又不可能如此频繁更改设计。
弹体:不合情理的部件?弹体上最明显的莫过于延导弹轴向凸起的电缆槽,但这些电缆槽设计让人难以理解。因为如果导弹为固体燃料推进,则由于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要求,电缆槽基本从头到尾沿火箭布设,电缆沿着导弹弹体外部在每级的头尾部进入导弹内部。而如果是液体燃料,则由于发动机靠后,且要为喷管留出空间,因此电缆槽通常只会在导弹每级纵向的前部和中间部位出现,而在尾部提前没入弹体。朝鲜此次展出的远程导弹第一、三级上基本符合固体火箭发动机特征——电缆槽是贯穿头尾的,表明燃料舱(或固体燃料发动机燃烧室,这里也被称为固体燃料舱)占用了该级的所有长度空间,几乎没有留下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空间,这是一种典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其喷嘴设计埋入到了燃烧室段内。而第二级电缆槽在腰部没入弹体,符合液体燃料导弹的特征。但是,第一、三级为固体燃料而第二级使用液体燃料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一方面目前还未见过如此设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導弹使用与维护。 发射台:形同虚设的装饰?导弹尾部的发射台与导弹基本没有接触,这也不合常理。从照片上看,导弹在发射平台上安装得很不整齐,在平台和导弹之间似乎存在空隙,而导弹在起竖过程中要直立在这种平台上。通常导弹固定在发射平台上需要使用螺栓,在发射平台上通常会有圆形部件,用于导弹的接触部位固定螺栓。但从朝鲜此次展示的发射台和导弹接触的部位来看,可能固定螺栓的沟槽排列于导弹直径之外,或者与之很接近,但根本没有对齐或接触,因此在起竖过程中,导弹不可能安全地落入平台固定沟槽内,并使螺栓将导弹固定在发射台上。
其它配件:不负责任的拼凑?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此次展示的导弹几乎每枚都与其它导弹不同。每枚展示的导弹的电缆槽位置都与其它略有不同,其上的舱盖也要么是横的要么是竖的,而且不同导弹的同一部位上的舱盖与白箍带的相对位置也存在不同,这给人以不负责任拼凑的印象。
根据以上情况,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断定,此次展示的KN-08导弹不仅仅是制作工艺水平不高的模型,而且这种模型设计并没有现实存在的真实导弹实体可供参照。那么,朝鲜展示的这种远程导弹究竟是“游行花车”,还是真有这种武器呢?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之辨
如果朝鲜远程导弹仅仅存在于模型,那么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这不是模型,或在模型后面真有实弹,那么这种导弹武器的性能又如何呢?这一切我们还是要从阅兵照片和我们的导弹知识来进行分析。
模型与实弹之辨 实际上,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朝鲜在此次閱兵中使用模型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即使阅兵中使用了模型,也并不能成为否定这种导弹存在的理由,因为考虑到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阅兵中使用模型是许多国家的惯例,因此朝鲜使用模型展示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按照工程科研的惯例,导弹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制作若干缩比模型、全尺寸模型,以验证导弹的总体设计,以及其与平台的适配性等。特别是潜射导弹,还需要利用模型检验其弹射和水中弹道特性。问题是朝鲜一次展出了6枚模型,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这就不能不考虑其阅兵展示的因素了。但是从导弹总体设计情况和朝鲜的导弹需要来看,基本可以判断,其模型是按照实际设计图纸一比一制作的。
固液导弹之辨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该导弹展示了固体和液体的双重推进技术特点。从其它国家情况看,这一尺寸的公路机动导弹通常是固体燃料的,这不仅仅是结构原因,而且是简单的操作原因,液体导弹在没有加注情况下运输是可能的,而导弹一旦被起竖加注燃料就可能要耗费1个小时以上,在这期间,导弹的危险性很大,很容易被发现,而且会成为任何敌人的目标。而且从朝鲜技术能力来看,朝鲜此前已经证实的固体发动机能力只是直径0.65米的单级KN-02/SS-21,直接大跃进到直径接近2米的三级固体导弹,不太让人信服。此外大型液体燃料导弹在吊装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变形,因此中国在1984年大阅兵时,较大型的液体燃料导弹都是分段展示的。
