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表演中音乐的感染力研究

来源 :戏剧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表演需要保障演员、舞蹈和音乐三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够有好的表演效果,高校舞蹈表演也是如此。要想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就需要提升音乐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舞蹈表演。文章从音乐在舞蹈表演中的音乐性和作用出发,提出了提升高校舞蹈表演音乐感染力的有效路径,如选择合适的音乐、强化音乐情感、加强音乐的属性等,以期能够为高校舞蹈表演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扬琴是我国民族乐队经常使用的击弦乐器,因为其声音悠扬、情感渲染力较强等特点,使得扬琴乐器在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体系中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但扬琴演奏活动比较复杂,要想充分展现扬琴演奏效果也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阐述了扬琴演奏的特质,接着结合扬琴演奏实践活动,全方位探索了扬琴演奏活动的规律,最后还从充分解读扬琴演奏的音色原理、正确投入扬琴演奏情感、注意进行演奏形式的创新等三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基于扬琴演奏规律与特质的演奏方法与技巧。
声乐作为实践性突出的艺术类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只有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才能全面地激发学生的声乐潜能,使学生的声乐才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声乐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演唱风格,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得到更快的提升。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围绕高校声乐教学开展实践,针对学生个性化演唱风格培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进行了经验总结,以拓宽培养路径。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18世纪至19世纪之交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古典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共称为古典主义三杰。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手里达到顶峰。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集》自诞生以来,一直是音乐界研究和演奏的典范之作,即使是在当代,音乐界的学者们也从未停止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研究与探索。本文试图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式中第一乐章连接部的材料来源和调式调性等方面来探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连接部的特点。从而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贝
现代意义上的古诗词歌曲一般是指今人在古诗词基础上,依据诗词内涵重新作曲编配的歌曲,既继承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又有着不同作曲家的个人色彩。老锣所创作的《庭院深深》为复三部曲式,呈示部起承转合,最后一段完全再现,流动的旋律线条展现出了婉转哀怨的情绪,与中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需要更高的歌曲演唱技巧,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把握。通过音乐这一时间性的艺术,赋予古诗词新的形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民族舞彰显着一个国家的风貌与特色[1]。从舞蹈当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个国家人民的形象与特色。舞蹈能够充分体现整个人的气质与性格,同时,从舞蹈艺术中,我们还能看到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1]。当下,各国十分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民族舞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特色之一,它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民族舞当中融合现代舞的元素是推动整个舞蹈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1]。舞蹈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气质,而且能够彰显整个社会面貌。因此,本文对民族舞教学中融入现
《沁园春·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作品。这首艺术歌曲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沁园春·雪》单纯从文字上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阕。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变成作品的主人公。如果把一首歌的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在表达时就会很鲜活、生动。因此,在演唱艺术歌曲的时候,演唱者自身一定要深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当中去。
民族电影是电影类型中一种独特的题材,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就已进入我国主流电影创作圈,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迁。以藏族题材电影为例,其叙事范式也经历了意识形态主导、景观化展示以及文化自觉性表述的转向。新时期,这种转向与流变也赋予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更自洽的主体地位与跨文化传播的价值。
广播剧自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诞生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含义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文认为广播剧从广播领域中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转变为一种网络文学IP沉浸式开发的混合模式。广播剧如今作为一种沉浸式开发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沉浸式传播特征,但是其特有的听觉沉浸又使其区别于多感官结合的沉浸式传播。因此,本文对这种仅具有听觉沉浸感的传播形式进行研究,探索其沉浸式传播的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沉浸”的形成、受影响的表现、传播特征。
《乌苏里船歌》是赫哲族的传统民歌之一,后来经过钢琴作曲家的转化创作,形成了一部钢琴作品。这部作品有着非常显著的赫哲族文化特色,在改编成为钢琴曲目以后也具有了更强的艺术内涵,值得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先阐述了钢琴作品《乌苏里船歌》的创作背景,接着结合这部作品的具体内容,全方位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演奏过程,同时还从三连音与装饰音、琶音、双音、复调旋律、连续八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探索了这部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与方法。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是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起来的音乐教育方法,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当时被认为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后来又被广泛应用于舞蹈、戏剧、体育等众多领域。而鲁道夫·冯·拉班创造的“人体动律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达尔克罗兹的影响,后人在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时,经常与舞蹈等同起来,认为就是“音乐(伴奏)+舞蹈动作”的模式,它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与舞蹈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区别。文章试图分析达尔克罗兹与拉班学术上的联系,从教育理念与身体两个方面论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