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烈的竞争给美国研究型高校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竞争的加剧意味着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张,大学可以更快地根据市场的供求规律来配置资源。自由的增加连同优胜劣汰的压力,刺激着大学的各种人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另一方面,这更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办学自主权的扩张减少了高校传统的行政保护,增加了大学内部的决策风险和管理成本,管理工作性质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展,则增加了工作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失败几率。这种残酷的竞争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石,更是其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量,造就了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乃至研究型大学群。这种竞争已扩展至大学系统的多个角落,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系统功能的公开较量外,竞争也深入到大学系统的其他方面,甚至声誉层面,具体体现在经费、生源、师资和大学排名等方面。竞争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获得一定数额的联邦科研经费资助,二是能够授予经权威认证的所有各种学位。
核心竞争力建构模式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二元权力结构中,围绕资源管理和行政事务形成了由非学术人员控制和管理的科层组织结构;围绕知识体系和学术事务形成了由教授控制和管理的传统组织结构。科层组织与学者行会组织交织在一起,学术核心与行政中枢均衡分配,加上一流的学术组织文化构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竞争结构核心。
学术核心——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学术核心是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动机,其成员为全国性的学术带头人,按学科形成学术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实行同行评议体制。学术领导小组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决定教师的聘任和提升,对师资质量负主要责任。学术领导小组自行选拔继承人,自行发展,他们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
研究型大学对师资的管理给予极大的重视,大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师资水平。师资水平的衡量由全国性的专业学会制定标准,一般包括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出版的专著等。能否招聘到并留住优秀的师资,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中心任务是积聚最好的师资、最优秀的学生以及高质量的学术文化环境,而重点在于创造内在质量。所以称作“质量发动机”。有了内在质量,其他效果自然就会有,反过来,没有质量,即使有产品,也不一定成功。
学术文化——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形式,是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大学最显著的文化标志。由于自然科学无国界,人才成长规律在相当程度上也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普遍性,因此,从原则上说,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普适性的文化因素。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第二,崇尚学术自由。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第五,崇尚爱国主义。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独立的思考以及宽容、不浮躁的学术文化。正如杨福家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是世界一流大学,它允许长达9年未发表任何文章的威尔斯破解一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并成就了威尔斯荣获当今数学最高奖——菲尔兹特别成就奖;它也容许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纳什在这里做学问,并成就了纳什荣获1994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世界一流太学不仅需要一流师资,还需要宽松、自由和稳定的一流学术环境,才能孵化出一流的学术大师。
核心竞争力解读
竞争不仅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量,它产生于美国独特的土壤。在美国国家没有全国性的教育管理机构,各州的教育机构虽然负有管理公共教育的责任,但对拥有特许自治权的大学却没有多少影响力,其结果是很不正规的体制却促成了院校间的竞争和特色的形成。而竞争在院校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和处于弱势地位的院校自愿对顶尖大学的模仿,又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群体化现象。
大学排名是招牌。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人文社科中心”)首次推出《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排名。这是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首次排名,每年一次。大学排名九个指标实际上量度了研究型大学五个方面的内容:科研经费、财政资源、教师资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本科生质量。该排名主要是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咨询,为大学赢得充足的经费,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和崇高的社会声誉。
经费获得是目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与科研成就,与他们雄厚的办学经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德里克·博克所说:“大学的不断扩大要不遗余力地寻找基金,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代表必须要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其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政府、地方政府和州政府拨款;2,学费收人;3,社会人士和校友的捐赠和募捐;4,校医院或附属企业收入;5,社会服务和其他收入。崇高的办学宗旨是不管用的,首要的是经济实力,学校的财力不是指固定资产总值,最关键的是能有多少现金收入可直接用于竞争、吸引一流人才。经费筹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这些资金,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始终居于领先地位。经费预算分配使用合理与否,是一所高校办学能否产生高效益的关键。美国高校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研、教学及争取优质生源等。
给我们的启示
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核心竞争力是反映研究型大学地位和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建构的成功之道,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是有效构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明知之举。
正确看待研究型大学排名。大学排名是一个社会行为,其本身是没有过错的,如果研究型大学热衷排名或过分看待大学排名,这对研究型大学的自身发展是有害的。但各种类别的全国性机构参与大学排名,既说明了大学之间不能就一种共同的标准达成一致,以用来有效地衡量业绩或判断竞争力高低,也说明了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排名的客观需求。
