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茶叶包装提供丰富的元素,同时也为茶叶包装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茶叶包装教学中,引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提升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内涵、丰富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底蕴,对于完善和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应用和传承文化的双重效果。本文就如何在茶叶包装教学中引入、整合和应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并对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等教学内容吸收和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茶叶包装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教学 应用
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各个层次与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产品设计始终是在文化的约束与滋养下进行和发展的[1]。蕴含文化的产品增强了产品的国际市场识别性,提高了产品的消费体验,进而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茶叶是具有中国典型文化意义和文化形象的传统产品,茶叶包装则是茶叶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茶文化的群体心态、审美趣味、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由物质时代进入精神时代,包装已成为便捷、实用的广告媒介。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原始性、边缘性、多元一体性等特征文化闻名中外,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对象,有着很大的艺术价值潜力[3]。若从这些独特的文化对象中适当地提取设计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既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伴随产品的使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传播这些独特文化,实现了应用和传承文化的双重效果。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茶叶包装提供丰富的元素,同时也为茶叶包装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茶学本科教学,应大力传扬民俗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积极引入民族文化,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引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提升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内涵,丰富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底蕴,引导茶叶包装市场发展潮流,为茶叶包装产业培养高素质的茶学专业人才,提高茶叶包装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云南茶产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目前,茶叶包装教学中,对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整合和应用不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应用力度尚小,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学科的开发应用任重而道远。在高校茶学专业茶叶包装教学中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提高茶叶包装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
1.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一支奇葩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记录了民族的发展进程,反映了民族的人文文化。
云南地貌复杂,地形多样,山川景物繁多,气候资源丰富,世居民族达26个,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多样,民族众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崇尚信仰各不相同,民风民俗和风土人情复杂多样,云南民俗文化因而多姿多彩,体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山山水水各见人间千秋的人文景观。例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云南各民族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的支系,在服饰上都有明显区别,造型上异彩纷呈,色彩上缤纷艳丽,制作工艺上多种多样。从世界时装市场来看,民族服饰中的许多元素一直是现代时装设计大师们的创作源泉,而人们服饰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则给民族化服饰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云南各民族的美食各有特色,而且具有浓郁的绿色餐饮色彩,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香竹茶”、哈尼族的“长街宴”、傈僳族的“打列壳”和“同心酒”、佤族的“鸡肉稀饭”等;云南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瑶族的“盘王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独龙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节”等,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沉淀和结晶,是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和审美需求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只奇葩。
2.多姿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
云南的许多民族都有着古老、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他们按照各自的方式种茶、制茶、饮茶,并从各自的角度观察、认识和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及意义。在云南,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婚礼茶俗等,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民族茶艺,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充分展现了云南灿烂辉煌的民族茶文化。茶史可鉴,茶俗可见,茶文化已成为贯穿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伴随着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云南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云南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云南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特风韵。