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接产业办专业是高职教育遵循的基本规律。从产业生命周期角度看,高职教育专业同样存在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而对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评价,需要引入专业健康度的概念来解答。高职教育专业健康是指专业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运行现状、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它包括运行现状健康、成长模式良好和创新能力良好三个方面的衡量。基于此,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研究亟待解决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专业健康度方法研究以及专业健康度与专业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等重要问题。
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专业健康度;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9-0043-06
我国高职院校在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时普遍准备不足,导致专业发展出现各种结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倡导的对接产业办专业,仅停留在呼吁呐喊和策略探讨层面,缺乏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专属概念和话语体系。专业与产业对接程度如何?是领先还是落后于产业演进步伐,并没有一个恒定的判别两者间关系状态的概念标尺。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任何产业都存在一个从产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生命周期[1],而判断产业生命周期状态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健康度指标。因此,从对接产业角度出发,借鉴在产业经济领域非常成熟的健康度评价方法,发展和推演出更为全面、客观阐释和刻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发展状况的“专业健康度”概念体系,无疑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有益尝试。
一、高职教育专业概念辨析
在引入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概念之前,首先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专业”的概念内涵。高职教育的专业本身源自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它是对产业催生的社会职业进行解读和编码塑造的知识体系。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与产业有着天然契合关系的高职教育专业,其成长发展过程也遵循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
(一)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对应关系
“产业”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社会分工演化的产物。产业概念发展至今,是指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利益相互联系的相关行业组成的业态的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2]。随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会带动一批为产业服务的社会职业或岗位群,通过对该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归纳后进行科学编码,就形成了职业教育所说的专业。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归并和价值认可的产物[3],具有明显的职业属性,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个意义来看,产业是自变量,在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专业,健康发展的产业催生健康的专业,健康的产业环境更有利于营造健康的专业;反过来说,专业是因变量,在两者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但并非被动的依附关系,相反,办好专业,不仅能为产业发展培养和储备必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智力和技术优势服务产业,帮助产业转型升级。由此看来,高职教育定义的专业与产业有天然的契合关系,对接产业办专业,产业特色鲜明,是高职教育办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研究有关整个产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变化过程中,产业内厂商数量、竞争程度、产品创新等动态变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它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演变而来的[4]。研究者借助实证研究手段,通过对产业发展进程长时间的观察和案例研究,发现很多产业与产品一样,具有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自然过程,表现出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的典型特征。
从研究的时间维度和问题深度来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先后存在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该观点认为,任何产业都是以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基础的,因此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可以把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以该产业在全部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作为评判这四个阶段的标准。二是现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随着生命周期理论的成熟,研究者越发意识到传统理论分析的不足,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突破,新兴产业发展轨迹突破了传统观念的认识,其生命周期过程日趋复杂。有学者重新将现代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归纳为自然垄断阶段、全面竞争阶段、产业重组阶段、蜕变创新阶段等四个阶段[5]。
(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高职教育专业认识
高職教育专业具有与产业发展一样的成长规律,也同样具有类似的专业生命周期,我们将此命名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它可用来描述高职教育专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撤销的变化过程中专业外部指标(包括产业需求、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等)和内部指标(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依照现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同样可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蜕变)期等四个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是专业形成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设立前的调研和规划,当然也包括专业的正式设立,如师资、实训设施设备等教学条件准备到位。形成期的标志是该专业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正式进行招生。形成期的基本特点是:由于自身专业基础以及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认识,最初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新办该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新办专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一定程度上可形成自然垄断性,其他院校进入壁垒高、风险大。
