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和时间来关注健康,各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就应运而生了。其实,通过吃进“益生菌”来改善健康的理论在一百多年前就被提出,只不过近些年来更赢得了巨大关注。而另一个容易让人们与之混淆的概念——“益生元”,又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超市的食品说明书中。益生元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与益生菌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人体的消化功能多半是靠细菌来完成的。我们的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细菌生态群,据估计,总重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它们最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大肠。一般而言,多数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除了少部分会捣捣乱,代谢产生一些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质,还有一些能够为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比如通过代谢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些“好细菌”在科学上被称为“Probiotics”,中文通常翻译成益生菌。
益生元(Prebiotics)则是指通过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理论上来讲,任何可以减少现在有害菌种、有益于促进健康的菌种或抗生素都可以叫做益生元。此定义并没有侧重地强调某一特定的菌种。然而由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被认为对人体有很多有益的影响,所以一般的益生元被假设认为能促进此两种菌数量增加或是增强其活性。
经食品医学科学试验证明,益生元存在于3万多种天然植物中,如洋葱、大蒜、姜等等。人类应当从正常的饮食中摄取益生元。对健康成年人来讲,每天应摄取有效剂量 5~10 克,少于 5 克则为摄入不足。人体微生态失衡是由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化学药品普及、食品加工精细化以及普遍的精神压力等因素造成。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微生态失衡引起的营养不良正在成为我国公众营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因此,在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对外宣布,我国在食品中添加益生元的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正式启动。
解决公众营养问题,多采取食品中强化的方法。其中把益生元添加到食物中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益生元可以添加到饼干、奶制品、保健品、饮料等绝大多数食品中。现在国内外知名奶制品厂商已经将益生元成功地添加到奶粉中,解决了婴幼儿补充益生元的问题。
在食品中添加益生元,可以给肠道益生菌补充“食物”,激活与增殖人体内的益生菌群,以达到促进微生态平衡,改善健康的目的。人体中大约有100万亿个、400至500种细菌。这些细菌主要存在于结肠中,可分为三类:即有害菌、条件致病菌和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以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为代表,他们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作为微生态的调节剂,具有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便秘及腹泻、降低血脂、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分解致癌物质等作用。而益生元则通过调节体内微生态环境,强化肠道益生菌的功能。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蒜、洋葱等能够防癌抗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经食品医学科学试验证明,大蒜、洋葱等确实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腐败微生物生长,特别是具有分解致癌物质等作用。
其实,通俗地讲,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坏细菌。这一思路直到1995年才被提出,随即获得了巨大关注。十几年来,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相当多的益生元食品投入市场。
显然,益生元不是一种特定的食物成分,而是所有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食物成分的总称。它的精确涵义在学术界还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但基本特征包括:这种食物成分必须完好到达大肠,也就是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不仅需要能被“好细菌”代谢利用,还得不能被“坏细菌”利用;“好细菌”代谢利用之后,必须为人体带来明确的好处。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术界和工业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寻找它。迄今为止,比较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它们存在于一些常规食品之中,含量高低不等。还有许多其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糖也在某些方面满足益生元的要求,不过总体来说证据还不够充分和完善。虽然也是“健康食品”,但还不能称为益生元。
在中国,人们往往把益生元这一类的食品当作儿童甚至婴幼儿的保健品。实际上,就它们的功能来说,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只是食品,对于身体健康能够有一定帮助,但是不能依靠它们来治病防病。
针对许多婴幼儿食品中加入了益生元成分的市场现实,《儿童与青少年医学档案》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文献综述,总结了科学论文数据库中找到的11项针对足月新生儿的研究。其结论是:足月的新生婴儿对于配方奶中加入的益生元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且获得了一些短期的益处,比如增加了大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降低了致病细菌的数量,增加了大便的频率并且降低了硬度,从而使之更接近母乳喂养的结果等等。不过,作者认为这些研究都是短期的,规模也不大。补充益生元对于孩子的长远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还缺乏大规模和长期的跟踪研究。因此,他们认为“目前,在配方奶中常规补充益生元低聚糖还不能被推荐”。
然而工业界和学术界有很多人不赞同这种看法,比如2010年《循环护理》杂志就发表了对这篇综述的评论,认为母乳是配方奶的“模仿标准”。而母乳中含有各种低聚糖,在配方奶中补充低聚糖益生元使得配方奶更接近母乳,应该是正确的做法。
