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课题化训练就是指在进行一次话题作文训练时,把话题升级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进行较长时间的作业训练,在充分收集资料、占有资料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再付诸表达。
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一个话题最理想的做法无非是,拿到一个话题,从中获取写作范围和写作要求等相关信息,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提炼一个明确的中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安排一个合理的结构,然后表达成文,从审题到表达成文可以用有限的钟点来计算。
其实,我们中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想把自己的最佳水平体现出来,就不能满足于个把小时之间完成的“急就章”,要引导学生花工夫去磨,去啃,去探究,把话题课题化,以课题研究的高度对待一次写作训练,这样做至少有下面几点好处:
第一,改变写作训练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倾向。平常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时,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交上来的习作是优是劣,而对学生如何完成这篇作文的,却少有关注。曾有一位《围城》研究者向作者问及小说的创作经过,钱钟书如是回答:“假如你觉得你吃了个鸡蛋不错,又何必在意那下蛋的母鸡以及那下蛋的过程呢?”钱先生这话是针对作家创作而言的,对于一个作家,读者只须看他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作品的优劣,至于创作者以及创作过程,无须过问太多。但学生练习写作就不一样了,学生习作的读者是教师,教师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鸡蛋”,而且要研究“下蛋的鸡”以及“下蛋”的过程,课题化写作训练就是要把这个“下蛋”过程重视起来。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效率。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写作积累的不断丰富,这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至于怎样积累更有效呢?往往又讲得很模糊,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要求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多写,这个道理不用讲学生也懂。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读,怎么看,怎么听。好比一个教游泳的教练把学员带到河边,指着河水对他们说这里水很好你们自己下去练吧,这样既无目标也无步骤的训练,只能让人无所适从,作文训练也同此理。课题化写作训练就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写作任务去进行写作素材的搜集研究。事实证明,这样做比那种既无目标也无步骤的“漫游式”积累要来得有效。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课题化训练过程,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探究的过程,是不断优化写作素材、调整写作思路的过程。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题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审题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第四,可以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就一个话题进行长时间作业训练,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最佳状态调出来,他们可以从研究前后所写文章的差异中,切实地感受到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下面以话题“心态”的课题化写作训练为例作稍微具体一点的分析。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最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得低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心态”的范围内。
这个话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写作思路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一、良好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乐观自信,真诚坦然,公正无私,能正确面对成功失败,荣辱得失,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人,也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好的心态能使你逢凶化吉,转败为胜,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能带来健康吉祥,能为生活增添生机活力。二、不良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偏狭自卑,冷漠自私,嫉妒刻薄,不能正确地面对成败得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不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的心态会给他人带来危害,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种种麻烦,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三、影响心态的因素。有内因,如如年龄性别,学识修养,兴趣爱好等;有外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针对这个话题的写作训练,笔者采用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先让学生限时完成,限定时间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习作交上来,但除了少数几篇出彩的,大多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之作。
接下来是把这个话题升格为一个课题让学生研究,叮嘱学生要经过深入探究,积累了充分的素材之后再写。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不少学生竟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发现原来这个话题所提供的写作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他们先根据话题材料进行多方面的思路拓展,把这个话题进一步细化,再分列出一些子课题并精心制定研究方案。把学生的研究方案稍作汇总,他们的选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把研究的目标对准具体的一个人或一类人,以此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有历史人物,有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也有现实中人。
有一个选题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文人的心态》,研究的是苏轼,选题的研究视角是从苏轼的生平事迹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窥探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这个选题具有典型性,苏轼代表着一类封建文人,他的心态也代表着一类封建文人的心态。类似的还有研究李白的,研究曹操的,研究曾国藩的……
有的学生就近取材,以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文学形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如《寡妇的心态——焦母研究》、《守财奴的心态——葛朗台研究》、《阿Q的心态——精神胜利法研究》。典型人物有着典型性格,他们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心态也具有典型性。学生能就近取材,就熟取材,是应该给予大力肯定和鼓励的。
也有学生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研究个案。比如有一个选题为《面对大山的静默——父亲的辩证法》,这个学生研究的是自己的父亲,一个终身与大山为伴的汉子,一个粗犷放达、质朴坚韧的心灵世界。也有学生以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同学、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的。
二、以具体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类文章所探讨的问题作为研究个案。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同龄人作品,只要其内容涉及“心态”的。
比如,有一个选题为《名家论“嫉妒”》,嫉妒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不良心态,曾有不少人专门写文章对此进行论述,当中就包括一些大师级人物的著述,如叔本华,如蒙田。中国作家梁晓声也写过一篇题为《男人的嫉妒》的文章。能搜集古今中外那些谈论“嫉妒”的文章仔细品读,对拓展写作思路无疑会有很大帮助。课题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作了认真摘录评点,作为成果表达,最后课题组成员也围绕“嫉妒”写了一组文章,这些文章跟先前那些空洞浮泛限时之作比,确有明显的进步。
我给学生预定的研究时间为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叫他们交流研究成果时,就少见到那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文章了。更为要紧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树立起了探究意识,慢慢养成了先研究后表达的好习惯。
当然,提倡课题化写作训练,并不完全屏除限时性作文训练。写作速度也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而言,他们还要应付大大小小各类不同的考试,提高写作速度也是很实际的一件事。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题化训练和限时性训练结合起来,不妨称之为“精写”和“泛写”相结合吧。用来“精写”的题目要少而精,要便于学生确立课题,话题材料要具有拓展性,能给学生提供较宽广的探究空间,一般一个学期选择一至两个题目为宜。至于限时训练的次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作文教学中若能把这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继利,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苍南。
