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世纪上半期,先是拿破仑入侵埃及,继而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政权,埃及的政教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伊斯兰宗教势力愈加式微的转型时期.拿破仑入侵埃及,对埃及传统宗教势力实施了既利用又打击的双重政策,并且把西方世俗文化首先带给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带有鲜明的西方化和世俗化特点,但他的政权建立、巩固乃至发展及其后的军事扩张都需要伊斯兰势力的支持.阿里政权终究是世俗政权,废除埃及传统的包税制度和重新分配土地、实施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文化教育改革以及军事打压瓦哈比派和对奥斯曼哈里发的战争,均显示出埃及的伊
【机 构】
:
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上半期,先是拿破仑入侵埃及,继而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建立政权,埃及的政教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伊斯兰宗教势力愈加式微的转型时期.拿破仑入侵埃及,对埃及传统宗教势力实施了既利用又打击的双重政策,并且把西方世俗文化首先带给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带有鲜明的西方化和世俗化特点,但他的政权建立、巩固乃至发展及其后的军事扩张都需要伊斯兰势力的支持.阿里政权终究是世俗政权,废除埃及传统的包税制度和重新分配土地、实施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文化教育改革以及军事打压瓦哈比派和对奥斯曼哈里发的战争,均显示出埃及的伊斯兰政治势力进一步被弱化.
其他文献
立足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的现实,综述和分析日本于新千年开始实施的长照保险项目的发展演化,可以为中国近期铺开的长照保险规划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依据日本官方记录和统计数据,对相关政策的创建背景、政策目标、制度特征和发展水平作出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长照保险发展演化同各个关键性的社会政治经济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做出探究.最终,以分析所得为参照,结合中国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特征,对中国的长照保险建设提出了规划建议.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背景下,日本自民党内的保守右翼势力表现活跃,针对中日关系从五大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干扰和妨害行为.在日本独特的党政关系模式和时任首相党政“双弱”、控局乏力的条件下,又受到美国策动多边制华战略的助长和刺激,该股势力的行为效果和影响被进一步发酵、放大,极大地毒化了两国关系的环境和气氛.对此,中方应在准确研判形势、针对性地加强对日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增信维稳、互利合作、改善认知、凝聚共识等工作,持续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在以华夷秩序为价值标准的前近代东亚世界,“华”是判断文明与野蛮的标准.日本进入江户时代,逐步构建了一个区别中国中心的“日式华夷秩序”.同时,这一时期的日本知识人认识自我与他者的标准仍是华夷观,其中以获生徂徕最具代表,徂徕学派也以最逼肖中国而闻名于江户知识界.获生徂徕倡导问古于中国的“三代”,从这一方法论出发,他结合明清鼎革的实际,在著述中多有盛赞日本文化贬低现实中国的论述.徂徕学代表了17世纪以来日本人中国认识的一个缩影:既想为日本文化寻求合理性解释,又无法摆脱传统华夷观的思维框架,在“崇拜中华”与“日本
整合照料是以实现老年人“在地安老”为目标,将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多重资源有机组合的一项综合养老服务.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财政开支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日本以“社区整合照料”为重点,聚焦城市和地方养老照料的不同需求推行有针对性的整合服务.论文选取代表城市地区的东京都新宿区和地方发展的鸟取县日南町,基于案例研究的角度,对二者整合照料的主要模式、特征及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发现,未来中国推进“医养结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整合条件,包括整合职能部门的健全、医疗和护理保险制度的相对完备、坚持地方差异的本土发展、整合资源
江户初期长崎贸易勃兴,唐船商人于此中贡献突出,与住宅唐人共同构成当时长崎的唐人主体.最初唐船商人自由散居于市中,但随着与商品市场广泛接触,问题不断滋生.幕府为了强化管理,不断对唐人的住宿形式进行调整,自由散居逐渐发展为有条件的“差宿制”,进而到有限制的“宿町制”.最终在锁国政策的推进下于元禄二年(1689)开设唐馆,令到港唐商聚居于长崎一隅.江户初期长崎唐人的住宿制度经历了两个层次的变化,即由“私”到“公”性质的渐变,以及由“散”到“聚”形式的转变.住宿制度是江户幕府的唐人管理中的重要事项之一,江户幕府从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 《亲自为我拭去泪水之日》发表于1971年,是作者天皇制批判主题系列小说中的重要之作.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梦境和幻境进行分析解读:主人公由于少年时期国民学校的经历,长期困顿于为天皇赴死的梦境.在梦中,本我占据主导,不愿为天皇赴死,结果遭到所有人的抛弃.梦醒后,受到渴望得到父亲认可的本我和渴望摆脱国家主义带来的痛苦的本我这一矛盾的影响,主人公产生了幻觉,认为自己患上了癌症,并选择沉溺于这一幻境.但幻境产生后,主人公又遭到母亲的揭露,被母亲从一体化的“幸福感”中拉回到现实.
在希腊化世界尤其是马其顿和埃及托勒密王国,神化王权和王权崇拜成为王政的重要特点.罗马共和早期以来就形成了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晚期以来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恺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社会舆论积极回应奥古斯都的神化运动,奥古斯都崇拜从罗马扩展到意大利并在行省广泛传播.在罗马人看来,奥古斯都是人类之首,是神之末.元老院在奥古斯都死后建立国家神庙,完成了“造神”过程,形成奥古斯都崇拜的惯例.奥古
希腊化时代初期,巴勒斯坦与希腊文化的交流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以希腊文化渗入为主要方式,内陆山区犹太人的希腊化特征尚不明显.以大祭司耶孙为首的犹太人引入希腊文化的改革,标志着犹太人被纳入希腊文化圈的辐射范围,正式开启巴勒斯坦犹太人希腊化进程.改革受政治利益驱动,但并未改制犹太人神权政府,仅从文化层面引入典型的希腊教育建制——体育馆与艾菲比青年团,旨在通过希腊式公共空间,吸引犹太人尤其是犹太青年接受希腊文化.改革加速了犹太社会的内部分化,是犹太民族大起义即马加比起义的重要诱因,并促成了独立政权哈斯蒙尼王国的建
安部公房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了著名的“失踪三部曲”,包括《砂女》(1962)、《他人的脸》(1964)和《燃烧的地图》(1967).在这三部作品中,安部公房笔下的人物都呈现出一种找不到归属的“无根”的精神状态.“失踪”或“无根”既体现了1945年日本经历战败后的精神错乱和漂浮状态,更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迫切的民族“寻根”意识.战前和战后的历史断裂感、主体性的身份认同危机是安部公房“失踪三部曲”历史意识的基调.
中世纪德国在欧洲集市、贸易与城市高度契合的基础上呈现出强大的后发优势与特色,形成能够流传至今的集市、商业贸易和中世纪商人法体系.菜茵同盟、士瓦本同盟和汉萨同盟等德国商业同盟的形成也昭示了其集市、商业力量和商法的发达.中世纪德国集市法与商法关系密切,体现出教权和王权管理的垂直性以及商人交易和争议解决的平等性,出现了商事条约与商业领事等国际商法制度的雏形,为近现代商法制度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并为德国商事单行法和商法典制定开启了序幕.德国在商人法立法和民商分立法典化过程中成为大陆法系的两大支柱之一,中世纪商人法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