第二阶段是专业成长期。随着该专业对应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产业用人的需求迫切,相应来说,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减少,吸引了更多高职院校新办该专业,逐渐形成全面竞争的专业发展状态。成长期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发展逐渐完善和成熟;最初几家兴办该专业的院校的行业垄断优势逐步消失;新加入者很多;竞争的重点表现为专业内涵建设。 第三阶段是专业成熟期。经过专业成长阶段的全面竞争,一些院校无论是专业规模还是专业实力都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和领先者,另有些院校在行业中处于不利地位,专业逐步被淘汰。成熟期的基本特点是: 专业进入了优胜劣汰为主的洗牌重组阶段;扩张与淘汰是该专业发展的主旋律;专业办学市场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前期主要还是以内涵建设为主,而后期表现为“标杆效应”。
第四阶段是专业衰退(蜕变)期。专业在经历洗牌重建后,一些高职院校选择撤销退出,而留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凸显自身特色,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用人需求,会继续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原有专业教学条件的升级和更新,或另辟蹊径进行跨专业探索,专业发展进入蜕变创新阶段。
二、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专业健康度概念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高职教育的“专业”获得了新的注解。我們看待高职教育的专业不再是以往静态的、机械的观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增设和动态调整也有了方法和依据。然而,专业生命周期概念提出后。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合适的指标衡量,我们如何评价某专业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如果无法明晰专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及其特征,专业生命周期概念的提出又有何意义?我们知道,生命周期理论本就是比照生物体具有明显的生命阶段特征提出的,生命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机能特征,符合某些指标则能达到“健康”状态标准。因此,将描述人类等生物体生理机能状况的“健康度”概念引入专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判断,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解答。
(一)传统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概念
谈到专业健康度概念,涉及对高职教育“专业”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专业设置及其动态调整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杨濯认为,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四种主要问题[6]。章勇刚分析高职专业调整措施主要分为停招、限招、减招和扩招等,这些调整的现实依据是“红黄牌专业”预警、招生与就业的现实需求两方面[7]。许文静、张晓据此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仍然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目录式管理”,高职院校调整与设置专业被固化的行政管理规定所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不灵活[8]。二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主体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主体是由地方政府、行业、学校三者共同构成已成为共识[9]。三是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策略研究。学者们一般都是选择从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主体角度进行相应的策略研究[10-12]。
综合上述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高职院校专业增设和动态调整给出了对策和建议,一定程度上解答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办学问题。然而,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研究结果通常难以昭示高职教育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适应情况。事实上,从专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看,所谓的专业设置,就是专业生命周期在形成期的阶段行为,专业在某一时间点的开办招生则预示着专业设置行为的结束。而所谓专业动态调整,如专业规模扩大、缩小、撤并等,皆从属于专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行为范畴。因此,只有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的运行规律。
(二)专业健康度概念的提出
一般认识上,谈到“健康”的概念,主要框定在描述人类等生物体生理机能状况的范畴,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将“健康”的概念进行多重诠释,并将其人格化处理应用于其他各领域已不鲜见,特别在产业经济学及企业管理领域,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借鉴产业经济研究中健康度的概念,我们提出的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是将专业进行人格化处理,并借用“健康”的原义诠注专业生命周期的状态而形成的一种概念:高职教育专业健康是指专业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运行现状、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它包括运行现状健康、成长模式良好和创新能力良好三个方面的衡量,用以反映专业发展的优劣及其对内外环境的调适能力,进而反映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贡献以及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
健康的专业应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能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的改革创新,保持与产业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整体水平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居于先进地位,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和持续成长能力。
相比传统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理论,专业健康度概念的提出,有着明显的理论进步和实践意义:首先,专业健康度概念提出是基于专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充分考虑专业生命周期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更有助于把握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规律;其次,专业健康度内涵维度是通过对影响专业发展关键因素的审视和细致观察得出的,它不是简单罗列影响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各项因素,而是更为具体地区分和探讨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权重和作用。最后,从生命周期理论看,任何事物在步入生命周期末期都存在消亡或重生的可能,由此也可以推断,随着对接产业的转型或升级成功,许多濒临萎缩的高职专业也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可能。这一点传统专业设置理论是难以描述的,专业健康度研究恰能弥补这一不足。
三、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从高职教育专业研究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出发,高职专业健康度研究有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
