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首家娱乐产业及旅游产业信息咨询服务商“艺恩咨询”向《创业邦》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或突破1322亿元,并预测未来三年中国文化产业将驶入发展快车道,游戏、电影、动漫、电视剧及音乐等五个主流文化娱乐形态,形成百舸争流的态势。
在文化产业里的影视版块,2013年走平民路线的小成本电影制作、对非票房领域市场空间的开发、新型导演及结合3D、IMAX的大制作电影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小制作与非票房领域充满想象空间
口述 | 艺恩咨询研究经理刘翠萍 整理 | 夏宏
影视方面未来的一个趋势是,动作、爱情片、喜剧、科幻依然是大部分观众喜欢的电影类型。从院线方看,3D,IMAX每年的市场份额很大,2012年,占比应该超过50%以上了。另一个趋势是,类似《泰》这样的中小成本的影片,会带动一批喜剧、爱情片、惊悚片的出现。这些影片投资少,但可能带来高回报率。
此外,一些新的导演将拥有更多机会。华谊、光线还有博纳这些业内的大公司,每年会推出6、7部电影,那么冯小刚的电影可能只占其中的一部。而那些做内容的创业型影视公司,需要专注于哪些内容是长项,这样才可能和大公司形成竞争差异。
影视版块,大家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票房。它延伸出来的空间,即非票房这一块,还是一个探索阶段。可以去开发,其实市场一样广阔。我认为影视行业,让它快速发展形成规模的话,这个方面会有所表现。
例如,和版权有关的传播,比如网络、无线、电视这样的播出平台与版权的商业关系。出售版权的价格是不是合理?从网络传播去年一年的表现来看,它其实已经逐渐地在进入相对规范的一个过程之中。还有就是海外票房,因为我们现在的影片出口,更多的是直接把版权全卖了,一次性收费。这些是我们未来可能更多去拓展的领域,当然,前提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影片,才能延伸、支撑它这些周边的产业,包括一些相关产品的开发。
二是在影视产业链上的细分领域,做广告植入的这类公司会有发展机会。回过头看,2002年伴随冯小刚的电影,就有一些给电影做广告的公司出现。冯小刚的影片植入是自己做,然后自己去招商。它内部有这样一个团队。但还是有盈利的公司出现,如万达银幕等等。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2011年大概在18到20亿左右。2012年,我们还没有做预计。
电影内容可以辐射周边很大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上下游,还有对相关设备的需求、研发。它的触角非常大,如果能够把触角更深入地扎下去的话,那么,它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
平民市场是引爆点
口述 |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 整理 | 夏宏
《泰》一下子爆破出来。你可以看到,老百姓对接地气的娱乐渴望太强烈了。说句实话,它看看也就这样了,但是它有那么多票房,说明这个市场多么贫乏。第二,就是说小投资会有大爆破,我非常看好中青年导演,特别是这种更加接近老百姓,而且真正能走市场化道路的人。现在拍国产大片,你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市场能不能接受。整个影视行业,有点儿像在赌博。我觉得走平民化、市场化的这种片子会大量出来。它可能会形成一个趋势。一下子火起来。
文化产业太广了,今年会怎么样、明年会怎么样,很难讲。比如突然引进一个国际大片,就可能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所以很难用一个固化的思维,去判断它的发展曲线。但我觉得影视这个行业,今年肯定火。特别是小电影制作。《泰》的成功,刺激了一个平民市场。
中国真的太缺少娱乐,老百姓对这个的渴望程度非常高。有人会说,这个市场娱乐片原来不是也拍得多了么。我觉得真的不完全是这样,老百姓太希望有好的东西出来。《泰》成功,运气是一部分。但本质上跟王长田的风格有关,他对底层生活的了解,可能比同行更深。真正了解老百姓在做什么,喜欢什么。从这个层面上看,他跟冯小刚还是不一样,冯小刚讲的是老百姓的幽默,同时相对追求一种艺术性的东西,他不完全是一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这个跟《泰》有蛮大的一个差别。
《泰》留给人一个很大的启示。你有很好的创意团队,就有可能成功。影视行业不是说有华谊兄弟、光线这样的大公司存在,以后创业型公司就没机会了。它和传统的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完全不一样,有巨头在其他人就不能玩儿了。但在艺术创作这个行业里面,封不死你的路。哪怕院线不能放我的电影,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放,可以在老百姓中间传播。所以说这个行业我认为,属于星星之火永远可以点燃。
但这个行业的风险极大,一点都不比互联网低。大家都认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成功概率很低。实际上你回过头来看,在影视行业里面,成功概率并不高。你看不到什么。今年你成功了,不代表明年成功。但对于草根(创业者、服务草根市场)来讲的话,它的这个发展空间可能比互联网更大。因为互联网对创业者的准入门槛、及竞争越来越厉害,已经很难再找到这种(低成本投入,高回报)的大东西。这是机会。
互联网和文化产业不是两个完全隔绝的行业,实际上可以融通。如果有人今天聪明得能够把这两个行业结合起来,我相信一定有东西出来。文化行业里面缺什么东西呢?技术、人才,特别缺经理人才。大部分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放在那里,根本没人知道你。商业人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间,是很关键的一环。但互联网行业不缺这个,如果谁能把互联网行业有影响的人结合起来,说不准这个产业就真的令人产生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整个技术推动了以后,比如说移动支付、移动识别、标签等等,它一定会跟文化产业越来越结合密切,所以它会推动这个文化产业的科技的含量。原来这个产业说句实话,大家都觉得没有科技含量,和科技的关联度太小了。