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阿昌族的青竹茶;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彝族的烤茶、陈茶;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满族的红茶、盖碗茶;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竹筒香茶”、哈尼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自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另外,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茶叶的包装上发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包装材料,并创制了独特的包装方式。如竹胶板箱、丝捆竹板箱、普洱茶的竹篾包装,竹筒包装等。竹包装无毒、无污染、易回收,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我国木材缺乏,但竹林总面积和竹子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包装材料,吸收借鉴,推陈出新,大力发展环保低碳包装,发展前景广阔[5]。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设计元素
K·Lee认为文化具有一个多层级的结构,它包括代表器物、价值和基本假设的3个层面,这些层面可以通过反映功能、审美和象征的关键文化因素被识别。Leong和Clark将文化划分为3 个不同的研究层次:有形的、物质的外在层次,行为的、习俗的中间层次和意识形态的、无形精神的内在层次。在此基础上,荣泰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研究文化对象的框架,他认为文化对象可以被分为3个层次:物理或者材料文化——包括食物、服装、交通等;社会或行为的文化——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精神或理想的文化——包括艺术和信仰。显然这里所讲的文化的3个层次与以上Leong和Clark提出的文化的3个层级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1]。
我国云南境内有26个少数民族近200多个支系,其中每个少数民族甚至是同一个民族的支系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对象[4]。结合以上观点,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具有3个层次:外在或可触层次,包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色彩、质感、造型、表面纹饰、线条、细节处、构件组成等属性;中间层次,涵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功能、操作性、使用性、安全性、结合关系等属性;内在或不可触层次,包涵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特殊涵义、故事性、感情性、文化特质等。由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3个层次就可以映射为对应的3层设计元素,包括本能文化设计元素、行为文化设计元素的和反思文化设计元素。本能文化设计元素关注文化产品的外观,旨在将文化对象的形式、质地和样式转化为新的文化产品外观特征;行为文化设计元素关注文化产品的使用、功能等方面,这是增强产品可用性的关键;反思文化设计元素关注用户在体验文化产品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和认知过程,由于用户个体的文化、经历、教育的不同,反思设计元素最难捉摸。由此可见,在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茶叶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时,可结合上述的3个层次的设计元素,从而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设计元素并融入到设计之中,创造出适于社会和满足消费者文化与审美需求的产品[6]。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的应用
1.民族文化是茶叶包装教学的重要素材
包装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物化的社会形态。而包装设计又是以产品包装为主体,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它与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7]。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吸收了文化的底蕴,使其焕发出文化光彩,从而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及审美情趣;同时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中国民族茶文化发源地,世居各民族很早就形成了绚丽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茶结合,为茶叶包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少数民族特有图形、图案纹样的应用
图形、图案纹样是包装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的艺术效果。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图形、纹样装饰性极强,简洁单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生活色彩。如象征民族图腾的佤族的牛图形、拉祜族的葫芦图形,白族、苗族、瑶族等得民间蜡染、扎染、织染图形纹样也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包装设计之中。
(2)民族书画艺术的应用
例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重彩羊皮画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绘画工艺,也是一种远古的艺术作品,给人一种梦幻神话,心神飘逸的感觉。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这些书画艺术的应用,亦能突出传统包装商品的文化品位与民族特征。
(3)色彩应用的审美传承性
在民族风格的包装设计上,可借鉴利用多少数民族习用的某些色彩,如:民间流传的色彩红、黄、绿、金等象征吉利、喜庆。
(4)自然材质的运用
自然材料竹、木、席、草和叶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包装容器中应用较多,同时配以丝绸绳线捆扎包装,绳线还可以编制出各种具有寓意与象征性的绳结来丰富包装形象。这些元素均可应用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中。
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可以应用于茶叶包装的设计元素,将云南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作为茶叶包装的创作素材,集现实性、艺术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对于推动云南茶叶包装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茶叶包装设计应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中汲取艺术营养
二十一世纪的包装,由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己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己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