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是有先决意义的,它不仅为专业健康度体系研究明确了方向,也为专业健康度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专业健康度维度的把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取思路:一是从以往专业设置理论研究中获得借鉴。赵绥生等提出,专业设置需考察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区域内同类院校的竞争程度、专业与学院发展规划的符合度、学院办学能力、学院办学条件对专业的支撑程度、专业论证有效度、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度等 7 个一级指标[13];陈衍等也提出了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的预测模型,包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一级指标,资金投入、专业人才需求等8个二级指标[14]。这种内外部因素的二分法在李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15]。二是从产业健康度研究中取得参考。国内产业健康度研究大多集中于房地产、煤炭等行业,其中,郭秀秀从规模、速度、结构和价格四个方面建立了对房地产业的健康状况评价的标准[16];阎友兵等则从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旅游行业以及旅游经济增长模式四个维度建立了旅游产业健康度评价体系[17]。总体而言,专业设置理论可供借鉴的维度主要是从高职院校内、外部两方面因素考虑,评价维度相对统一;而产业健康评价指标维度不一,一般来说产业门类越大、结构越复杂,评价维度及指标要素也就越多,评价体系也越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还是应回到“健康”的价值起点,并遵从专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因此,健康的专业不仅只关注其专业运行现状,还应考虑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方面的衡量。也就是说,健康的专业应该具有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而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评价也主要涉及“专业现状、专业成长、专业创新”三个一级维度的考量。所谓“健康”的“专业现状”是指专业在现在的生命周期阶段能保证专业自身正常运转,并为专业成长和创新提供充分能力的一种状态。“健康”的“专业成长”是指专业具备使“专业规模由小变大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由低变高”的“成长能力”。而“健康”的 “专业创新”,必须能使专业通过这种创新能力取得专业成长发展,成功应对高职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持续性生存和发展。
将专业健康度的评价维度,从现状评价扩展到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能力维度,这是与以往专业设置理论研究的最大不同,不仅拓展了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评价的新视野,也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专业健康度方法研究
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系统。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只是确定了专业健康度研究要素,最终研究价值如何还是要通过具体的研究方法来实现。目前,国内对专业健康度的评价研究还很少见,仅见到顾志祥等发表了相关成果,该研究引入熵权与模糊集,建立了基于熵权与模糊优选的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18]。更多的借鉴还是来自于产业健康度评价领域,早期如马司玺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对山西煤炭行业进行了发展健康度评价[19]。无论是鲁小波等针对生态旅游健康度的多维评价[20],还是阎友兵等针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度测评,无一不用到层次分析法(AHP),这也是健康度评价研究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产业健康度评价存在诸多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问题,故可以先将复杂的产业健康度分解成若干层次,而后逐层分析,逐个比较,建立一个树状结构,取得各项的权重,这样就可从容地展开评价[21]。
专业健康度评价同样可以依照上述方法,采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人的主观判断作数量形式的表达和处理。具体方式可以参照顾志祥采用熵权法对专业健康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首先以专业健康评价维度构建评价指标集,其次选择隶属函数,计算各专业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从而获得参评各专业的最终评价值。尽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不一而足,但基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理分析是必然的趋势。
(三)专业健康度与专业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
专业健康度理论研究是实践的产物,是传统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在实践中共同生成的结果。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持续观测,定期对其专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形成一种良性的基于产业调整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为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供持续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从这个角度理解,专业健康度研究是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手段,专业动态调整才是服务于目的的结果。可以说,专业健康度研究的最终价值就是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提供方法和策略指导。
由于专业健康度研究结果与专业动态调整之间明显的因果效应,故专业健康度与专业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拿捏好“五性”:其一是动态性。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的评价一般应以学年度为单位,每学年开学季对上一年度招生的专业进行健康度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专业调整的依据。依此类推,建立专业健康度评价与专业动态调整的紧密联系。其二是客观性。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不只是简单的专业停招、限招、减招或扩招的行为,其背后涉及的是学校师资、投入、教学条件等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专业调整是否理想会极大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所以,作为专业调整依据的专业健康度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其评价范围既要紧密对接学校外部因素,也要精确考量学校内部因素;评价维度既要结合专业现状,也要考虑专业成长和创新要素。其三是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性的方法来保障。如前所述,专业健康度评价涉及的许多因素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有助于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其四是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以方便地转变为实际的专业调整和优化操作,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区域或实际无法操作的情况,操作过程简单便捷。其五是前瞻性。从高职教育肩负的使命讲,高职专业的设置既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当超前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健康度评价中需要考虑专业成长和创新要素,同时对于新兴专业的评价也应适度地放宽,并给予一定的扶持。
参考文献:
[1]Gort Michael,Klepper Steven. 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82,92(367):630-653.
