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后二期腹腔镜根治手术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后二期腹腔镜根治的可行性及技术要点。

方法

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收治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后患儿6例,入院后行二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手术,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操作难点和技巧。

结果

6例患儿入院时肝功能均正常,术前常规造影了解胆道形态。全部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胆总管囊肿根治,采用4孔法,首先分离腹腔内粘连,切除囊肿后行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其中1例因引流管放置在左右肝管分叉处,局部黏膜糜烂,而行左右胆管成形术。手术时间210~300 min,出血量5~10 ml,无中转开腹。术后6~8 d出院,无胆瘘、胰漏等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2年,无腹痛、黄疸等症状,化验肝功能正常,肝胆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后二期腹腔镜手术根治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评估浅表膀胱颈切开术(SBNI)联合尿道瓣膜电切术(UVE)在治疗后尿道瓣膜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6例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资料,术前患儿均行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之间的21例患儿为第一组,采用尿道电切镜切开后尿道瓣膜术,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之间的15例患儿为第二组,采用浅表
目的关于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neglected fracture of lateral humeral condyle,NLHC)的术前不同Jacob分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术后的临床功能、影像学表现之间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40例行ORIF治疗的NLHC患儿。受伤至就诊
目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通常于出生前或新生儿期即可获得诊断及治疗。但有一部分患儿直到儿童期甚至青春期才被诊断进而接受治疗。对于这部分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探讨较少,故本文对延迟诊断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年龄2~14岁)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前常规行肝肾功能检测、泌尿系超声及排泄性膀胱尿
期刊
@@
后尿道瓣膜症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短期预后明显改善,但是长期预后仍欠佳,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国内外主要认为预后不佳与膀胱功能和肾功能恶化有关,本文主要就后尿道瓣膜症对肾功能的影响做一个系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