对于消费者来说,麻烦的地方也就在于:益生元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当你面对一种号称益生元的具体商品时,很难知道它是否真的符合益生元的几条标准,你不得不去相信某一个信息来源:主管部门的审批,以及商家自己的信誉。而事实上,目前相关部门的鉴定结论往往是一种模糊说法。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平时注意膳食合理,营养全面,好好吃饭毕竟是主要的,切不可迷信和依赖市场上什么益生元之类的食品;对于婴幼儿来说,父母也不可过分相信益生元之类的奶粉奶品,要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是奶粉质量和配方合格,譬如:与益生元相比,如何防范和杜绝诸如三聚氰胺之类的毒奶粉和假冒伪劣奶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其实,人体的消化功能多半是靠细菌来完成的。我们的体内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细菌生态群,据估计,总重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它们最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大肠。一般而言,多数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除了少部分会捣捣乱,代谢产生一些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质,还有一些能够为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比如通过代谢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这些“好细菌”在科学上被称为“Probiotics”,中文通常翻译成益生菌。
益生元(Prebiotics)则是指通过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理论上来讲,任何可以减少现在有害菌种、有益于促进健康的菌种或抗生素都可以叫做益生元。此定义并没有侧重地强调某一特定的菌种。然而由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被认为对人体有很多有益的影响,所以一般的益生元被假设认为能促进此两种菌数量增加或是增强其活性。
经食品医学科学试验证明,益生元存在于3万多种天然植物中,如洋葱、大蒜、姜等等。人类应当从正常的饮食中摄取益生元。对健康成年人来讲,每天应摄取有效剂量 5~10 克,少于 5 克则为摄入不足。人体微生态失衡是由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化学药品普及、食品加工精细化以及普遍的精神压力等因素造成。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微生态失衡引起的营养不良正在成为我国公众营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因此,在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对外宣布,我国在食品中添加益生元的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正式启动。
解决公众营养问题,多采取食品中强化的方法。其中把益生元添加到食物中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益生元可以添加到饼干、奶制品、保健品、饮料等绝大多数食品中。现在国内外知名奶制品厂商已经将益生元成功地添加到奶粉中,解决了婴幼儿补充益生元的问题。
在食品中添加益生元,可以给肠道益生菌补充“食物”,激活与增殖人体内的益生菌群,以达到促进微生态平衡,改善健康的目的。人体中大约有100万亿个、400至500种细菌。这些细菌主要存在于结肠中,可分为三类:即有害菌、条件致病菌和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细菌,以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为代表,他们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作为微生态的调节剂,具有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便秘及腹泻、降低血脂、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腐败微生物的生长、分解致癌物质等作用。而益生元则通过调节体内微生态环境,强化肠道益生菌的功能。我们通常所说的大蒜、洋葱等能够防癌抗癌,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经食品医学科学试验证明,大蒜、洋葱等确实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肠道病原菌和腐败微生物生长,特别是具有分解致癌物质等作用。
其实,通俗地讲,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的思路则是,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坏细菌。这一思路直到1995年才被提出,随即获得了巨大关注。十几年来,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相当多的益生元食品投入市场。
显然,益生元不是一种特定的食物成分,而是所有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食物成分的总称。它的精确涵义在学术界还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但基本特征包括:这种食物成分必须完好到达大肠,也就是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它不仅需要能被“好细菌”代谢利用,还得不能被“坏细菌”利用;“好细菌”代谢利用之后,必须为人体带来明确的好处。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学术界和工业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来寻找它。迄今为止,比较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它们存在于一些常规食品之中,含量高低不等。还有许多其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低聚糖也在某些方面满足益生元的要求,不过总体来说证据还不够充分和完善。虽然也是“健康食品”,但还不能称为益生元。
在中国,人们往往把益生元这一类的食品当作儿童甚至婴幼儿的保健品。实际上,就它们的功能来说,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意义。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只是食品,对于身体健康能够有一定帮助,但是不能依靠它们来治病防病。
针对许多婴幼儿食品中加入了益生元成分的市场现实,《儿童与青少年医学档案》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文献综述,总结了科学论文数据库中找到的11项针对足月新生儿的研究。其结论是:足月的新生婴儿对于配方奶中加入的益生元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并且获得了一些短期的益处,比如增加了大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数量,降低了致病细菌的数量,增加了大便的频率并且降低了硬度,从而使之更接近母乳喂养的结果等等。不过,作者认为这些研究都是短期的,规模也不大。补充益生元对于孩子的长远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还缺乏大规模和长期的跟踪研究。因此,他们认为“目前,在配方奶中常规补充益生元低聚糖还不能被推荐”。
然而工业界和学术界有很多人不赞同这种看法,比如2010年《循环护理》杂志就发表了对这篇综述的评论,认为母乳是配方奶的“模仿标准”。而母乳中含有各种低聚糖,在配方奶中补充低聚糖益生元使得配方奶更接近母乳,应该是正确的做法。
对于消费者来说,麻烦的地方也就在于:益生元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种具体的产品。当你面对一种号称益生元的具体商品时,很难知道它是否真的符合益生元的几条标准,你不得不去相信某一个信息来源:主管部门的审批,以及商家自己的信誉。而事实上,目前相关部门的鉴定结论往往是一种模糊说法。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平时注意膳食合理,营养全面,好好吃饭毕竟是主要的,切不可迷信和依赖市场上什么益生元之类的食品;对于婴幼儿来说,父母也不可过分相信益生元之类的奶粉奶品,要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是奶粉质量和配方合格,譬如:与益生元相比,如何防范和杜绝诸如三聚氰胺之类的毒奶粉和假冒伪劣奶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