[2]徐勇军,高燕.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几点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40-42.
[3]姜大源.职业科学辨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49-156.
[4]刘婷,平瑛.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8):93-96,99.
[5]潘成云.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异化及其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9):73-76.
[6]杨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础及有效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10):8-11.
[7]章永刚.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架与运行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37-40.
[8]许文静,张晓.从管理到治理: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构[J].职教论坛,2015(28):40-44.
[9]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96-201.
[10]曾福清,张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产业适应性差异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4):32-36.
[11]韩加国,马永良,何树贵.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动态适应[J].教育研究,2012(6):93.
[12]胡拥军.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J].高教探索,2016(2):76-80.
[13]赵绥生,赵居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体系的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8.
[14]陈衍,程宇,房巍.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预测模型及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28-33.
[15]李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专业预警评价机制构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60-65.
[16]郭秀秀.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18-19.
[17]阎友兵.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测评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5,5(39):82-86.
[18]顾志祥,周开俊.基于熵与模糊优选的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64-67.
[19]马司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法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及发展健康度研究[D].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2010.
[20]鲁小波,郭迪.生态旅游健康度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2):31-36.
[21]李悅铮.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46-50.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专业健康度;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9-0043-06
我国高职院校在应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时普遍准备不足,导致专业发展出现各种结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倡导的对接产业办专业,仅停留在呼吁呐喊和策略探讨层面,缺乏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专属概念和话语体系。专业与产业对接程度如何?是领先还是落后于产业演进步伐,并没有一个恒定的判别两者间关系状态的概念标尺。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任何产业都存在一个从产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生命周期[1],而判断产业生命周期状态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健康度指标。因此,从对接产业角度出发,借鉴在产业经济领域非常成熟的健康度评价方法,发展和推演出更为全面、客观阐释和刻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发展状况的“专业健康度”概念体系,无疑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有益尝试。
一、高职教育专业概念辨析
在引入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概念之前,首先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教育“专业”的概念内涵。高职教育的专业本身源自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它是对产业催生的社会职业进行解读和编码塑造的知识体系。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与产业有着天然契合关系的高职教育专业,其成长发展过程也遵循生命周期的变化规律。
(一)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对应关系
“产业”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社会分工演化的产物。产业概念发展至今,是指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利益相互联系的相关行业组成的业态的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2]。随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会带动一批为产业服务的社会职业或岗位群,通过对该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共同知识、技能和态度归纳后进行科学编码,就形成了职业教育所说的专业。可以说,职业教育的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归并和价值认可的产物[3],具有明显的职业属性,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个意义来看,产业是自变量,在高职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决定了专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认为,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专业,健康发展的产业催生健康的专业,健康的产业环境更有利于营造健康的专业;反过来说,专业是因变量,在两者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但并非被动的依附关系,相反,办好专业,不仅能为产业发展培养和储备必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可以利用专业的智力和技术优势服务产业,帮助产业转型升级。由此看来,高职教育定义的专业与产业有天然的契合关系,对接产业办专业,产业特色鲜明,是高职教育办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研究有关整个产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变化过程中,产业内厂商数量、竞争程度、产品创新等动态变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它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演变而来的[4]。研究者借助实证研究手段,通过对产业发展进程长时间的观察和案例研究,发现很多产业与产品一样,具有产生、成长和进化的自然过程,表现出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的典型特征。
