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枪的“鹰眼狙击手”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叫周迪,虽然被战友们誉为“鹰眼狙击手”,但他却从没有拿过狙击步枪。
  数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百余名官兵全心付出,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发射导弹摧毁目标。而周迪要做的就是找到目标并跟踪瞄准。导弹引导,周迪在这个核心作战岗位上表现得成功而出色。
  有人说,他天生就有灵气,总是能如同鹰眼般快捷准确地分析、判断并捕获目标。入伍近10年,他主打20枚国产某新型导弹,发发命中,同时创造多项新装备战斗纪录,填补多项新装备作战空白,被战友们誉为“鹰眼狙击手”。他就是空军驻滇导弹某旅副营长周迪。
  “这是一根金手指”,了不起的肯定
  地空导弹部队全营一杆枪。数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百余名官兵全心付出,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发射导弹摧毁目标。而周迪要做的就是负责操控雷达搜索目标,并牢牢将其锁定,引导导弹追踪,直至将之摧毁。这是整个作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011年6月,西北戈壁,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对抗演练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命令你部紧急出动,拦截靶弹!”指挥部突然下达指令。
  拦截靶弹,是一个全新课目。某型号靶弹模拟空地弹的弹道和袭击过程,具有飞行速度快、反射面积小、弹道抛物线曲折等特点,最主要的是靶弹在空中飞行总时间只有短短90秒。为有效抗击,必须在靶弹发射后10到25秒发现目标并跟踪,保证35秒内实施导弹的发射拦截,可谓秒秒必争。
  “3、2、1,靶弹发射。”屏幕上没有任何动静。
  “靶弹发射8秒!”屏幕上依然“雪花”一片。大家不由为导弹引导技师周迪捏了一把汗。
  “靶弹发射10秒!”周迪不动声色,右手食指熟练地拨动拨轮,迅速调整相关参数,一步步压制杂波。
  “第12秒!”“发现目标!”目标信号刚从杂波信号中露出尾巴就被周迪捕获,他死死“咬住”目标,连续测算目标飞行数据……
  “发射!”随着一束火光冲向云霄,数十公里外的靶弹被成功摧毁。从靶弹发射,到被地空导弹摧毁,总共61秒,一项新的战斗纪录诞生了!庆功宴上,旅长陈凌笑道:“周迪的右手食指,这可是一根金手指!”
  “目标飞出屏幕”,伤不起的回忆
  别看如今的周迪有了“金手指”的美誉,而当初的他却是全旅有名的“门外汉”。
  通过时光隧道穿越回2005年。此时,周迪从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入伍还不到两年。经过基础课目考核,他被选中和其他70余名战友组成精英团队,参加全军首装国产某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接装培训,主攻专业是导弹引导。
  作为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导弹武器系统理论和操作实践经验的学员,周迪第一次上模拟设备操作就闹出了笑话。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目标消失,周迪报告“目标飞出屏幕”,结果引来全场大笑。以至于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目标飞出屏幕”被战友们广泛“引用”,以形容专业“门外汉”。实际上,不是目标飞出屏幕,而是雷达扫描偏离目标。在战友们眼里,这是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兵器常识。因此,周迪也被战友们称为“外星人”。
  尴尬的亮相让周迪羞愧不已。于是,每晚加班啃《雷达原理》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操作实践是他的短板,他便把操作口令背得滚瓜烂熟,将操作面板的按钮画在纸上,反复练习手功。几个月后,周迪在最终的考核中脱颖而出,作为导弹引导技师参加了新装备实弹打靶。首次上阵,周迪打响了“鹰眼狙击”之路的第一发导弹,成为全军主打该型号导弹的第一人。
  “脑子里永远在打仗”,停不下的思考
  如果说成功源于一个好习惯,那么周迪无疑有个好习惯。
  “没事就自己在脑子里‘打仗’,思考着兵器怎么用?对手使什么招,上了战场该怎么办?想不通了,就去追根究底地找答案。”说起成功之道,周迪这样总结。几年来,从起初的兵器结构、原理、功能,到后来的相关专业的联系、协同、配合,再到后来的战术、战法的执行,周迪的这个习惯让一个个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让一个个复杂的操作变得简单可行,让周迪从“门外汉”逐步变成了行家里手。
  超前研究和充分准备,当然能够增加胜算。在2012年空军组织的体系对抗任务中,该旅首次扮演以实战对手为蓝本的“蓝军”。导弹引导技师们灵活适应战场变化,频频锁定红军来袭目标。周迪在战友的配合下发射实弹,成功摧毁前来执行侦查任务的“红军”“侦察机”,为演习取得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你有秘笈吗?无论是训练上的“九阳神功”,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九阴真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姓名:马晓波  绰号:通信尖兵  部职别: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通信班班长  绝活:3分钟就能准确判断通信装备故障、20分钟之内就能排除一般通信故障  秘笈:在通信故障排除中,信号强弱以及设备声响是通信装备故障的重要表现,通过观察通信信号的强弱以及听通信设备的声响能够有效判断通信设备的