“用好钱”比“多筹钱”更重要。一所大学的总预算金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经费怎样使用,所以成功的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条件是多筹钱,第二条是用好钱。为此,一是要有收入,二是要做有效的投资,这样才能跻身于顶级研究型太学的行列。现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多功能结合的层级结构系统。学生、教师、经费、学科、校园、设施等要素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支撑条件。为了提高大学在经费获取方面的竞争力,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科研竞争力的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改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来实现,也可以利用杰出人才的引进、学科排名的提高、声 誉建设的改进等途径来达成。大学竞争更多体现的是综合实力,每一项工作似乎应当得到同等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这种资源利用上的平均主义或去中心化使不少大学的发展坐失良机。在大学竞争力建构中,如果我们能在各种要素集合中区分出核心要素,在保证系统各环节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对于大学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要素竞争力的建构上,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便可能事半功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财力有限,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需要巨额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这些经费,以求办学效益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学校和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学校自筹收入的增加,学校对教育经费的分配权也在逐步扩大。特别是对某些重点大学来说,学校自筹收入所占的比重高达半数,可分配的经费数量十分客观。因而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经费,发挥更大的办学效益,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至关重要。教育经费在学校内部分配应遵循“保证学校的共同管理正常运转,满足各院系及科学研究机构教学科研的基本需要、支持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激励”原则,规范分配程序和财务管理,正确处理经费分配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分配时适当倾斜于关乎学校整体科研创新水平的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
提升研究型大学竞争软实力。高校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地方,高校的学术组织以探寻科学问题为重要使命。学术组织文化是由学术组织成员所认同、遵循的文化现象构成的,是学术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观、行为准则及行为方式的总称,具有实践性、能动性和可塑性。同其他类型的组织文化一样,学术组织文化是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固有特征,对学术组织的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使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术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塑造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学术组织文化。良好的学术组织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要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不断探索。第二,提倡学术自由,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允许不同思想、不同意见的存在。第三,为保重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顺利进行,必须提倡团结协作的作风。
总之,美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经过了数百年的持续发展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它使研究型大学获得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崇高的社会声望,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开放的办学方针。这种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又反过来成为促进美国研究型大学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最有吸引力的高校和美国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核心竞争力建构模式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二元权力结构中,围绕资源管理和行政事务形成了由非学术人员控制和管理的科层组织结构;围绕知识体系和学术事务形成了由教授控制和管理的传统组织结构。科层组织与学者行会组织交织在一起,学术核心与行政中枢均衡分配,加上一流的学术组织文化构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竞争结构核心。
学术核心——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学术核心是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动机,其成员为全国性的学术带头人,按学科形成学术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实行同行评议体制。学术领导小组协商确定教学计划,决定教师的聘任和提升,对师资质量负主要责任。学术领导小组自行选拔继承人,自行发展,他们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
研究型大学对师资的管理给予极大的重视,大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师资水平。师资水平的衡量由全国性的专业学会制定标准,一般包括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出版的专著等。能否招聘到并留住优秀的师资,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中心任务是积聚最好的师资、最优秀的学生以及高质量的学术文化环境,而重点在于创造内在质量。所以称作“质量发动机”。有了内在质量,其他效果自然就会有,反过来,没有质量,即使有产品,也不一定成功。
学术文化——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形式,是一流大学区别于一般大学最显著的文化标志。由于自然科学无国界,人才成长规律在相当程度上也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普遍性,因此,从原则上说,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普适性的文化因素。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第二,崇尚学术自由。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第五,崇尚爱国主义。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独立的思考以及宽容、不浮躁的学术文化。正如杨福家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是世界一流大学,它允许长达9年未发表任何文章的威尔斯破解一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并成就了威尔斯荣获当今数学最高奖——菲尔兹特别成就奖;它也容许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纳什在这里做学问,并成就了纳什荣获1994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世界一流太学不仅需要一流师资,还需要宽松、自由和稳定的一流学术环境,才能孵化出一流的学术大师。
核心竞争力解读
