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张敦礼,一幅蹴鞠图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张敦礼?


  从人物和周围树木的画法,以及人物衣着打扮考辨来说,这幅作品归于宋人名下应当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就在于,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否就真是张敦礼。
  张敦礼实在是一个在历史上太不出名的“名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若认真查阅史料,还是能够找到与张敦礼之名相关的历史线索。张敦礼“熙宁元年选尚英宗女祁国长公主,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迁密州观察使。”这段记载可见于《宋史》卷464《外戚中》。身为驸马都尉的张敦礼不是左右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当然,这事儿也不能怪他。宋人驸马都尉是个闲职,朝廷好吃好喝供着,但政务通常却不许驸马插手。北宋最有名的驸马莫过于王诜,尽管他在美术史上很有名,也有一群在政治上掌握实权,在主流文化圈享有话语权的朋友,可王诜本人对于政权实际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张敦礼更是如此。
  然而,关于张敦礼的历史记载却远不止这些,尤其是在介绍与南宋四家之一刘松年的绘画师承时,史书时常会提到张敦礼。比如,清代王士祯的笔记《居易录》就有这么一段记载:“宋驸马都尉张敦礼,哲宗之婿,人物树石仿顾陆,刘松年之师也。”这有名有姓的记载,直接称宋朝驸马都尉张敦礼是南宋画坛四家之一刘松年的老师。
  《居易录》的作者王士祯是清初颇有影响力的文化人。这本书传播较广,因此当时人对于张敦礼的认识也多受此影响。然而,这段记载却有明显的错误,比如说张敦礼是“哲宗之婿”,相较《宋史》本传有明显的讹误。可是,这段陈述的后半段——张敦礼是刘松年的老师,这一信息现在已经被学术考证证实无误。此外,在《居易录》中,王士祯还特别强调了一点,“(张敦礼)避光宗讳,改训礼”。言外之意就是,张敦礼还有个名字叫张训礼,之所以改名,是因为要避讳宋光宗赵悖的名讳,因此改名叫张训礼了。当然,这段关于张敦礼改名叫张训礼的记载,也可以在其他史书上看到旁证,也无问题。
  因此,美术史上一般认为,南宋四家之一的刘松年,他的老师叫张敦礼,又名张训礼。
  然而,《居易录》的问题在于,若仔细推考张敦礼的生卒年份,便会发现,数据有问题的——这个人长寿得不合常理。以熙宁元年(1088年)张敦礼与公主成婚算起,到宋徽宗大观初年“复节度宁远军”,前后凡四十年。若张敦礼熙宁元年成婚时二十岁算,那么,宋徽宗大观初,张敦礼已经六十多岁了。及至宋徽宗朝,张敦礼已经老年,人生无多。而宋光宗赵悖是南宋继高宗、孝宗之后的第三位帝王,其中,宋高宗在位就有三十七年。至于宋光宗,他生于1147年,卒于1200年。那么,如果张敦礼活到他需要避讳宋光宗赵悖名讳的那天,他得多大岁数了?这种远超百岁的寿命,不要说在南宋,即便是在今日也是难以想象的。
  显然,《居易录》中所记录的,张敦礼避讳光宗名讳而改名为张训礼的情况,不适用于北宋的驸马都尉张敦礼。而考诸旁证,南宋确实有个张敦礼(张训礼)是刘松年的绘画老师。那么,唯一能够解答这个矛盾的合理解释便是,实际上,两宋时代有两个张敦礼,其一是北宋哲宗驸马都尉,无甚政治事迹,也无画名,寥寥一生,仅仅是被记录在《宋史》本传中而已;其二是南宋画家张敦礼,后改名为张训礼,此人是刘松年的老师。南宋张敦礼的画名并不见诸美术史名家之列,但因为他有个好学生刘松年,所以张敦礼之名才被人关注起来。只不过因为史料缺乏,而《宋史》中恰好又有个同名同姓的人,所以,后人才弄出了这个讹误来。
  那么,如果这幅名为《张敦礼闲庭蹴鞠图》的作品真的是张敦礼的作品,那也只可能是南宋人张敦礼的作品。从画面上来看,画面人物比例很大,细节描绘得也很突出。这种风格与南宋时代的人物画,比如张敦礼的学生刘松年绘制的市井生活画《茗园赌市图》,以及稍晚于刘松年时代的画院另一高手李嵩所绘制的《货郎图》一类的画作来看,风格相仿。这种作品大抵上有北宋“今体人物画”的遗脉,重点描绘底层百姓的生活,既有给皇帝了解社会民情的意思,也是宋人关注民生这一价值理念的体现。
  只不过,此事还有下文。后来乾隆也认识到了这个错误,他此后于另外一幅定名为张敦礼的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围炉博古图》后作诗说:“训礼易敦礼,二人非一人,相如似有幕,欲讶孰为真……”同时,诗中小注,乾隆还额外补充了一句:“《书画谱》裁张训礼旧名张敦礼,避光宗讳改令名,又别载张敦礼传。初疑即系一人,及细考年代,敦礼乃哲宗之壻,前后相距百余年,当是名偶相同。”
  对于这幅《闲庭蹴鞠图》以及张敦礼的画作鉴定问题,学者们观点有很大分歧。中国台湾的不少学者认为张敦礼并无画作传至今日,今日所见挂名张敦礼名下的作品,均是伪作、传派作品,或者是鉴定错误,与真迹无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围炉博古图》,此图早些年被认为是刘松年的画作,后改定为张敦礼所作。其判断依据是画作中所描绘的物件、人物与刘松年有相似之处,但论精细、文雅则过之。加之乾隆曾就此图题诗,故而认定此图是张敦礼作品。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前一种观点。毕竟当下没有张敦礼可信真迹传世,至于现存的其他挂名张敦礼名下的作品,也未经过与真迹做笔墨比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鉴定环节。因此,仅仅依靠美术史史料,或者与刘松年风格相仿来评判,还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
其他文献
隋唐两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过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并逐渐取代印度,成为佛教传播中心,对日本、高丽、新罗等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信众已从社会上层逐渐发展至各阶层,现存敦煌与四川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正是这种历史状况的反映,除了因地制宜的地方特征外,佛教形象与内容出现了极大的一致性。可惜盛世中心长安、洛阳的佛寺壁画与塑像的辉煌我们无缘得
