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工厂是有表情的。但是,我发现,我除了自己之外,根本看不清工厂其他人。
这些年,有很多写工厂而出名的人。他们到工厂蹲点、采风,扮成工人的形象参与工作或者与工人交流,要么喝酒吃饭,有蜻蜓点水式的,有的暂时寄居式的,一两年都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也有。所见所闻所得,非常有限,而从写作者出发的写作,本身就已经与工厂的现实背道而驰。他们写工厂的噪音、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生而为人又不能完全活得像人的遭遇等等,着眼很大。有一点是十分明显的:遮蔽和临时性很强,有时我甚至不能与之产生共鸣。毕竟,他们在背后还有其他退路,之于工厂的写作,说是一种体验,更接近真实。
我不一样。我在工厂时间太长,22年,心情复杂和矛盾,不能简单归为喜欢或是不喜欢。我常常反思式地和自己对话:工厂并不冷淡,但不完全只有温情。由于这些多路径的思绪起伏,我对我的工厂的评价,一般很克制,更不会盲目下笔,写出我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或者让人曲解。
这不仅仅是立场的问题。立场很反复,与人性也没有多大关系,有时折射和反映的是一个人狭窄的,带有偏执的成长轨迹。这一切,说到底除了个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外,还有隐匿着的,对语言和对真相刻意的择取。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群体性的问题。我在工厂经历了青春、中年,基本算是完成了自我的成长。我根据我在工厂的所有经历,姑且叫做经历而非遭遇,但,就算说是遭遇也不为过,毕竟也有不为人知的难和痛。但,也并不能代表工厂的全部。
每个个体的单一及不可复制,所以工厂是隐秘,是美学。若非要言说,如今我身处的工厂变得更加沉默,静谧。半躺着的羸弱的喘息,闭目养神或是等待中,缘由用不了多久自有分晓。无论习惯与否,怀旧总是不可避免。我虽然还在这里,但是我觉得这和以前的工厂不一样了,像衰老的人儿,谁都知道这里的一切都将随着环保搬迁而消失。
2
从生活区来到我的工厂,快要到的时候,不离不弃的TRT发电、风机运行、高炉打开放散阀等这些运转中的机器组成了最最工厂的声音就来了,先是自己的车被包裹起来,到了办公楼下,人下了车以后整个人被包裹起来。它真的很奇怪。久了,当自己真的停下手中的活计喝一口白水的时候,人才会想起:这些真的是噪音。
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吗?它会被忘记,还是人们的耐受力的实证?我没有不满,抗议与据理力争些什么则更加谈不上:这,不就是货真价实的工厂吗?也可以说是我的选择,这不就是我想要或者不想要的生活吗!
在工厂之前的时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里,比之今天更加恶劣的工厂时代里,噪音的工厂,艰难的工厂,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的工厂,这样那样的工厂就那么伫立在这里。我四岁就在这块土地了,我太记得这里的一切。工厂附近的防空洞我钻过,里面有轨道车。我们用油毛毡点燃当照明,穿过这个钢铁厂富有象征意义的、办公用的——“一号大楼”直到临近工厂的出口处,我站在那里看到薄板车间的屋顶,往事历历在目。
3
工厂的表情各有不同。
特别是不熟悉的厂子,就更不容易说得清楚,比如烧结和炼钢。这样的工厂,真的不好形容。说炼钢我根本不懂;说烧结,我勉强熟悉,也还问了很多其中的人们,他们说不就是烧结么,没有什么好说的,有堆原料的场子,有把矿石烧成小黑球的球团车间,反正就是炼铁的前一道工序。外行人还是不知道的。本来这样带有文学性质的描述只会是个大概,敘述只能言简意赅,更加专业的理论和时间知识需要深入学习。那么就此摘抄定义:烧结是不能直接加入高炉的铁(精)矿粉造块的主要方法之一。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晶粒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一百多个字的解释,很是浅显,但可以知道大概,我也只能写到这里。身处工厂的许多人,很少写作。但其实也有很多人想写的,就是说得出、写不出,他们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表达得很着急,我明白了他们言语之下的真意,有时会通过我的写作,表达一些他们的真实想法。在具体的工厂中,他们更多的是用整个身心去感悟和触摸。除了工厂以外的很多人和事,他们没有更多的思考。