竞争不仅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与进步的推动力量,它产生于美国独特的土壤。在美国国家没有全国性的教育管理机构,各州的教育机构虽然负有管理公共教育的责任,但对拥有特许自治权的大学却没有多少影响力,其结果是很不正规的体制却促成了院校间的竞争和特色的形成。而竞争在院校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和处于弱势地位的院校自愿对顶尖大学的模仿,又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出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群体化现象。
大学排名是招牌。200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人文社科中心”)首次推出《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排名。这是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首次排名,每年一次。大学排名九个指标实际上量度了研究型大学五个方面的内容:科研经费、财政资源、教师资源、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本科生质量。该排名主要是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咨询,为大学赢得充足的经费,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生源和崇高的社会声誉。
经费获得是目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与科研成就,与他们雄厚的办学经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如德里克·博克所说:“大学的不断扩大要不遗余力地寻找基金,在高等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代表必须要更加机敏地从政府和个人手中得到资金”。其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1,政府、地方政府和州政府拨款;2,学费收人;3,社会人士和校友的捐赠和募捐;4,校医院或附属企业收入;5,社会服务和其他收入。崇高的办学宗旨是不管用的,首要的是经济实力,学校的财力不是指固定资产总值,最关键的是能有多少现金收入可直接用于竞争、吸引一流人才。经费筹集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这些资金,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始终居于领先地位。经费预算分配使用合理与否,是一所高校办学能否产生高效益的关键。美国高校经费支出主要用于科研、教学及争取优质生源等。
给我们的启示
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核心竞争力是反映研究型大学地位和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建构的成功之道,立足自身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条件,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是有效构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的明知之举。
正确看待研究型大学排名。大学排名是一个社会行为,其本身是没有过错的,如果研究型大学热衷排名或过分看待大学排名,这对研究型大学的自身发展是有害的。但各种类别的全国性机构参与大学排名,既说明了大学之间不能就一种共同的标准达成一致,以用来有效地衡量业绩或判断竞争力高低,也说明了社会对研究型大学排名的客观需求。
“用好钱”比“多筹钱”更重要。一所大学的总预算金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经费怎样使用,所以成功的研究型大学的首要条件是多筹钱,第二条是用好钱。为此,一是要有收入,二是要做有效的投资,这样才能跻身于顶级研究型太学的行列。现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多功能结合的层级结构系统。学生、教师、经费、学科、校园、设施等要素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支撑条件。为了提高大学在经费获取方面的竞争力,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科研竞争力的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改进、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来实现,也可以利用杰出人才的引进、学科排名的提高、声 誉建设的改进等途径来达成。大学竞争更多体现的是综合实力,每一项工作似乎应当得到同等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这种资源利用上的平均主义或去中心化使不少大学的发展坐失良机。在大学竞争力建构中,如果我们能在各种要素集合中区分出核心要素,在保证系统各环节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对于大学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要素竞争力的建构上,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便可能事半功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财力有限,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都需要巨额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这些经费,以求办学效益最大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学校和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学校自筹收入的增加,学校对教育经费的分配权也在逐步扩大。特别是对某些重点大学来说,学校自筹收入所占的比重高达半数,可分配的经费数量十分客观。因而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经费,发挥更大的办学效益,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至关重要。教育经费在学校内部分配应遵循“保证学校的共同管理正常运转,满足各院系及科学研究机构教学科研的基本需要、支持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激励”原则,规范分配程序和财务管理,正确处理经费分配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分配时适当倾斜于关乎学校整体科研创新水平的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支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
提升研究型大学竞争软实力。高校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地方,高校的学术组织以探寻科学问题为重要使命。学术组织文化是由学术组织成员所认同、遵循的文化现象构成的,是学术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观、行为准则及行为方式的总称,具有实践性、能动性和可塑性。同其他类型的组织文化一样,学术组织文化是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固有特征,对学术组织的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使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术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塑造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学术组织文化。良好的学术组织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要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不断探索。第二,提倡学术自由,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允许不同思想、不同意见的存在。第三,为保重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顺利进行,必须提倡团结协作的作风。
总之,美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经过了数百年的持续发展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它使研究型大学获得了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崇高的社会声望,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开放的办学方针。这种研究型大学校园文化,又反过来成为促进美国研究型大学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最有吸引力的高校和美国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