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一个话题最理想的做法无非是,拿到一个话题,从中获取写作范围和写作要求等相关信息,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提炼一个明确的中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安排一个合理的结构,然后表达成文,从审题到表达成文可以用有限的钟点来计算。
其实,我们中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想把自己的最佳水平体现出来,就不能满足于个把小时之间完成的“急就章”,要引导学生花工夫去磨,去啃,去探究,把话题课题化,以课题研究的高度对待一次写作训练,这样做至少有下面几点好处:
第一,改变写作训练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不良倾向。平常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时,我们关注的往往只是交上来的习作是优是劣,而对学生如何完成这篇作文的,却少有关注。曾有一位《围城》研究者向作者问及小说的创作经过,钱钟书如是回答:“假如你觉得你吃了个鸡蛋不错,又何必在意那下蛋的母鸡以及那下蛋的过程呢?”钱先生这话是针对作家创作而言的,对于一个作家,读者只须看他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作品的优劣,至于创作者以及创作过程,无须过问太多。但学生练习写作就不一样了,学生习作的读者是教师,教师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鸡蛋”,而且要研究“下蛋的鸡”以及“下蛋”的过程,课题化写作训练就是要把这个“下蛋”过程重视起来。
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效率。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写作积累的不断丰富,这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至于怎样积累更有效呢?往往又讲得很模糊,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要求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多写,这个道理不用讲学生也懂。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读,怎么看,怎么听。好比一个教游泳的教练把学员带到河边,指着河水对他们说这里水很好你们自己下去练吧,这样既无目标也无步骤的训练,只能让人无所适从,作文训练也同此理。课题化写作训练就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写作任务去进行写作素材的搜集研究。事实证明,这样做比那种既无目标也无步骤的“漫游式”积累要来得有效。
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课题化训练过程,就是对写作材料进行反复推敲、深入探究的过程,是不断优化写作素材、调整写作思路的过程。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题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审题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第四,可以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就一个话题进行长时间作业训练,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最佳状态调出来,他们可以从研究前后所写文章的差异中,切实地感受到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下面以话题“心态”的课题化写作训练为例作稍微具体一点的分析。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运儿,如果心态不正常,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口常开。评价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最重,那就很可能拒绝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得低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心态”的范围内。
这个话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写作思路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一、良好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乐观自信,真诚坦然,公正无私,能正确面对成功失败,荣辱得失,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人,也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好的心态能使你逢凶化吉,转败为胜,化干戈为玉帛;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能带来健康吉祥,能为生活增添生机活力。二、不良心态的表现及其作用。如偏狭自卑,冷漠自私,嫉妒刻薄,不能正确地面对成败得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也不能坦然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的心态会给他人带来危害,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种种麻烦,使人际关系恶化,导致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三、影响心态的因素。有内因,如如年龄性别,学识修养,兴趣爱好等;有外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针对这个话题的写作训练,笔者采用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是先让学生限时完成,限定时间为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习作交上来,但除了少数几篇出彩的,大多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之作。
接下来是把这个话题升格为一个课题让学生研究,叮嘱学生要经过深入探究,积累了充分的素材之后再写。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不少学生竟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发现原来这个话题所提供的写作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他们先根据话题材料进行多方面的思路拓展,把这个话题进一步细化,再分列出一些子课题并精心制定研究方案。把学生的研究方案稍作汇总,他们的选题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把研究的目标对准具体的一个人或一类人,以此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有历史人物,有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也有现实中人。
有一个选题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文人的心态》,研究的是苏轼,选题的研究视角是从苏轼的生平事迹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窥探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这个选题具有典型性,苏轼代表着一类封建文人,他的心态也代表着一类封建文人的心态。类似的还有研究李白的,研究曹操的,研究曾国藩的……
有的学生就近取材,以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文学形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如《寡妇的心态——焦母研究》、《守财奴的心态——葛朗台研究》、《阿Q的心态——精神胜利法研究》。典型人物有着典型性格,他们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心态也具有典型性。学生能就近取材,就熟取材,是应该给予大力肯定和鼓励的。
也有学生选择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研究个案。比如有一个选题为《面对大山的静默——父亲的辩证法》,这个学生研究的是自己的父亲,一个终身与大山为伴的汉子,一个粗犷放达、质朴坚韧的心灵世界。也有学生以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同学、老师为个案研究对象的。
二、以具体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类文章所探讨的问题作为研究个案。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同龄人作品,只要其内容涉及“心态”的。
比如,有一个选题为《名家论“嫉妒”》,嫉妒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不良心态,曾有不少人专门写文章对此进行论述,当中就包括一些大师级人物的著述,如叔本华,如蒙田。中国作家梁晓声也写过一篇题为《男人的嫉妒》的文章。能搜集古今中外那些谈论“嫉妒”的文章仔细品读,对拓展写作思路无疑会有很大帮助。课题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作了认真摘录评点,作为成果表达,最后课题组成员也围绕“嫉妒”写了一组文章,这些文章跟先前那些空洞浮泛限时之作比,确有明显的进步。
我给学生预定的研究时间为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叫他们交流研究成果时,就少见到那种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文章了。更为要紧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树立起了探究意识,慢慢养成了先研究后表达的好习惯。
当然,提倡课题化写作训练,并不完全屏除限时性作文训练。写作速度也是衡量写作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而言,他们还要应付大大小小各类不同的考试,提高写作速度也是很实际的一件事。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题化训练和限时性训练结合起来,不妨称之为“精写”和“泛写”相结合吧。用来“精写”的题目要少而精,要便于学生确立课题,话题材料要具有拓展性,能给学生提供较宽广的探究空间,一般一个学期选择一至两个题目为宜。至于限时训练的次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作文教学中若能把这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继利,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