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悱:让学习真正发生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p1012m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定功,河南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中小学生的有效学习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处在愤悱状态。愤悱是启发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是启发式教学得到成立的逻辑前提。但是,对于愤悱我们常常无视、忽视,甚至于有的师生压根儿没听说过“愤悱”这个词。今天我们把它“拎”出来,看看愤悱究竟是什么,它对于学习到底意味着什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利用愤悱改进学习。
  一、愤悱:是什么
  我国古代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化典籍——《论语》,里面记载孔子的教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一词就因孔子的这句话不胫而走、影响深远。那么,愤悱是什么呢?
  “史说”愤悱。我是一名“小老师”,孔子是一名“大老师”。从一名教师角度去体会另一名教师,孔子“于我心有戚戚焉”的事情很多。其中,孔子明晓自己的学术方向,恪守专业边界,在专业领域之外大大方方地承认“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推己及人,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有效学习必须有一些先决条件,教学本身具有有限性,学生必须处于愤悱状态,学习才能真正发生。所以,孔子并未拍着胸脯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教学,孔子不愿揠苗助长,而是注重营造学习的愤悱状态。
  对于愤悱,我国历代学者屡有阐释。朱熹这么理解孔子所说的愤悱——“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朱熹《论语集注》)按照朱子的理解,愤,就是对于一个问题想要尽快解决,却还没有把它弄明白的心理状态。悱,就是一个问题思考来、思考去,想要表达却一时还表达不好的心理状态。郑玄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论语注疏》)认为学生若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即未进入愤悱状态,那就先把教学停一停,创造一些条件,等时机成熟再来教学。后代学者对孔子利用愤悱开展教学的做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如此评价:愤愤求其通,悱悱言不能。夫子明其神,一言能破蒙。
  孔子关于愤悱的思想薪火相传,当下仍在学习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营造愤悱状态仍为唤醒学生学习力的不二法门。
  “诗说”愤悱。我备课时一直在想,这愤悱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呢?“小园香径独徘徊”之时,突然,这样的一些文字一下子跳入了我的脑海,我把它写出来,用诗来描述我心目中的“愤悱”是什么样子的。
  蜡烛的灯芯,
  飞鸟的羽翼,
  春蚕不懈的牙齿,
  旅人跋涉的脚步。
  陌上花开,
  林間闻笛,
  云开日出,
  雷鸣蛙鼓。
  长鲸吸吮川流,
  骆驼奔向甘泉,
  耕牛眺望前路的抬头,
  神迹转瞬即逝的折射。
  啊,难道机神临在?
  椽笔因何勃发?
  是谁在叩响我幽深的茅屋?
  为何我此刻心跳怦怦?
  一一《生命诗语·愤徘》
  处于愤悱状态的我,心中的想法呼之欲出,郁结的情感即将宣泄,一肚子的话一时不知怎么说。泉眼暂时被堵塞而无法进流,火山在积聚势能即将喷发,薄薄的窗户纸使得室内的活动影影绰绰。我苦苦叩问:我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到底是什么?它此刻明明就在我的心里东奔西突,但是幽幽暗暗、反反复复、朦朦胧胧,怎么看也看不分明。问题的解答还没有找到突破口,我坐卧不安、满心忐忑,像失重,像晕眩。我绕室徘徊,无法安宁,有时甚至郁闷至极、凄愁欲泣。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什么机缘来“启”——开启、开导、启发。可能是老师的点拨,可能是学友的提醒,也可能是自己的思虑由量变通达质变。“哗”,泉水奔流;“呼”,火山喷发;“噗”,窗户纸捅破了。问题的答案去蔽澄明、朗照无碍。就像《庖丁解牛》所说的那样:“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学说”愤悱。对愤悱的审视不宜止步于“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们尝试从学术维度探讨愤悱。