我也常常深陷其中,用宿命论来宽慰和开脱自己。想多了,就自然会归纳和分类,什么是值得与不值得,根本没有所谓价值观的定义可以解释。自此也不要想着去引导他人渐入佳境,慢慢的慢慢的,封锁自我。
其实说了这些之后,我最想说的是,工厂的沉默和热闹,针对的只是一些人。这一点,和其他任何的企业可能也没有多大的、质的区别。
就是这样的,在所有的噪音和灰尘中弥漫,工厂似乎没有话要说。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它是隐忍。它有时狰狞、无情、抛弃、尽量不让人发觉,表面浮夸的容颜,大概是热火朝天的辉煌,吞噬着青春,甚至生命、鲜血——但其中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们。
不能否认,也有温情和文学。其中所想,有时完全并不是出自于真正的工人的内心,恰好是一群可以,或者能写作的人,他们本身并不是具体的哪一个工人,在那里善意凭吊和猜测。而且就算是写了工人,也只是其中几个。这样的写法,与大多数的文学创作思路,没有多少不同。
它有一些铮铮铁骨,它也有一些儿女情长。它的纯粹的只谈生产的、工资和奖金,冷漠中散发出酸臭。它无法通过自身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它总是依赖和顺从,忘记自我的同时,忽略了其中的人。
工厂与工人之间,有瓜葛的。烧结、炼铁、炼钢,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工厂均如此。指标、目标,堪称牵动所有人心,很真诚,钱的多少,甚至从其中窥破人格,又是现实不已。它本来什么也不是。包括其中的故事,工人不在这里也会发生故事,我发现一旦有人愿意讲出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就成了恶的代表,坏的专利,最后曲终人散,没有故事,只有先进事迹材料。
年复一年。
4
诚然,这里的工厂有很多。我只能具体写一两个,是因为我只在这两个工序的工厂呆过,烧结——真的写不好。炼铁就不同了,我围着铁质的高炉呆了二十多年,还亲自在高炉上拉过料、烧过热风炉,我很熟悉。如果高炉是一个人的话,真的,他就是我这么多年的熟人了,我可以描述得绘声绘色。
工厂是有表情的。但是,我发现,我除了自己之外,根本看不清工厂其他人。
这些年,有很多写工厂而出名的人。他们到工厂蹲点、采风,扮成工人的形象参与工作或者与工人交流,要么喝酒吃饭,有蜻蜓点水式的,有的暂时寄居式的,一两年都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也有。所见所闻所得,非常有限,而从写作者出发的写作,本身就已经与工厂的现实背道而驰。他们写工厂的噪音、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生而为人又不能完全活得像人的遭遇等等,着眼很大。有一点是十分明显的:遮蔽和临时性很强,有时我甚至不能与之产生共鸣。毕竟,他们在背后还有其他退路,之于工厂的写作,说是一种体验,更接近真实。
我不一样。我在工厂时间太长,22年,心情复杂和矛盾,不能简单归为喜欢或是不喜欢。我常常反思式地和自己对话:工厂并不冷淡,但不完全只有温情。由于这些多路径的思绪起伏,我对我的工厂的评价,一般很克制,更不会盲目下笔,写出我自己都不喜欢的作品,或者让人曲解。
这不仅仅是立场的问题。立场很反复,与人性也没有多大关系,有时折射和反映的是一个人狭窄的,带有偏执的成长轨迹。这一切,说到底除了个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以外,还有隐匿着的,对语言和对真相刻意的择取。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群体性的问题。我在工厂经历了青春、中年,基本算是完成了自我的成长。我根据我在工厂的所有经历,姑且叫做经历而非遭遇,但,就算说是遭遇也不为过,毕竟也有不为人知的难和痛。但,也并不能代表工厂的全部。
每个个体的单一及不可复制,所以工厂是隐秘,是美学。若非要言说,如今我身处的工厂变得更加沉默,静谧。半躺着的羸弱的喘息,闭目养神或是等待中,缘由用不了多久自有分晓。无论习惯与否,怀旧总是不可避免。我虽然还在这里,但是我觉得这和以前的工厂不一样了,像衰老的人儿,谁都知道这里的一切都将随着环保搬迁而消失。
2
从生活区来到我的工厂,快要到的时候,不离不弃的TRT发电、风机运行、高炉打开放散阀等这些运转中的机器组成了最最工厂的声音就来了,先是自己的车被包裹起来,到了办公楼下,人下了车以后整个人被包裹起来。它真的很奇怪。久了,当自己真的停下手中的活计喝一口白水的时候,人才会想起:这些真的是噪音。
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吗?它会被忘记,还是人们的耐受力的实证?我没有不满,抗议与据理力争些什么则更加谈不上:这,不就是货真价实的工厂吗?也可以说是我的选择,这不就是我想要或者不想要的生活吗!