从研究的时间维度和问题深度来看,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先后存在两个方面的观点:一是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该观点认为,任何产业都是以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为基础的,因此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可以把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以该产业在全部产业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作为评判这四个阶段的标准。二是现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随着生命周期理论的成熟,研究者越发意识到传统理论分析的不足,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突破,新兴产业发展轨迹突破了传统观念的认识,其生命周期过程日趋复杂。有学者重新将现代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归纳为自然垄断阶段、全面竞争阶段、产业重组阶段、蜕变创新阶段等四个阶段[5]。
(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高职教育专业认识
高職教育专业具有与产业发展一样的成长规律,也同样具有类似的专业生命周期,我们将此命名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它可用来描述高职教育专业从产生到成熟再到撤销的变化过程中专业外部指标(包括产业需求、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等)和内部指标(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等)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依照现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高职教育专业生命周期同样可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蜕变)期等四个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是专业形成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专业设立前的调研和规划,当然也包括专业的正式设立,如师资、实训设施设备等教学条件准备到位。形成期的标志是该专业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正式进行招生。形成期的基本特点是:由于自身专业基础以及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刻认识,最初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新办该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新办专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一定程度上可形成自然垄断性,其他院校进入壁垒高、风险大。
第二阶段是专业成长期。随着该专业对应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产业用人的需求迫切,相应来说,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减少,吸引了更多高职院校新办该专业,逐渐形成全面竞争的专业发展状态。成长期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发展逐渐完善和成熟;最初几家兴办该专业的院校的行业垄断优势逐步消失;新加入者很多;竞争的重点表现为专业内涵建设。 第三阶段是专业成熟期。经过专业成长阶段的全面竞争,一些院校无论是专业规模还是专业实力都有了很大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和领先者,另有些院校在行业中处于不利地位,专业逐步被淘汰。成熟期的基本特点是: 专业进入了优胜劣汰为主的洗牌重组阶段;扩张与淘汰是该专业发展的主旋律;专业办学市场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前期主要还是以内涵建设为主,而后期表现为“标杆效应”。
第四阶段是专业衰退(蜕变)期。专业在经历洗牌重建后,一些高职院校选择撤销退出,而留有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凸显自身特色,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产业用人需求,会继续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原有专业教学条件的升级和更新,或另辟蹊径进行跨专业探索,专业发展进入蜕变创新阶段。
二、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专业健康度概念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视角,高职教育的“专业”获得了新的注解。我們看待高职教育的专业不再是以往静态的、机械的观点,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增设和动态调整也有了方法和依据。然而,专业生命周期概念提出后。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合适的指标衡量,我们如何评价某专业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如果无法明晰专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及其特征,专业生命周期概念的提出又有何意义?我们知道,生命周期理论本就是比照生物体具有明显的生命阶段特征提出的,生命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机能特征,符合某些指标则能达到“健康”状态标准。因此,将描述人类等生物体生理机能状况的“健康度”概念引入专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判断,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解答。
(一)传统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概念
谈到专业健康度概念,涉及对高职教育“专业”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专业设置及其动态调整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杨濯认为,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四种主要问题[6]。章勇刚分析高职专业调整措施主要分为停招、限招、减招和扩招等,这些调整的现实依据是“红黄牌专业”预警、招生与就业的现实需求两方面[7]。许文静、张晓据此提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仍然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目录式管理”,高职院校调整与设置专业被固化的行政管理规定所限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不灵活[8]。二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主体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主体是由地方政府、行业、学校三者共同构成已成为共识[9]。三是对接产业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策略研究。学者们一般都是选择从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主体角度进行相应的策略研究[10-12]。