  从词源学看:“愤”,左“心”右“贲”。心,表示情感;“贲”同“奔”,奔突宣泄之义。“悱”,左“心”右“非”。“非”,有“非也非也”之义。
  从现象学看:缺乏愤悱体验的学习,必然是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的,其效果也会浮光掠影、一曝十寒。学习者应该主动创设“愤悱”的情景,感受愤悱的困顿,体验启发之去蔽澄明,享受彻悟之天光云影。这样的学习才如春风化雨、万物生长,在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发展才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愤悱是一种“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通之”的那种对学习的强烈渴望。这种对学习的渴望会有三种指向:同事物、事件的沟通与对话,这构成活动性学习;同他人对话,这构成合作性学习;摆脱“习得”并积累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构成共享知识技能的学习。
  由此看来,愤悱是富有价值的一种学习困境。只有真心学习,才能追求愤悱;只有全情投入,才能通达愤悱。愤悱是求知欲的生动表达,愤悱是学习动机的生命呐喊。愤悱是对启发的急切呼唤,启发是对愤悱的深情回答。
  综上可知,所谓愤悱,就是期待同物质世界进行沟通与对话(形成世界),期待同他人进行沟通与对话,期待同自身进行沟通与对话,以期实现意义与关系重建的心理状态和学习契机。
  二、愤悱:有何用
  我们已经把愤悱定义出来了,接下来有一个问题扑面而来——愤悱有什么用?它与我们的学习有何关涉?为什么没达愤悱状态学习无法真正发生呢?
  宋代程颐说:“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意思是,如果还没到愤悱状态就去启发,学习者虽然学到一些知识,但是掌握得不会太牢固,也不会很长久;若是到达愤悱状态再来启发,那就可以事半功倍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扎扎实实、长长久久。   相关研究及日常经验显示,学习的发生必须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较强的学习动力、较高的学习执行水平、较高的学习监控水平。而愤悱正是在这三个方面对学习的发生、持续和跃升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一,愤悱为学习提供前提。愤悱激发学习兴趣、情绪、意志和性格特质,使得同学们的好胜性、稳定性、恃强性、乐群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独立性、纯朴性得以唤醒。可以说,正是愤悱,推动同学们不断探索和认识真实的世界;正是愤悱,推动同学们结识朋友,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也正是愤悱,推动同学们在反思中逐渐整合“习得”和“学得”,并积累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愤悱让学习更有执行力。愤悱有利于同学们确定学习目标,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愤悱推动同学们寻求学习策略。独立或在帮助下审慎分析学习情景,灵活选择学习方法,自觉监控学习进程,相机调适学习行为。愤悱有利于同学们养成较强的正迁移能力,其学习意图、学习心向、学习策略均使得后继学习处于准备状态之中。
  第三,愤悱让学习处于较高的自我监控水平。在愤悱的状态下,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转化为推动及维持学习活动的“引擎”,从而确立适合个体的学习目标,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个体的学习迁移能力,从而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
  我个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就常常处于愤悱状态。生命教育关系家国天下,功名利禄于我如清风浮云。我为学术研究而焚膏继晷、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兀兀穷年。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这种学术生涯“痛并快乐着”,“孔颜乐处”让我甘之如饴。
  三、愤悱:怎么做
  学习不是勉强(佐藤学语),它应是一件主动的事情。学生若没有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动机,“牛不喝水强摁头”,教师就是再费劲执教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只有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再对其进行启发,学习才会真正发生。那么如何利用愤悱推进学习呢?
