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战》玉兰的扮演者鲁在蕴回忆拍摄经历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见鬼子不挂弦!”“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扣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叫鬼子挨打又挨炸,一个人影也看不见。”电影《地雷战》自1963年在全国放映之后,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片,片中这几句著名的台词,如今依然能令影迷们着迷。而影片中那个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扎着一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负责给八路军送情报和带领青妇队员们埋地雷炸鬼子的机智勇敢的“玉兰”姑娘就是著名演员鲁在蕴扮演的。前年8月,海阳市最后一名“地雷战”中民兵英雄孙玉敏也离去了。英雄们一个个老去、离开,但关于地雷战的传唱从没停止过……
  6年前,记者曾在央视电影频道采访过她,至今几个有关他们当年参加拍摄该片时的情节深印于脑海里——
  原型孙玉敏曾参战百余次,曾两次获“钢枪奖”
  鲁在蕴介绍,“《地雷战》是军教片,当时的初衷是给民兵看,是一部典型的民兵传统教育片,比较简单,片里的女主角那时采用了孙玉敏的‘玉’字,所以叫玉兰。”为了拍摄该片,鲁在蕴和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话剧团的战友们当年曾在胶东地区前后生活了9个多月,其中体验生活就达3个月之久。她介绍,当地的老百姓告诉她,这一带的民兵女孩,很多人从小就很能干,比如从小就学会了织渔网、打花边、编制小锅盖等农活……日本鬼子占领了海阳县之后,姑娘们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加入了“妇教会”。她们为八路军纺纱织布、做军鞋、运给养、站岗放哨、抬担架、照料伤员,还学会了埋绊雷、胶皮雷、夹子雷、马蹄雷及电影《地雷战》中提到的连环雷、钉子雷、子母雷、碎石雷、头发丝雷的技术。女民兵英雄孙玉敏年轻时曾任海阳县小灘村“妇救会”会长、县妇联干事。她曾多次越过敌人的封锁线,为八路军送信。在反“扫荡”中,她参战百余次。1945年她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曾两次获“钢枪奖”。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当年我去体验生活时,跟孙玉敏大姐接触不是太多,因为她那个时候村里的工作多,非常忙。片中的群众演员我们请的都是当地的老乡,但大姐却没和我们一起拍片。拍完后,我回到团里,工作也非常忙,因为经常要下连队去演出。后来我们两个就再也没见过面了。2007年我被邀请去海阳县参加电视剧《地雷战传奇》的拍摄开幕仪式,当时我很想去看看她,但还是没去成,因为当时时间太紧了,现在感到非常遗憾……”拍“头发丝雷”这场戏记忆深刻
  台在蕴回忆说,当年在拍“头发丝雷”这场戏时,导演组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赵虎找玉兰要一根头发,玉兰有些娇嗔地嚷道,不准给我开这样的玩笑!玉兰转头又要梳辫子时,赵虎乘机揪了她几根头发就跑。玉兰想探清赵虎要她的头发干什么,就偷偷地来到赵虎窗外察看,却意外地发现赵虎正在利用她的头发聚精会神地研制头发丝地雷。她立即跑回家,将自己心爱的大辫子全部剪下,给赵虎送去。虽然是军教片,但它充满了生活风情,浪漫主义情怀在战场上的表现是非常惊人的。“但当时有个这样的场景:玉兰和赵双双从城里回来,他们在路上遇到了鬼子,怎么办?他们两个赶紧往山上跑,一直跑到了悬崖边。这个时候,他们双日对视,然后两人抱在一起,就势滚到了悬崖之下,下面因为是一条大河,于是两人奋力游到了岸上,终于得救了。但这样一个描写爱情的细节后来影片给删掉了,至今我都觉得遗憾。”
  鲁在蕴介绍,自己是第一次拍电影。那时,她在舞台上已经成功出演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谈起演“玉兰”的缘分,她说,“当时,我们团正在演一个话剧《红鹰歌》,我,还有演赵虎的,演那个大队长的,我们三个人都在《红鹰歌》里担任了主要角色,导演去看了我们的戏以后,就选中了我们三个人去拍摄《地雷战》了。因为我们三个人要走,那么整个这台戏就不能演了,所以最后导演就敲定:所有的演员都上场,参加《地雷战》的拍摄。”
  生活化的电影表演,急需鲁在蕴在很短暂的时间里调整状态,爬山、练枪法,在拍戏中她和战友们经常被摔得遍体鳞伤。“当时,我们在拍三个人跑的那一段时,山坡很陡,山坡上面全是沙子,穿的是胶底鞋,导演要求我们一口气跑下来,马上趴下来埋雷,奔跑中滑倒了,一停下来,就浪费了胶片,导演朝我们喊,你们不要停,否则这顿饭没了啊。于是,我们即使津得浑身都是青,也要—遍—遍地拍。还算好,回到住所,我们的老乡房东大娘对我们特别好,早已给烧好了热炕,还给我们煮了毛芋头汤……嗨,好难忘。如今演民兵队长赵虎的白大钧,演雷主任的张长瑞,演石大爷的吴健海,演女民兵的田芝侠,演女民兵的田嫂杨雅琴,40多年过去了,都去世了,很怀念他们。”
  “为了拍摄这个片子,我们吃了不少苦。当年在影片中扮演布雷高手大勇的张汉英当时还不到20岁,皮肤很白,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曝晒,几乎暴了皮,不要化装就晒成自然色。那个演日本鬼子渡边的演员隋鸿祺,为了尽快学会‘驾’毛驴快跑,摔得全身都是伤……”她一直沉浸在那段难忘的回忆中。
  如今,关于“地雷战”的传唱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再回过头看《地雷战》,里面究竟浓缩了多少英雄情怀?究竟承载了多少集体记忆与文化符号?面对这些问号,恐怕只有影片本身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其他文献