但是上述理由并不能成为KN-08是固体燃料导弹的绝对理由,因为国外也有液体燃料导弹有着与其类似的电缆槽。例如,老式的苏联R-27/SS-N-6,该导弹火箭发动机被埋入到了推进舱内部。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火箭发动机技术,而且只是在导弹长度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才被迫使用,通常用于潜射弹道导弹,没有必要使用这一技术在其它火箭发动机上。而且在所知道的洲际弹道导弹上没有这种设计。但是如果朝鲜通过“舞水端”导弹的反设计已经掌握SS-N-6的这种设计技术,并为了缩短已经长达18米的KN-08导弹,也是有可能采用这种技术的。此外,从KN-08的阅兵照片来看,其在每级导弹上还设计了一些看着像液体燃料加注或排泄的阀门,并按照典型的苏联模式用白圈或短铭文标注(有时朝鲜并不翻译),这些地方只对液体燃料级段有意义。可见,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上也可以看出液体燃料导弹的特征。此外,认为液体燃料导弹无法公路运输的论断也较为狭隘,因为朝鲜2010年阅兵首次展示的“劳动”和“舞水端”导弹都是采用公路运输方式的液体燃料导弹,而且与此次的远程导弹在技术上有继承性。因此KN-08导弹很有可能并非外界猜测的大型固体燃料导弹,而仅仅是液体燃料的“舞水端”导弹的发展型,这就解释了朝鲜远程导弹技术不可能跃变的问题。
外观不统一之辨 前面提到了此次展示的6枚朝鲜导弹在弹体上的舱盖、电缆槽等配件的位置不统一。如果是按照同一图纸批量生产,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按照同一图纸制作的模型,也不会出现这一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展示的导弹只是发展新型武器中的多个过程产品。例如,从在导弹每一侧标注的序列号来看,此次展示的导弹来自于两个生产序列,导弹之间的不同表明设计上的瑕疵已经被发现并正在被改进,这造成了导弹之间在外观上出现细微的差异,这正说明了该导弹正在加速改进与发展。
导弹试验之辨 外界认为包括“劳动”和“舞水端”等在内的朝鲜诸多新型导弹都没有经过试验,因此不可能发展出此次展示的KN-08这样的远程导弹。特别是其弹头在没有试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外观设计一变再变,因此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武器。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朝鲜没有对此类导弹进行足够次数的试验,但朝鲜曾进行了多次运载火箭试验。很多分析家认为“银河”1号和2号火箭的第二级就是“舞水端”。虽然美国政府没有采纳这一分析,但也认为“大浦洞”2/“银河”2第二级未来可能改用“舞水端”导弹来提高性能。此外,目前外界虽然没有观测到可信的“舞水端”及比“舞水端”射程更远的导弹试射记录,但外界认为“舞水端”导弹已经出口到伊朗,伊朗发射卫星的“信使”火箭的第二级箭体的游动发动机就很明显的使用了R-27导弹的游动发动机,“信使”火箭的第二级发动机也采用了偏二甲肼加四氧化二氮推进剂,这同样是R-27导弹的技术,这与“舞水端”是一样的。因此也有可能朝鲜的弹头再入试验是在伊朗完成的,或由伊朗提供的数据。
举重若轻之辨 如果如前所判断,该导弹非固体而为液体导弹,则导弹发射车呈现轻载现象就有了合理解释。虽然空载时只有10吨左右,有大车拉小弹之嫌,但考虑到如战时加注燃料,具有机动性差,容易贻误战机,特别是在朝鲜没有制空权的现实面前,生存力更值得怀疑,因此朝鲜会致力于从SS-N-6学到的可贮液体燃料的开发,加注燃料后会有40吨左右。 多样弹头之辨 虽然有些专家认为大约2.5米长的导弹锥体弹头是假的,但实际上这种“锥裙”设计的弹头类型在“劳动”导弹上就曾有过。一方面其完全可以在实际导弹上采用与“劳动”或“舞水端”一样的弹头,另一方面既然前几种设计的弹头都没有经过充分试验,那么继承前面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采用何种弹头设计就取决于朝鲜科研人员对弹头设计认识的进步,以及从伊朗实弹试验获得的改进数据情况了。