期刊
国内严格意义上的超市.出现于1981年,它设在广州友谊商店的地下营业厅内,当时被称作“超级商场”。这个超市的特色就是无人售货,顾客可自己随意在货架上挑选商品。  如今,各种各样的“无人超市”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相比需要排隊结账的传统超市,无人超市没有服务员,没有收银员,买东西全靠“刷脸”,看一眼自动扣款,即买即走。谁都没想到,新时代的超市竟能进化得这么完美。一张来自明朝的提货单  在商品经济并
期刊
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在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且财政收入又主要依靠农业税收的社会而言,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不断的战乱和社会冲突,捐纳实属帝国的“延命毒药”。  共元前243年(秦始皇四年)的10月,-整個大秦帝国飞蝗成灾,天灾殃及百姓,苦不堪言。刚刚诞生的大秦帝国经受严峻的考验。《史记》用“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短短11字阐述其甚之后,紧接着又写道:“百姓内(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看似漫
期刊
在少林武术起源的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南北朝说;第二种是隋唐说;第三种是元明说。这三种观点,分别对应了少林寺的三大传说。    第一即“达摩东渡”。传说达摩于南北朝时 (公元520年)自印度来华宣扬佛法,而后“一苇渡江”去北魏,到了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终于悟道,创立了佛教禅宗。后来少林寺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处时,发现一铁盒,铁盒中有《洗髓》《易筋》两本经典,便有了少林武术源自达摩之说
期刊
中国人对武术的喜爱和认识,也在逐渐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人们开始以一种浪漫和夸大的思维来看待武术。武术作为一种技能,效果被无限放大,而人们更把“武”与“侠”结合在一起,赋予了练武之人一种道德责任。    1.0时代  武侠小说创造一个新世界  最早的武侠,可以追溯到《史记》的《游侠列传》。《史记》中记载了聂政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
期刊
秦岭,把中国分成南方和北方,也将成都和西安远远隔开。在地理意义上,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那么在文化方面呢?秦岭南北的这两座大城市,文化脉络有什么不同?  在古蜀道的两端,成都和西安是两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它们都以悠长的城市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辨识度极高的美食闻名于世。但一道秦岭,将二者远远隔开,使两个城市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走出了风格迥异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性格。01  城市命运:变与不
期刊
如今的豪车如劳斯莱斯幻影6.7L限量版报价650万以上;兰博基尼跑车aventador报价600万以上;宾利雅致728报价1200万以上;布加迪威航价2500万以上。这些豪车价格不菲,可跟古代的豪车一比,仍然逊色不少。    诚然,古代没有无级变速器、涡轮增压发动机、高保真车内音响,连沙发都没有,只有马拉车或者牛拉车。可是千万别小看古代人的技艺以及那种早已不复存在的皇家威仪。两者结合锻造出来的古代
期刊
八十年前,川陕公路通车。1952年,宝成铁路通车。经过几年的施工,西成高铁通车。纵观川陕公路、铁路的修建史,不仅仅是一部交通建设史,更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01  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公路:代价惨烈  川陕公路的修建始于1935年,1937年2月全线通车,这是近代第一条攻克“蜀道难”的公路。  公路始于四川绵阳市梓潼县,经过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勉县、汉台区、留坝县,连接了成都与西安。川陕公路的出
期刊
航母是大国重器。能建造航母的国家,都是拥有雄厚工业实力的强国,能建造航母的船厂,也无一例外都是历史悠久、技术强劲的知名造船企业。且看一看那以航母为左膀右臂的美国,有多少船厂能造航母,又有几家存在至今,仍在加班加点、断钢削铁……  钢铁之歌    1903年12月17日,来自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航空时代的大幕由此拉开。  美国海军对这种“铁鸟”兴趣浓厚,1910
期刊
根据西方传教士札记中的资料显示,苏州在康熙时期已经有钟表作坊。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初五,经苏州府、元和县二级批复,苏州钟表同业公会唐明远等在陆墓五村里设立“钟表义冢”,以安葬钟表从业人员。这块土地近四亩,证实此时苏州已有大批钟表同业从事钟表制作与修理。  鸦片戰争以后,上海开埠,西洋的钟表涌入中国,苏州的钟表业逐渐式微。据中国钟表史专家考证:清代中期苏州有造钟作坊三十家,到1920年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