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云南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最客观的记录,是一部记载民族发展的文明史。现代设计中缺少易表达的民族情感,传统民族艺术因具有饱满的情感容量而逐渐为现代社会所接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原始朴素,重意象表现,重传神表达,简练自然,强化民族审美特征,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体现了民族心理的诉求。近年来,较多的设计理念正向传统回归,民族文化艺术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广博和厚重的民族文化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将民族文化艺术的理念和元素有机地融合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民族的特色,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开发利用也仅局限于服饰、刺绣、手工艺品等局部领域,应用于包装设计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对于增加包装设计的素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要大力提升茶叶包装的水平,就要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艺术遗产中吸收艺术营养[8]。茶叶包装是饮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和传播饮茶文化的一个载体。而茶叶这种富有丰厚文化的商品,人们购买它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还是一种心理需求,消费者饮茶更多的是为了饮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民族文化和饮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所以,设计茶叶包装时就更需要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饮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
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茶叶包装材料的生态化、多样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云南民族地区饮茶习俗丰富多彩,茶具也多种多样。云南回族喜饮盖碗茶,喝茶的茶具一般由衬碟、喇叭口茶碗和盖碗组成,俗成“三炮台”,茶具的材质大多选用陶瓷。藏族使用的茶具多为银制,有银茶壶、银茶杯、银茶碗、银茶盘和储装茶叶的银茶箩,给人一种富丽华贵的美感。基诺族、布朗族、哈尼族、拉枯族也喜用银制茶具,但更多的是使用土陶、竹、木茶具,如竹茶杯、竹茶壶、竹茶盒等。此外,还有一种用香刺桐木镂空精制而成的茶碗、茶杯、茶盘和储存用的木盒,制作茶具时,常按木材的花纹走向雕刻上各种图案,多为象征吉祥的孔雀。多姿的民族茶具,丰富了茶俗文化,也为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9-11]。
包装材料不仅要求卫生无害、有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要求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缓解资源紧缺。云南少数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以身边随手可取的天然材料进行茶叶的包装,如竹编织包装、竹板材包装、原竹包装等系列包装就是采用竹材,特别是普洱茶的包装,大宗包装(运输包装)主要是竹篮、篾篓、麻袋等,这种包装方法沿用至今。因为竹篮、篾篓是通透、镂空的,为了保护茶饼和茶砖不受损,所以事先把茶叶用笋衣(春末夏初时竹笋生长过程中所掉胞衣)包好,并用细麻绳捆扎结实后再放进竹篓。普洱茶的小包装早期主要是用当地民间手工自制的草板、条纹纸、松皮纸、绵纸、土纸等做成适合大小的圆形和方形,再在纸上印上适形的图形和文字,这种包装方法到现在仍然是普洱茶的主要包装形式。高档点的普洱茶,外面再用金属盒,土陶、竹、木工艺制品来包装,形式多样。除竹材外,木、藤、贝壳、葫芦、粽叶、芦苇叶等天然材料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包装材料,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能较准确地传达产品的地域信息[12],且低碳、有机和环保。这些云南少数民族所应用的茶叶包装材料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生态化、多样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4.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提升云南茶产品包装,树立品牌,创造包装精品
包装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个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中国是茶的故乡,积淀了丰厚的华夏民族文化。茶叶包装自茶叶应运而生那天起,就赋予了它民族文化载体的伟大使命,给了茶叶包装一展风采的巨大空间,可以引以自豪地说,茶叶包装是我国最具华夏民族文化的民族工业。走进茶叶包装,在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虽可欣喜地看到茶叶包装最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发现茶叶包装尽管包装装潢色彩斑斓,材质多样考究,印刷精致华美,但基本上内容雷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或大同小异。“越是民族性的,则越是世界性的”,茶是传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商品,茶叶要进军国际市场,就要突出包装中的民族文化底蕴,适当地运用少数民族文化来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茶叶包装中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让包装设计多一点民族文化底蕴,让茶叶包装融汇中国茶文化,挖掘其深厚的内涵,焕发它的精髓将有助于茶叶的销售与推广。例如,在茶叶的包装上,印制充满浓郁民族地方风情的图片,介绍茶叶的渊源、习俗、趣闻的文字,夹带某些特有的信物等,或作为产地文化的产物,以期与销地文化产生共鸣,使消费者眼能看到、手能摸到、心能感受到,而把它当作异域来的朋友,精神的慰藉,觉得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亲情,由此而产生广阔的联想,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趋势,突出茶叶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云南茶业的主要发展茶类是普洱茶、红茶、绿茶、花茶等。云南茶叶包装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包装水平亟待提升,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新设计,求新、求变、求异,研发出具有鲜明和浓郁民族特色,深受市场欢迎和青睐的云南茶产品包装,通过云南茶叶包装的更新换代和产业水平提升,为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绿茶产业的品牌营销和形象打造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促进云南茶叶出口,推动云南旅游茶艺的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符合现代市场、消费和审美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对于茶叶包装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云南茶包装产业的整体提升。
在茶叶包装教学中,要结合文化环境和现实环境,深度挖掘和大力利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将云南民俗文化与茶叶包装教学有机结合,赋予云南现代茶叶包装恒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在茶叶包装课程建设方面,应加强包装课程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文化学等课程的学科交叉,力求综合应用云南民族文化和云南茶文化知识来提升云南茶叶包装的设计和生产水平。
四、小结
