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许多党报适应形势需要,都办了经济专刊,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加强经济报道力度的有力措施,笔者以为不尽然。办经济专刊固然不错,但假如所办的经济专刊没有针对性,不是读者想要了解、掌握、有用的信息,那么刊登再多的经济文章也不过是“满纸荒唐言”,是乏味的空谈。这样的专刊不办也罢,办也是浪费。笔者的观点是,要加强经济专刊的宣传力度,必须在深度上下功夫。理由在于:深度报道就是以“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当今的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仅仅知道“某地发生某事”的新闻,他们要问为什么会发生某事,事情的过程是怎样的,事后怎么处理的,会发生什么后果,甚至还想知道此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等等。报纸只有把这些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原因意义、过程后果等“深刻而全面”的信息整合起来,传达给读者,充分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从中受益,才能起到实实在在的宣传效果,才是真正有力度。
作为党报编辑,如何把经济专刊办出深度,笔者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一句话:从读者的视角组织经济报道。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贴近读者掌握线索
记者写稿需要线索,有了线索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编辑也一样,有了线索才知道选什么稿、怎么编。这个线索从哪里来,从读者中来。因为党报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以替老百姓说话是党报的职责所在。老百姓心中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疑虑和需求,党报编辑都不应熟视无睹、装聋作哑,而应该心中有数,随时掌握。心中有数了,选稿编稿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反映他们的疾苦,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释疑解难,给他们提供服务,使他们感到党报的经济专刊就是他们的朋友,有了他们的信赖,我们的经济专刊办得才有价值,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政策宣传 力求全面
党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把它宣传好是经济专刊的第一要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面”二字,有了全面才有广度、深度。经济专刊宣传政策不能简单地一登了之,而是要对一项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影响等作全方位的解读,要让老百姓了解党的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样才能把政策宣传到位。例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拂晓报经济专刊组织了一期解读小康专版,用小康感言、小康故事、小康图景,小康访谈版块组合,向读者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前景,并指出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此版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安徽省委宣传部党报阅评小组予以表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报经济专刊以此项政策宣传为重点,连续两年共刊发了10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政策解读、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建设新农村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其中,“走近小康村解读新农村”一文获2006年度安徽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唤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角意识”一文获2007年度安徽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三、热点问题 正确面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作为党报不能回避,回避就是不负责任,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引起读者的质疑,认为党报只报喜不报忧;但也不能夸大问题,或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政策和某个人。对党报经济专刊而言,反映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报道的过程。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应该是正确面对。正确面对就是要客观分析、公正评说、帮助积极化解,为解决问题提供舆论支持。例如:每年的午收季节,皖北地区的小麦秸秆焚烧就成了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那弥漫在空中呛人的烟味和落在地上黑色的灰尘不容我们回避。于是,拂晓报经济专刊连续三年在午季作出深度报道,分析了农民为什么要焚烧麦秸,焚烧麦秸带来的后果,以及怎么禁止这种既浪费又破坏环境的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把麦秸作为能源来利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并列举了利用麦秸作能源的有利因素。严峻的现实和舆论的积极引导,坚定了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现在,一台利用秸秆发电的电厂已在宿州市建成,不日那些令人头疼的麦秸就会化作能源成宝贝了。
深度报道重在内容,掌握了以上三种方法之后,相信经济专刊就有准确的定位了。如果我们的编辑再注意一下文章的语言和体裁,使其生动活泼;留心版式的创新和变化,使其图文并茂。那么,党报的经济专刊定能成为读者需要、营养丰富、精美悦目的精神大餐。■
(作者单位:拂晓报社)
作为党报编辑,如何把经济专刊办出深度,笔者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概括为一句话:从读者的视角组织经济报道。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贴近读者掌握线索
记者写稿需要线索,有了线索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编辑也一样,有了线索才知道选什么稿、怎么编。这个线索从哪里来,从读者中来。因为党报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以替老百姓说话是党报的职责所在。老百姓心中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有什么疑虑和需求,党报编辑都不应熟视无睹、装聋作哑,而应该心中有数,随时掌握。心中有数了,选稿编稿才有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反映他们的疾苦,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释疑解难,给他们提供服务,使他们感到党报的经济专刊就是他们的朋友,有了他们的信赖,我们的经济专刊办得才有价值,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政策宣传 力求全面
党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把它宣传好是经济专刊的第一要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全面”二字,有了全面才有广度、深度。经济专刊宣传政策不能简单地一登了之,而是要对一项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影响等作全方位的解读,要让老百姓了解党的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应该如何应对,这样才能把政策宣传到位。例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拂晓报经济专刊组织了一期解读小康专版,用小康感言、小康故事、小康图景,小康访谈版块组合,向读者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前景,并指出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此版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安徽省委宣传部党报阅评小组予以表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该报经济专刊以此项政策宣传为重点,连续两年共刊发了100多篇文章,内容涉及政策解读、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问题、建设新农村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其中,“走近小康村解读新农村”一文获2006年度安徽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唤起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角意识”一文获2007年度安徽省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三、热点问题 正确面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作为党报不能回避,回避就是不负责任,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容易引起读者的质疑,认为党报只报喜不报忧;但也不能夸大问题,或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政策和某个人。对党报经济专刊而言,反映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深度报道的过程。对待热点问题的态度应该是正确面对。正确面对就是要客观分析、公正评说、帮助积极化解,为解决问题提供舆论支持。例如:每年的午收季节,皖北地区的小麦秸秆焚烧就成了上至政府,下至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那弥漫在空中呛人的烟味和落在地上黑色的灰尘不容我们回避。于是,拂晓报经济专刊连续三年在午季作出深度报道,分析了农民为什么要焚烧麦秸,焚烧麦秸带来的后果,以及怎么禁止这种既浪费又破坏环境的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把麦秸作为能源来利用,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并列举了利用麦秸作能源的有利因素。严峻的现实和舆论的积极引导,坚定了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现在,一台利用秸秆发电的电厂已在宿州市建成,不日那些令人头疼的麦秸就会化作能源成宝贝了。
深度报道重在内容,掌握了以上三种方法之后,相信经济专刊就有准确的定位了。如果我们的编辑再注意一下文章的语言和体裁,使其生动活泼;留心版式的创新和变化,使其图文并茂。那么,党报的经济专刊定能成为读者需要、营养丰富、精美悦目的精神大餐。■
(作者单位:拂晓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