从前面情况可以看出,在4月15日阅兵上出现的KN-08导弹无论是模型还是实际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非定型产品,都可以说明朝鲜存在一种三级远程弹道导弹,而且阅兵展示的导弹基本反映了这种导弹的设计。而从展示的导弹来看,新型导弹射程比“舞水端”更远。由于判断其为液体燃料导弹,因此射程应该不会超过10000千米,但应该在5000千米以上。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车分析
外界评论对此次KN-08展示的运输、起竖及发射三用车的真实性毫无疑问,但同时指出该发射车与以往的风格大有不同,并捕风捉影断言该车底盘来源于中国。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发射车外观分析 总体看,KN-08发射三用车采用了8轴设计,总长21米,宽度和高度均为标准的3.35米,轮径1.6米。外界参考中国同类重型卡车的载重数据认为,该车载重122吨。从这一数据看,其与俄罗斯“白杨”M采用的MZ-KT-79221运输车类似。MZKT-79221总长22.7米,宽度和高度均为3.4米,也采用8轴底盘设计。
如果该车采用了整体引进的民用重型卡车底盘,那么朝鲜为装载KN-08对其进行了适应性改造。最大的改装是安装了起竖和降下导弹所需要的液压动力装置,而为驱动这些装置,在驾驶舱右后侧,配置了燃气轮机发电机,以及柴油机箱,确保导弹的起竖动力。此外,在导弹两侧安装了起竖臂,起竖臂前段为防蹭框,防蹭框的尺寸和形状与导弹弹头尽可能贴合。起竖臂与导弹的侧面平行运行,并在地面机动时夹住以固定导弹,在脱离公路机动时防蹭框对弹头起到了防护作用,因此其与导弹的外轮廓接近。起竖臂中前部设有弹体固定夹具机构,导弹尾部连接起竖臂的是发射底盘,整套系统协调动作可将导弹起竖到垂直位置,并矗立在发射台上,也可以将导弹回放到车辆上的水平位置,便于检测与运输。车辆两侧的存储箱可用于导弹机动过程中存储部队保障必须的辅助设备,以及导弹部署后的操作和维护系统,液压和配电装置及操作面板估计也会在这里。通信装置搭载在副驾驶侧车顶部的箱上,可安装天线,以提供对导弹系统的指挥与控制。
发射车性能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正如外界猜测,该导弹发射车与我国的万山WS51200系列运输车的外观尺寸数据的确接近。而WS51200底盘的总载荷重量为122吨,超过了KN-08导弹及起竖发射装备的总重量(估计只有45~50吨),因此完全可以满足运载KN-08导弹机动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朝鲜展示的远程导弹没有壳体,不可能是冷发射导弹,只能是热发射。但从导弹尾部相接的发射台来看,却像冷发射方式那样,没有导流槽。那么大型的一级火箭发动机在地面静态直接点火,尾焰高温对车体的伤害可想而知。也就是说,该导弹的发射车基本是一次性的,这对朝鲜而言成本过于高昂。
发射车来源讨论 发射车的来源成为西方指责中国支持朝鲜导弹计划的借口。实际上他们也承认朝鲜可能是通过商业途径从国外采购了重型卡车底盘,自行改装成导弹发射车,因此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这就好像从朝鲜卫星发射指挥所中发现了计算机,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其中央处理器芯片是美国英特尔或AMD公司的(因为这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PC机CPU产量的绝大多数),那么我们能因此而指责美国为朝鲜导弹发展提供支持、扩散导弹技术吗?
实际上,朝鲜在2000年前曾从白俄罗斯/俄罗斯获取了数量不详的与苏联SS-20中程导弹三用车同类型的民用卡车底盘,而改装用于“舞水端”导弹。朝鲜在其上安装了自己的起竖和发射装备。从2010年的阅兵照片我们可以看出,该车与导弹适配的并不完美,“舞水端”的12米长度只占到该车17米长度的3/4。而此次改装效果要比上次好得多。
西方媒体猜测,KN-08三用车采用了8轴短桥厢型的中国WS51200卡车底盘,据称这是中国制造的最大型号卡车底盘,也用于中国导弹三用车。西方媒体称,该车发展了两种型号——分别是短桥厢和长桥厢——这两种型号在轮舱样式上略有不同,朝鲜使用了短桥厢型作为KN-08导弹的载车。西方媒体称,该底盘是2010年以改装矿山工程机械车名义从中国湖北三江航天集团的三江万山特种车辆厂进口的。西方媒体称,该厂所属公司还是白俄罗斯明斯克卡车厂的控股公司,该厂生产MAZ系列重型车辆,中国的卡车与之通用,MAZ系列重型车辆还用于俄罗斯多型公路机动导弹系统。
总之,朝鲜为KN-08导弹而对这些车辆的采购和改装投入了巨资和时间、精力,如此巨大的投入不会仅仅为了设计一个骗局,这从侧面也表明朝鲜的确存在这种远程弹道导弹。
朝鲜远程弹道导弹事件分析
实际上,早在此次4月15日阅兵前一周,美国间谍机构就发现了朝鲜游行排演队伍中存在一种新型的更大的导弹的模型。那么,朝鲜此次为什么使用模型参加阅兵,而西方又为什么对此津津乐道呢?