强调民族特色,并不是将民族特色绝对化或排他化,而是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既注重民族文化精华的发扬,又注重包装新理念的运用以及国外选进包装设计的借鉴。“传承”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扬”是民族文化的创新与超越。传承,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包装设计上写上东巴文,或把包装换成竹筒。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形式把握精髓。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发扬,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还要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同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13]。
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深厚的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华民族的个性相结合,并成为刻划“中国”的重要形象。若要茶叶有好的市场,包装的责任义不容辞,因此作为包装设计,不仅要使茶叶包装设计有漂亮的外表,更应使设计突出民族文化底蕴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
绮丽多姿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云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如将其进行分析、整理,并将其作为创作素材引入到茶叶包装中,可充实茶叶包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主动地应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并能在未来的云南茶叶包装业发展中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梅,岳怀旺.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包装工程,2011,32(6):47-50
[2]唐代的浙江茶业.中国茶叶加工,1995,2:250-251
[3]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6(2):17-24
[4]李明.浅析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茶业通报,2010,32(1):37-39
[5]令狐阳春.呼唤中国“绿色”包装业. 生态经济,2006,6:20-27
[6]钟蕾,王宁宁.基于系统论的天津民俗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J].包装工程,2010,31(6):9-12
[7]蓝充.民族化包装设计初探.发展—艺术纵横,2009,2
[8]余敏,李纶,王坤茜等. 云南少数民族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2000,5(71):45-47
[9]陆明德.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硕士论文].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08,2:18-19
[10]宁丽丽,宁丹华.云南传统竹包装的现代转型.艺海,2008,4:125-126
[11]李抒燃.云南少数民族图案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4:55-57
[12]刘克奇,秦燕飞.安化黑茶与竹包装地域文化探析.大视野,2010,2:76-77
[13]夏三鳌.论民族文化底蕴对茶叶包装的影响.中国包装,2006,6:35-37
(作者单位:1.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昆明,2.云南民族博物馆 昆明)
[关键词]茶叶包装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教学 应用
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各个层次与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产品设计始终是在文化的约束与滋养下进行和发展的[1]。蕴含文化的产品增强了产品的国际市场识别性,提高了产品的消费体验,进而大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茶叶是具有中国典型文化意义和文化形象的传统产品,茶叶包装则是茶叶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茶文化的群体心态、审美趣味、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已由物质时代进入精神时代,包装已成为便捷、实用的广告媒介。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原始性、边缘性、多元一体性等特征文化闻名中外,逐渐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对象,有着很大的艺术价值潜力[3]。若从这些独特的文化对象中适当地提取设计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既可以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伴随产品的使用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传播这些独特文化,实现了应用和传承文化的双重效果。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茶叶包装提供丰富的元素,同时也为茶叶包装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茶学本科教学,应大力传扬民俗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积极引入民族文化,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引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可以提升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内涵,丰富茶叶包装学的学科底蕴,引导茶叶包装市场发展潮流,为茶叶包装产业培养高素质的茶学专业人才,提高茶叶包装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云南茶产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目前,茶叶包装教学中,对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整合和应用不够,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应用力度尚小,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学科的开发应用任重而道远。在高校茶学专业茶叶包装教学中探索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和提高茶叶包装学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
1.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悠久文化中一支奇葩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记录了民族的发展进程,反映了民族的人文文化。