  第一,寻找愤悱,请坚持。古人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们不能坐等愤悱状态的来临,而宜主动追寻、营造愤悱状态。学习并非总是舒适安泰的,“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的情形固然令人神往,但大多时候,学习的状态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路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时,学习之路就像鲜花铺满的蹊径,师生轻松漫步其上,笛箫相和,春风得意。而有时,学习之路又像着了火的荆棘,师生赤脚在火里走着,伤口淌着血。”(王定功《生活诗语》)
  第二,邂逅愤悱,请抓住。古人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愤悱的状态并不好找,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若你遇到了,要抓住它,就像草原上驯马手捉住飞奔的小马驹儿,要让愤悱成为你有效学习的契机。在我读小学时,我的老师曾看着夕阳赠我一首诗,深深地感动了当时自卑的我,自此我对诗词念兹在兹、心向往之,与诗结缘,一生不离不弃。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没能达到愤悱状态,一直浑浑噩噩、懵懵懂懂,陷于海德格尔所说的“常人”状态。所以当我们遇到愤悱的时候,应牢牢抓住。
  第三,寻得愤悱,请珍惜。古人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我们寻寻觅觅,耗尽心力找到愤悱,我们要学会珍惜。时刻提醒自己它的存在,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它,以求心通境明。尽管愤悱有时候会把我们折磨得痛苦、凄愁,但我们还是要面对它、珍惜它,不要让它轻易溜走。只有我们拥有愤悱这种饱满的学习状态时,才能真正有效地获得认识,才会让真理真正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否则,他人的讲授只不过是江边晚风,一吹而过。
  其实,无论治学还是人生,从广义上讲都是学习或者关乎学习。学习伴随人生全过程,愤悱也应伴随人生全过程。语数外、政史地、体音美是學习,需要我们汲汲孜孜、一心向学;而“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功课,需要我们“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也是一种学习,更需要我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直到我们老了,直到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可以“朝闻道,夕死可以”。
  学习,其道大矣!这不仅仅是读书识字,还是人生展开的过程,是与天地人“神”共舞的过程。一个人漫长的一生,可不就是一个由愤悱一路伴随的一场“大学习”吗?作为真正的学习者,我们应该主动创设愤悱的情景,感受愤悱的困顿,体验启发之去蔽澄明,享受彻悟之天光云影。让我们一起期待愤悱、追求愤悱、拥抱愤悱,勇敢而坚定地踏上追求真理的那条“着了火的荆棘路”。
  愤悱,让学习真正发生。
  责任编辑 李敏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17日,戴尔科技入华20年峰会上,迈克尔戴尔本人来了。这是是戴尔科技集团大中华区成功整合之后的第一次集团性质峰会。那么,戴尔集团是否为业界带来了现象级价值?本次峰会上,戴尔科技集团宣布迈入戴尔中国4.0+新阶段,将汇聚科技集团的综合实力,深耕中国市场。  戴尔科技集团持续推进并完善混合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VR/AR四大本地生态系统。比如,面向制造业,除在东莞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明,家装行业需要一场全新变革,才能满足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需求。除了头部的互联网家装公司之外,其他的入局者们似乎都在开始寻找新的破局点。在这些诸多的破局点中,借助新技术来实现互联网家装的再度发展成为很多人都会选择的方向。  比如,传统家装时代和互联网家装时代都需要人参与的一些流程和环节,在新技术时代就可以用智能机器人代替;比如,传统家装时代和互联网家装时代在供应链上的效率低下可以
青少年国家认同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聚焦点,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规定,集中体现了时代新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体育强国”确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成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建设“体育强国”与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在联系,如何理解“体育强国”战略与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关系,如何在学
生命教育解决的就是人的根基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而言,它就是一种安身立命之教育,故而在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不可或缺。  与西方国家最初旨在防治青少年中日益严峻的“自杀、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现象的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有所不同,台湾学者吴庶深与黄丽花认为台湾生命教育的兴起有四个主要背景:一是对社会乱象的反思。台湾从1997年前后开始发生的包括暴力伤人、飙车、斗殴、偷窃、自杀、吸毒等诸多反社会行为以及“九
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的多姿多彩,体悟生命的丰盈美好,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成就生命,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自己和谐相处。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世界肆虐蔓延,给这个看似平静的地球村带来了莫大的恐慌,也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生活即教育,疫情即教材。这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全球战“疫”其实就是一本最真实、最生动、最深刻的公民
目的: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心内科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5例,为对照组使用氨氯地
相信这些退市、回购、减持、基金、独角兽和补充养老金(企业年金)等涉及股市的基础性机制性制度实施后对中国股市会有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1990年起步以来,始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方向、法制化需求、公开化制度、国际化导向,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在总结教训中积累经验、改进管理方法,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发挥出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