在工厂之前的时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里,比之今天更加恶劣的工厂时代里,噪音的工厂,艰难的工厂,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的工厂,这样那样的工厂就那么伫立在这里。我四岁就在这块土地了,我太记得这里的一切。工厂附近的防空洞我钻过,里面有轨道车。我们用油毛毡点燃当照明,穿过这个钢铁厂富有象征意义的、办公用的——“一号大楼”直到临近工厂的出口处,我站在那里看到薄板车间的屋顶,往事历历在目。
3
工厂的表情各有不同。
特别是不熟悉的厂子,就更不容易说得清楚,比如烧结和炼钢。这样的工厂,真的不好形容。说炼钢我根本不懂;说烧结,我勉强熟悉,也还问了很多其中的人们,他们说不就是烧结么,没有什么好说的,有堆原料的场子,有把矿石烧成小黑球的球团车间,反正就是炼铁的前一道工序。外行人还是不知道的。本来这样带有文学性质的描述只会是个大概,敘述只能言简意赅,更加专业的理论和时间知识需要深入学习。那么就此摘抄定义:烧结是不能直接加入高炉的铁(精)矿粉造块的主要方法之一。烧结的结果是粉末颗粒之间发生粘结,烧结体的强度增加,把粉末颗粒的聚集体变成晶粒聚结体,从而获得所需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制品或材料。一百多个字的解释,很是浅显,但可以知道大概,我也只能写到这里。身处工厂的许多人,很少写作。但其实也有很多人想写的,就是说得出、写不出,他们跟我说起这些的时候,表达得很着急,我明白了他们言语之下的真意,有时会通过我的写作,表达一些他们的真实想法。在具体的工厂中,他们更多的是用整个身心去感悟和触摸。除了工厂以外的很多人和事,他们没有更多的思考。
我也常常深陷其中,用宿命论来宽慰和开脱自己。想多了,就自然会归纳和分类,什么是值得与不值得,根本没有所谓价值观的定义可以解释。自此也不要想着去引导他人渐入佳境,慢慢的慢慢的,封锁自我。
其实说了这些之后,我最想说的是,工厂的沉默和热闹,针对的只是一些人。这一点,和其他任何的企业可能也没有多大的、质的区别。
就是这样的,在所有的噪音和灰尘中弥漫,工厂似乎没有话要说。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它是隐忍。它有时狰狞、无情、抛弃、尽量不让人发觉,表面浮夸的容颜,大概是热火朝天的辉煌,吞噬着青春,甚至生命、鲜血——但其中毕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们。
不能否认,也有温情和文学。其中所想,有时完全并不是出自于真正的工人的内心,恰好是一群可以,或者能写作的人,他们本身并不是具体的哪一个工人,在那里善意凭吊和猜测。而且就算是写了工人,也只是其中几个。这样的写法,与大多数的文学创作思路,没有多少不同。
它有一些铮铮铁骨,它也有一些儿女情长。它的纯粹的只谈生产的、工资和奖金,冷漠中散发出酸臭。它无法通过自身来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问题。它总是依赖和顺从,忘记自我的同时,忽略了其中的人。
工厂与工人之间,有瓜葛的。烧结、炼铁、炼钢,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工厂均如此。指标、目标,堪称牵动所有人心,很真诚,钱的多少,甚至从其中窥破人格,又是现实不已。它本来什么也不是。包括其中的故事,工人不在这里也会发生故事,我发现一旦有人愿意讲出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就成了恶的代表,坏的专利,最后曲终人散,没有故事,只有先进事迹材料。
年复一年。
4
诚然,这里的工厂有很多。我只能具体写一两个,是因为我只在这两个工序的工厂呆过,烧结——真的写不好。炼铁就不同了,我围着铁质的高炉呆了二十多年,还亲自在高炉上拉过料、烧过热风炉,我很熟悉。如果高炉是一个人的话,真的,他就是我这么多年的熟人了,我可以描述得绘声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