云南地貌复杂,地形多样,山川景物繁多,气候资源丰富,世居民族达26个,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生活环境与生产条件多样,民族众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崇尚信仰各不相同,民风民俗和风土人情复杂多样,云南民俗文化因而多姿多彩,体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风俗、工艺品、服饰、建筑、饮食、节祭等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山山水水各见人间千秋的人文景观。例如: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艺术,它们大多数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云南各民族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的支系,在服饰上都有明显区别,造型上异彩纷呈,色彩上缤纷艳丽,制作工艺上多种多样。从世界时装市场来看,民族服饰中的许多元素一直是现代时装设计大师们的创作源泉,而人们服饰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则给民族化服饰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云南各民族的美食各有特色,而且具有浓郁的绿色餐饮色彩,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香竹茶”、哈尼族的“长街宴”、傈僳族的“打列壳”和“同心酒”、佤族的“鸡肉稀饭”等;云南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瑶族的“盘王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独龙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节”等,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沉淀和结晶,是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和审美需求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只奇葩。
2.多姿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
云南的许多民族都有着古老、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他们按照各自的方式种茶、制茶、饮茶,并从各自的角度观察、认识和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及意义。在云南,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婚礼茶俗等,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民族茶艺,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充分展现了云南灿烂辉煌的民族茶文化。茶史可鉴,茶俗可见,茶文化已成为贯穿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伴随着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云南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云南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4]。
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云南各少数民族都保留有各自独具特色饮茶方式,形成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独特风韵。如: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布依族的青茶、打油茶;白族的三道茶、烤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煮茶;景颇族的竹筒茶、腌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筒香茶、糟茶;傈僳族的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蒙古族的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阿昌族的青竹茶;佤族的藩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瑶族的打油茶、滚郎茶;彝族的烤茶、陈茶;苗族的米虫茶、青茶、菜包茶、油茶;回族的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纳西族的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怒族的酥油茶、盐巴茶;独龙族的独龙茶、煨茶;水族的罐罐茶、打油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煨茶、烧茶;壮族的打油茶、槟榔代茶;普米族的青茶、酥油茶;满族的红茶、盖碗茶;藏族的酥油茶、甜茶、奶茶;哈尼族的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等。而就云南少数民族饮茶,对普洱茶的发展和影响最深,具有代表性的是:傣族“竹筒香茶”、哈尼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布朗族“酸茶”、拉祜族“烤茶”、佤族“苦茶”、自族“三道茶”、纳西族“龙虎斗”以及傈僳族的“油盐茶”、藏族的“酥油茶”和苗族的“打油茶”等。
另外,云南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茶叶的包装上发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包装材料,并创制了独特的包装方式。如竹胶板箱、丝捆竹板箱、普洱茶的竹篾包装,竹筒包装等。竹包装无毒、无污染、易回收,符合国家提倡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我国木材缺乏,但竹林总面积和竹子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包装材料,吸收借鉴,推陈出新,大力发展环保低碳包装,发展前景广阔[5]。
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中的设计元素
K·Lee认为文化具有一个多层级的结构,它包括代表器物、价值和基本假设的3个层面,这些层面可以通过反映功能、审美和象征的关键文化因素被识别。Leong和Clark将文化划分为3 个不同的研究层次:有形的、物质的外在层次,行为的、习俗的中间层次和意识形态的、无形精神的内在层次。在此基础上,荣泰从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研究文化对象的框架,他认为文化对象可以被分为3个层次:物理或者材料文化——包括食物、服装、交通等;社会或行为的文化——包括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精神或理想的文化——包括艺术和信仰。显然这里所讲的文化的3个层次与以上Leong和Clark提出的文化的3个层级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1]。
我国云南境内有26个少数民族近200多个支系,其中每个少数民族甚至是同一个民族的支系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对象[4]。结合以上观点,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具有3个层次:外在或可触层次,包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色彩、质感、造型、表面纹饰、线条、细节处、构件组成等属性;中间层次,涵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功能、操作性、使用性、安全性、结合关系等属性;内在或不可触层次,包涵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特殊涵义、故事性、感情性、文化特质等。由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3个层次就可以映射为对应的3层设计元素,包括本能文化设计元素、行为文化设计元素的和反思文化设计元素。本能文化设计元素关注文化产品的外观,旨在将文化对象的形式、质地和样式转化为新的文化产品外观特征;行为文化设计元素关注文化产品的使用、功能等方面,这是增强产品可用性的关键;反思文化设计元素关注用户在体验文化产品过程中的感受、情绪和认知过程,由于用户个体的文化、经历、教育的不同,反思设计元素最难捉摸。由此可见,在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茶叶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的过程时,可结合上述的3个层次的设计元素,从而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设计元素并融入到设计之中,创造出适于社会和满足消费者文化与审美需求的产品[6]。
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教学中的应用
1.民族文化是茶叶包装教学的重要素材
