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典籍乃至先秦诸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就是齐鲁书社的“守正创新”最有效的“抓手”。近几年,齐鲁书社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解读《论語》的图书,在学问研究、普及阅读、干部培训三大方面都做出了成绩,此举不啻为地方古籍出版社“不忘初心”的典范。
关键词:齐鲁书社 《论语》 解读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典籍乃至先秦诸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就是齐鲁书社的“守正创新”最有效的“抓手”。近几年,齐鲁书社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解读《论语》的图书:“干部政德教育丛书”六书之一的《<论语>译注》(2017.4),郑连根、李岳联袂编著的《讲故事 学<论语>》(2017.10),李曰春先生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2018.7),陶继新老师的《陶继新<论语>心悟》(2020.7)。
总的来说,齐鲁书社这四个版本解读《论语》的图书,各有所长、各有所重,在此作一番简要分析。
普及性为主:《陶继新<论语>心悟》和《讲故事 学<论语>》。这两本书的相似之处是在编写体例上破除了《论语》原书的章节体系,从《论语》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几十个人物的故事,把这些内容分门别类、连缀成文,这是典型的普及阅读的做法。相比此前普及《论语》的作品,特别是都曾火爆一时的《于丹<论语>心得》和山东友谊出版社的《<论语>诠解》,陶老师所著新书特点有二:第一,新书的普及性,比于丹“鸡汤”类心得更有文化沉淀,这是作者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身份的烙印;第二,鉴于作者还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书比按部就班的《<论语>诠解》更具备普及性和可读性。而《讲故事 学<论语>》在类似《少年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同质、同类图书的包围下,以活泼的语言呈现出了时而狡黠、时而憨态的孔子和个性丰满、命运跌宕的弟子们,还兼顾了或昏庸、或贤明、或野心勃勃、或善恶参半的王侯将相,堪称《春秋范儿》一书的“外传”。同时,这两本书的普及方式、目的和适合人群则是不同的。前者适合于教师和三十岁上下的小青年用来当“心灵鸡汤”,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挖掘更深入、更直接;后者适合于“亲子阅读”,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挖掘相对来说是间接的。
学术性略强:《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李曰春先生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万能”正显现出许多弊端,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需要回归“执两用中”的思维,发扬中国文化讲究“汇通”的精神,告别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书,表面来看是因为《论语》记录了孔子丰富的从政经历,在本质上则是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李曰春先生解析《论语》的著作还有两项优势:其一是抓住了孔子“修齐治平”的政治抱负,深入挖掘中国文人自先秦以来的以天下为己任、“学而优则仕”的精神,从“责任担当”“团结合作”“学校创新”等11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二是专门将孔子的从政经历梳理出来,让广大读者读到了一位不只是在杏坛端坐的夫子,还读到了从中都宰做到司寇、被猜疑而周游列国、回国后依旧关心国事的士大夫。
普及性与实用性兼备:《<论语>译注》。这是一本非常传统、按部就班解析《论语》的教科书,所以其普及性很明显;但这本书又是“干部政德教育丛书”当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论语>译注》的“政德教育”这块印记,是联结本书普及性与实用性的的“桥梁”:必须要立足《论语》的602则语录,将全书进行文白对照,才能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学到完整的孔子以来的为政思想,也才能把教育干部这一严重问题落到实处。这里要指出的是:本书与《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都有党政干部辅助读本的痕迹,但本书的形态是学习材料、李曰春先生的书则是研究《论语》的成果。
对于《论语》这样一部教育、文化的宝藏之书,如何来阅读、使用,很多读者有点头痛。因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作品,全书20章的内容丰富而庞杂,不少人是一开始兴趣高昂,不几日遂弃置案头。齐鲁书社作为地方古籍出版社,更要做到坚守并弘扬以《论语》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把经典文献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解析,要考虑不同读者适合的阅读方式。齐鲁书社以中国古代社会为人处事、治国理政的“圣经”——《论语》——作为“抓手”,在学问研究、普及阅读、干部培训三大方面都做出了成绩。