综合上述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高职院校专业增设和动态调整给出了对策和建议,一定程度上解答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办学问题。然而,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研究结果通常难以昭示高职教育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适应情况。事实上,从专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看,所谓的专业设置,就是专业生命周期在形成期的阶段行为,专业在某一时间点的开办招生则预示着专业设置行为的结束。而所谓专业动态调整,如专业规模扩大、缩小、撤并等,皆从属于专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行为范畴。因此,只有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的运行规律。
(二)专业健康度概念的提出
一般认识上,谈到“健康”的概念,主要框定在描述人类等生物体生理机能状况的范畴,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将“健康”的概念进行多重诠释,并将其人格化处理应用于其他各领域已不鲜见,特别在产业经济学及企业管理领域,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借鉴产业经济研究中健康度的概念,我们提出的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是将专业进行人格化处理,并借用“健康”的原义诠注专业生命周期的状态而形成的一种概念:高职教育专业健康是指专业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运行现状、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它包括运行现状健康、成长模式良好和创新能力良好三个方面的衡量,用以反映专业发展的优劣及其对内外环境的调适能力,进而反映其对高职院校发展的贡献以及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
健康的专业应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能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等的改革创新,保持与产业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具有较强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整体水平在同类高职院校中居于先进地位,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和持续成长能力。
相比传统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理论,专业健康度概念的提出,有着明显的理论进步和实践意义:首先,专业健康度概念提出是基于专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充分考虑专业生命周期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更有助于把握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规律;其次,专业健康度内涵维度是通过对影响专业发展关键因素的审视和细致观察得出的,它不是简单罗列影响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各项因素,而是更为具体地区分和探讨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权重和作用。最后,从生命周期理论看,任何事物在步入生命周期末期都存在消亡或重生的可能,由此也可以推断,随着对接产业的转型或升级成功,许多濒临萎缩的高职专业也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可能。这一点传统专业设置理论是难以描述的,专业健康度研究恰能弥补这一不足。
三、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从高职教育专业研究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出发,高职专业健康度研究有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
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是有先决意义的,它不仅为专业健康度体系研究明确了方向,也为专业健康度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对专业健康度维度的把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取思路:一是从以往专业设置理论研究中获得借鉴。赵绥生等提出,专业设置需考察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区域内同类院校的竞争程度、专业与学院发展规划的符合度、学院办学能力、学院办学条件对专业的支撑程度、专业论证有效度、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度等 7 个一级指标[13];陈衍等也提出了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的预测模型,包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一级指标,资金投入、专业人才需求等8个二级指标[14]。这种内外部因素的二分法在李富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15]。二是从产业健康度研究中取得参考。国内产业健康度研究大多集中于房地产、煤炭等行业,其中,郭秀秀从规模、速度、结构和价格四个方面建立了对房地产业的健康状况评价的标准[16];阎友兵等则从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旅游行业以及旅游经济增长模式四个维度建立了旅游产业健康度评价体系[17]。总体而言,专业设置理论可供借鉴的维度主要是从高职院校内、外部两方面因素考虑,评价维度相对统一;而产业健康评价指标维度不一,一般来说产业门类越大、结构越复杂,评价维度及指标要素也就越多,评价体系也越复杂。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还是应回到“健康”的价值起点,并遵从专业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因此,健康的专业不仅只关注其专业运行现状,还应考虑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方面的衡量。也就是说,健康的专业应该具有持续性、成长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而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评价也主要涉及“专业现状、专业成长、专业创新”三个一级维度的考量。所谓“健康”的“专业现状”是指专业在现在的生命周期阶段能保证专业自身正常运转,并为专业成长和创新提供充分能力的一种状态。“健康”的“专业成长”是指专业具备使“专业规模由小变大或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由低变高”的“成长能力”。而“健康”的 “专业创新”,必须能使专业通过这种创新能力取得专业成长发展,成功应对高职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持续性生存和发展。
将专业健康度的评价维度,从现状评价扩展到专业成长和专业创新能力维度,这是与以往专业设置理论研究的最大不同,不仅拓展了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评价的新视野,也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二)专业健康度方法研究
高职教育专业健康度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系统。专业健康度维度研究只是确定了专业健康度研究要素,最终研究价值如何还是要通过具体的研究方法来实现。目前,国内对专业健康度的评价研究还很少见,仅见到顾志祥等发表了相关成果,该研究引入熵权与模糊集,建立了基于熵权与模糊优选的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18]。更多的借鉴还是来自于产业健康度评价领域,早期如马司玺 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法对山西煤炭行业进行了发展健康度评价[19]。无论是鲁小波等针对生态旅游健康度的多维评价[20],还是阎友兵等针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度测评,无一不用到层次分析法(AHP),这也是健康度评价研究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产业健康度评价存在诸多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的问题,故可以先将复杂的产业健康度分解成若干层次,而后逐层分析,逐个比较,建立一个树状结构,取得各项的权重,这样就可从容地展开评价[21]。