包装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物化的社会形态。而包装设计又是以产品包装为主体,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它与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7]。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表现,吸收了文化的底蕴,使其焕发出文化光彩,从而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及审美情趣;同时文化又由于包装设计的审美意识的创新和发展,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中国民族茶文化发源地,世居各民族很早就形成了绚丽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与茶结合,为茶叶包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少数民族特有图形、图案纹样的应用
图形、图案纹样是包装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的艺术效果。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图形、纹样装饰性极强,简洁单纯,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生活色彩。如象征民族图腾的佤族的牛图形、拉祜族的葫芦图形,白族、苗族、瑶族等得民间蜡染、扎染、织染图形纹样也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包装设计之中。
(2)民族书画艺术的应用
例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重彩羊皮画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绘画工艺,也是一种远古的艺术作品,给人一种梦幻神话,心神飘逸的感觉。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这些书画艺术的应用,亦能突出传统包装商品的文化品位与民族特征。
(3)色彩应用的审美传承性
在民族风格的包装设计上,可借鉴利用多少数民族习用的某些色彩,如:民间流传的色彩红、黄、绿、金等象征吉利、喜庆。
(4)自然材质的运用
自然材料竹、木、席、草和叶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包装容器中应用较多,同时配以丝绸绳线捆扎包装,绳线还可以编制出各种具有寓意与象征性的绳结来丰富包装形象。这些元素均可应用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中。
挖掘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可以应用于茶叶包装的设计元素,将云南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作为茶叶包装的创作素材,集现实性、艺术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对于推动云南茶叶包装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茶叶包装设计应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中汲取艺术营养
二十一世纪的包装,由简单的保护、收纳功能,发展成为沟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己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己由过去的产品包装升华为当今的文化包装。
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云南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最客观的记录,是一部记载民族发展的文明史。现代设计中缺少易表达的民族情感,传统民族艺术因具有饱满的情感容量而逐渐为现代社会所接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原始朴素,重意象表现,重传神表达,简练自然,强化民族审美特征,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体现了民族心理的诉求。近年来,较多的设计理念正向传统回归,民族文化艺术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广博和厚重的民族文化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将民族文化艺术的理念和元素有机地融合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体现民族的特色,是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开发利用也仅局限于服饰、刺绣、手工艺品等局部领域,应用于包装设计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深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对于增加包装设计的素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要大力提升茶叶包装的水平,就要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艺术遗产中吸收艺术营养[8]。茶叶包装是饮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展现和传播饮茶文化的一个载体。而茶叶这种富有丰厚文化的商品,人们购买它不仅是一种生理需求,还是一种心理需求,消费者饮茶更多的是为了饮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文化。好的茶叶包装,需以包装为形式载体,将民族文化和饮茶文化蕴涵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销售份额,还可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更可以提升品牌形象。所以,设计茶叶包装时就更需要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特别是从饮茶文化寻找创作的依据,如:茶具,茶的历史传说,茶的精神,融入了茶的精神的文学艺术等。
3.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茶叶包装材料的生态化、多样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云南民族地区饮茶习俗丰富多彩,茶具也多种多样。云南回族喜饮盖碗茶,喝茶的茶具一般由衬碟、喇叭口茶碗和盖碗组成,俗成“三炮台”,茶具的材质大多选用陶瓷。藏族使用的茶具多为银制,有银茶壶、银茶杯、银茶碗、银茶盘和储装茶叶的银茶箩,给人一种富丽华贵的美感。基诺族、布朗族、哈尼族、拉枯族也喜用银制茶具,但更多的是使用土陶、竹、木茶具,如竹茶杯、竹茶壶、竹茶盒等。此外,还有一种用香刺桐木镂空精制而成的茶碗、茶杯、茶盘和储存用的木盒,制作茶具时,常按木材的花纹走向雕刻上各种图案,多为象征吉祥的孔雀。多姿的民族茶具,丰富了茶俗文化,也为茶叶包装的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启示[9-11]。
包装材料不仅要求卫生无害、有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要求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缓解资源紧缺。云南少数民族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以身边随手可取的天然材料进行茶叶的包装,如竹编织包装、竹板材包装、原竹包装等系列包装就是采用竹材,特别是普洱茶的包装,大宗包装(运输包装)主要是竹篮、篾篓、麻袋等,这种包装方法沿用至今。因为竹篮、篾篓是通透、镂空的,为了保护茶饼和茶砖不受损,所以事先把茶叶用笋衣(春末夏初时竹笋生长过程中所掉胞衣)包好,并用细麻绳捆扎结实后再放进竹篓。普洱茶的小包装早期主要是用当地民间手工自制的草板、条纹纸、松皮纸、绵纸、土纸等做成适合大小的圆形和方形,再在纸上印上适形的图形和文字,这种包装方法到现在仍然是普洱茶的主要包装形式。高档点的普洱茶,外面再用金属盒,土陶、竹、木工艺制品来包装,形式多样。除竹材外,木、藤、贝壳、葫芦、粽叶、芦苇叶等天然材料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常用的包装材料,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能较准确地传达产品的地域信息[12],且低碳、有机和环保。这些云南少数民族所应用的茶叶包装材料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生态化、多样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4.运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提升云南茶产品包装,树立品牌,创造包装精品
