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少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肌肉减少,同时肌肉力量和机体功能下降。与先天因素(如遗传)、增龄(如生长激素不足等)、不良生活状态(如营养不足、酗酒等)、肠道菌改变(饮食变化)和疾病(如心衰、消化不良等)有关。程度分三级:①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和功能正常;②肌少症,肌肉质量减少,伴肌肉力量或功能下降;③重肌少症,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功能均下降。
临床表现
①体重减轻。本症的基础是肌肉量减少,因此可表现为消瘦。②低蛋白血癥。体检发现血蛋白质降低,抵抗力降低易感冒,等。③体力渐渐不支。这是功能丧失、致残的苗头。④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易跌倒,导致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等意外。⑤并发症增多。是营养不良、肌少症的必然结果。⑥再入院率升高。治疗和手术预后不佳,导致死亡率增加,并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费用。
筛查方法
对于70岁以上的肌少症高危人群,可采用SARC-F调查问卷(如下)筛查。
S-力量 举起或搬运约4.5公斤的物件是否困难。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A-辅助行走 步行穿过房间是否困难,是否需要帮助。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需使用辅助器具或他人帮助。
R-起立 从椅子或床起立是否困难,是否需要帮助。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需使用辅助器具或他人帮助。
C-爬楼梯或台阶 爬10层楼梯或台阶是否困难。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F-跌倒 过去1年内的跌倒情况。0分,过去1年内没有跌倒:1分,过去1年内跌倒1~3次;2分,过去1年内跌倒4次以上。
以上5项总分相加,如总分≥4分,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需要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肌肉力量评估。①握力。用主力(优势)手自然下垂握住握力计,用最大力气握两次,取最大值。正常值范围是男性≥26公斤,女性≥18公斤。②五次起坐测试。测量患者不使用手臂从坐位到站立5次所需的时间,可用来代替腿部肌肉(股四头肌群)的力量。
通过以上检查一般可确诊。如条件允许可行磁共振成像、双能X射线吸收仪、生物电阻抗分析等,及通过步速了解肌肉功能协诊。
治疗和预防
肌少症主要通过增加营养、加强运动来延缓发生发展。青年时最大限度地增加肌肉,中年时保持肌肉,老年时减少肌肉丢失。治疗可参考以下方法。
锻炼 以抗阻力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如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如复方氨基酸口服液)、优质蛋白(如动物瘦肉等)效果更佳。每天40~60分钟(累计)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20~30分钟抗阻力运动,每周3天以上(已确诊者需更大运动量)。同时减少静坐、躺卧的时间,并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合成。
营养 在锻炼的同时补充蛋白质。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急、慢性病人增至1.2~1.5克/公斤,其中优质蛋白蛋(如牛肉、乳清蛋白等)最好达50%。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等)相比作用更强。乳清蛋白富含亮氨酸、谷氨酸,前者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最强,其代谢产物有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维护细胞膜完整性、提高免疫力和抗炎的作用。应将蛋白质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以获得最大的蛋白质合成率。
最好同时进食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油、海鱼等);维生素D(动物肝脏、蛋黄等,并增加户外活动);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等);抗氧化药物和食物(如维生素A、C、E和锌、硒等,深色蔬菜、水果、豆类等)。
临床表现
①体重减轻。本症的基础是肌肉量减少,因此可表现为消瘦。②低蛋白血癥。体检发现血蛋白质降低,抵抗力降低易感冒,等。③体力渐渐不支。这是功能丧失、致残的苗头。④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易跌倒,导致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等意外。⑤并发症增多。是营养不良、肌少症的必然结果。⑥再入院率升高。治疗和手术预后不佳,导致死亡率增加,并不可避免地增加医疗费用。
筛查方法
对于70岁以上的肌少症高危人群,可采用SARC-F调查问卷(如下)筛查。
S-力量 举起或搬运约4.5公斤的物件是否困难。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A-辅助行走 步行穿过房间是否困难,是否需要帮助。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需使用辅助器具或他人帮助。
R-起立 从椅子或床起立是否困难,是否需要帮助。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需使用辅助器具或他人帮助。
C-爬楼梯或台阶 爬10层楼梯或台阶是否困难。0分,没有困难;1分,稍有困难;2分,困难较大或不能完成。
F-跌倒 过去1年内的跌倒情况。0分,过去1年内没有跌倒:1分,过去1年内跌倒1~3次;2分,过去1年内跌倒4次以上。
以上5项总分相加,如总分≥4分,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需要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肌肉力量评估。①握力。用主力(优势)手自然下垂握住握力计,用最大力气握两次,取最大值。正常值范围是男性≥26公斤,女性≥18公斤。②五次起坐测试。测量患者不使用手臂从坐位到站立5次所需的时间,可用来代替腿部肌肉(股四头肌群)的力量。
通过以上检查一般可确诊。如条件允许可行磁共振成像、双能X射线吸收仪、生物电阻抗分析等,及通过步速了解肌肉功能协诊。
治疗和预防
肌少症主要通过增加营养、加强运动来延缓发生发展。青年时最大限度地增加肌肉,中年时保持肌肉,老年时减少肌肉丢失。治疗可参考以下方法。
锻炼 以抗阻力运动为基础的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如同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如复方氨基酸口服液)、优质蛋白(如动物瘦肉等)效果更佳。每天40~60分钟(累计)的中、高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20~30分钟抗阻力运动,每周3天以上(已确诊者需更大运动量)。同时减少静坐、躺卧的时间,并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合成。
营养 在锻炼的同时补充蛋白质。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摄入量为1.0~1.2克/公斤,急、慢性病人增至1.2~1.5克/公斤,其中优质蛋白蛋(如牛肉、乳清蛋白等)最好达50%。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等)相比作用更强。乳清蛋白富含亮氨酸、谷氨酸,前者促进骨骼肌蛋白合成最强,其代谢产物有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维护细胞膜完整性、提高免疫力和抗炎的作用。应将蛋白质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以获得最大的蛋白质合成率。
最好同时进食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油、海鱼等);维生素D(动物肝脏、蛋黄等,并增加户外活动);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等);抗氧化药物和食物(如维生素A、C、E和锌、硒等,深色蔬菜、水果、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