由著名导演高希希倾力打造的战争巨制《马上天下》正在持续热播,在剧中,张鲁一挑战三十年的年齡跨度,以细腻而精准的表演将陈秋石这个人物前期的青春热血、逗比呆萌以及后期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剧中陈秋石的两种特质似乎和张鲁一本人也极为契合,外表的成熟稳重,甚至略带文艺与深沉的熟男范儿以及内心逗趣欢乐的小鲜肉特质,在张鲁一身上有着绝佳的融合。有业内人在评价张鲁一时,称其熟男外表下隐藏着
期刊
佛罗伦萨在意大利中部,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二十年前我就计划去那里看看,为规划行程还查阅了不少资料。书上说,在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非看不可,还有波提且利的油画“维纳斯的诞生”。这一条我记在了心里。而书上又说,最好去尝尝当地的冰淇淋。我很纳闷:难道连佛罗伦萨的冰淇淋里也含着艺术的成分?  2009年5月初,我和妻子智红来到了佛罗伦萨。虽然最高气温并不超过25摄氏度,但穿梭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期刊
他,生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小学时的他,尚不知在这世间作家和文学为何物。赵树理的一本《三里灣》,如何开启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文字,又怎样为他开启了一片更广阔的世界?为避免讽刺和嘲笑,他是怎样刻苦地进行“秘密学习”?当最终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他又忍受了怎样的寂寞,经历了怎样的挣扎?是什么,让50岁的他开始提笔书写《白鹿原》?  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
期刊
2014年12月8日这天,凤凰卫视主播、著名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心情复杂、悲戚。一年前,他的母亲,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与世长辞。做名人难,做名人的后代也不容易,要承受荣光,更要承受压力与世俗的非议。  写信给母亲:“妈妈,请你不要结婚。”  我从不隐瞒,过去的很多年里,我并不怎么“待见”我的亲生父母。  我的生父马师曾,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粤剧泰斗”、“一代伶王”;我的母亲红线女
期刊
4月11日下午三点,末代阜帝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去世,享年97岁。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21日,他出生在位于北京什刹海北岸的醇亲王府(今宋庆龄故居)。1947年,醇亲王载沣在北京创办了竞业小学,他便在竞业小学当了一名教帅……  做了40载小学教师的皇弟  溥任的外形酷似他的大哥溥仪,年纪却比溥仪整整小了一轮。他出生时,他的同父异母的大哥溥仪已被从“龙椅”上赶下来七年之久了。童年时的溥
期刊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这首《当兵的历史》轻快而激昂的旋律,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扛起钢枪,走进军营。而在这支歌曲跳动的音符背后,记载的也是军旅歌手蔡国庆20余年的音乐人生。  蔡国庆的父亲是一名歌剧演员,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地毯设计师。小时候,父亲为了培养他,每次去歌剧院排练都会带上他。父亲在台上如痴如醉地排练,儿子坐在台下如痴如醉地观看,这是歌剧院中常常出现的画面。那么小的孩子
期刊
为了寻求自然的寂静,一个叫戈登·汉普顿的美国人,读研究生时辍了学,走遍全世界,记录大自然的美妙声音。30多年过去了,这个曾经的小伙子成了六旬老者,也早已是世界知名的环保人士。  自然界的美妙声音  曾有人好奇地问汉普顿:“什么是自然的寂静?”他是这样回答的:“自然的寂静是只留下大自然以其最自然的方式发出的声音。是昆虫拍打翅膀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中飞行的柔和曲调,是清晨喜鹊和蝉令人惊讶的大合唱,是大雨在
期刊
他是我国举重名将、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上,成为中国举重第一个连续两届奥运会夺得冠军的运动员,也是男子举重唯一两次夺冠的运动员……  7月14日,前举重奥运会冠军占旭刚正式前往台州三门县赴任,担任中共三门县委委员、常委,并被提议任三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从体育明星到县委干部,占旭刚完成了又一次华丽转身。  奥运冠军当县长第一人  在中国体育史上,退役后从事管理工作的并不少见,就拿浙江来说,奥运
期刊
应该说哪儿的女孩都有她们的可娶之处,我个人比较偏向北京女孩。  因为我见过的北京女孩—般都比较独立,她们很少依赖男人,花他们的钱。所以跟她们一起逛街我非常放心,她们绝不会拉着你的胳膊要这要那。我认为这是北京女孩的最大优点。  一帮人在一起吃饭,北京姑娘会抢着结账,不像外地姑娘,坐在那儿一副吃定了你的样子。还有更好的,她们不但不花男人的錢,反而还会经常给男人花钱,这种品质我称之为高风亮节。  在别的
期刊
被誉为“英国版辛德勒”的尼古拉斯·温顿7月1日辞世,享年106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温顿曾从德国纳粹手中救出669名犹太儿童。  温顿的家人说,温顿当晚于伯克郡斯劳一家医院在睡梦中平静辞世,女儿芭芭拉和两个孙辈孩子陪在身边。惊闻温顿辞世,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说:“世界痛失一位了不起的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尼古拉斯-温顿爵士拯救如此多儿童逃离大屠杀的人道主义光辉。”  欲救儿童  温顿1909年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