包装设计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各个民族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民族精神的创造集合,世界性的设计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中国是茶的故乡,积淀了丰厚的华夏民族文化。茶叶包装自茶叶应运而生那天起,就赋予了它民族文化载体的伟大使命,给了茶叶包装一展风采的巨大空间,可以引以自豪地说,茶叶包装是我国最具华夏民族文化的民族工业。走进茶叶包装,在中国与世界文化增强交流的同时,虽可欣喜地看到茶叶包装最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发现茶叶包装尽管包装装潢色彩斑斓,材质多样考究,印刷精致华美,但基本上内容雷同,表现形式大相径庭或大同小异。“越是民族性的,则越是世界性的”,茶是传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商品,茶叶要进军国际市场,就要突出包装中的民族文化底蕴,适当地运用少数民族文化来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韵,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在茶叶包装中运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让包装设计多一点民族文化底蕴,让茶叶包装融汇中国茶文化,挖掘其深厚的内涵,焕发它的精髓将有助于茶叶的销售与推广。例如,在茶叶的包装上,印制充满浓郁民族地方风情的图片,介绍茶叶的渊源、习俗、趣闻的文字,夹带某些特有的信物等,或作为产地文化的产物,以期与销地文化产生共鸣,使消费者眼能看到、手能摸到、心能感受到,而把它当作异域来的朋友,精神的慰藉,觉得品茶就是在品文化、品亲情,由此而产生广阔的联想,避免产品的同质化趋势,突出茶叶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云南茶业的主要发展茶类是普洱茶、红茶、绿茶、花茶等。云南茶叶包装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包装水平亟待提升,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新设计,求新、求变、求异,研发出具有鲜明和浓郁民族特色,深受市场欢迎和青睐的云南茶产品包装,通过云南茶叶包装的更新换代和产业水平提升,为云南普洱茶、滇红茶、绿茶产业的品牌营销和形象打造创造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促进云南茶叶出口,推动云南旅游茶艺的发展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茶叶包装设计,符合现代市场、消费和审美需求,符合现代社会对于茶叶包装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云南茶包装产业的整体提升。
在茶叶包装教学中,要结合文化环境和现实环境,深度挖掘和大力利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将云南民俗文化与茶叶包装教学有机结合,赋予云南现代茶叶包装恒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在茶叶包装课程建设方面,应加强包装课程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文化学等课程的学科交叉,力求综合应用云南民族文化和云南茶文化知识来提升云南茶叶包装的设计和生产水平。
四、小结
强调民族特色,并不是将民族特色绝对化或排他化,而是既有传承,又有发展,既注重民族文化精华的发扬,又注重包装新理念的运用以及国外选进包装设计的借鉴。“传承”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扬”是民族文化的创新与超越。传承,要对本民族的文化作深层的理解(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所谓设计中民族性的体现,也并非简单地在包装设计上写上东巴文,或把包装换成竹筒。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应立足于透过形式把握精髓。传承要求我们更多地去关注、了解、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修养,然后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传承是本原,超越是其走向。发扬,是在设计中对本土化肯定的同时,还要不囿于传统的樊篱,多借鉴国外一些精妙设计的内涵,多留心国际审美时尚,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形式上升华,形成同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13]。
茶是最契合自然之物,它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深厚的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茶的清香和高雅与中华民族的个性相结合,并成为刻划“中国”的重要形象。若要茶叶有好的市场,包装的责任义不容辞,因此作为包装设计,不仅要使茶叶包装设计有漂亮的外表,更应使设计突出民族文化底蕴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
绮丽多姿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云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如将其进行分析、整理,并将其作为创作素材引入到茶叶包装中,可充实茶叶包装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主动地应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创作思路,并能在未来的云南茶叶包装业发展中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梅梅,岳怀旺.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对象的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包装工程,2011,32(6):47-50
[2]唐代的浙江茶业.中国茶叶加工,1995,2:250-251
[3]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6(2):17-24
[4]李明.浅析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茶业通报,2010,32(1):37-39
[5]令狐阳春.呼唤中国“绿色”包装业. 生态经济,2006,6:20-27
[6]钟蕾,王宁宁.基于系统论的天津民俗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J].包装工程,2010,31(6):9-12
[7]蓝充.民族化包装设计初探.发展—艺术纵横,2009,2
[8]余敏,李纶,王坤茜等. 云南少数民族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2000,5(71):45-47
[9]陆明德.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硕士论文].云南:昆明理工大学,2008,2:18-19
[10]宁丽丽,宁丹华.云南传统竹包装的现代转型.艺海,2008,4:125-126
[11]李抒燃.云南少数民族图案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4:55-57
[12]刘克奇,秦燕飞.安化黑茶与竹包装地域文化探析.大视野,2010,2:76-77
[13]夏三鳌.论民族文化底蕴对茶叶包装的影响.中国包装,2006,6:35-37
(作者单位:1.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 昆明,2.云南民族博物馆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