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和指导老师明确教学方向三个角度对“互联网+”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均在进行或已完成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包括教育行业。除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之间的融合之外,“互联网”还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做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依靠老师的口述,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口述教学的模式虽然也能够打开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但是不能进行直观性的演示,特别是针对于初中化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并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则不同,其不仅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而且还有助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然后咨询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所看到老师在清澈的水杯中滴入了一滴品红,这滴品红随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扩散到整杯水中。”老师:“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一滴品红是怎么扩散到整杯清水当中的呢?”学生:“慢慢扩散的。”老师:“慢慢表示时间,不表示方式。比如老师缓缓地来到学生面前,方式是走,而不是缓缓。”学生:“不知道。”/“品红是通过移动的方式扩散的。”老师:“同学们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是通过移动扩散的。移动扩散,大家认可这个说法吗?”学生:“认可。”/“难以置信。”老师:“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没有了。”老师:“我们再看一组动画,帮助同学们解开疑惑。”通过“互联网”展示品红分子的运动轨迹,将抽象的分子运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二、借助翻转课堂,引导学生预习
“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化学知识的教学不再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课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和安排,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一课之前,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向学生发布三组视频,视频内容分别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让学生观察制取氧气的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过程中不同步骤的注意事项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顺序。在次日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简化实验演示步骤,转而让学生直接自主开展制取氧气实验,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于非实验课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在教学“金属材料”一课之前,老师可以发布关于金属材料的相关问题:铁的颜色、铁和铝、铜、金、银间的硬度比较以及钨、铁、铜、金、银、铝间的熔点比较猜想等。针对不同的问题,老师可以分别发布给不同的学生,而不必完全一致,一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二是避免学生相互串通答案,不劳而获。
三、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明确教学方向
通常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就是作业和考试,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片面,而且也不利于老师进行全面性的统计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網”的数据分析功能挖掘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从而为自身的教学方向提供指引。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系统一站式平台分析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如果是某个或者少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熟练,老师则可以利用自习或者课下时间帮助这部分学生提供指导。如果是全班集体或者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够清楚,老师则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疑难点。其次,“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还能够帮助老师分析中考命题趋势,以帮助老师明确教学重点。此外,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不仅可以应用于老师,还可以应用于学生,即学生通过“互联网”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解自身在初中化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指导。
“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其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师明确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燕,黄丹,梁琨红,刘杨珍,陈艳春,黄雪萍,覃妹柳,罗旭健.互联网+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示例[J].广东化工,2019,46(13):223-224+228.
[2]章昊.浅谈“互联网+”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9.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深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均在进行或已完成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包括教育行业。除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之间的融合之外,“互联网”还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做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主要依靠老师的口述,即所谓的言传身教。口述教学的模式虽然也能够打开学生们的想象空间,但是不能进行直观性的演示,特别是针对于初中化学这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并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则不同,其不仅能够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展示,而且还有助于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然后咨询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所看到老师在清澈的水杯中滴入了一滴品红,这滴品红随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扩散到整杯水中。”老师:“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一滴品红是怎么扩散到整杯清水当中的呢?”学生:“慢慢扩散的。”老师:“慢慢表示时间,不表示方式。比如老师缓缓地来到学生面前,方式是走,而不是缓缓。”学生:“不知道。”/“品红是通过移动的方式扩散的。”老师:“同学们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是通过移动扩散的。移动扩散,大家认可这个说法吗?”学生:“认可。”/“难以置信。”老师:“还有其他答案吗?”学生:“没有了。”老师:“我们再看一组动画,帮助同学们解开疑惑。”通过“互联网”展示品红分子的运动轨迹,将抽象的分子运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
二、借助翻转课堂,引导学生预习
“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化学知识的教学不再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课下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和安排,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一课之前,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向学生发布三组视频,视频内容分别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通过让学生观察制取氧气的视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而且还可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掌握实验过程中不同步骤的注意事项以及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顺序。在次日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简化实验演示步骤,转而让学生直接自主开展制取氧气实验,提高课堂效率。针对于非实验课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任务清单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比如在教学“金属材料”一课之前,老师可以发布关于金属材料的相关问题:铁的颜色、铁和铝、铜、金、银间的硬度比较以及钨、铁、铜、金、银、铝间的熔点比较猜想等。针对不同的问题,老师可以分别发布给不同的学生,而不必完全一致,一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二是避免学生相互串通答案,不劳而获。
三、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明确教学方向
通常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就是作业和考试,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不仅片面,而且也不利于老师进行全面性的统计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網”的数据分析功能挖掘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从而为自身的教学方向提供指引。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系统一站式平台分析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如果是某个或者少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熟练,老师则可以利用自习或者课下时间帮助这部分学生提供指导。如果是全班集体或者大部分学生对某个知识点不够清楚,老师则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体讲解,帮助学生扫除知识疑难点。其次,“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还能够帮助老师分析中考命题趋势,以帮助老师明确教学重点。此外,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不仅可以应用于老师,还可以应用于学生,即学生通过“互联网”数据的分析评价了解自身在初中化学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方向提供指导。
“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其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而且还能够帮助老师明确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邱燕,黄丹,梁琨红,刘杨珍,陈艳春,黄雪萍,覃妹柳,罗旭健.互联网+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示例[J].广东化工,2019,46(13):223-224+228.
[2]章昊.浅谈“互联网+”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