朝鲜使用导弹模型的原因 应该说,朝鲜在阅兵中使用与不使用模型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阅兵中使用模型也是许多国家的惯例。用韩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无论哪个国家,都有可能在阅兵时使用纸质或金属材质的导弹模型。韩国也曾在建军节阅兵时,使用过部分导弹模型。”报道进一步解释称,即使朝鲜在阅兵式上使用了金属等材质的假导弹,也并不意味着朝鲜没有真导弹。韩国军方消息人士指出:“和這次阅兵式上看到的导弹模型一样,纸质导弹很难表现出真导弹所具有的外观和质感。虽然朝鲜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还未进入实战部署,但是研发工作很可能已进入收尾阶段。”韩国情报部门透露,朝鲜自去年末至今年2月进行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试验时数次发生爆炸,这正说明朝鲜正在开发远程弹道导弹。 此外,这次阅兵正直朝鲜领导人更替,新任领导人希望借助可震慑西方的新型武器来保持其政权的平稳过渡,并在此后与美日韩的谈判中可以占据先机。而令人遗憾的“银河”3运载火箭的发射失败更突出了这种超级导弹作用。正如西方媒体所称,朝鲜领导人希望藉此挽回卫星发射失败的“面子”,向国内外显示军事实力。
西方如此热衷该事件的动因 众所周知,大型弹道导弹的发展比较复杂,涉及行业领域和配套设施十分复杂,而朝鲜弹道导弹发展又是美国、日本、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监视的重中之重,朝鲜在制造、转运导弹材料和生产导弹部件以及导弹发射试验等环节不透露任何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朝鲜想秘密研制一种导弹几乎没有可能。那么,西方又为何对此次展示的模型事件如此热衷呢?
一是恐惧远程导弹威胁。众所周知,朝鲜为了达到其恐吓韩国和日本的目的,并向美国示威,一直以来都不顾一切地在发展弹道导弹,而朝鲜发展此次阅兵展示的远程导弹的目的显然是针对美国的,因为只有射程超过5000千米,美国的关岛等海外领地才能在朝鲜打击范围之内。如果能研制射程超过6000千米的导弹,则美国的阿拉斯加也将在朝鲜威胁之下。因此西方将朝鲜导弹发展的蛛丝马迹都作为重大情报来研究就不足为奇了。无论KN-08导弹是否是模型,西方都会投入巨大的精力来研究。
二是嫁祸于他国武器扩散。西方媒体对朝鲜阅兵导弹如此热衷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从中找到朝鲜技术如此“突飞猛进”的原因——是谁向朝鲜提供了导弹技术,并将朝鲜发展导弹的责任嫁祸于他。本世纪初,西方几乎一致将朝鲜导弹射程迅速跃升到中程以上的原因归咎于俄罗斯,认为苏联解体后大量俄罗斯专业人员对朝鲜导弹计划提供了帮助。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西方开始将朝鲜导弹发展嫁祸于中国。例如,此次阅兵后,美国《华盛顿时报》、韩国《朝鲜日报》和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等西方媒体,均认为中国为朝鲜提供了导弹发射运输车,并称:朝鮮新导弹运输发射车很可能是基于中国的设计,“两者有相同的前挡风玻璃设计,四个相同的雨刮器配置,相同的车门和把手设计,几乎相同的前保险杠、灯光配置和驾驶室台阶”。并认为,朝鲜新导弹运输车与俄罗斯SS-27洲际导弹发射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问题是中国目前也没有能达到俄罗斯SS-27导弹发射车水平的重型卡车,而仅仅依靠几个雨刷器和保险杠就判断其出于中国也就过于简单和臆测了。而且在工业品全球化的今天,即使朝鲜导弹发射车采用了中国商用部件也很正常,这并不违反联合国有关禁止向朝鲜出口导弹零部件的决议。这就好像非洲的种族冲突和塔利班都使用丰田皮卡,并不能说明日本就支持了恐怖主义或卷入了种族屠杀一样。
三是贬低朝鲜导弹技术能力。实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朝鲜正在开发远程导弹的事实心知肚明。2012年3月7目的《华盛顿时报》就报道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威拉德国会作证时说:“我们观察到朝鲜正在开发一种陆基机动洲际导弹”;“就我所知,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它进行过试验”。那么,西方为什么还要利用“模型说”来否认朝鲜远程导弹的存在呢?实际上这与2011年初中国J-20飞机出现时类似,当时也有西方专家指出网上照片是电脑合成的,甚至也有说是“纸糊”的,而随后的试飞视频让他们闭上了嘴。西方媒体和所谓专家如此说的根本原因是不愿看到这一事实,因而贬低了朝鲜导弹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