齐鲁书社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
关键词:齐鲁书社 《论语》 解读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
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典籍乃至先秦诸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就是齐鲁书社的“守正创新”最有效的“抓手”。近几年,齐鲁书社先后出版了四个版本解读《论语》的图书:“干部政德教育丛书”六书之一的《<论语>译注》(2017.4),郑连根、李岳联袂编著的《讲故事 学<论语>》(2017.10),李曰春先生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2018.7),陶继新老师的《陶继新<论语>心悟》(2020.7)。
总的来说,齐鲁书社这四个版本解读《论语》的图书,各有所长、各有所重,在此作一番简要分析。
普及性为主:《陶继新<论语>心悟》和《讲故事 学<论语>》。这两本书的相似之处是在编写体例上破除了《论语》原书的章节体系,从《论语》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几十个人物的故事,把这些内容分门别类、连缀成文,这是典型的普及阅读的做法。相比此前普及《论语》的作品,特别是都曾火爆一时的《于丹<论语>心得》和山东友谊出版社的《<论语>诠解》,陶老师所著新书特点有二:第一,新书的普及性,比于丹“鸡汤”类心得更有文化沉淀,这是作者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身份的烙印;第二,鉴于作者还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新书比按部就班的《<论语>诠解》更具备普及性和可读性。而《讲故事 学<论语>》在类似《少年读<史记>》《于丹<论语>心得》等同质、同类图书的包围下,以活泼的语言呈现出了时而狡黠、时而憨态的孔子和个性丰满、命运跌宕的弟子们,还兼顾了或昏庸、或贤明、或野心勃勃、或善恶参半的王侯将相,堪称《春秋范儿》一书的“外传”。同时,这两本书的普及方式、目的和适合人群则是不同的。前者适合于教师和三十岁上下的小青年用来当“心灵鸡汤”,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挖掘更深入、更直接;后者适合于“亲子阅读”,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挖掘相对来说是间接的。
学术性略强:《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李曰春先生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和“科技万能”正显现出许多弊端,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需要回归“执两用中”的思维,发扬中国文化讲究“汇通”的精神,告别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本书,表面来看是因为《论语》记录了孔子丰富的从政经历,在本质上则是高度的文化自觉体现出的文化自信,这是难能可贵的。此外,李曰春先生解析《论语》的著作还有两项优势:其一是抓住了孔子“修齐治平”的政治抱负,深入挖掘中国文人自先秦以来的以天下为己任、“学而优则仕”的精神,从“责任担当”“团结合作”“学校创新”等11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二是专门将孔子的从政经历梳理出来,让广大读者读到了一位不只是在杏坛端坐的夫子,还读到了从中都宰做到司寇、被猜疑而周游列国、回国后依旧关心国事的士大夫。
普及性与实用性兼备:《<论语>译注》。这是一本非常传统、按部就班解析《论语》的教科书,所以其普及性很明显;但这本书又是“干部政德教育丛书”当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论语>译注》的“政德教育”这块印记,是联结本书普及性与实用性的的“桥梁”:必须要立足《论语》的602则语录,将全书进行文白对照,才能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学到完整的孔子以来的为政思想,也才能把教育干部这一严重问题落到实处。这里要指出的是:本书与《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谈领导力》都有党政干部辅助读本的痕迹,但本书的形态是学习材料、李曰春先生的书则是研究《论语》的成果。
对于《论语》这样一部教育、文化的宝藏之书,如何来阅读、使用,很多读者有点头痛。因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作品,全书20章的内容丰富而庞杂,不少人是一开始兴趣高昂,不几日遂弃置案头。齐鲁书社作为地方古籍出版社,更要做到坚守并弘扬以《论语》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把经典文献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解析,要考虑不同读者适合的阅读方式。齐鲁书社以中国古代社会为人处事、治国理政的“圣经”——《论语》——作为“抓手”,在学问研究、普及阅读、干部培训三大方面都做出了成绩。
齐鲁书社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