专业健康度评价同样可以依照上述方法,采用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人的主观判断作数量形式的表达和处理。具体方式可以参照顾志祥采用熵权法对专业健康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过程:首先以专业健康评价维度构建评价指标集,其次选择隶属函数,计算各专业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确定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从而获得参评各专业的最终评价值。尽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不一而足,但基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理分析是必然的趋势。
(三)专业健康度与专业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
专业健康度理论研究是实践的产物,是传统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在实践中共同生成的结果。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持续观测,定期对其专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接产业,形成一种良性的基于产业调整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为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供持续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从这个角度理解,专业健康度研究是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手段,专业动态调整才是服务于目的的结果。可以说,专业健康度研究的最终价值就是为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提供方法和策略指导。
由于专业健康度研究结果与专业动态调整之间明显的因果效应,故专业健康度与专业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需要特别注意拿捏好“五性”:其一是动态性。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的评价一般应以学年度为单位,每学年开学季对上一年度招生的专业进行健康度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专业调整的依据。依此类推,建立专业健康度评价与专业动态调整的紧密联系。其二是客观性。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不只是简单的专业停招、限招、减招或扩招的行为,其背后涉及的是学校师资、投入、教学条件等一系列的调整和变化,专业调整是否理想会极大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所以,作为专业调整依据的专业健康度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其评价范围既要紧密对接学校外部因素,也要精确考量学校内部因素;评价维度既要结合专业现状,也要考虑专业成长和创新要素。其三是科学性。客观性的要求必须通过科学性的方法来保障。如前所述,专业健康度评价涉及的许多因素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必须借助科学的方法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综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有助于确保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其四是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可以方便地转变为实际的专业调整和优化操作,不存在模棱两可的区域或实际无法操作的情况,操作过程简单便捷。其五是前瞻性。从高职教育肩负的使命讲,高职专业的设置既要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当超前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专业健康度评价中需要考虑专业成长和创新要素,同时对于新兴专业的评价也应适度地放宽,并给予一定的扶持。
参考文献:
[1]Gort Michael,Klepper Steven. 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J].The Economic Journal,1982,92(367):630-653.
[2]徐勇军,高燕.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几点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40-42.
[3]姜大源.职业科学辨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5):149-156.
[4]刘婷,平瑛.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8):93-96,99.
[5]潘成云.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异化及其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9):73-76.
[6]杨濯.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础及有效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32(10):8-11.
[7]章永刚.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架与运行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37-40.
[8]许文静,张晓.从管理到治理: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构[J].职教论坛,2015(28):40-44.
[9]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96-201.
[10]曾福清,张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产业适应性差异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34):32-36.
[11]韩加国,马永良,何树贵.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的动态适应[J].教育研究,2012(6):93.
[12]胡拥军.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J].高教探索,2016(2):76-80.
[13]赵绥生,赵居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评估体系的构建 [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5-8.
[14]陈衍,程宇,房巍.职业院校新专业设置预测模型及指标体系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28-33.
[15]李富.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教育专业预警评价机制构建[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2):60-65.
[16]郭秀秀.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18-19.
[17]阎友兵.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度测评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5,5(39):82-86.
[18]顾志祥,周开俊.基于熵与模糊优选的高职院校专业健康度评价方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6):64-67.
[19]马司玺.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法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及发展健康度研究[D].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2010.
[20]鲁小波,郭迪.生态旅游健康度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2):31-36.
[21]李悅铮.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46-50.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