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青海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诞生地,在研究、展现其精神原貌,传承、弘扬这种精神价值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注重挖掘运用“两弹一星”教育资源,打造“两弹一星”精神传承基地,着力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忠诚信仰、树立精神航标,激昂攻坚克难斗志、勇担不负人民重任。
孕育“两弹一星”精神,体现坚定忠诚的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批归国精英与国内科技骨干响应党和国家召唤,怀着强烈爱国情感,毅然奔赴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第一线,与茫茫戈壁、浩浩黄沙为伴,克服种种困难成功研制“两弹”,最主要的精神动力就是他们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有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和“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坚定信心。青海深入挖掘“两弹”研制中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创作《使命至上》《中国原子城纪事》等文学纪实作品,编排《共和国不会忘记》《永怀之歌》等优秀剧目,打造《信仰的力量》《“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等精品课程,充分展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深情厚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感悟他们自始至终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坚守。
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亘古不变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当年,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中国科学家硬是扛住了艰苦的生活条件,甚至饿着肚子,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抗震救灾精神、“两路”精神、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一个个伟大精神在青海孕育,一个个与自然灾害斗争和向更高更强挺进的思想力量在高原凝聚。步入新时代,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登高望远、自信开放、团结奉献、不懈奋斗”的新青海精神再一次奏响砥砺奋进的“集结号”……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迈向新征程,青海对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成功举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年人和青年科技人员中弘扬、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红色基因,教育引导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做出不负时代的贡献。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激发协同克难的斗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全面独立的科研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鲜明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着的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青海成立“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打造专题宣讲课,开展“送精神到基层、讲精神到一线”活动。成立“两弹一星”文艺宣传队,用快板、舞蹈、舞台剧、歌曲等群眾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郭永怀、王淦昌、于敏等革命先烈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信箱”雕塑、“三顶帐篷”等背后的动人故事呈献给干部群众。构建以“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为主阵地、以原子城纪念馆、各分厂为教学点的现场体验课堂,按照“两弹”研制流程精心设计路线参观体验,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协同克难、奋发向上的斗志,做“两弹一星”精神传人,在全社会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厚植不负人民的深情。青海以“践行为民初心”为落脚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两弹一星”精神,大力弘扬和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就是要深刻感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博大情怀,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3.8万件,纳入省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项目总台账的项目1768个,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政策举措292项,为民惠民的实招硬招688项,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418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70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争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让全省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各民族群众紧密团结,凝心聚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