期刊
谭玲玲  【这样的我】  我出生在海边,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我希望我每天都很快乐,同时也希望把快乐传递给大家。坚韧的性格铸造我军旅的足迹,“滴答”的发报声是我舞动青春的旋律。  【魅力评语】  发报台前,你用纤细的手指敲打出美妙的旋律;训练室内,你是精益求精的严厉老师;军乐队里,你是多才多艺的全能手;运动场上,你是和男兵一争高低的“女强人”。  【战友团】  海军92830部队司令部某通信站全体
期刊
在与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范智勇面对面交谈之后,我对预备役部队的既定假设被彻底打破、瓦解。在此之前,和大多数未曾真正了解过预备役部队的人们一样,我对“预备役”三个字天生有一种偏见,想当然地误读为“非正规、松散、清闲、可有可无”。然而,军容严整、思维严谨、说话简练、目光坚定——范智勇英气逼人的军人气质,给我有一种强烈的纠错感。当我走进这支预备役高炮师,随着采访的深入进行,我才发现“预备役”三个字原来包含
期刊
爽“淘乐”、玩网游、“织围脖”……这些以往战士们在军营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却成为南京军区海防某团官兵们的幸福事。  前不久,南京军区海防某团对政工网进行了成功改版,面对一个个全新的板块和栏目,官兵们都反映:有说不完的“精彩”,有道不尽的“网乐”……  军味网游“火”士气  “还以为部队的网游不给力,没想到政工网上的游戏都这么带劲,特别是军区研发的《光荣使命》更过瘾,游戏里的作战进程、战术动作、指
期刊
在秦岭深处,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常年与深山为伍,与油罐为伴,守卫着蓝天战鹰的“血液”,他们深山铸信念,精武写忠诚,为人民空军高飞远航加油。他们就是兰空某油料技术保障大队,他们有一个自豪的名字——深山油料兵。  入九的秦岭深山,寒意袭人,早已枯黄的树枝在风中摇曳,昨夜的湿气还未消散,山头就出现了油料兵们忙碌的身影,在队长武英杰的带领下,他们穿梭在山林云雾之中,开始了一日的检查维护。  “健康顾问”:
期刊
打那以后,“能修吗?”霎时成了全队热词,谁有什么东西坏了,只要老司在场,劈头就是一句,“能修吗?”  老司,河南信阳人也,身长八尺,年二十有二,小麦色皮肤,骨骼精壮,肌肉紧凑,常以极品男人自诩。老司平时话不多,然每一语出,皆成一时“佳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广为传诵。  大二上学期,周末,一个全队尽情休闲的晚上,新调来的副大队长一身便服,光临我队视察。老司是四班班长,正带领本班七员大将和对面的三班C
期刊
编者按: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承载着无数的追求和梦想,这30年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充分在这个时间段里快速更新和蓬勃发展,同时这“三代”之间也产生了“代沟”,但在军营这个“大熔炉”,这三代兵填掉“代沟”、抹平“棱角”,他们在生活中如何相处,工作中如何“补台”?近日,记者走进南京军区某集团军战士宿舍,感受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融洽氛围,让我们听
期刊
珞珈山脚,东湖水畔有这么一支部队,他们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舟桥装备,能应时应势在23分钟之内搭起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桥上能走重型装甲车,如果铺上铁轨,火车可呼啸而过……他们是战时将长江以及祖国诸多江河南北东西相连接的纽带。当听完部队介绍而我又不甚清晰明了时,“锁江龙”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他们的唯一形容词。  中国有北湖吗?没有。  中国有西湖,许仙与白蛇的爱情故事让这湖成了知名的旅游景点;有南湖,只要是共产
期刊
10个人,10年,只为了赢得10秒的喜悦。乍一听,这个命题有些牵强。然而,这就是科研工作者的精神状态。科研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每一位科研工作者能静下心、耐住性子,完成使命。10年的奋斗,最终赢得的或许只是10秒钟的喜悦,但他们觉得值得。这就是科研工作者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作为地空导弹兵部队的撒手锏武器,某新型导弹系统要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就必须保证各火力单元之间信息高速可靠的互连互通。
期刊
本期推荐院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文图:张锦星  这儿是黄土高原一隅,俯视那骊山脚下的秦始皇兵马俑方阵,你会对中华民族伟大的古代军事史投去敬重的目光。这里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宫殿阿房宫的遗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83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在这块土地上横空出世!建校以来,一茬茬领导班子夙夜为公,一批批教职员工春蚕吐丝,默默奉献,潜心科教,一届届学子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