在文化产业里的影视版块,2013年走平民路线的小成本电影制作、对非票房领域市场空间的开发、新型导演及结合3D、IMAX的大制作电影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小制作与非票房领域充满想象空间
口述 | 艺恩咨询研究经理刘翠萍 整理 | 夏宏
影视方面未来的一个趋势是,动作、爱情片、喜剧、科幻依然是大部分观众喜欢的电影类型。从院线方看,3D,IMAX每年的市场份额很大,2012年,占比应该超过50%以上了。另一个趋势是,类似《泰》这样的中小成本的影片,会带动一批喜剧、爱情片、惊悚片的出现。这些影片投资少,但可能带来高回报率。
此外,一些新的导演将拥有更多机会。华谊、光线还有博纳这些业内的大公司,每年会推出6、7部电影,那么冯小刚的电影可能只占其中的一部。而那些做内容的创业型影视公司,需要专注于哪些内容是长项,这样才可能和大公司形成竞争差异。
影视版块,大家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票房。它延伸出来的空间,即非票房这一块,还是一个探索阶段。可以去开发,其实市场一样广阔。我认为影视行业,让它快速发展形成规模的话,这个方面会有所表现。
例如,和版权有关的传播,比如网络、无线、电视这样的播出平台与版权的商业关系。出售版权的价格是不是合理?从网络传播去年一年的表现来看,它其实已经逐渐地在进入相对规范的一个过程之中。还有就是海外票房,因为我们现在的影片出口,更多的是直接把版权全卖了,一次性收费。这些是我们未来可能更多去拓展的领域,当然,前提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影片,才能延伸、支撑它这些周边的产业,包括一些相关产品的开发。
二是在影视产业链上的细分领域,做广告植入的这类公司会有发展机会。回过头看,2002年伴随冯小刚的电影,就有一些给电影做广告的公司出现。冯小刚的影片植入是自己做,然后自己去招商。它内部有这样一个团队。但还是有盈利的公司出现,如万达银幕等等。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2011年大概在18到20亿左右。2012年,我们还没有做预计。
电影内容可以辐射周边很大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上下游,还有对相关设备的需求、研发。它的触角非常大,如果能够把触角更深入地扎下去的话,那么,它会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
平民市场是引爆点
口述 |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 整理 | 夏宏
《泰》一下子爆破出来。你可以看到,老百姓对接地气的娱乐渴望太强烈了。说句实话,它看看也就这样了,但是它有那么多票房,说明这个市场多么贫乏。第二,就是说小投资会有大爆破,我非常看好中青年导演,特别是这种更加接近老百姓,而且真正能走市场化道路的人。现在拍国产大片,你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市场能不能接受。整个影视行业,有点儿像在赌博。我觉得走平民化、市场化的这种片子会大量出来。它可能会形成一个趋势。一下子火起来。
文化产业太广了,今年会怎么样、明年会怎么样,很难讲。比如突然引进一个国际大片,就可能带动了整个产业链,所以很难用一个固化的思维,去判断它的发展曲线。但我觉得影视这个行业,今年肯定火。特别是小电影制作。《泰》的成功,刺激了一个平民市场。
中国真的太缺少娱乐,老百姓对这个的渴望程度非常高。有人会说,这个市场娱乐片原来不是也拍得多了么。我觉得真的不完全是这样,老百姓太希望有好的东西出来。《泰》成功,运气是一部分。但本质上跟王长田的风格有关,他对底层生活的了解,可能比同行更深。真正了解老百姓在做什么,喜欢什么。从这个层面上看,他跟冯小刚还是不一样,冯小刚讲的是老百姓的幽默,同时相对追求一种艺术性的东西,他不完全是一个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这个跟《泰》有蛮大的一个差别。
《泰》留给人一个很大的启示。你有很好的创意团队,就有可能成功。影视行业不是说有华谊兄弟、光线这样的大公司存在,以后创业型公司就没机会了。它和传统的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完全不一样,有巨头在其他人就不能玩儿了。但在艺术创作这个行业里面,封不死你的路。哪怕院线不能放我的电影,还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放,可以在老百姓中间传播。所以说这个行业我认为,属于星星之火永远可以点燃。
但这个行业的风险极大,一点都不比互联网低。大家都认为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成功概率很低。实际上你回过头来看,在影视行业里面,成功概率并不高。你看不到什么。今年你成功了,不代表明年成功。但对于草根(创业者、服务草根市场)来讲的话,它的这个发展空间可能比互联网更大。因为互联网对创业者的准入门槛、及竞争越来越厉害,已经很难再找到这种(低成本投入,高回报)的大东西。这是机会。
互联网和文化产业不是两个完全隔绝的行业,实际上可以融通。如果有人今天聪明得能够把这两个行业结合起来,我相信一定有东西出来。文化行业里面缺什么东西呢?技术、人才,特别缺经理人才。大部分的文化创意产品都是放在那里,根本没人知道你。商业人才,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间,是很关键的一环。但互联网行业不缺这个,如果谁能把互联网行业有影响的人结合起来,说不准这个产业就真的令人产生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整个技术推动了以后,比如说移动支付、移动识别、标签等等,它一定会跟文化产业越来越结合密切,所以它会推动这个文化产业的科技的含量。原来这个产业说句实话,大家都觉得没有科技含量,和科技的关联度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